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开放

搜索文档
武汉这44%增长是怎么做到的
长江日报· 2025-07-07 17:00
3月24日,受邀前往清华大学开展学术访问活动的英国籍旅客罗斯先生与妻子朗女士从武汉入境后得知樱花盛开,当场决定赏完花再 去北京。二人此次来华没有选择先飞北京,正是因为得知中国的240小时免签政策且允许外国人跨区域通行,而武汉地处中国中部,从这 里出发游遍中国,怎么走都方便。 对想来中国的外国人来说,China Travel如今一年比一年方便。 2023年1月中国恢复过境免签政策,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口岸成为首批恢复的口岸之一。 2024年12月,中国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 作为中部出入境流量最大的航空口岸,武汉机场口岸一直坚持将过境免签政策与区域性免签、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等互相协调、梯 次互补,为符合政策的人员提供便利。 7月伊始,武汉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公布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从武汉机场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6万余人次,比去年同期的4.17万人次 增长44%。这44%的增长是怎么实现的呢? 过境免签,从中部的武汉走太方便了 武汉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医疗创新高地、对外交往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4月26日晚,一名从澳大利亚飞抵武汉的华 ...
增强内生动力 挺立中部“脊梁”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8
中部地区经济格局 -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1] - 湖北、安徽经济增速领跑,2022-2024年实际GDP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25%、4.96%,快于全国0.75个、0.46个百分点 [1] - 河南、湖南GDP总量居中部省份首位和第三位,2024年分别为6.36万亿元、5.32万亿元,但增速相对偏慢 [1] - 江西、山西下行压力较大,山西实际GDP三年平均增速为3.87%,2024年名义GDP负增长 [1] 创新能力差异 - 安徽是中部唯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2024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8.2% [2] - 山西、江西研发投入规模及强度排名中部省份后两位,缺少高层次院校和人才支撑 [2] - 安徽"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2] 产业结构特点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3.6%,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2位 [2] - 湖北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60% [2] - 山西煤炭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60%左右,江西有色金属贡献率超1/3,湖南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近三成 [2] 开放能级对比 - 安徽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中部六省之首,山西仅为安徽1/5 [3] - 安徽"新三样"出口总额490.1亿元,河南、湖南、山西分别为120.8亿元、104.7亿元、33亿元 [3] - 江西、山西未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且没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3] 发展挑战 - 2023年中部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东部地区,合计申请专利数量约为东部1/4 [3] - 2024年中部六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8.21%,经济外向度约1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 省际交界地区发展困难较大,安徽六安、河南信阳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万元 [3] 未来发展路径 -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武汉、长沙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4] - 区域战略融合:推动山西、河南参与黄河流域战略,湖南湖北江西协同长江中游城市群升级,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4] - 内陆开放:提升郑州、武汉交通枢纽地位,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4] - 区域协同:加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分工合作,构建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5]
提升开放能级 培育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物流与贸易网络建设 - 重庆首趟图定中亚班列开通运行,标志着物流运输能力提升 [1] - 西部陆海新通道使重庆到广西钦州港的物流时间从20天缩减至10天以内,每年节省物流成本超百万元 [2] - 2024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25.2万标箱(同比+41%),货值467亿元(同比+67%),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 [3] - 果园港成为四川多地集装箱的中转枢纽,鱼嘴货运站2024年分拨超40万辆商品车至全球 [2] 外贸与产业升级 - 2024年一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1651.4亿元(同比+4.1%) [4] - 重庆峻驰摩托车公司2024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订单排至6月 [5] - 重庆推动"渝车出海"和"新三样"出口,升级"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 [5] - 重庆雨翔智能科技进口1080个汽车变速箱控制模块旧件投入保税再制造生产 [5] 外资与企业落地 - 重庆累计落户3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 [6] - 两江新区迈特光电光掩膜版项目投产(总投资22亿元),安道拓中国技术中心扩建落成 [6] - 璧山区落地重庆新世界酒店、东南亚风情小镇、砂之船奥特莱斯等项目 [6] 消费与城市国际化 - 江北区2021年以来引进品牌首店432家,举办首发、首秀、首展超300场 [8] - 两江新区引入莱佛士国际医院、哈罗礼德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国际资源 [8] - 重庆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促进入境旅游,"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同比+193% [1][8] 区域合作与产业集聚 - 四川自贡沿滩高新区与重庆铜梁高新区召开新型储能产业链对接会,涉及39项供需清单(金额约11亿元) [9] - 南川区重庆市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吸引46个优质项目落地 [9] - 江津区依托珞璜港、小南垭铁路物流枢纽等平台吸引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 [9]
湖北“5+5”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力争2027年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
长江商报· 2025-04-30 08:01
文章核心观点 湖北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开放支点建设,《关于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五大行动、打造五大高地的具体举措,明确不同阶段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且湖北近年来开放型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1] 五大方面打造“开放湖北” -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湖北将实施四大计划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提升产业集群外向度,发挥武汉牵引作用推动全域协同发展 [2] - 实施平台能级跃升行动,打造制度创新高地,湖北已形成开放平台体系,将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等发挥平台示范引领作用 [3] - 实施国际物流通道提升行动,打造开放枢纽辐射高地,《方案》提出建设航空客货运“双枢纽”等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3] - 实施惠企发展便利化行动,打造开放环境高地,《方案》从三方面实施惠企举措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3] - 实施“开放湖北”全球影响力提升行动,打造开放要素集聚高地,湖北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打造高能级平台办好品牌活动提升全球影响力 [4] 以枢纽提能扩大开放辐射力 - 2024年湖北省进出口突破7000亿元大关,增长9.6%,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达1743.1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全国15.3个百分点 [1][5] - 武汉海关出台80余条措施,增强湖北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外贸发展质量 [6] - 2014年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欧班列(武汉)累计开行5166列,累计承运货值超1100亿元,下一步将围绕集结中心建设等为支点建设提供开放通道支撑 [6] - 今年截至4月27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42.3万吨,新开多条国内外货运航线,累计开通98条,下一步将提升枢纽能级助力提升开放辐射力 [7] -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为全省加快支点建设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7]
