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斗

搜索文档
独家!创始人重刻法人印章!靖奇投资内斗续集:公司500万元账户1天仅剩两千多元,回应来了
华夏时报· 2025-08-08 18:25
公司高层内斗 - 靖奇投资创始人范思奇与联合创始人唐靖人爆发公开冲突,双方通过朋友圈和声明互相指控 [3][4] - 范思奇指控公司账户500万元被分批转空,最终仅剩2000多元,并质疑工资提前发放及款项流向不明 [3][6] - 唐靖人回应称提前发放工资是因范思奇重刻公章并申请U盾,存在资金转移风险 [6] 公司控制权争议 - 范思奇声称仍是公司最大股东及法定代表人,但公司管理层称剩余股东已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实控人为唐靖人 [4] - 范思奇发布声明称遭遇伪造法人印章及冒用签名行为,未经其授权的基金设立、清盘等操作无效 [3][4] - 唐靖人反驳称公章从未遗失,范思奇擅自挂失重刻公章并发布不实公告 [4] 公司运营异常 - 私募排排网显示公司核心人物为唐靖人,范思奇名字被隐去 [5] - 公司线上交易被冻结,线下柜台交易需法人及股东共同操作 [6] - 范思奇此前曾指控在"提前9分钟通知的股东会"上被罢免全部职务,公司公告称其因健康原因离职 [3]
“同学创业典范”滤镜破碎,三雄极光内讧分歧走到台前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22:27
公司治理与内部分歧 - 三雄极光董事长换届选举出现分歧,张宇涛以7票同意2票反对当选,反对票来自创始人张贤庆和陈松辉,反对理由为"张宇涛在任期间管理混乱"[3] - 四位创始人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后公司陷入无控股股东状态,目前张宇涛家族合计持股22.29%为最大股东[5][6] - 2024年12月起董事会矛盾显性化,陈松辉对组织架构调整投反对票,认为会造成双头管理和权责不清[6] - 2025年6月董事长选举中张贤庆反对理由包括营收净利润双降、费用上升、人效低下,陈松辉主张轮值制[7] - 2025年7月董事会上两位创始人继续反对多项人事任命及薪酬方案,但议案仍获多数票通过[7][8] 公司发展历程 - 1991年由华南理工大学三位校友创立,1993年形成"四驾马车"格局,成功研发电子镇流器产品[4] - 1996年创立"极光"品牌,2008年中标北京奥运场馆照明工程奠定行业地位[5] - 2017年深交所上市时年营收25亿元左右,净利润2.3-2.5亿元,四位创始人持股超50%[5] - 上市后被誉为"同学创业典范",创始人分工明确:张宇涛管战略、林岩管研发、张贤庆管生产、陈松辉管营销[6]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收从27亿元降至20.78亿元(上市以来最低),2025年Q1再降15.82%至3.34亿元[9][10] - 净利润从2020年2.35亿元暴跌至2021年2635万元,2024年再跌76%至4808万元,2025年Q1首次季度亏损1531万元[9][10] - 2025年Q1扣非净利润亏损2081万元同比降496.69%,基本每股收益-0.0548元同比降207.87%[10] - 股价较高点65元下跌超80%至12.53元,市值蒸发约130亿元[11] 行业环境 - 2024年中国照明产业下游产值约5142亿元同比降7.6%,LED通用照明市场2392亿元同比降3%[11] - 2024年83%照明产品出口均价下降1%-93%,这些产品占出口总额99%[11] - 房地产低迷重创家居照明业务,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内卷"[10] - 公司715个城市分类覆盖策略和数字化营销效果有限,2024年家居渠道仅微增1.41%[10]
科兴生物争夺记:谁能打开百亿美元“金库”大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22:44
