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障性住房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今明两年买房,5年后会亏得一塌糊涂?曹德旺马光远观点一致
搜狐财经· 2025-11-01 14:14
房地产市场现状 - 截至今年八月 全国一百个重点城市中 新建商品房价格仍在上涨的城市仅剩二十九个 两个城市与上月持平 六十九个城市房价呈现下跌之势 [2] - 二手房市场更为疲软 百城中仅有二十三个城市价格上涨 三个城市与上月持平 七十四个城市房价下跌 [2] - 各地政府采取放宽限购 降低首付比例 下调房贷利率等措施为市场松绑 但收效甚微 市场并未如期回暖 [4] 未来市场走势观点分歧 - 主流观点认为未来房价将呈现分化格局 一线和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产因稀缺性和优质资源或仍有上涨空间 而三 四线城市房价可能面临大幅下跌风险 [8] - 不同观点认为房产价值将回归其本质 不再具备投资价值 未来几年市场不会出现爆发式反弹 市场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 无法回到过去高增长时代 [10] - 当前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尤为明显 不少省会城市房价已跌回三年前甚至五年前水平 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幅度也明显收窄 [10] 房价回归居住属性的驱动因素 - 刚性购房需求正在快速下降 受疫情反复和各行业不景气影响 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降低 更多家庭放弃购房计划 居民购房意愿大不如前 [12] - 投机炒房者买涨不买跌 房价下跌导致炒房者退出或持币观望 炒房需求退潮导致市场需求萎缩 [12] - 未来五年内开征房产税是大概率事件 旨在增加房屋持有成本以抑制投机行为 可能挤破房地产泡沫 [12] - 各地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未来商品房 租赁住房 共有产权房并存的多元化格局将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 [13]
今明两年买房,是吃亏还是捡漏?房产趋势给出答案
搜狐财经· 2025-10-26 14:12
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复杂的局面,市场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持乐观态度的"看多派"认为,随 着各地房地产政策的不断松绑,未来房价有望迎来一波报复性的反弹。他们建议,眼下正是房价调整的 有利时机,应该抓住机会尽快购房,以免错过房价回升后的购房窗口。相反,持悲观态度的"看空派"则 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未来一到两年内购房者可能会面临房产市值缩水的困 境。那么,在当前的时点购房,究竟是"吃亏"还是"捡漏"?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6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 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到2021年,相关调控次数已高达651次。房地产调控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显效的 过程。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趋势已逐渐显现,并且这种趋势一旦形成,便难以 逆转。此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放缓、城镇居民住房供给的日趋饱和、年轻人结婚率的下降以及大 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结束等一系列因素,都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态势。 其次,居民的购房意愿正在持续下降。今年以来,疫情的反复以及各行各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压力,导致 许多企业进行裁员和降薪,这无疑大幅降低 ...
房地产或将迎来4大新变化?内行:已买房的家庭,需提前做准备
搜狐财经· 2025-10-25 14:14
房地产市场现状 - 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达每平方米16190元 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达每平方米15911元 购置一套普通住宅需150万至250万元人民币 [2] 政策支持措施 - 各地银行下调住房贷款利率从5.8%降至4.2% 首套房首付款比例从30%下调至20% [4] - 政府加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未来将大量投入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以减轻低收入群体居住成本 [5] 行业结构性变化 - 中国城镇化率达64% 城镇人口达9.1亿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数量将大幅减少 依靠人口迁徙拉动房地产市场的时代难以为继 [7] -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 预计2035年突破4亿 90后人口约1.75亿 00后人口仅1.45亿 2021年出生人口锐减至1063万 刚性购房需求持续萎缩 [9] - 现有存量商品房达1.2亿套 足以满足3-4亿人口居住需求 每年仍有超1400万套新房供应 96%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套住房 41.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 市场呈现供远大于求局面 [10] 市场趋势与政策效果 - 各地出台放松限购限售 提供购房补贴 放宽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措施 金融机构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 中国人民银行放宽房地产企业融资限制 [11] - 尽管措施频出 楼市整体表现依然低迷 未能实现预期回暖 市场或进入长期调整与盘整期 [11]
看河南城市如何生长——写在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河南日报· 2025-10-17 07:43
