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估值板块
icon
搜索文档
A股站上3900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08:18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9日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报收3933.97点,单日上涨1.32%,深证成指涨1.47%,创业板指涨0.73% [1] - 科创50指数表现突出,大涨2.93%,盘中涨幅一度突破5% [1] - 上证指数较4月7日低点3040.69点涨幅已达29%,年内累计涨幅达17.37% [1] - 两市成交额放量至2.65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4718亿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板块暴涨7.60%领涨申万一级行业,钢铁、煤炭等周期行业指数涨幅均超2% [2] - 电子、电力设备等科技板块行业指数涨幅超2%,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指数大涨逾2% [2][5] - 传媒、房地产、社会服务、汽车、食品饮料、商贸零售、银行、美容护理等行业指数出现下跌 [5] - 市场超3100只个股上涨,近百股涨停,同时有逾2000只个股下跌,呈现指数强、个股分化格局 [2] 领涨板块驱动因素 - 黄金股大涨因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及央行连续增持黄金推动,西部黄金、四川黄金、山东黄金等多股涨停 [3] - 国庆假期期间贵金属上涨趋势明显,白银现货接近两个历史高点,锡和钴受供给冲击催化,当周分别上涨8.7%和4.9% [4]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有逾10只个股涨幅在10%或以上,如融发核电、上海电气等 [5] - 电子行业有近20只个股涨幅在10%或以上,包括芯原股份、华虹公司、灿芯股份等 [5] 机构观点与投资策略 - 机构认为市场已进入结构性牛市阶段,看好红十月及四季度行情,市场将在震荡中上行 [1][6] - 投资策略应围绕科技成长为主,机会逐步扩散展开,科技成长风格将长期占优 [1][6] - 热点集中在资源和AI领域:贵金属、基本金属和能源金属价格全面上涨,AI从企业级向消费级扩散 [6] - 具体配置建议包括聚焦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等长期大空间方向,同时关注行业格局优化的化工、煤炭、电力设备等反内卷主线 [7] - 后市双主线格局将延续:科技成长方向如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以及低估值板块如金融、消费、周期品 [8][9]
一线私募把脉A股后市 多元配置实现攻守兼备
中国证券报· 2025-10-09 06:34
海外市场环境 - 国庆长假期间海外股市普遍小幅走强,为A股提供了积极的外部环境 [1] - 国际金价历史性突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彰显全球资金的避险需求 [1] - 海外市场整体偏暖,会通过情绪传导渠道直接影响A股节后表现 [2] - 美国政府停摆、地缘局势进展及黄金价格创新高等信息总体对A股影响偏正面 [2] 国内经济基本面 - 黄金周展现消费韧性,出行人次与部分核心消费场景数据亮眼,为经济基本面注入暖意 [1] - 长假之后A股往往会出现资金回流、情绪回暖,适合积极布局 [4] - 居民储蓄向权益市场搬家的趋势可能长期持续,A股中长期潜在上涨空间较大 [4] 科技产业动态 - 长假期间OpenAI和AMD的重磅合作、视频生成模型Sora 2推出等全球科技领域重大进展可能直接催化A股相关板块行情 [3] - 国内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建设的重要进展可能对相关投资主题带来重要影响 [3] - 全球科技股表现不俗,预计算力、存储芯片以及与人工智能基建相关的板块都会有机会 [5] 私募机构策略观点 - 私募普遍对10月市场表现出积极姿态,策略上呈现攻守兼备的布局图景 [4] - 多家私募提及均衡配置与精选个股的重要性,采取高仓位运作与均衡持仓相结合的投资思路 [4] - 市场风格可能会更加均衡,各类资产均有投资机会,人工智能、创新药等成长风格仍受益于流动性驱动 [6] 板块与主题机会 - 科技成长板块获得多家私募一致青睐,看好科技股行情的纵深演绎 [5][6] - 具体看好方向包括互联网大厂、国产半导体产业链、创新药出海、固态电池、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高端制造等 [6] - 随着A股三季报披露开启,第三季度业绩表现良好的品种将迎来机会 [5] - 消费复苏、低估值板块的轮动机会也被提及,消费类、周期类资产有望出现估值重估 [6]
固收观察 跨季前后,债市可能趋于平稳
