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

搜索文档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10:14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 - 能源转型与低碳实践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 [1] - 能源体系加快转型 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1] 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 - 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 [1] - 极端气候和各类灾害频发 [1]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生 - 循环经济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1] - 再生资源行业快速发展 [1] 数字技术与产业变革 - 数字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 [1] -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供应链与安全发展 - 打造韧性供应链 协同提升绿色化和安全发展 [1] ESG信息披露与监管 - ESG信息披露日趋规范 监管更趋务实 [1] 城市发展与企业机遇 - 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 [1] 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 -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1]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1] - 粮食安全危机愈演愈烈 [1] 银发经济与劳动力市场 - 银发经济释放增量空间 [1] -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有待化解 [1] 可持续消费与增长机遇 - 可持续生活逐渐成为主流行动 [1] - 提供符合可持续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获得新增长的关键 [1]
于东来:胖东来无意做商超巨头,希望是一条鲶鱼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58
公司发展战略 - 不追求盲目扩张 坚持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目前聚焦现有店铺经营 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新店开设[3][4] - 无意成为全国连锁品牌或跨国商超巨头 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目标成为行业样板与鲶鱼 推动行业服务升级与高质量发展[4] - 关闭部分盈利店铺因经营模式或顾客体验不符合发展理念 拒绝为规模牺牲品质与顾客体验[11]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1999年将1700万元收入的50%分配给员工 建立"员工-顾客-社会"良性循环机制[5] - 对"人"的重视是成功关键 通过尊重员工与成就团队实现企业长效发展[6] - 高薪酬高福利模式需结合企业实际理解 单纯表面复制难以成功[7] 企业经营哲学 - 反对恶性价格战与内卷竞争 强调商品毛利率需保持合理水平以体现商品价值[10] - 主张聚焦产品品质提升 通过产品迭代与员工培训构建核心竞争力[10] - 将网络流量视为双刃剑 坚持企业经营本质 对合理质疑立即整改 对恶意诋毁采取法律措施[9]
“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启动报名与案例征集
凤凰网财经· 2025-08-02 20:33
评选活动概述 - 活动由凤凰卫视、凤凰网发起,旨在彰显中国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内地与港股市场健康发展 [1] - 2025年评选在连续两届成功经验基础上,持续关注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发展成果,升级评价体系并创新评选模型 [4] - 报名及案例征集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企业可通过指定链接提交材料 [5] 奖项体系升级 - 设置九大奖项覆盖企业发展全要素,包括最佳创新上市公司、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等 [6] - 新增最佳雇主奖,强调"以人为本"理念,推动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商业文明 [7] - 新增最佳IPO公司奖,表彰资本市场突破企业,为市场注入新动能 [7] 评价维度创新 - 采用五大核心评价维度:市值管理、声誉管理、人本管理、创新管理、全球化 [8] - 新增"人本管理"与"声誉管理"指标,构建"全维度、深穿透"评价体系 [8] - 优化评选流程,强化实践导向,公开征集最佳雇主奖和最佳出海全球化年度案例的企业实践案例 [9] 评选流程与公信力 - 采用三重评选机制:模型评价(财务数据与评价模型)、网络投票(凤凰新闻客户端等渠道)、专家评审(国际国内专家团队) [9] - 评选结果将于2025年9月23日"凤凰湾区财经论坛"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 [12] - 过往评选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肯定,称其有助于投资者认识香港股票市场 [10] 活动影响力与支持 - 2024年评选范围扩展至A股和港股,覆盖中国核心资本市场 [12] - 活动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德鲁克管理学院学术支持,标普S&P等多家机构参与 [12] - 入选企业将通过凤凰全媒体矩阵向全球推广,作为成功商业案例展示 [12]
西安市召开企业可持续发展(SCORE) 项目首批试点启动会暨第一模块培训会
搜狐财经· 2025-07-08 22:51
