Workflow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梅林企业家故事 陈俊彬与华强:扎根三十年,走向全世界
南方都市报· 2025-10-27 21:38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什么能提供可贵的"确定性"? 答案之一,藏在深圳华强集团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数十年来,这家企业不追逐短期风 口,而是专注于持续创新与稳健布局,逐步从深圳走向世界,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确立了自身位置。其 发展路径,也成为观察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 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高管陈俊彬参与了从技术到管理的多个岗位。其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 阶段相交叠,从工程师到管理者的转变,也反映出企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时代潮头的产业基石:深圳华强集团的诞生与使命 1979年,南海之滨的深圳从小渔村起步,被推向改革开放的浪尖。"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 号,自此烙印进一代企业家的精神基因。四十余年间,这片土地逐渐生长出充满活力的经济样本,也孕 育出一批重塑产业与国家竞争力的企业。诞生于1994年的深圳华强集团,正是其中之一。那一年,中国 正积极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制造业自西向东转移渐成趋势。在深圳这片"敢闯敢试"的热土上,华强从华 强北一个嘈杂的电子集市出发,却怀揣着更大的使命——打造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根脉与话语权。从 传统元器件制造起步,深圳华强集团逐步构建起中 ...
梅林企业家故事 | 陈俊彬与华强:扎根三十年,走向全世界
搜狐财经· 2025-10-27 21:37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什么能提供可贵的"确定性"? 答案之一,藏在深圳华强集团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数十年来,这家企业不追逐短期风口,而是专注于持续创新与稳健布局,逐步从深圳 走向世界,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确立了自身位置。其发展路径,也成为观察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 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高管陈俊彬参与了从技术到管理的多个岗位。其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交叠,从工程师到管理者的转变,也反映出 企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 时代潮头的产业基石:深圳华强集团的诞生与使命 1979年,南海之滨的深圳从小渔村起步,被推向改革开放的浪尖。"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自此烙印进一代企业家的精神基因。四十余年 间,这片土地逐渐生长出充满活力的经济样本,也孕育出一批重塑产业与国家竞争力的企业。诞生于1994年的深圳华强集团,正是其中之一。那一年,中 国正积极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制造业自西向东转移渐成趋势。在深圳这片"敢闯敢试"的热土上,华强从华强北一个嘈杂的电子集市出发,却怀揣着更大的 使命——打造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根脉与话语权。从传统元器件制造起步,深圳华强集团逐步构建起中国规模 ...
石材秒变高清屏!广交会这面“会显像的墙”藏了什么黑科技?
央视新闻· 2025-10-25 16:24
本届广交会第二期展会上,有许多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在建筑及装饰材料展区,一些看似普通的家居建材却"暗藏玄机"。 参展商 麦欣静:我们已经连续十几年都参加广交会了,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国际化展示平台。现在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已经上升到另外一 个级别,中国制造能够控制好制造成本的同时也能够提供非常优质的质量。 一面看似普通的石材墙面,在本届广交会设计创新奖中拿到了金奖,究竟藏着怎样的科技密码呢? 在手机上轻点唤醒按键之后,您就能够看到,这一面自带有天然孔洞材质的石材墙面变身成了一个高清显示屏。工作人员说,这个显像石材表面采用了无机 纳米材质,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比传统的LED屏要更持久、更耐用。 这些新产品的背后,是中国家装企业在不断推陈出新,不论是从材料研发还是模式升级,综合提升自身的硬实力,让中国制造在广交会上收获订单的同时, 也能够让世界看见中国家装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 在家具展区,一款摩天轮鞋柜也吸引了很多海外客商的注意。轻触柜面之后,整个静止的鞋柜就开始运动了起来。原因就在于它内置有一个电动升降系统, 当鞋柜转起来之后,我们取物也变得更加方便了。当您想取物的时候,手伸进去,红外系统 ...