城市发展总体战略与成果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今年7月召开 时隔10年 擘画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蓝图 [1] - 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55.43%提升至2024年的59.22% [1] - 全省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487个 完成投资10918亿元 [1] 城市更新与社区建设 - 全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1万个 惠及居民174万户 [2] - 洛阳市推动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 盘活闲置资源为公共资源 实现"小院变大院"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重点人群需求 [1][2] - 河南省出台《河南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与建造技术导则》并公布38个首批"好房子"建设项目案例 [2]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 全省累计筹集公租房约103万套 [3] - 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29万套(间) [3] - 开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近1.4万套 [3] 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全省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8.4平方米 较2012年提高7.32平方米 [4] - 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411.71公里 [4] -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1581.6万吨/日 较2012年翻一番 建设73座生活垃圾焚烧设施 实现省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4] 城市安全与韧性建设 - 新建雨水管网2.2万公里 建立排水防涝应急抢险队伍814支 [5] - 城市移动抽排能力达60万立方米每小时 是2021年的6倍 [5] - 各省辖市及38个县(市)完成安全风险评估 安装各类物联感知设备24.3万余个(套) [5]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 河南省坚持"保护第一 以用促保"理念 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 [7] - 拥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31片历史文化街区 2578处历史建筑 [7] - 实施老旧商业街区 老旧厂区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示范项目 促进"食购游文娱展"有机融合 如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 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 开封书店街 [7]
北上深,为何仍不彻底“取消限购”?
36氪· 2025-09-28 10:50
一线城市限购政策松绑的差异格局 - 广州在2024年9月30日率先官宣全市取消限购,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和限制购房套数,并于2025年6月的提振消费方案中再次确认,呈现“放手一搏”的激进姿态[1][2] - 北京、上海、深圳则采取渐进式放松,北京于2025年8月公布五环外取消限购,上海跟进外环,深圳于2025年9月5日取消关外(含罗湖)限购,呈现“留一手”的保守策略[2] 广州率先全面取消限购的驱动因素 - 广州楼市面临更大下行压力,其二手房价格在一年内下滑超过12%,部分外围区域库存去化周期超过24个月,倒逼其通过全面取消限购以“止跌”[4][7] - 广州土地财政依赖度长期超过40%,远高于深圳的18.9%、北京的26.5%和上海的32.6%;2024年广州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1%,财政压力迫使刺激土地市场[9] - 广州2025年土地供应计划中78%投向重点发展平台,需依赖活跃房地产市场维持土地溢价率[9] 北上深限购政策保持审慎的核心原因 - 北上深核心区供求关系相对紧张,地王层出不穷,核心地块溢价率普遍超过20%,若全面取消限购可能推高地价并传导至房价[6] - 北上深作为中国楼市“风向标”,其政策变动可能引发全国连锁反应和投机炒作,需防范虹吸全国购买力;例如上海2025年外环外取消限购后,长三角投资客占比从15%跃升至32%[6][18] - 政策制定以“止跌回稳”为目标,而非“回暖拉升”;保留核心区限购可作为未来经济复苏时的政策后手,避免重蹈2015年深圳限购松绑后房价短期暴涨30%的覆辙[15][16][18] 广州取消限购未引发全国虹吸效应的结构性原因 - 广州楼市处于“买方市场”格局,缺乏吸引外部资金的房价暴涨预期;其需求结构以本地为主,500万以下房源占比75%,与北上深吸引全国富豪资产的属性不同[9][10] - 广州政策松绑是渐进式过程,2023年起逐步取消限价、限售和外围限购,并通过人才补贴、降低社保年限等措施释放需求,缓冲全面取消的冲击[10] - 广州配套推出防投机政策,包括价格备案机制、房产税试点(增加多套房持有成本)以及与房企签署保价保质倡议书[11][12][13] 北上深全面取消限购的长期条件与短期路径 - 长期取消限购需依赖替代政策工具成熟,如房产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比重达15%以上(上海2025年仅为5%),或保障房建设完成覆盖(北京、上海计划2025-2030年新增20万套、40万套)[22][24][25] - 短期北上深更可能通过“挤牙膏”方式放宽非户籍社保年限、扩大不限购区域范围,而非全面取消;核心区作为中国楼市“最后堡垒”,其政策调整将优先确保安全[26]
中信银行洛阳分行助力民生安居工程落地
环球网· 2025-09-26 13:54
贷款投放详情 - 中信银行洛阳分行向经济适用房三期建设项目投放开发贷款2000万元人民币 [1] - 贷款专项用于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及配套设施建设 [1] - 项目建成后将解决1015户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市民住房问题 [1] 金融服务措施 - 银行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 [1] - 通过深入调研项目需求优化审批流程并压缩放贷周期 [1] - 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为项目推进提供高效金融支持 [1]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中信银行将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 [1] - 该行积极落实国家民生政策并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1] - 未来将探索多元化金融支持模式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效率 [1] - 计划主动对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1]
