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控合规
icon
搜索文档
恒丰银行多项业务违规被重罚6150万 “最年轻行长”白雨石临合规业绩双考
长江商报· 2025-09-15 07:14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又有一批金融机构因业务违规被重罚。 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新一批罚单。其中,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丰银 行")因相关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6150 万元,六名相关责任人一并被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9月份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开出两批罚单,罚款金额接近2.7亿元。而 恒丰银行在2025年已经两次收到千万级罚单,且包括本次被罚在内,2025年以来该行累计被罚金额超过 8045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两个半月前,监管部门正式核准白雨石恒丰银行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这位"股 份行最年轻的行长"压力不小。 数据显示,2024年,恒丰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7.75亿元,同比增长1.98%;利润总额74.42亿元,同比减 少9.3亿元。不过,由于所得税费用大幅减少11.51亿元,2024年恒丰银行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 (以下简称"净利润")54.54亿元,同比增长5.99%,但较2022年仍存在近19%的降幅。 年内多次收罚单共被罚超8045万 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次对多家金融机构开出 ...
安永联合权威机构拆解“A+H”布局核心难点,把握赴港黄金窗口
搜狐财经· 2025-09-13 15:53
2025年9月11日,安永联合北京上市公司协会和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在北京安永大楼成功举办"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研讨会"。本次论坛汇聚来自香港联 合交易所("联交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 时")、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沙利文")等机构的专家,吸引近百位A股上市公司及拟香港上市的企业来宾参与,共同探讨在港股IPO融资额激增背 景下,A股上市公司如何借势构建"A+H"双资本平台。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李洪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赴港上市不仅是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国际长期资本的战略选择,更是优化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 水平、增强全球品牌影响力,并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李洪海强调,当前中国香港市场为内地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窗口,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企业要乘着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东风谋篇布局,实现企业价值在国际市场上的重塑与飞跃。 安永[2]风险管理与决策创新咨询服务合伙人赵文在研讨会上深度解析香港上市内控合规新态势。她系统介绍了近年联交所企业管治政策演变轨迹以及不 同证券市场内 ...
国都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逆势双降 身陷多起诉讼反映内控隐忧
新浪财经· 2025-09-05 16:0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营收2510.36亿元 同比增长23.47% 净利润1122.80亿元 同比增长40.37% [1] - 150家券商中128家实现盈利 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成为主要增长驱动 [2] -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688.42亿元 同比增长48.22% 证券投资收益1002.42亿元 同比增长21.33% [2] - IPO业务承压 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143.21亿元 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2.01亿元 同比微增或持平 [2] 国都证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49亿元 同比下降4.42% 归母净利润3.58亿元 同比下降8.10% [4]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1.25亿元 同比增长6.73% 显著低于行业近50%增速 [4] - 自营业务投资收益5.04亿元 同比下降18.58% 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减少1.4亿元影响 [4] - 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减少29.51亿元 债券减少22.27亿元 公募基金减少13.53亿元 股票增加2.43亿元 券商资管计划增加4.45亿元 [5] 投资收益率分析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收益率3.07% 位列行业第三 2025年上半年降至2.70% 排名行业第八 [6] - 行业投资收益率中位数从2024年1.41%升至2025年1.81% [6] - 投资收益下降受高基数影响 收益率水平仍处行业前列 [5][6] 诉讼与内控风险 - 涉"20福晟01"债券违约诉讼 被诉金额4.75亿元 相当于2024年归母净利润50% [7] - 另有两起千万级诉讼:国都创投合同纠纷涉及6255万元 "19成龙01"债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 [8] - 2025年5月完成董事会改组 浙商证券成为控股股东 [3] 控股股东浙商证券状况 - 2024年营收158.16亿元同比下降10.33% 2025年上半年营收61.07亿元同比下降23.66% [8]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0.17%和46.49% 呈现增利不增收态势 [8] - 营收下降主要因期货业务规模收缩 控股国都证券耗资超50亿元 旨在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 [9]
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招兵买马” 新老混杂竞争加剧
北京商报· 2025-08-08 14:59
又一消金"新生"迎来新消息。5月30日,业内有消息称,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的内部筹备工作已经完 成,在人员任用上,该公司前期高管人员主要来自唯品会和富邦华一银行。此外,北京商报记者在猎聘 等招聘平台上发现,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近几日也在成都大举"招兵买马",主要包括风险分析岗、征信管 理岗、信息科技部负责人、贷后催收管理岗等40个与消费金融业务相关的岗位。 业内关注的是,在行业监管不断加强、新老混杂竞争加剧下,消金机构后续应如何应变?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唯品富邦消费金融于2020年9月底获批筹建,当时批复称应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 完成筹建工作。从批复时间以及招聘情况来看,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或已进入开业倒计时。 消金"新员"跑步入场,消金"老将"也动作不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多个筹备 动作外,目前多家在营机构也在不断"换血"。5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行政许 可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仅在5月,就有捷信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出现高管变动。 职位变动类型涵盖首席风险官、董事、副董事长多个职位。 消金行业新老混战下,在分析人士看来,引入新鲜血液、激发组织活力,体现 ...