A股“五好生” 比亚迪、阳光电源、迈瑞医疗等156家公司的持续增长样本观察|寻找“受尊敬”企业系列报道
经济观察网· 2025-10-15 10:24
文章核心观点 - 企业价值评判标准正从单一盈利转向多维能力综合体现,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企业需在总资产、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研发投入及应付员工薪酬五个维度实现连续三年正增长,即“五维正增长” [1] - A股市场共有156家企业满足五维正增长要求,这些企业展现出系统性成长能力与战略定力,其发展逻辑强调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作为长期主义的双重锚点 [1][17][18] - 五维正增长企业广泛分布于以高端制造和硬科技为核心的行业,其发展轨迹与国家推动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2][3][5] 行业分布特征 - 156家五维正增长企业集中分布于汽车(30家)、电力设备(22家)、机械设备(20家)、电子(14家)、医药生物(13家)五大行业,合计占比超过63% [3] - 行业分布凸显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技术积累与人才投入构建新竞争优势 [2] - 这些行业得益于广阔市场机遇,并通过持续技术迭代与人才集聚构筑竞争壁垒 [5] 汽车行业分析 - 汽车行业是五维正增长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涵盖传统整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智能化解决方案 [6]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成为引领绿色出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柱 [6] - 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与技术闭环,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领域构建强大壁垒,驱动营收、资产、研发投入与员工薪酬同步增长 [6] - 福耀玻璃将传统挡风玻璃升级为集成多功能的高附加值产品,单车配套价值显著提升,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与持续研发实现稳健增长 [7] - 拓普集团从减震、内饰拓展至底盘系统、热管理等核心赛道,通过与头部新能源车企深度绑定,实现营收与资产规模快速扩张 [7] 电力设备行业分析 - 电力设备行业增长动力贯穿发电、输电、用电全环节,紧扣“双碳”战略 [8] - 阳光电源作为光伏逆变器与储能系统全球双龙头,受益于全球绿色能源装机需求爆发,通过高强度研发确保技术领先 [8] - 国轩高科专注于动力与储能电池领域,凭借技术深耕与产能扩张驱动增长,在磷酸铁锂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构建差异化优势 [8] - 川投能源作为清洁能源投资运营平台,增长依托优质水电资产稳健收益及新能源项目拓展,体现高质量能源资产配置能力 [9] 机械设备行业分析 - 机械设备行业作为工业母机与制造业基石,受益于国内产业升级与设备更新需求,并在国际市场赢得竞争力 [9] - 时代电气将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优势延伸至新能源、工业控制等新兴领域,资产与营收持续增长得益于轨道交通稳健需求与新兴产业快速突破 [9] - 天地科技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推动煤炭开采革命,在智能矿山、清洁利用等领域保持领先 [10] - 豪迈科技凭借技术优势持续扩大全球轮胎模具市场份额,推动模具向大型化、精密化发展 [10] 电子行业分析 - 电子行业作为数字经济核心引擎,在半导体、高端元件、新型显示等领域多点开花,受益于5G、AI、物联网等新业态需求及国产替代浪潮 [10] - 北方华创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受益于国内晶圆厂大规模扩产,技术突破推动营收与资产快速扩张 [10] - 海光信息在国产CPU与DCU领域建立影响力,营收与利润高速增长源于政务、金融等领域对国产算力需求释放 [11] - 沪电股份在高端PCB制造领域具备优势,深度受益于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技术积累转化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1]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 - 医药生物行业在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意识提升驱动下,展现出刚性需求与创新活力 [11] - 迈瑞医疗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推动营收与资产稳步提升 [11] - 华东医药在医药工业和医美业务双轮驱动下实现稳健发展,通过创新药研发和医美产品管线布局拓展增长空间 [12] - 科伦药业通过研发创新推动从传统输液企业向创新药企转型,研发投入为创新转型提供动力 [12] 五维增长内在逻辑 - 五维正增长要求企业实现总资产、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研发投入及应付员工薪酬的系统性共振,截至2024年底A股5383家上市公司中仅156家符合标准 [13] - 总资产与营业收入增长构成企业发展的“基本盘”,归母净利润增长验证商业模式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14][15] - 研发投入提升是企业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投资,决定技术护城河深度与宽度,应付员工薪酬增长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是凝聚团队、激发创造力的稳定器 [16] - 五维指标之间存在严谨内在逻辑,任何一方面的长期滞后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问题,156家企业实现了关键机能的均衡发展与协同增效 [16] 长期主义与投入表现 - 应付员工薪酬与研发投入构成企业长期主义的“双重锚点”,156家企业2024年平均应付员工薪酬较2021年增长约35%,平均研发投入增长约42% [17][18] - 部分企业出现“薪酬增速高于利润增速”或“研发强度持续提升但利润仍稳中有升”的现象,说明其将人力与创新视为核心资产 [18] - 这种选择在短期可能影响报表利润率,但从三年周期看提升了组织稳定性、技术壁垒与客户黏性,最终反哺财务表现 [18]
猛玛,小品类做出大生意
盐财经· 2025-09-04 19:58
行业转型与市场概况 - 中国制造从代工向技术创新和品牌输出转型 直播和短视频兴起推动无线音频设备需求增长 [2] - 无线领夹麦克风从专业工具转变为大众消费品 市场规模达103.61亿元人民币(2023年) [6][8] - 全球市场预计以6.94%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2030年达166.81亿元人民币 北美占35.24% 中国占26.67% 欧洲占21.23% [6] 市场竞争格局 - 品牌竞争激烈 包括猛玛、大疆、insta360及RODE、森海塞尔等老牌厂商 [8] - 低价混战严重 白牌产品价格低至7元 [8] - 技术革新进入深水区 涉及AI降噪、无线监听、一拖四和生态互联 [27] 猛玛公司发展策略 - 2017年成立 初期聚焦无线图传和通话产品 两年内实现市占率领先 [10] - 2020年推出首款无线麦克风Lark 150 首创充电盒设计解决续航、配对和收纳痛点 [12] - 核心突破在于"一键降噪"功能 解决嘈杂环境收音问题 [13] - 坚持轻量化设计 推出圆形纽扣麦克风LARK MIX 销量超百万 [14] - 研发投入占比20% 拥有近500人研发团队 构建完整技术壁垒 [23] 产品创新与用户导向 - Lark M2采用无logo设计 受专业摄影师青睐 雷军、余承东等使用 [14] - 实现四发一收等用户建议功能 用户体验持续优化 [16] - 产品布局完善 覆盖百元级到千元级价格段 压缩白牌产品生存空间 [27]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成果 - 海外营收占比65%-70% 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超500万专业用户 [23] - 通过技术硬实力和真诚交流打破偏见 举办WE CONNECT全球创作者活动 [23][25] - "技术+文化"双轮驱动 从代工厂成长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25] 市场前景与应用拓展 - 创作门槛降低 设备成本从5000-8000元降至几百元 技术普惠普通人 [28] - 应用场景拓展至直播带货、短剧拍摄、网课教学和视频会议 [28] - 深圳麦克风可能成为全球内容创作者的核心设备 [29]
焦点访谈|“小而美”商品火爆全球 中国制造以“微创新”撬动大市场
央视网· 2025-08-05 21:38