中信银行洛阳分行投放经适房开发贷款 助力民生安居工程落地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4 19:50
贷款投放详情 - 中信银行洛阳分行向经济适用房三期建设项目投放开发贷款2000万元人民币 [1] - 贷款专项用于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及配套设施建设 [1] - 项目建成后将解决1015户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市民住房问题 [1] 银行战略定位 - 中信银行将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践行社会责任和落实国家民生政策的重要抓手 [1] - 银行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并优化审批流程 [1] - 通过压缩放贷周期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1] 未来发展规划 - 中信银行洛阳分行将持续加大保障房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1] - 探索多元化金融支持模式并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效率 [1] - 积极对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1]
广西楼市“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搜狐财经· 2025-09-04 23:24
房地产销售表现 - 1-7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超过全国2.6个百分点且连续4个月高于全国水平 [3] -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速达5.7%且连续5个月正增长 增速超过全国9.8个百分点并排名全国第6 [3] - 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1.7% 高于全国水平0.7个百分点 [3] 政策支持措施 - 起草《广西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措施》包含支持"以旧换新"和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等内容 [3] - 通过"以购代建"和"房票安置"方式安置4.13万城中村住户 [3] - 累计收购存量住房2.92万套以稳市场去库存 [3] 保障性住房建设 - 计划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5万套 目前已开工筹集2.38万套 [3] - 提前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规划目标 [3] 城中村改造进展 - 加快推动南宁柳州等市城中村改造 吸引近百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接触洽谈 [3] - 通过城中村改造出让土地13宗 [3]
天津城市更新项目贷款余额增长50.56%
人民日报· 2025-08-05 07:06
城市更新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支持33个城市更新项目 贷款余额341.78亿元 较年初增加114.77亿元 增长50.56% [1] - 政策性银行为1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专项借款153.25亿元 支持3.6万套房屋改造 [1] - 金融机构支持2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 贷款余额55.91亿元 较年初增长15% [1] 重点服务领域 - 金融服务聚焦城市改造更新 科技产业创新 城市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 [1] - 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和新市民等重点人群金融服务需求 [1] - 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 风险可控 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提供信贷支持 [1]
山东公布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城市危旧房)改造计划
齐鲁晚报· 2025-07-14 13:17
山东省2025年保障性住房及改造计划 - 全省计划新开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640套,竣工640套 [1][6] - 计划新开工城中村改造安置房140241套,基本建成102267套 [1][6] - 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新开工22016套(间),竣工15636套(间) [6] - 计划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8685户,保障性租赁住房补贴35772人 [6] 重点城市分配情况 - 配售型保障房开工量前五:青岛1000套、潍坊640套、济南500套、烟台300套、泰安200套 [6] - 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量超千套城市:潍坊9252套、淄博3117套、济宁2274套、济南2000套、青岛1000套 [6] - 城中村改造开工量超万套城市:临沂18055套、德州17335套、日照16633套、滨州13476套、济南13243套、枣庄12940套、济宁10881套、青岛10294套 [7] 县级区域建设亮点 -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突出县市:安丘1127套、寿光1056套、滕州587套 [6] - 潍坊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竣工量达4882套,居全省首位 [7] - 青岛市城中村改造基本建成量达33143套,远超其他城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