湖北支点战略行动丨一季度湖北进出口规模再进位,力争2035年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5:3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实习生许涵毅 武汉报道 4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湖北省政府新闻 办"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获悉,湖北正式出台《关于 实施枢纽提能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以更大力度、更实 举措加快推进开放支点建设。 《行动方案》明确了整体提升开放辐射力的工作目标,即力争到2027年开放型经济中部领先,到2030年 开放型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到2035年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整体重塑,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根据《行动方案》,湖北将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平台能级跃升、国际物流通道提升、惠企便利化和"开 放湖北"全球影响力五大行动。 "市场主体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根基所在和动力源头。"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介绍,近年 来,湖北省开放型市场主体加快成长,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9570家,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实绩企 业数实现历史同期最高。 根据《行动方案》,湖北将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开 放发展新格局。同时,提升光电子信息、汽车、化工等"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外 ...
城市24小时 | 确保“双过半”,这个中部大省拼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00:28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据河南发布消息,为确保实现上半年经济发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 发《奋战二季度确保"双过半"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围绕扩需求、稳主体、促发 展、惠民生等方面推出24条政策措施,聚焦"四高四争先",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打好政策组合 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就在昨日(4月27日),河南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奋战"二季度"、确保"双过半","接二连 三""三进四板",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年初定下的预期目标,2025年河南经济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二季度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河南推出24条政策措施,围绕扩需求、稳主体、促发展等方面,要确保 实现上半年经济发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这当中,稳外贸是关键词之一。今年一季度河南外贸进出口2042.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十;同比增长 28%,高于同期全国增速(1.3%)26.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其中包括,出台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 ...
贵州打造开放新“门户”,形成欧亚贸易中转集拼地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4-27 19:04
西南省份正全力向西向南开放,打造陆路"出海口",变内陆腹地为开放前沿。继成都、重庆和昆明之 后,贵阳也加入物流"枢纽之战"。 2021年,贵州省出台《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围绕把贵阳打造成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十大高铁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全力推动贵广高铁达速改 造和渝贵新高铁、黔桂铁路增建二线、贵阳枢纽新机场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 2022年,贵阳国际陆港开港运营,目前已开通中欧(中亚)、中老、黔粤、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通道列车, 广州港、湛江港、盐田港、北部湾港,深圳蛇口、妈湾、赤湾等7个沿海港口已在贵阳国际陆港设立无 水港并挂牌。 今年一季度,贵阳国际陆港到发货物8047车40.5万吨、同比增加6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553大箱、 同比增长75.7%,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 《意见》提出,2025年,黔粤班列、陆海新通道班列、中欧(中亚)班列、中老(中越)班列等年集装 箱吞吐量达5万标准箱(TEU)。到2035年,深入参与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年集装 箱吞吐量突破10万TEU。 《意见》还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来支持贵阳国际陆港的建 ...
真抓实干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丨深化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综合枢纽 解码沪渝发展新动力
央视网· 2025-04-08 09:37
上海深化制度型开放 - 上海东站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后将与浦东国际机场形成"空铁联运"交通格局,为长三角连接全球提供重要支撑 [2] -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先行区进入制度创新试验关键期,叠加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政策优势,聚焦国际商务交流、高端国际会展等领域 [2] - 一季度上海新认定2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 [2] - 上海将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2] - 临港新片区开展更大力度压力测试,探索在互联网、教育、文化等领域扩大开放 [2]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深化"丝路电商"辐射引领作用,提高长三角各类要素资源跨境流动水平 [2] 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 西部陆海新通道首趟整车专列从重庆鱼嘴站发车,经广西钦州港出海发往阿联酋迪拜,为西部地区汽车出口中东、东南亚市场提供更高效物流解决方案 [3] - 重庆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依托通道叠加、物流畅达的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3] - 加快实施"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支持汽车企业布局海外市场 [3] - 构建数字化外贸综合服务体系,推出"重庆外贸数智大脑"、"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近30项举措 [3] -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等为载体,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