项目背景与目标 - 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SCORE)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开发,旨在改善企业管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生产要素创新组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升安全水平[3] - 项目通过培育10家标杆企业、组建10人专业辅导员队伍、分层培训执法人员及企业负责人,破解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和员工参与度低等难题[3] 项目核心机制 - 以"全员参与、信息共享、持续改进"为核心,建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3] - 构建"企业自主管理+政府赋能引导"双向机制体系,激活企业内生动力,解决监管资源有限与企业主体责任缺失的双重困境[4] 试点实施规划 - 西安市首批试点覆盖19个区县(开发区)应急管理局、110余名参会人员(含企业代表和辅导员)[1] - 启动会后将开展为期4天的第一模块工作场所合作培训,推动项目在10家试点企业落地[4] 战略意义与预期成果 - 项目重塑政府安全监管模式,打通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4] - 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试点目标为打造具有示范性的"西安模式"和"西安经验"[4]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工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4 11:11
人力资源重要性 -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之一 各项业务活动都需要人来执行和推动 [1] - 优秀员工能带来创新思维 高效工作成果和良好客户口碑 例如高素质研发人员可帮助科技企业推出有竞争力产品 [1] - 忽视人力资源培养会导致员工积极性创造力受抑制 阻碍企业发展 [1] 现存问题 - 部分企业管理者更关注市场拓展和产品研发 忽视员工需求和发展 [1] - 将人力资源工作简单视为招聘和考勤管理等事务性工作 未认识到其战略支撑作用 [1] - 短视做法导致员工流动性大 工作效率低下 团队凝聚力不强 [1] 人才流失影响 - 企业长期发展需要稳定人才队伍 无法满足员工需求会导致人才流失 [1] - 人才流失会带走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 影响正常运营和团队士气 [1] 解决方案 - 企业管理者需转变观念 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战略规划 制定长期人才培养计划 [2] - 加大人力资源投入 招聘优秀管理人才 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2] - 通过合理薪酬福利和培训发展计划吸引留住优秀员工 例如提供定期培训课程 [2] - 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 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 [2] 可持续发展 - 重视人力资源工作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 需转变观念 加大投入 营造良好文化 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
赵喜玲:出海企业可持续发展,仅靠商业逻辑行不通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29 10:17
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 - 论坛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 论坛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 [1] - 主办方包括凤凰网、雪花超高端系列品牌-醴、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 [1]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挑战 - 当前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复杂且充满变数的环境,单纯商业逻辑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 [3] - 全球资本市场与跨国供应链体系已将ESG深度嵌入准入标准,ESG成为参与全球商业竞争的入场券 [3] - ESG评级优异的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可能以更低利率获得贷款和发行债券 [3] 企业国际化逻辑重塑 - 规则重构维度:ESG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条件 [3] - 价值创造维度:ESG表现越好越能凸显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形成资本青睐的正向循环 [3] - 风险免疫维度:ESG是企业抵御人权、环保诉讼等非商业风险的关键防线 [3]
山西知名煤老板张福田:必须坚决“揪出民营企业的蛀虫”……
搜狐财经· 2025-06-23 22:46
公司战略与管理 - 隆泰集团董事长张福田提出八点"生存要求",涵盖人才引进、领导力、学习文化、产业多元化、成本控制、团队能力、资产运营优化和流程效率提升[1][3][4][5] - 公司核心战略为"稳基固本,致远启新",企业文化强调"严·正·亲·勤"和"一家人·一个声音·一条心"的团队精神[1][5] - 能源板块既要肯定阳坡泉煤矿的历史贡献,也要积极应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压力,拓展业务模式[9] - 农业板块发展强调"精细化、高品质",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注重产品本质和工艺精益求精[13] 业务发展 - 公司从煤炭起家,2003年成立五寨县隆泰煤焦化,注册资金500万元,原煤精洗年产量180万吨,年创利税500万元以上[7] - 现已发展为集原煤生产、铁路发运、煤炭洗选、汽车运输和现代农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企业[7] - 2025年2月与忻州神达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协同发展[7] - 农业领域成立河曲县丰禾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涉及食品生产、养殖、运输等多个业务[13] 社会责任 - 公司20多年来累计社会捐赠达2.5亿元,包括新建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和疫情防控捐赠[14] - 张福田2007年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累计投入1亿多元建设高标准农田、住宅和公共设施[11] - 带领村民建成200亩温室大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9万元[11] - 榆岭洼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西省最美旅游村"等多项荣誉[14] 创始人背景 - 张福田1977年出生,早年从事多种行业,后进入煤炭行业创业[6][7] - 2003年创立隆泰煤焦化,从500万元注册资金发展到身家过亿[7][9] - 现任忻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主席,2024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9][14] - 尽管在公司中已"隐去"名字,仍积极参与集团和村庄发展工作[15]