中国制造创新产品全球热销 - 太阳能风扇帽在美国社交平台爆火 视频播放量超数百万 收获56万点赞 成为户外工作者解暑神器 [1] - 义乌工厂完成30万顶生产任务 另有20万顶订单正在生产 计划升级增加穿孔设计 喷雾防蚊及冬季热风功能 [3] - 义乌小商品市场超50%经营户每月推出新款 迭代速度快 便携式风扇种类丰富包括挂脖式 头戴式 喷雾式等 [3] 伞具创新与国际市场拓展 - 防晒伞在中东地区受欢迎 客户偏好大尺寸及喷水雾款式以提升降温体验 [5] - 企业开发超3000种自主设计产品 在100多个国家注册20多大类商标 风扇伞出口3000把后客户追订3000把 [5][7] - 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融合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品牌国际化 [5] 取暖器产品技术创新与出口增长 - 宁波慈溪取暖器出口占全国三成 今年出口量同比增30%-40% 订单运往法英德等欧洲国家 [10] - 研发冬夏两用产品 夏天当循环扇冬天当取暖器 销量年增40%-50% 通过程序设定解决性能差异 [10] - 智能取暖器实现手机控制开关定时 售价较普通产品高10%-20% 符合欧盟节能减排法规达90分标准 [12] - 在法国市场占有率达80%-90% 南半球冬季新西兰广泛使用出口产品 [12] 小型机械设备海外需求增长 - 微型挖掘机填补精细化作业需求 适配欧洲庭院改造绿植移栽场景 [14] - 山东企业1-6月出口额达281万美元 精准锚定欧洲花园经济需求 [14]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趋势 - 从贴牌生产转向自主品牌 通过细分市场细化场景满足消费者细微需求 [17] - 产品凭借精准需求洞察 灵活创新设计和可靠品质赢得全球消费者青睐 [15][17]
中国重器引领全球!自行式模块运输车只租不卖,年赚300亿
搜狐财经· 2025-07-19 19:03
行业背景 - 21世纪初中国工业化加速 桥梁 高铁 港口等大型建设项目需求激增 [1] - 全球重型运输市场被德国等西方国家垄断 自行式模块运输车租赁费用高昂且条件严苛 [1] - 2006年某沿海造船厂因无法及时租赁设备导致5000吨船舶部件运输延期半年 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1] 技术突破 - 2007年中国启动自行式模块运输车自主研发 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万山特种车辆牵头组建跨学科团队 [3] - 2009年首台国产自行式模块运输车成功运行 载重能力达1000吨 [3] - 2012年第二代产品问世 载重能力提升至1万吨 复杂地形适应性显著增强 [3] - 2020年第三代产品亮相 拥有1152个轮胎 总载重能力达5万吨 智能化程度和稳定性超越德国设备 [4] 应用场景 - 2018年第二代设备在山东造船厂完成5000吨船舶分段运输 穿越狭窄厂区道路和急转弯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 造船 航天等领域 成为中国重型运输市场中坚力量 [3][4] - 2020年第三代设备在上海国际工业展演示模拟火箭运输任务 获国际同行赞誉 [4] 商业策略 - 全球仅有的5台第三代设备全部由中国掌握 采取"只租不卖"模式保护核心技术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6] - 设备部署在上海 天津等工业中心 服务国内外重大工程 带来丰厚租金收入 [6] - 产品在中东炼油厂 印尼海上风电场 非洲电站 美国航天任务等国际项目中表现抢眼 [6] 行业地位 - 国产自行式模块运输车从技术受制于人发展到全球领先 载重能力 控制精度 安全性均处行业前沿 [4][6] - 模块化设计 智能化控制 灵活转向和自动平衡系统等技术优势使中国占据全球重型运输市场重要地位 [6] - 产品发展历程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推动全球重型运输技术进步 [9]
从《哪吒2》到LABUBU,这座城市被看见
齐鲁晚报· 2025-06-15 11:10
中国潮玩产业崛起 - 潮玩LABUBU和电影《哪吒2》手办成为全球顶级IP 体现中国潮玩已成为全球潮流文化重要力量 正实现跨文化传播 [1] - 两大IP背后均有东莞制造业支撑 东莞企业利用先进制造能力帮助产品升级为高毛利产品 [1] 东莞潮玩产业优势 - 东莞拥有30家以上代工厂为泡泡玛特供货 支撑其Molly和LABUBU等IP产品供应链 [1] - 潮玩行业核心是快速交付 东莞企业能在10天完成100套模具开发 20天内将产品送达消费者 [3] - 沃工场首创"一站式服务" 3天敲定1万套30万支产品的设计方案 合作设计师超2300名 孵化IP占泡泡玛特产品60% [5] 产业规模与协同效应 - 全球25%动漫衍生品产自东莞 每三个潮玩中有一个"东莞造" 包括冰墩墩、拉伊卜等国际IP [5] - 东莞潮玩产业能在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协同 数千家配套企业可24小时联合行动 [5] 产业升级与未来展望 - 广东通过本土IP+本土制造催生潮玩巨头 制造业大省的交付能力正向机器人、AI等科技产业延伸 [7] - 中山大学教授指出东莞潮玩产业代表中国制造新范式 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7]
