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再平衡

搜索文档
航运巨头布局新兴市场 全球贸易如何“再平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1:17
航运市场动态 - MSC地中海航运和中联航运暂停或暂缓美西航线服务,反映北美航线市场运价持续下行 [1] - 欧洲-地中海航线因备货期提前,8月底前运价将继续向下调整 [1] - 航运巨头转向新兴市场布局,MSC新增西非、南美航线 [1] - 马士基CEO指出全球贸易"再平衡",中国工业产能或支撑需求超预期增长 [1] 运价表现与货量 - 达飞轮船Q2集装箱装载量同比下降0.2%,马士基海运业务货运量同比上升4.2% [2] - 马士基Q2末即期运价比Q1末高37%,Q3开局运价仍处较高水平 [2] - 8月8日上海港至美西运价1823美元/FEU(跌9.8%),美东2792美元/FEU(跌10.7%) [2] - 上海港至欧洲基本港运价8月8日较上期下跌4.4% [3] - 西北欧现货运价8月下旬均值2860美元/大柜,较7月末峰值回落超500美元 [5] 贸易流向变化 - 前7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3.35万亿元(增长3.9%),对美欧出口增速差距拉大 [3] - 监测港口7月28日-8月3日集装箱吞吐量568万标准箱(环比降8.52%,同比增2.0%) [5] - 中国贸易方向加快转向欧洲市场,但欧洲航线需求仍疲软 [1][3] 滞期费与市场情绪 - 马士基Q2滞期费收入同比增20%,反映市场不确定性加剧 [4] -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8月11日收跌2.71%,显示市场对贸易摩擦预期升温 [4] 新兴市场布局 - 马士基上调全年集装箱货运量增长预期至2%-4%(除北美外) [6] - 中东航线运价指数周环比涨22.8%,印巴航线涨14.5% [6] - 印巴航线因补货需求推动运价上涨,太阳能设备和白色家电出运增加 [6][7] - 南美东航线价格下行较快,南美西航线8月中下旬可能推涨 [7] - 红海航线受阻预计持续全年,可能引发新拥堵 [7] 中国出口驱动 - 中国在电动车、太阳能、风电、化工等领域品牌崛起推动贸易增长 [8] - 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全球化助力中国持续扩大全球贸易份额 [8]
马士基预期“除北美外”货运量将增长,航运巨头纷纷布局新兴市场 全球贸易如何“再平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6:11
航运市场动态 - MSC地中海航运和中联航运暂停或暂缓美西航线服务 [1] - 北美航线运价持续下行 8月8日美西和美东运价分别下跌9.8%和10.7%至1823美元/FEU和2792美元/FEU [4] - 欧洲航线运价疲软 8月8日上海至欧洲运价下跌4.4% [5] - 西北欧现货运价加速下滑 8月下旬报价较7月末峰值回落超500美元至2860美元/大柜 [9] 公司财报与业绩 - 马士基第二季度海运业务货运量同比上升4.2% 优于同行 [4] - 马士基第二季度滞期费收入同比增长20% 反映市场不确定性加剧 [6][8] - 达飞轮船第二季度集装箱装载量同比下降0.2% [4] 新兴市场布局 - MSC地中海航运新增西非和南美航线服务 [1][14] - 中资航运公司Greta Shipping推出三条连接南亚和中东的新航线 [14] - 中东航线运价指数较上周上涨22.8% 印巴航线上涨14.5% [15] - 南美东航线因运力增加价格快速下行 南美西航线价格波动较大 [16] 贸易流向变化 - 前7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增长3.9%至3.35万亿元 [5] - 马士基上调全年集装箱货运量增长预期至2%~4% 主要来自欧洲、拉丁美洲、西亚和非洲需求 [12][13] -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 电动车、太阳能、风电、化工等领域品牌崛起 [17] 运价展望 - 马士基预计第三季度运价缓慢回落 但整体仍处较好水平 [4] - 第四季度中国出口放缓可能导致即期运价明显调整 [4] - 印巴航线价格持续看涨 中东航线预计9月中旬达高点 [15][16]
全球财政赤字挑战与应对|封面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06 16:26
全球贸易再平衡与财政政策转型 - 当前全球贸易再平衡进程中,财政政策正取代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需建立透明可靠的债务披露体系以规避历史债务危机重演[2] - 美国通过高额进口关税(特朗普时期)和工业补贴(拜登时期)加速贸易再平衡,削弱多边贸易规则并动摇全球经济秩序根基[3] - 欧洲和中国通过财政刺激政策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德国推出1万亿欧元投资计划突破传统财政规则,中国推动消费结构性改革[5] 债务危机与财政约束挑战 - 全球公共债务达历史高位,IMF预测未来5年将加速增长,低收入国家和新兴市场面临债务困境风险[5][7] - 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及国债市场波动威胁美元计价资产供应,特朗普提议对国债持有人征税引发对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质疑[7] - 多边体系缺乏有效债务解决工具,当前全球债务状况接近危机临界点,需紧急制定债务重组措施[7] 财政透明度与监督机制缺陷 - 尽管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完成债务清理、新兴经济体实施重组、低收入国家获债务豁免,但全球债务危机风险再次显现[9] - IMF和世界银行的监督职责及区域监督机构的职能有效性受到质疑,反映出国际监督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9] 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调整案例 - 德国修改宪法放宽预算赤字限制,启动1万亿欧元投资计划覆盖国防、基建、数字化及气候领域,标志财政政策重大转向[5] - 中国通过社会保障和金融体系改革刺激消费,需平衡储蓄与消费结构并推动性别平等等深层次调整[5]
【西街观察】穿过迷雾寻找确定性
搜狐财经· 2025-05-18 22:27
全球经济困境与挑战 - 全球经济陷入多重困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筑起贸易壁垒[1] -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局部战争威胁地区及全球稳定[1] -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汇率大幅波动,股市跌宕起伏[1] 开放与贸易再平衡 - 开放是打破贸易壁垒的关键,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2] - 美国单边主义政策陷入困境,贸易再平衡需回归经济规律[2] - 贸易再平衡需关注国内经济结构均衡,而非仅找外因[2] 货币体系重构与包容性 - 美元"特里芬难题"凸显,无法兼顾全球流动性需求与币值稳定[2] -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历史性重构,欧元、人民币加速崛起[2] - 新兴市场货币崛起,东盟十国本币结算框架、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机制创新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2] 合作与全球治理 - 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危机等全球挑战的唯一出路[3] - 中国通过激活内需、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为全球治理提供新范式[3] - 各国需守住经济金融安全底线、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化国际合作以应对不确定性[3]
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国际贸易、投资体系格局变化,有三点值得重视
搜狐财经· 2025-05-18 17:01
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变化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体系格局将出现变化,重点关注三点[1] - 国际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机会可能增加[1] - 贸易投资考量要素从传统人力、土地、资源扩展到创新、制度、绿色及地缘政治等新要素[1] 制造业流向与成本效益 - 制造业回流美国难度大,因美国在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足且政策不确定性高[2] - 制造业流向首选成本更有利、关税更低的"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2] 全球贸易再平衡与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贸易再平衡将引发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2] - 2017-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幅超50%,欧盟贸易顺差增长超400%[2] - 解决贸易不平衡需依靠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发展[2]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 货币再平衡将推动世界货币体系向多元包容方向发展[2] - 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本币清算日益普遍,大宗商品定价交易出现其他货币参与[2] - 东盟"10+3"机制中清迈倡议多边化已采用新兴市场货币出资[2] 加密数字货币与SDR发展 - 加密数字货币可能成为跨境贸易投资的公共产品,需高度关注[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功能可能进一步提升[4]
