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开放
搜索文档
中西部地区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 跑出外贸“加速度”
央视网· 2025-11-02 19:54
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进出口2.84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国增速7.4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实现正增 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万亿元,增长14.5%,占同期中部地区外贸总值超五成。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再创新高,成为稳外贸、扩大开放的重要力量。 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出口2万亿元,增长13.7%;进口1.2万亿元,增长4.9%。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万亿元,占同期西部 地区外贸总值超六成。 民营企业进出口1.75万亿元,占同期西部地区外贸总值的一半以上,比重达到54.5%。 西部地区持续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前三季度,出口高技术产品4583.8亿元,增长26.4%,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强劲 动能。 ...
湖南怀化国际陆港班列开行量飙升 全年预计突破1200列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7:25
中新网怀化10月23日电 (刘杰 曾蔚吾 雷明雄)今年1月至10月19日,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已开行铁路班列 945列,共计47276标箱,同比增长22%,根据这一增长态势,全年班列到发量预计将突破1200列......群 山环抱的湖南怀化,一列列国际班列从这里鸣笛启程、驶向全球,正以雷霆之势崛起为内陆开放新高 地。 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沪昆国际贸易大通道的交会点的怀化,是湖南省唯一面向东盟的货运集结中 心,"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对接东盟的"黄金门户",而国际陆港的快速发展正为这 座内陆城市注入强劲的开放动能。 目前,怀化国际陆港已构建起一张覆盖广阔的物流网络,已开通196条国际国内线路,形成怀化至北部 湾港、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的铁海联运通道,以及中老、中越、中缅等跨境铁路通道共7条国际物 流大动脉,运输网络辐射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216个港口及站点。 展望未来,怀化国际陆港正朝着2025年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开行班列1200列、港区总产值超1000亿 元的"三个一千"目标稳步迈进。而怀化正深化对接RCEP成员国,推动"东盟资源—怀化制造—RCEP市 场"跨境产业链构建,怀化国际陆港 ...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安徽蚌埠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0 15:29
综合保税区设立与验收 - 安徽蚌埠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七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具备封关运行条件 [1] - 该保税区是安徽省第六个、皖北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 [1] - 联合验收组对卡口、查验场地、巡逻道路等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后,确认其符合国家规定 [3] 保税区规划与产业定位 - 蚌埠综合保税区于2024年7月28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 [3] - 规划建设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研发、保税服务和海关查验五大功能区 [3] - 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发展优势与战略作用 - 封关运行后将依托蚌埠市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 [5] - 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吸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 [5] - 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并通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构建开放新格局 [5]
内陆腹地变开放前沿 这波“神操作”了解一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6 19:3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中部地区通过海陆空网多维通道建设和制度创新,成功从内陆腹地转型为对外开放前沿,各省份依托自身优势实现外贸和产业跨越式发展 [1][5] 郑州机场表现与模式 - 郑州机场跨境货邮吞吐量累计超47万吨,提前两个多月完成去年总量,同比增长超四成 [1] - 郑州机场成为中部地区首个破万架次的航空口岸 [1] - 依托“空中丝绸之路”开通8条洲际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城市 [1] - 机场周边形成现代物流园区和跨境电商集聚区,实现空运、仓储、清关一体化服务 [1] 湖北鄂州货运枢纽 - 花湖国际机场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2024年货运量突破120万吨 [3] - 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90条,覆盖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 [3] - 高效服务生鲜、医药、电子产品等出口 [3] 江西赣州产业与通道联动 - 通过中欧班列打通向西通道,辐射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 [5] - 家具产业年产值从300亿元增长至2800亿元 [5] - 催生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等新产业,使革命老区直接对接欧亚市场 [5] 山西对外开放举措 - 通过“口岸+产业”双轮驱动,2024年实现“县县有外贸” [5] - 太原、大同、运城三大航空口岸建成开放,中欧班列26条直达17国48城 [5] - 全省117个县市均建立外贸主体,新增备案企业超2500家 [5] 安徽湖南水运升级 - 芜湖港和城陵矶港通过航道升级,实现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 [5] - 港口通过“水水中转”与上海洋山港无缝衔接,助力内陆高效融入全球物流网络 [5]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吉林丨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吉林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06 14:00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与对外开放 - 吉林省通过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打造"一区一港一中心"格局,形成"三平台、四通道、三口岸"的开放体系,将内陆腹地转变为联通全球的前沿枢纽 [4] - 2025年上半年长春兴隆铁路口岸吞吐量达72912标箱,同比增长20.9%,其中海铁联运62843标箱,同比增长约36% [4] - 2024年兴隆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出口额达120.5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6]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 吉林省构建中欧班列、海铁联运、跨境包机、TIR国际公路运输四通道,2024年中欧班列承运货值超20亿元 [6] - TIR国际公路运输实现"去回双通",运量跻身全国前三 [6] - 东北地区首个城际海铁联运X436次特快班列开通,长春至大连实现8小时直达,运输效率提高3倍,物流成本降低20% [6] 跨境电商与进口商品贸易 -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汇聚全球近60个国家6万种商品,2024年销售额达1.63亿元 [13] - 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2024年贸易额达60多亿元,较初期4000万元增长超百倍 [15] - 珲春口岸年入境俄罗斯帝王蟹超150万只,占全国市场八成份额 [14]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 中韩示范区在首尔设招商前哨,韩资医院、生物医药项目密集落地 [7] - 兴隆综保区近五年进出口额增长10倍 [7] - 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运营航司达34家,执行航线210条,通航国内73个城市、8个国家和地区 [7] 产业协同与创新模式 - 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采用"前店后仓"模式,实现保税区内批发零售服务 [13] - 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搭建跨境电商O2O体验店和网红直播基地,日均单量达两万单 [15] - 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入4家电商供应链企业、5家物流公司,招商入驻率达90% [15]
河南以制度创新重塑开放新格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5 06:30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 出台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省政府规章 推动投资开放负面清单动态优化 贸易便利化单一窗口升级和全产业链集成创新 [1] - 上半年河南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490.1亿元 同比增长29.4% 新设企业10274家 累计达15.1万家 为设立前5.6倍 [1] - 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的33项试点任务中13条已落地 5条有显著进展 推动开放平台从政策洼地向制度高地转型 [1] 国际物流体系建设 - 空中丝路货邮吞吐量43.5万吨 同比增长23.9% 郑州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 [2] - 陆上丝路中欧班列开行1522列 同比增长52.1% 启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并开通中吉乌铁公联运特色线路 [2] - 数字丝路新获批开封 新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跨境电商综试区增至7个 [2] - 海上丝路铁海联运班列到发超1万标箱 同比增长70% 新开通5条内河航运航线 港口集装箱航线达25条 [2] 外资服务优化 - 省市县三级联动走访400家外资企业 解决36个痛点问题 包括直营连锁餐饮许可难题 [2] - 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使外籍客流同比激增99.5% 其中74.8%旅客实现免签畅行 [2] 未来开放规划 - 下半年将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推出77项试点措施 [3] - 高水平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 推进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建设 [3] -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将拓展欧洲 中亚 东盟线路 推进空铁联运常态化运营 [3] - 周口港 信阳港扩容提质 建设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 [3] - 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 RCEP等机遇 拓展与亚非拉合作 加快对接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 [3]
湖南湘江新区:十年砥砺铸就内陆开放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11:28
开放平台建设 - 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带动超30个项目落地 双边贸易金额达3亿元[2] - 中欧国际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速 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吸引近10家德国企业洽谈合作并签约两家总部项目[2][3] - 平台体系涵盖中非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总部集聚区 国际科技合作商务平台及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2] 产业集群发展 - 形成工程机械 电子信息 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构建"2+4+N"现代化产业体系[3] -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多条产业链协同发展 产业生态成熟度显著提升[3] - 高新技术企业达3200余家 汇聚超百万名各类人才[5] 科技创新成果 - 湘计海盾 麒麟信安助力神舟飞船 矿冶研究院研发全球首台套6000米级深海重载采矿车[4] - 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出口海外 "天河"超级计算机小数据图计算能效全球第一[4][5] - 聚集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与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建设岳麓山大科城 湘江科学城等科创平台[5] 企业国际化进展 - 中联重科在8国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首超50%[6] - 