煤泥治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日报· 2025-06-19 10:38
煤泥治理项目技术突破 -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锦界公司煤水池煤泥治理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 实现煤泥高效处理及回收 通过掺配技术用于锅炉掺烧 达到"变废为宝"效果 [1] - 项目采用创新一体化处理工艺 包含废水收集 高频截粗 高效浓缩 煤泥压滤 清水复用等环节 以高效斜管浓缩机 超高压压滤机替代传统露天晾晒模式 [1] - 工艺实现煤泥与清水分离 脱水后煤泥滤饼单循环3立方米 含水率稳定控制在20%以下 满足锅炉掺烧标准 清水水质优于行业回用标准可回用于生产 [1] - 项目处理能力达每小时超50立方米废水 年减煤泥堆积2000-5000吨 回收精煤价值超20万元 煤泥含水率从60%降至20%以下 [1] 环保效益与技术创新 - 项目彻底解决煤泥堆积带来的环保隐患 实现煤泥减量化 无害化和资源化 消除煤泥晾晒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1] - 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开展深入调研 结合电厂实际工况分析煤泥特性 经多轮技术研讨确定创新治理方案 历时一年完成技术攻关与工程建设 [1]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国电电力坚持生态优先 主动治理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 推动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的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处理 [2] - 公司将"无废企业"建设与"无废城市"工作协同推进 探索煤基能源行业固体废物治理新模式 系统性开展煤基固废规模化源头减量和利用处置 [2] - 公司针对性提升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区域性推动燃煤电站协同处置固废 危废 系统性提升固废治理管控效能 [2] - 建立资源能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机制 提高固废 危废综合利用及处置水平 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
2025中国复合材料创新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即将在沪召开
新华网· 2025-06-07 08:32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复合材料创新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1] - 大会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主办,国际复合材料交流联盟ICCA赞助支持 [1] - 大会主题为"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涵盖政策解读、企业软实力提升、市场需求分析等多维度内容 [1] 行业背景 - 复合材料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年增长率超过12% [1] - 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C919国产大飞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海上风电巨型叶片等领域 [1] - 新材料革命成为大国竞争新赛道,全球产业格局因"双碳"目标而重塑 [1] 展览展示 - 15家精选参展商将搭建展位,形成贯穿复合材料全产业链的"微缩生态圈" [2] - 展区涵盖原材料供应商、终端应用厂商、设备制造商等全产业链环节 [2] - 大会提供"会+展+产业"的一站式深度体验,促进产业协同 [2]
中国复合材料创新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 点燃中国复材企业发展引擎
搜狐网· 2025-06-06 13:07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复合材料创新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将于2025年6月9-10日在上海松江凯悦酒店召开 [1] - 大会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主办 上海洲创品牌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国际复合材料交流联盟ICCA赞助 [1] - 大会主题为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涵盖权威政策解读 企业软实力及出海新政策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应用领域市场需求 金融投资等议题 [1] 行业趋势 - 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过去五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2% 在C919国产大飞机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 海上风电巨型叶片等领域广泛应用 [3] - 复合材料正以"材料界黑马"姿态颠覆传统工业认知 成为大国竞争新赛道 [3] 大会内容 - 设置10余位行业精英及企业高管组成的演讲阵容 围绕最新科研成果 应用案例和行业趋势展开主题演讲 [3] - 设计圆桌论坛和高端闭门会议环节 邀请政府机构代表 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行业机遇与挑战 [3] - 设置15家参展商组成的展览展示区 覆盖复合材料全产业链 形成"微缩生态圈" [3] 参会阵容 - 邀请有关领导 学院教授 行业专家 龙头企业创始人 科研机构学者 供应链企业代表 [4] - 涵盖无人机低空经济 军民融合等应用领域龙头企业 以及国际复材行业权威机构代表 [4] - 预计参会人数超过300人 包括部分国家驻华商贸处 商会及主流媒体代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