中国制造的创新性、时尚感更凸显(开放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3 07:31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 中国制造从"代工厂"向"中国创造"转型 产品质量和创新性显著提升 推动全球供应链地位升级 [1] - 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减少对外技术依赖 产业升级带动品牌国际影响力和附加值提升 [1] - 精准对接国内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显著优势 [1] 白色家电行业表现 - 海尔、美的、格力等品牌在欧美亚太市场占据主导 冰箱/洗衣机/空调全球份额超50% [2] - 智能清洁电器成为海外消费热点 科沃斯/石头/追觅等品牌在欧美部分国家市占率超30% [2] 玩具产业竞争力 -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玩具生产国和出口国地位 [2] - 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研发创新增强 产品从市场跟随转向设计引领 受欢迎度大幅提高 [2] 智能手机行业突破 - 中国品牌通过芯片/摄像头/快充/5G等技术突破实现性能飞跃 [2] - 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等创新设计引领全球智能手机潮流 [2] 转型升级驱动因素 - 政府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3] - 庞大本土消费市场推动需求升级 倒逼企业技术迭代 [3] - 制造企业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 加速创新步伐 [3] 未来发展路径 - 需突破高端核心技术瓶颈 提升研发强度 [3] - 加强品牌国际化建设 提高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 [3] - 通过创新驱动和资源整合 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3]
从国际舞台到国潮品牌:天格地板如何用高端价值讲述中国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5-21 18:13
中国品牌全球化发展 - 中国制造业从代工生产转向自主创新 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 天格作为民族品牌代表 展现了从出口品质征服国际高端市场到引领国内行业迭代发展的历程 [1] - 公司以文化自信与全新高端价值重新走向世界 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 其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品牌跃迁的缩影 [1] 国际高端市场突破 - 2003-2004年 公司产品进入欧洲 北美7大国家市场 美国地板协会会长及HOMEDEPOT RONA等国际建材商成为代理商并建立战略合作 [3] - 2003-2010年 产品覆盖全球26个(现29个)国家和地区高端场所 包括巴黎商业地产 伦敦商业中心 纽约曼哈顿高级公寓等 [3] 国内行业迭代引领 - 当国内地板市场同质化竞争时 公司以原创地暖实木地板品类回归 海外高端案例验证技术可靠性 推动行业认知转变 [4] - 2010年 产品成为上海世博会远大馆地材 经受千万人次踩踏仍完好无损 颠覆传统实木地板认知 推动品类成为行业趋势 [6] - 公司主导制定《地采暖用实木地板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 35913-2018 建立品类标准化体系 并通过高铁 央视等渠道强化品牌影响力 [6] 高端品牌全球竞逐 - 2024年品牌升级为"天格中国高端实木地板" 提出五大高端标准体系(品质 服务 安装 工艺 保障) 重新定义高端价值 [7] - 通过创新工业技术与原木美学结合 生产高颜值高品质产品 首创"总部负责安装"模式 提供地面系统解决方案 建立进口品牌难以复制的服务标准 [9] - 公司从技术实力 用户思维到国际市场角逐 均精准踩中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节点 展现参与全球竞争的综合实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