圣湘生物产品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 在印尼实现本土化建厂[6] - 盈峰环境泰国工厂生产纯电动环卫车 Kilimall成为首家在非洲设立海外仓的中国电商平台[6] 外资利用成效 - 截至2024年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249家 其中外企分公司742家[6] - 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42家 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 占全市总量超三分之一[6] - 吸引巴斯夫 舍弗勒 卓伯根等跨国企业落地 形成中德合资企业及城市综合体项目[3][6] 营商环境优化 - 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满意度超98% 提供全周期人才服务及线上一站式平台[5] - 德国卓伯根集团评价新区为"德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的理想支点"[4] - 中兴通讯提及政策扶持 项目建设及人才引进全方位支持[5]
增强内生动力 挺立中部“脊梁”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8
中部地区经济格局 -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1] - 湖北、安徽经济增速领跑,2022-2024年实际GDP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25%、4.96%,快于全国0.75个、0.46个百分点 [1] - 河南、湖南GDP总量居中部省份首位和第三位,2024年分别为6.36万亿元、5.32万亿元,但增速相对偏慢 [1] - 江西、山西下行压力较大,山西实际GDP三年平均增速为3.87%,2024年名义GDP负增长 [1] 创新能力差异 - 安徽是中部唯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2024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8.2% [2] - 山西、江西研发投入规模及强度排名中部省份后两位,缺少高层次院校和人才支撑 [2] - 安徽"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2] 产业结构特点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3.6%,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2位 [2] - 湖北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60% [2] - 山西煤炭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60%左右,江西有色金属贡献率超1/3,湖南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近三成 [2] 开放能级对比 - 安徽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中部六省之首,山西仅为安徽1/5 [3] - 安徽"新三样"出口总额490.1亿元,河南、湖南、山西分别为120.8亿元、104.7亿元、33亿元 [3] - 江西、山西未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且没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3] 发展挑战 - 2023年中部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东部地区,合计申请专利数量约为东部1/4 [3] - 2024年中部六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8.21%,经济外向度约1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 省际交界地区发展困难较大,安徽六安、河南信阳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万元 [3] 未来发展路径 -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武汉、长沙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4] - 区域战略融合:推动山西、河南参与黄河流域战略,湖南湖北江西协同长江中游城市群升级,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4] - 内陆开放:提升郑州、武汉交通枢纽地位,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4] - 区域协同:加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分工合作,构建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5]
重庆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人民日报· 2025-04-23 14:02
重庆对外开放通道建设 - 重庆通过构建“四向”国际物流通道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包括向东借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东南亚、向北通过“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 [1] - 重庆团结村从农业小山村发展为国际物流枢纽,自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始发后,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制造”出口的重要节点 [1] -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效率显著提升,东盟商品进口通过跨境公路班车最快3天可达,相比传统江海联运耗时约1个月大幅缩短 [1] 物流基地与运输网络发展 - 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已形成3向11线24口岸的国际运输体系,与东盟国家30余家境外企业在货代、报关、仓储等领域深度合作 [2] - 果园港通过创新模式提升效率,使用“离港确认”模式压缩口岸通关时间1至2天,智慧物流监管应用使港口货物运转效率提升30%以上 [3] - “沪渝直达快线”班轮可压缩内河航行时间近30%,为长安福特等公司进口货物提供便利,2023年该公司经果园港进口汽车零部件等货物超2000标箱 [3] 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数据 - 2024年前8个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3种主要物流方式共运输货物16.59万标箱,同比增长53%,货值312.85亿元,同比增长85% [3] - 通道物流组织方式包括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车,目的地从71个国家166个港口拓展至124个国家523个港口 [3] 贸易便利化与制度创新 - 重庆探索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解决国际铁路运单不具备物权凭证功能的问题,建立一次委托、一次保险、一单到底、一次结算的全程服务模式 [4] - 通道创新吸引国际合作,全球知名物流公司马士基集团等决定加强同重庆合作,国际友好城市合作大会等展会赛事密集登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