2025-09-28 22:5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中国债券市场 包括利率债 信用债 可转债等细分领域 以及相关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市场 特别是科创板ETF [1][12] * 纪要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而是以机构类型进行讨论 如银行 保险公司 基金等 [6][7][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四季度债市整体展望 * 四季度债市预期呈现"前不弱后不强"格局 与历史"前弱后强"特征不同 主要因配置力量疲软 投机机会有限 [1][3] * 当前债市整体呈走弱趋势 收益率预计逐步上行 但短期内存在超跌后的修复或反弹可能 [2] * 10月债市有望修复 不至于过度疲软 因前期超跌压力部分释放 市场情绪调整 且银行三季报增速或支撑市场 [1][4] 政策环境分析 * 2025年政策一致性和前置性增强 年初已明确 预计10月不会宣布大量新发债计划 [1][5] * 若利率上升 地方可能会抢发信用贷以避免明年更高利率 这可能导致10月份利率较低 但11 12月份可能上升 [5] * 央行和大行有稳定市场意图 通过每日尾盘挂单买入国债等方式呵护市场 稳定市场中枢 [6] 市场波动原因与影响评估 * 上周市场明显下跌主因基金费率新规落地引发抢跑行为 但下跌可能被高估 新规尚为征求意见稿且有缓冲期 影响应相对有限 [7] * 保险理财等负载端稳固 因需用掉平滑储备 故年底前信用贷 政金债等久期不长品种受影响有限 [7] * 市场大幅下跌已充分定价 保险机构增持地方债 因新发行2.4%-2.5%收益率的新债具吸引力 配置价值已到位 [8][9] 不同券种表现与机构行为 * 对30年国债 投资者普遍不愿持有 弹性较大 但近期出现修复 新发06系列国债表现稳定 而02系列老国债跌幅较大 [10] * 各类机构在不同期限信用债 政金债方面表现出呵护行为 [10] * 跨季前后市场可能进入平台修复阶段 更倾向稳定性高实质性资产 中短期信用 政金等品种有机会 超长期限资产建议采取结构性策略并配合国债期货对冲 [11] * 市场对信用债判断谨慎 情绪不乐观 主因政策不确定性和基金赎回费率新规影响 久期偏短的信用类ETF需求相对较高 [14] 科创板ETF市场动态 * 第二批科创板ETF上市后扩容迅速 9月24日上市首日14只产品实现639亿元扩容 平均每只46亿元 较第一批475亿元 10只 规模增加 [12] * 两批科创板ETF总规模达2,474亿元 第一批1,358亿元 第二批1,116亿元 但第二批中部分产品未达百亿规模 仍有扩容动力 [12] * 科创板ETF未来发展乐观 因实物申赎机制使份额易增难减 且年底配置需求或增强 [13] * 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后升贴水率波动大 存在基于升贴水率的交易机会 基准式场内交易性价比较高 [15] 可转债市场展望 * 转债市场近期震荡上行 在震荡市中具抗跌属性 是相对优质选择 [16] * 未来转债发行预计恢复常态化甚至超越此前水平 因权益市场处于历史高位 对大股东摊薄效应小且收益层面性价比高 [18] * 配置方向应关注科技成长板块如AI算力 消费电子 自主可控半导体 同时分散布局低估值板块如银行 有色化工 汽车零部件 以及反内卷受益板块如钢铁 化工 化纤 [18] 其他重要内容 * 基础设施相关ETF自7月20日以来波动较小 总体规模维持稳定 显示市场对该类产品有信心 [13] * 固收加市场仍保持正向资金流入趋势 [17]
收盘|创业板指大涨6.55% 固态电池、光伏板块爆发
第一财经· 2025-09-05 16:01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股指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报收3812.51点涨1.24% 深证成指报收12590.56点涨3.89% 创业板指报收2958.18点涨6.55% [1] - 北证50指数涨5.15%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3万亿 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超4800只 [1] - 全A股上涨4855只 平盘97只 下跌473只 [2] 板块涨跌情况 - 固态电池板块涨6.90% 天宏锂电30%涨停 金银河 天华新能 先导智能 利元亨等多股20%涨停 [5] - 光伏设备板块涨6.26% 锦浪科技20%涨停 晶盛机电涨超18% 阳光电源 阿特斯 固德威 艾能聚等多股涨超10% [5] - 能源金属板块涨7.69% 风电设备板块涨5.75% BC电池板块涨5.50% PET铜箔板块涨5.88% [5] - 银行板块跌0.88% 邮储银行 农业银行跌近3% 中信银行 江阴银行跌超2% [6] - 饮料制造板块跌0.51% 保险板块跌0.05% 旅游及酒店板块跌0.26% [5] 个股交易表现 - 中际旭创涨10.26% 日内成交额超300亿元 [6] - 宁德时代涨近7% A股日内成交额超220亿元 [6] - 寒武纪涨超6% 日内成交额超240亿元 [6] - 先导智能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9.29亿元 胜宏科技净流入13.38亿元 卧龙电驱净流入12.23亿元 [8] - 太平洋遭主力资金净流出10.19亿元 供销大集净流出5.71亿元 赛力斯净流出5.53亿元 [9]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电力设备 电子 机械设备等板块 [7] - 主力资金净流出非银金融 计算机等板块 [7] 机构观点 - 德讯证券认为沪指3800点附近强势震荡 科技成长板块将长期吸引资金流入 [10] - 国金证券表示A股调整属技术性回调 继续看好市场上升趋势 [10] - 申万宏源预计3731点支撑力度较强 市场不会出现单边调整格局 [11]
收盘|创业板指大涨6.55%,固态电池、光伏板块爆发