胡晓炼:国际货币体系改变从三个方向推进 加密数字货币将被重视
财经网· 2025-05-18 16:02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和增加美国财政收入,同时重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以强化美国主导地位 [1] - 政策导致贸易投资成本效益再平衡,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因成本优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2] - 制造业回流美国难度大,因美国在一般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足 [2] 全球贸易再平衡与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化推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导致贸易不平衡,需通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解决储蓄、消费、进出口等协调问题 [2] - 历史经验表明,内部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有效途径 [2]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 - 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面临"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推动体系向更多元包容方向变革 [3] - 变革可能通过三种路径:更多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加密数字货币跨境应用探索、SDR功能提升 [3] 中国对外投资与产业链布局 - 2014-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3万亿美元,较此前20年增长233%(从9000亿美元基数) [4] - 投资主体以韧性强的民营企业为主,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领先行业 [4] - 企业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投资所在地工业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 [4] 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升级 - 从单家企业出海发展为产业集群式走出去,通过工业园区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 [5] - 企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等),显著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 [5]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胡晓炼:国际货币体系改变,将更重视加密数字货币
北京商报· 2025-05-18 07:06
国际贸易与投资新形势 - 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化[1] - 国际贸易体系正经历深刻调整但中国企业仍能把握机遇[1]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扰动全球金融市场并改变贸易投资格局[3] 贸易投资核心变化 - 贸易投资中成本效益再平衡加入创新、制度、绿色等新要素[3] - 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成为贸易投资新考量因素[3] - 企业家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但核心仍是追求效益与效率最大化[3]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贸易再平衡将引发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3] - 国家内部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关键[3]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货币再平衡推动世界货币体系向多元包容方向发展[3] - 美元面临货币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两大问题[3] - 更多货币将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并为金融稳定服务[4] - 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探索值得关注[4]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参与投资和产业链构建具有独特优势[4] - 中国对外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且韧性较强[4] - 中企投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主导型[4] - 行业领军企业以跨国公司视野布局全球产业链[4] 中国企业全球化模式 - 将国内园区建设经验复制到海外带动产业集群发展[4] - 实现从单家企业出海到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跨越[4] - 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工业化绿色化进程[4]
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我国跨境投资逆势增长,民企是主力军
搜狐财经· 2025-05-17 21:12
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变化 - 当前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最重要的事件是关税问题,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增加财政收入并重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秩序 [3] - 贸易投资成本效益再平衡中,"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因成本优势更具吸引力,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成为新考量因素 [3] - 全球贸易再平衡将引发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2017-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急剧增加,欧盟贸易顺差增长超400%,中国顺差也有所扩大 [4] - 解决贸易不平衡需通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储蓄、消费、进出口、投资协调,而非依赖外部环境调整 [4]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 -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多元包容,美元独大面临货币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挑战 [4] - 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本币清算日益普遍,大宗商品定价交易出现其他货币参与 [5] - 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应用将获更多探索,特别提款权(SDR)功能可能提升 [5] 中国跨境投资表现 - 2014-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3万亿美元,是过去二十多年存量(9000多亿美元)的三倍多 [7][8] - 民营企业是对外投资主力军,具有强韧性和全球布局能力 [8] -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从劳动密集型转向先进技术型企业,形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趋势 [8] - 中资企业将国内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引入海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并带动更多企业出海 [9] - 中资企业积极参与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在就业、税收和基建带动方面表现突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