公司治理与股东争斗 - 科兴生物面临退市危机,同时推进首笔百亿元现金分红,各方股东围绕分红展开激烈博弈以争夺董事会席位 [1] - 特别股东大会通过两项提案:罢免现任董事和选举赛富基金提名的10位新董事,新董事会成员包括阎焱、尹卫东等关键人物 [3][5] - 李嘉强方面声称股东大会休会后继续召开的会议无效,认为自封"新董事会"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并强调其四人董事会仍是唯一合法有效的治理机构 [6][8] - 新董事会获得54.71%投票支持,计划推动公司股票恢复交易并解决诉讼,同时强调将捍卫选举结果 [6][7]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争夺 - 公司内斗主要分为李嘉强和尹卫东两派,强新资本持有32.3%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5] - 控制权在2025年1月从尹卫东派转移至李嘉强派,但7月特别股东大会再次变更董事会构成 [5] - 争议焦点围绕1180万股PIPE交易股份的投票权有效性,安提瓜法院颁布禁令后又暂缓执行 [8][9] - 双方对投票结果存在根本分歧,李嘉强方声称获得压倒性支持,但缺乏权威机构认证 [9] 巨额分红与资金分配 - 公司宣布总额74.48亿美元的三期分红计划,首期每股55美元已派发,若全额发放将消耗103亿美元现金储备的70% [10][11] - 主要股东分红金额:强新资本6.88亿美元、赛富基金5.93亿美元、尹卫东3.5亿美元等 [11] - 李嘉强方解释分红是为补偿股东长期未获收益,强调北京科兴中维作为运营主体仍保有充足资金 [11][12] - 维梧资本否认阻挠分红,但质疑分红程序合法性及动机 [12] 公司运营与市场影响 - 董事会更迭导致治理混乱,公司正推进恢复纳斯达克交易和任命新审计机构以避免退市 [13] - 新董事会表示将聘任审计师并解决诉讼问题,致力于使运营重回正轨 [7] - 李嘉强方表示希望组建专业董事会而非长期担任董事长,但控制权争夺仍在持续 [12]
一年挣960亿,印钞机都不如它卖力
商业洞察· 2025-07-15 17:56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科兴生物2021至2022年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润达960亿元,净利率高达73.8% [11][16] - 公司净利润规模超过贵州茅台历史最佳年份的862亿元 [13] - 新冠疫苗业务贡献显著,被描述为"一人三针,针针见钱"的盈利模式 [12] - 账上现金及等价物达103亿美元,近期实施75亿美元清仓式分红 [22][23] 股东结构与控制权争夺 - 主要股东包括尹卫东(11%)、赛富基金(18.87%)、永恩国际(10.33%)等 [28][29] - 当前董事会罢免提案由SAIF Partners发起,拟更换十名董事 [19] - 控制权争夺涉及创始人尹卫东与强新资本李嘉强两派势力 [30][31] - 历史股东纠纷可追溯至2016年回A股计划引发的权力斗争 [65]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史 - 尹卫东从唐山防疫站医生起步,曾研发国内首个甲肝诊断试剂 [36][38][39] - 2001年与潘爱华共同创立北京科兴,技术入股占比24% [43] - 2003年SARS疫情期间快速研发疫苗,获得政府无上限经费支持 [47][56] - 2004年完成疫苗临床试验审批仅用1小时,创行业纪录 [45][48] 资本市场运作 - 2003年登陆美国OTCBB市场,2004年转板美国证券交易所 [62] - 上市过程中通过操作将联合创始人股份稀释至26.9% [63] - 公司自2018年起长期停牌,主要因股东内斗导致 [21] - 历史数据显示2015-2020年累计净利润仅约2亿美元 [27] 行业地位与技术积累 - SARS疫苗研发虽未商用,但奠定技术基础与行业影响力 [54][60] - 新冠疫苗主要供应商地位与早期传染病防控经验存在关联 [61] - 甲肝诊断试剂实现进口替代,价格仅为美国产品的1/20 [39][40] - 公司技术路线被描述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早期样本" [40]
