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控合规
icon
搜索文档
东海证券两次因投行业务“栽大跟头”:一次导致历史最大亏损 一次浇灭未来几年IPO希望
新浪证券· 2025-07-09 19:01
证监会处罚与财务影响 - 东海证券因2015年金洲慈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存在未勤勉尽责、文件重大遗漏及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并处以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及罚款4500万元,合计6000万元 [1][2] - 6000万元罚款相当于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2348.71万元的2.55倍,将显著影响2025年盈利 [2] - 若处罚被认定为重大违法,公司A股主板IPO申报最早可能推迟至2029年 [3] IPO与摘牌风险 - 东海证券2023年亏损、2024年净利润未达1亿元,且若2026年仍不满足主板IPO条件(三年累计净利润超2亿元),最早申报IPO时间为2027年 [3] - 6000万元罚款金额较大,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违法,进一步推迟IPO时间至2029年 [3][4] - 公司已因本次处罚触发新三板强制摘牌风险,若未来24个月内再受两次处罚或公开谴责,将强制退市 [5][6] 投行业务亏损与风控缺陷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4.92亿元,主因承销万润新能IPO项目导致账面浮亏4.03亿元(累计投入5.87亿元),股价较发行价下跌68.8% [7][8] - 万润新能IPO发行价299.88元/股(市盈率75.25倍,为行业均值391.72%),超募48.84亿元,但上市后股价暴跌80% [8] - 江苏证监局指出公司投行项目缺乏包销风险评估机制,且未严格审核网下投资者定价依据 [8] 内控与高管违规问题 - 2024年江苏证监局指出公司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2022年因债券承销业务内控问题被责令改正 [10] - 原总裁殷建华、债券发行部负责人许晓明因内控问题被警示 [10] - 前高管赵俊违规套取资金630万元并收受礼品,涉嫌犯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原董事长朱科敏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11][12] - 2015年金洲慈航项目主办人周增光、陈翔已离职,协办人朱科松与朱科敏关系不明,原投行负责人杜曙光未受处罚 [12][13]
陕西国资券商IPO“梦碎”:依赖本土市场,违规频发陷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7-02 19:47
IPO终止与业务风险 - 深交所终止开源证券IPO审核,因保荐人国联民生证券撤回申请[2] - 公司2022年7月提交IPO申请,排队3年无实质性进展[2] - 撤回原因可能涉及会计师事务所更换(国企聘任限制不超过8年),或计划2026年重新申报[2] - 2024年收入28.59亿元(同比-6.61%),净利润6.95亿元(同比+12.78%),增利不增收[2] - 因多项违规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半年(2024年10月-2025年4月),大连分公司2025年3月亦因违规暂停部分业务[2][10][11]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收入波动:26.37亿元(-2.33%)、30.61亿元(+16.06%)、28.59亿元(-6.61%)[4]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8亿元(同比-27.24%),占总收入40%,其中投行业务收入4.64亿元(同比-45.89%),资管业务1.41亿元(同比+44.98%)[5] - 投资收益15.96亿元(同比+146%)支撑业绩,抵消公允价值变动亏损3.3亿元(上年为收益2.24亿元)[5][6] - 利息净收入3.84亿元(同比-30.59%),证券经纪业务收入4.46亿元(同比-13.47%)[5][8] 区域依赖与业务布局 - 陕西市场收入占比101.62%(29.05亿元),营业利润占比155.8%(13.02亿元)[6] - 47家分公司中陕西占6家,营业部27家(占全部分支机构37.08%),省外尤其沿海地区渗透不足[6][7] - 募资40亿元计划用于补充资本金,重点投向经纪业务升级、投行实力提升、资管及IT建设[4] 优势业务与合规挑战 - 新三板业务行业领先:2018-2021年及2023年挂牌项目排名第一,2024年上半年持续督导数量第一[8] - 债券承销业务2021-2023年收入占比15%-17%,暂停半年将影响2024-2025年业绩[9][10] - 内控问题频发,包括债券承销未勤勉尽责、分公司合格投资者认定材料造假等[10][11]
嘉应制药(002198) - 002198嘉应制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7:26
行业形势与政策 - 医药行业是战略支柱性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医疗保健需求刚性增长,“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转型,“二十大”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 - 中成药集采形成“全国联盟 + 省份试点”常态化模式,已覆盖超 20 个产品组、95 个品种,2025 年第三批集采中选 174 个药品,政策执行力度加强 [3] - 中医药振兴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大科研投入,政策推动顶层设计细化落地,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评审和监管体系 [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 5 种剂型 70 多个药品批准文号,涉及咽喉、感冒等多领域,主导品种多为独家或受保护品种 [3][8][9] - 重感灵片是 80 年代首创的感冒类品种,价格实惠,疗效显著,曾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6] - 固精参茸丸是全国独家品种,由传统秘方研制,含名贵中药材,有补气补血等功效 [8] - 2024 年新增固精参茸丸(大蜜丸)、壮腰健肾丸大包装品规等新品,2025 年计划推出疏风活络片和调经活血片 [11] 公司业绩与增长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2,721.75 万元,增幅 28.83%,净利润同比增加 1,022.11 万元,增幅 197.23%,原因是销售渠道拓展和成本管理优化,且具有持续性 [3] - 近两个季度业绩增长得益于万店连锁和销售渠道开拓,2025 年将驱动百强连锁增长,扩大销售份额 [12] 公司运营与管理 - 公司重视内控合规建设,采取“销售先行,管理跟进”策略,加强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合规性 [3] -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升级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和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控制生产成本 [10] - 2024 年新增开发连锁和单体药店客户,养天和入股后新增百强连锁布局,开拓重点医院渠道 [10] - 已成立线上队伍,重点布局 O2O 销售 [11]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 年一季末,公司总资产 812,635,918.09 元,净资产 724,148,015.88 元,资产负债率为 10.89%,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 264,960,176.44 元,资产负债率低,流动性强 [11][12] 公司发展策略与规划 - 未来将优化产品结构,选择创新转型道路,加强源头与质量控制,制定大品种发展战略,传播产品价值 [7] - 以头部连锁战略合作为抓手,复制百强和区域龙头连锁合作,扩大核心产品销售规模,重视品牌建设 [12] 其他事项 - 公司每月初发布股权回购进展公告,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4] - 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