第一财经· 2025-09-05 15:2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2.3万亿元人民币,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数量超过4800只,全市场上涨个股达4855只,下跌个股仅473只,市场呈现普涨格局 [1][2] - 主要指数全线收涨:上证指数报收3812.51点,上涨46.63点,涨幅1.24%;深证成指报收12590.56点,上涨471.86点,涨幅3.89%;创业板指报收2958.18点,上涨181.93点,涨幅6.55%;北证50指数报收1618.18点,上涨79.20点,涨幅5.15% [1][2] 板块表现分析 - 固态电池板块表现突出,整体涨幅达6.90%,天宏锂电30%涨停,金银河、天华新能、先导智能、利元亨等多股20%涨停 [6] - 新能源板块集体走强:能源金属板块上涨7.69%,光伏设备板块上涨6.26%,风电设备板块上涨5.75%,BC电池板块上涨5.50% [6] - 科技板块表现亮眼:PET铜箔板块上涨5.88%,CPO概念涨幅居前 [5][6] - 消费电子板块走强,黄金概念板块表现积极 [5] - 金融板块出现调整:银行板块下跌0.88%,邮储银行、农业银行跌近3%,中信银行、江阴银行跌超2%;保险板块微涨0.05% [6] - 消费板块表现分化:乳业板块下跌0.51%,饮料制造板块上涨0.51%,食品加工制造板块上涨0.35% [6] 个股交易情况 - 中际旭创上涨10.26%,日内成交额超过300亿元 [7] - 宁德时代上涨近7%,A股日内成交额超过220亿元 [7] - 寒武纪上涨超6%,日内成交额超过240亿元 [7] - 先导智能、胜宏科技、卧龙电驱分别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9.29亿元、13.38亿元、12.23亿元 [9] - 太平洋、供销大集、塞力斯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10.19亿元、5.71亿元、5.53亿元 [10]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电力设备、电子、机械设备等板块 [8] - 主力资金净流出非银金融、计算机等板块 [8] 机构观点汇总 - 德讯证券认为沪指3800点附近强势震荡,20日线附近企稳反弹,低估值板块走强将有效封杀指数调整空间,科技成长板块以良好成长性长期吸引资金流入 [11] - 国金证券指出A股前期强势主线板块回调并非行情见顶,此次调整偏向获利盘了结的技术性回调,8月中报业绩压力已释放,继续看好市场上升趋势 [11] - 申万宏源认为3731点支撑力度较强,预计市场不会出现单边调整格局 [12]
指数收涨,近3000只个股下跌
第一财经· 2025-07-29 16:31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午后震荡上行,沪指涨0 33%至3609 71点,深证成指涨0 64%至11289 41点,创业板指涨1 86%至2406 59点 [1][2]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1 8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09亿,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下跌 [2] 板块表现 - CRO、创新药、钢铁、光伏板块表现强势,稀土、保险、种植业板块走弱 [4] - CPO、PCB等算力硬件股继续走强,方邦股份、沃格光电、福斯特涨停,正业科技、芯碁微装、德科立跟涨 [4] - 医药股持续爆发,亚太药业、众生药业、辰欣药业、九洲药业等10余股涨停 [5] - 医药生物板块个股涨幅显著,三元基因涨20 76%,睿智医药涨20 02%,药石科技涨18 77% [6]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半导体、医药生物、通信等板块,净流出教育、能源金属、交运设备等板块 [7] - 新易盛、恒生电子、上海电气分别获主力净流入12 71亿元、9 04亿元、7 54亿元 [8] - 孩子王、盛和资源、北方稀土遭主力净流出8 70亿元、8 06亿元、7 80亿元 [9] 机构观点 - 申万宏源认为市场大概率维持震荡整理态势 [11] - 前海波本基金指出指数快速回落后在10、20日一线支撑力度较强,建议逢低做多,关注补涨板块轮动 [11] - 中泰证券认为行情处于消灭低估值与追捧科技股的风格转变阶段,建议关注光伏、军工等行业周期底部及可转债套利机会 [11]
港股或陷入“五穷六绝”,投资者期待“七翻身”|市场观察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02 16:30
全球市场大跌原因 - 海外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引发全球市场调整,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不确定、俄乌冲突变数加大、以色列和伊朗矛盾等 [1] - 恒生指数上午跌2.2%至22778点,成交额883.9亿港元 [1] - 全球资本市场受事件冲击,5月下旬到7月可能出现二次"小幅"回撤 [1][2] 港股市场压力因素 - 港股较多融资项目加大市场供给,形成资金面压力 [1] - 多家大厂在高位大额配售融资,导致市场估值压力较大 [2] - 新消费板块公司估值过高与业绩增长偏离度加大,结构性泡沫需消化 [2] 市场未来展望 - 下半年港股有望重拾上涨势头,需新板块和故事接力 [1][2] - 内地政策落地可能带动港股表现,A股开盘后或扭转部分当前情况 [1] - 低估值板块可能成为下半年机会,上半年大幅融资板块将承压 [2] 关键影响因素 - 全球贸易、关税政策及流动性问题是当前市场关键因素 [1] - 较多IPO情况影响市场情绪,二级市场资金可能减少 [1] - 4月以来市场波动导致资金赚钱效应下降,交易热度恢复需时间 [2] 板块轮动与主线 - 指数全面突破需强势板块主线推动,如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 [2] - 新板块仍在酝酿中,指数下行空间大概率有限 [2] - 牛市是不同行业、板块、主题间的接力赛,非单一公司主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