内斗再起波澜,凯利泰将被ST
第一财经· 2025-04-29 21:02
文章核心观点 凯利泰内斗持续,在管理层选举、对赌回购等方面分歧严重,同时因内控问题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二股东增持逼近大股东持股比例,双方争夺话语权更激烈 [1][2][16] 管理层大换血分歧 - 4月29日公司披露管理层换新情况,二股东推选的董事与一、三股东推选的董事在选举中分歧多 [3] - 第一大股东涌金控股、第三大股东凯诚君泰推举王冲为董事长,二股东欣诚意推选蔡仲曦,双方阵营均反对对方人选,最终蔡仲曦以4票当选 [4][5] - 欣诚意推选郭海波为董秘和证代,王冲等3人反对,理由是其经验不足且调整无特殊原因,最终郭海波以4票通过聘任 [5][6][7] - 聘任夏天为总经理、刘威为副总经理、续聘张劲羽为副总经理议案,7位董事意见统一均同意 [7] - 涌金控股、凯诚君泰提议罢免张斌独立董事职务,因张斌不配合核查,张斌称提案不符事实,该提议遭蔡仲曦等4人反对 [7] 股权回购波澜 - 利格泰未完成IPO触发回购条款,2月28日董事会通过发回购函议案,袁征控制的欣诚意起诉公司 [8] - 近期董事会再审议发回购函,独立董事狄朝平立场变化投弃权票,蔡仲曦等3人反对,议案未通过 [9][10][11] - 欣诚意撤诉,王冲认为2月28日决议仍有效,距发回购函有效期剩2个月 [13] 公司将被ST - 公司延期至4月30日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因与审计机构在审计意见上分歧大 [14] - 审计机构将对2024年度财报出具保留意见、对内控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报告,股票交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4][15] 二股东增持情况 - 截至4月20日,欣诚意和袁征累计增持517.89万股,金额3918.17万元,约占总股本0.72%,增持后合计持股6.3779%逼近大股东 [15] - 增持计划数量及时间过半,后续将继续择机增持,双方争夺话语权更激烈 [15][16]
振芯科技“内斗”何时了
上海证券报· 2025-04-24 03:34
公司治理冲突 - 振芯科技控股股东国腾集团与公司管理层矛盾激化 国腾集团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对三项关键议案投反对票 导致《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议案未获通过 双方公开表态遵守监管要求但私下互不相让 [2] - 股东大会现场安保严密 小股东因激烈质询被请离会场 国腾集团董事长高虹为避免冲突选择网络投票 振芯科技副董事长徐进承认矛盾持续存在 [3] 议案否决原因 - 国腾集团指控董事会未尽忠实勤勉义务 列举两大争议:2024年公司净利润下降44%情况下董事长谢俊薪酬反增10.6% 董事关联方成都国恒与振芯科技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4] - 高虹强调反对议案均有理有据 并非全盘否定所有提案 暗示仍保留合作空间 [6] 股权与控制权争端 - 国腾集团股东结构显示何燕持股51% 徐进等四人合计持股49% 徐进指责何燕"绑架"小股东决策 高虹反驳称小股东过去曾通过控制印章等手段操纵集团投票权 [5] - 振芯科技管理层主张解散国腾集团 使股权分散化以消除实控人状态 何燕阵营明确反对解散 强调依法治理和稳定发展 [7][8] 历史矛盾根源 - 振芯科技管理层将业务下滑归因于何燕涉案引发的客户流失和融资受阻 徐进提出通过合法沟通解决分歧 高虹否认存在沟通障碍 指责对方制造诉讼纠纷 [6][9] - 双方对矛盾性质认知迥异 管理层寻求司法解散途径但屡遭法院驳回 何燕阵营要求依据现有法律框架行使股东权利 [8][9] 同业竞争争议 - 深交所曾就董事莫然任职资格发出关注函 要求说明其与莫晓宇关联关系及专业胜任能力 反映监管机构对关联交易的关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