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博弈
搜索文档
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关键出击,美贸易三大优势完胜
搜狐财经· 2025-10-25 03:37
宏观经济政策 - 中国央行在2025年初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超过1万亿人民币流动性 [8] - 财政部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8] - 政策举措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市场反应积极 [8] 制造业格局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比重达到三分之一,领先美国一倍以上 [7][10] - 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枢纽,产业链优势日益明显 [10] - 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浪潮席卷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不可逆转趋势 [7] 全球贸易演变 - 中国货物贸易额继续稳居世界第一,125个国家将中国视为最重要贸易伙伴 [11] - 中国凭借巨大市场规模、完整产业链和技术创新占据有利地位 [10][11] - 中美竞争超越经济范畴,扩展至科技和金融等关键领域 [11] 新兴产业发展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300万辆,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7] - 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投资热潮涌现,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有28%投资份额 [11] - 人口老龄化催生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5] - 企业家加大对新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投资 [13] 产业结构调整 - 房地产、汽车、钢铁等传统行业经历周期性波动 [7] - 跨境电商兴起让更多人参与全球贸易 [13] - 数字经济带来大量职业机会,促进技能培训和就业转型 [13] 技术竞争态势 - 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竞争异常激烈 [17] - 中国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17] -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壁垒和技术封锁遏制中国崛起 [5]
仅仅2天,特朗普发出“可能取消对华新关税”的暗示,美股上涨!
搜狐财经· 2025-10-13 14:04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与市场反应 -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10月10日威胁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 [4] - 该威胁导致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股指期货走低 [13] - 10月12日,特朗普在社媒发文暗示可能取消对华新关税,美国股指期货随即上涨 [2][16] 中国对美反制措施 - 10月9日,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新规,禁止向美国军工企业出口,并要求美国高科技企业如苹果、特斯拉等需经中方批准方可进口 [5][7] - 10月10日,中国交通部宣布对美企及相关船舶在中国港口停泊时加收额外港口服务费,标准为每净吨400元人民币,并计划至2028年递增至每净吨1120元 [9]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与过程 -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关税战 [11] - 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初步执行方案,双方互征10%关税,美国另对中国商品加征20%芬太尼关税,中国则对美国农业等加征高关税 [11] - 从5月到10月,美国持续对华加码制裁,包括对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制裁、限制高端芯片和重要软件出口中国,并将更多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11] 中国制造业与稀土行业地位 -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制造业世界一哥,其地位短期内无法被取代 [19] - 中国在稀土储产、加工领域具有独步世界的优势,独此一家 [19] 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 - 中美经济嵌套深度极深,中国制造对美国及全球影响巨大 [16] - 两大超级大国若坚持互相制裁将导致两败俱伤,但美国损失可能更大,合作才是上策 [21]
中方抛售3096亿美债,美政府关门,专家惊呼:中国的王牌奏效了
搜狐财经· 2025-10-06 23:53
时间进入2025年9月之后,中国接着抛售美债,不断给美国"上强度"。而美国似乎也在给自己"上强度",直接"摆烂"了,联邦政府"关门大吉"。这两件事看 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戳中了美国财政的死穴。而中国用市场手段释放的信号,正悄悄改变着中美博弈的基本格局。 中国抛售美债的做法,其实不是对付经济战的"应激反应",而是一种国家战略。从2022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三年已经累计减持了3096亿美 元。到了新的一年,中国又把增减美债的节奏把控了一下。 虽然在一、二月份稍微加了点仓,但从三月起就连着四个月往下减,单是一个七月份就抛了257亿。如今,中国美债的持仓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七千多亿出 头,比巅峰时期降低了三分之一,为15年以来的最低值。 中国这几次抛售美债的操作,可以说妙到巅峰。虽然我们在如今美元信用不可控的情况下,降低了一下自己的风险,但是却没让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力度掌 握得恰到好处。但是,也足够反映我们的诉求了。我们是用实际行动告诉特朗普:非要玩儿关税战的话,我们的底牌可不仅仅是工业品和稀土。 而反观美国那边的情况,如今却变得让人难以理解。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争,如今已经被摆到了明面 ...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美国担忧的事来了,关键时刻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9-25 08:19
据报道,近年来的中美博弈已不仅仅体现在贸易战、科技封锁和军事对抗等领域,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较 量同样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连续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特别是从3月到7月间,共计抛售约537 亿美元(约合3820亿元人民币),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而与此同时,股神巴菲特所控制的伯克 希尔·哈撒韦公司,也宣布完全清空了其对比亚迪的股票。 自2022年起,中国对美债的持有量逐步减少,今年的四次大规模减持,将中国的美债持仓降至7307亿美 元,创下近几年的最低水平。实际上,中国减持美债并非一朝一夕的决定,而是长期战略的体现。从过 去几十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曾一度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目的很简单——通过持有大量美债来稳定 其外汇储备,保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长期以来被视为安全资产,投资美国国 债是很多国家的惯常选择。 然而,随着中美关系的恶化,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加征关税、实施制裁以及美元的大规模贬 值,已经让中国意识到持有过多美债的潜在风险。更为致命的是,2022年美国冻结了俄罗斯的海外主权 资产,这一做法无疑让所有依赖美元资产的国家产生了深刻的警觉。中国一方面面临着日益高涨的关税 壁垒 ...