东海证券两次因投行业务“栽大跟头”:一次导致历史最大亏损 一次浇灭未来几年IPO希望
新浪证券· 2025-07-09 19:01
证监会处罚与财务影响 - 东海证券因2015年金洲慈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存在未勤勉尽责、文件重大遗漏及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并处以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及罚款4500万元,合计6000万元 [1][2] - 6000万元罚款相当于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2348.71万元的2.55倍,将显著影响2025年盈利 [2] - 若处罚被认定为重大违法,公司A股主板IPO申报最早可能推迟至2029年 [3] IPO与摘牌风险 - 东海证券2023年亏损、2024年净利润未达1亿元,且若2026年仍不满足主板IPO条件(三年累计净利润超2亿元),最早申报IPO时间为2027年 [3] - 6000万元罚款金额较大,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违法,进一步推迟IPO时间至2029年 [3][4] - 公司已因本次处罚触发新三板强制摘牌风险,若未来24个月内再受两次处罚或公开谴责,将强制退市 [5][6] 投行业务亏损与风控缺陷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4.92亿元,主因承销万润新能IPO项目导致账面浮亏4.03亿元(累计投入5.87亿元),股价较发行价下跌68.8% [7][8] - 万润新能IPO发行价299.88元/股(市盈率75.25倍,为行业均值391.72%),超募48.84亿元,但上市后股价暴跌80% [8] - 江苏证监局指出公司投行项目缺乏包销风险评估机制,且未严格审核网下投资者定价依据 [8] 内控与高管违规问题 - 2024年江苏证监局指出公司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2022年因债券承销业务内控问题被责令改正 [10] - 原总裁殷建华、债券发行部负责人许晓明因内控问题被警示 [10] - 前高管赵俊违规套取资金630万元并收受礼品,涉嫌犯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原董事长朱科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11][12] - 2015年金洲慈航项目主办人周增光、陈翔已离职,协办人朱科松与朱科敏关系不明,原投行负责人杜曙光未受处罚 [12][13]
陕西国资券商IPO“梦碎”:依赖本土市场,违规频发陷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7-02 19:47
IPO终止与业务风险 - 深交所终止开源证券IPO审核,因保荐人国联民生证券撤回申请[2] - 公司2022年7月提交IPO申请,排队3年无实质性进展[2] - 撤回原因可能涉及会计师事务所更换(国企聘任限制不超过8年),或计划2026年重新申报[2] - 2024年收入28.59亿元(同比-6.61%),净利润6.95亿元(同比+12.78%),增利不增收[2] - 因多项违规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半年(2024年10月-2025年4月),大连分公司2025年3月亦因违规暂停部分业务[2][10][11]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收入波动:26.37亿元(-2.33%)、30.61亿元(+16.06%)、28.59亿元(-6.61%)[4]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8亿元(同比-27.24%),占总收入40%,其中投行业务收入4.64亿元(同比-45.89%),资管业务1.41亿元(同比+44.98%)[5] - 投资收益15.96亿元(同比+146%)支撑业绩,抵消公允价值变动亏损3.3亿元(上年为收益2.24亿元)[5][6] - 利息净收入3.84亿元(同比-30.59%),证券经纪业务收入4.46亿元(同比-13.47%)[5][8] 区域依赖与业务布局 - 陕西市场收入占比101.62%(29.05亿元),营业利润占比155.8%(13.02亿元)[6] - 47家分公司中陕西占6家,营业部27家(占全部分支机构37.08%),省外尤其沿海地区渗透不足[6][7] - 募资40亿元计划用于补充资本金,重点投向经纪业务升级、投行实力提升、资管及IT建设[4] 优势业务与合规挑战 - 新三板业务行业领先:2018-2021年及2023年挂牌项目排名第一,2024年上半年持续督导数量第一[8] - 债券承销业务2021-2023年收入占比15%-17%,暂停半年将影响2024-2025年业绩[9][10] - 内控问题频发,包括债券承销未勤勉尽责、分公司合格投资者认定材料造假等[10][11]
嘉应制药(002198) - 002198嘉应制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7:26
行业形势与政策 - 医药行业是战略支柱性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医疗保健需求刚性增长,“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转型,“二十大”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 - 中成药集采形成“全国联盟 + 省份试点”常态化模式,已覆盖超 20 个产品组、95 个品种,2025 年第三批集采中选 174 个药品,政策执行力度加强 [3] - 中医药振兴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大科研投入,政策推动顶层设计细化落地,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评审和监管体系 [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 5 种剂型 70 多个药品批准文号,涉及咽喉、感冒等多领域,主导品种多为独家或受保护品种 [3][8][9] - 重感灵片是 80 年代首创的感冒类品种,价格实惠,疗效显著,曾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6] - 固精参茸丸是全国独家品种,由传统秘方研制,含名贵中药材,有补气补血等功效 [8] - 2024 年新增固精参茸丸(大蜜丸)、壮腰健肾丸大包装品规等新品,2025 年计划推出疏风活络片和调经活血片 [11] 公司业绩与增长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2,721.75 万元,增幅 28.83%,净利润同比增加 1,022.11 万元,增幅 197.23%,原因是销售渠道拓展和成本管理优化,且具有持续性 [3] - 近两个季度业绩增长得益于万店连锁和销售渠道开拓,2025 年将驱动百强连锁增长,扩大销售份额 [12] 公司运营与管理 - 公司重视内控合规建设,采取“销售先行,管理跟进”策略,加强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合规性 [3] -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升级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和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控制生产成本 [10] - 2024 年新增开发连锁和单体药店客户,养天和入股后新增百强连锁布局,开拓重点医院渠道 [10] - 已成立线上队伍,重点布局 O2O 销售 [1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 年一季末,公司总资产 812,635,918.09 元,净资产 724,148,015.88 元,资产负债率为 10.89%,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 264,960,176.44 元,资产负债率低,流动性强 [11][12] 公司发展策略与规划 - 未来将优化产品结构,选择创新转型道路,加强源头与质量控制,制定大品种发展战略,传播产品价值 [7] - 以头部连锁战略合作为抓手,复制百强和区域龙头连锁合作,扩大核心产品销售规模,重视品牌建设 [12] 其他事项 - 公司每月初发布股权回购进展公告,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4] - 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