数据信仰崩塌,美国经济成“皇帝的新衣”?
财富FORTUNE· 2025-08-06 21:04
美国经济数据与政策动态 - 美国5月和6月新增就业人数被下修25.8万人,为1968年以来非衰退时期最大两月下修,相当于原数据的1/3"凭空消失"[4] - 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预期从37%跃升至80%,但美股反常下跌,反映数据真实性危机[4] - 《大而美法案》将企业税率永久降至20%,但2025-2034年联邦赤字将净增4.1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从117%升至130%[5] - 美国二季度GDP增速达3%,但劳工统计局承认CPI样本中15%数据收集暂停,三大都市区统计因资源不足中断[5] 中国经济政策与通缩治理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立法打破区域重复招商,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反内卷纳入宏观经济治理框架[6] - 2025年全国推行生育补贴双轨制:中央对三岁以下幼儿每孩年补3600元(年财政投入超1000亿),地方如呼和浩特三孩家庭一次性奖10万[6] - 招商证券测算2025年生育补贴总规模5400亿元,若60%转化为消费可拉动社零增长1.2个百分点[7] - 新修订《价格法》将低价倾销界定扩展至服务领域,针对性开展成本调查以修复企业利润率[7]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需系统性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支持消费,尤其针对城市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7] 中美企业竞争力对比 - 2025年《财富》500强中美国138家企业平均利润97亿美元,中国大陆(含香港)124家企业平均利润42亿美元,差距超一倍[2] - 美国15家高技术企业平均营收1217亿美元、盈利310亿美元,中国大陆6家高技术企业平均营收677亿美元、盈利73.6亿美元[9] - 美国掌控全球90%新增AI智能算力,中国包揽全球60%电动汽车电池和85%光伏组件产能[10] 全球宏观趋势与投资启示 - 中美日7月制造业PMI同步走弱,反映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抑制[10] - 投资者需跨地区、跨资产类别多元布局,AI和新能源赛道显示中美各具优势[10][11]
美联储为了收割到中国这块大肥肉,宁可非农数据造假也要坚持不降息,硬生生挺到七月份,只盼着中国先撑不住举手投降
搜狐财经· 2025-08-03 19:07
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就业数据异常 - 美联储在非农数据连续被质疑造假的情况下仍坚持不降息 直到7月FOMC会议仍保持利率不变 [1][3] - 非农数据出现系统性高开低走现象 今年以来累计下修超过30万人 6月新增就业20 6万人中有8万多来自医疗行业 占比达42% [3][5][9] - 数据修正存在滞后性 通常在公布后两个月进行 6月公布的5月新增就业27 2万人 但随后将4月和3月数据共下修11万人 [3][5] 市场反应与资产价格波动 - 非农数据造假消息导致黄金上涨至2450美元/盎司 创近一个月新高 布伦特原油价格跌破84美元/桶 [10] - 美股市场受冲击 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当日跌幅均超1% 欧洲股市同步下跌 法国CAC40和德国DAX指数分别下跌1 6%和1 2% [5] - 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反向波动 港股反弹 A50夜盘拉升 创业板和沪深300指数出现情绪拐点 [7][10] 中美经济博弈关联性 - 人民币汇率与A股走势与美联储政策高度相关 美联储释放降息预期时A股走强 非农数据强劲时A股承压 [7] - 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期间 中美在产业链和技术管制领域博弈加剧 强劲非农数据压制了中国资本市场 [7] - 7月中旬美财政部发债扩表导致美元指数冲高 人民币短暂承压 但随后非农造假消息缓解了压力 [7] 就业结构异常与经济真实性 - 医疗行业成为美国就业增长主力 该趋势自2月持续至今 6月新增就业中医疗和社会服务占比达42% [9][10] - 就业结构单一化引发对经济真实复苏强度的质疑 可能反映劳动力向稳定行业转移而非经济全面繁荣 [10] - 市场通过资产价格波动表达对经济叙事真实性的怀疑 黄金与原油价格走势背离常规经济逻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