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陆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吉林丨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吉林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06 14:00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与对外开放 - 吉林省通过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打造"一区一港一中心"格局,形成"三平台、四通道、三口岸"的开放体系,将内陆腹地转变为联通全球的前沿枢纽 [4] - 2025年上半年长春兴隆铁路口岸吞吐量达72912标箱,同比增长20.9%,其中海铁联运62843标箱,同比增长约36% [4] - 2024年兴隆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出口额达120.5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6]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 吉林省构建中欧班列、海铁联运、跨境包机、TIR国际公路运输四通道,2024年中欧班列承运货值超20亿元 [6] - TIR国际公路运输实现"去回双通",运量跻身全国前三 [6] - 东北地区首个城际海铁联运X436次特快班列开通,长春至大连实现8小时直达,运输效率提高3倍,物流成本降低20% [6] 跨境电商与进口商品贸易 -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汇聚全球近60个国家6万种商品,2024年销售额达1.63亿元 [13] - 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2024年贸易额达60多亿元,较初期4000万元增长超百倍 [15] - 珲春口岸年入境俄罗斯帝王蟹超150万只,占全国市场八成份额 [14]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 中韩示范区在首尔设招商前哨,韩资医院、生物医药项目密集落地 [7] - 兴隆综保区近五年进出口额增长10倍 [7] - 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运营航司达34家,执行航线210条,通航国内73个城市、8个国家和地区 [7] 产业协同与创新模式 - 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采用"前店后仓"模式,实现保税区内批发零售服务 [13] - 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搭建跨境电商O2O体验店和网红直播基地,日均单量达两万单 [15] - 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引入4家电商供应链企业、5家物流公司,招商入驻率达90% [15]
河南以制度创新重塑开放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 出台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省政府规章 推动投资开放负面清单动态优化 贸易便利化单一窗口升级和全产业链集成创新 [1] - 上半年河南自贸试验区进出口额490.1亿元 同比增长29.4% 新设企业10274家 累计达15.1万家 为设立前5.6倍 [1] - 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的33项试点任务中13条已落地 5条有显著进展 推动开放平台从政策洼地向制度高地转型 [1] 国际物流体系建设 - 空中丝路货邮吞吐量43.5万吨 同比增长23.9% 郑州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 [2] - 陆上丝路中欧班列开行1522列 同比增长52.1% 启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并开通中吉乌铁公联运特色线路 [2] - 数字丝路新获批开封 新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跨境电商综试区增至7个 [2] - 海上丝路铁海联运班列到发超1万标箱 同比增长70% 新开通5条内河航运航线 港口集装箱航线达25条 [2] 外资服务优化 - 省市县三级联动走访400家外资企业 解决36个痛点问题 包括直营连锁餐饮许可难题 [2] - 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使外籍客流同比激增99.5% 其中74.8%旅客实现免签畅行 [2] 未来开放规划 - 下半年将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推出77项试点措施 [3] - 高水平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 推进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建设 [3] - 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将拓展欧洲 中亚 东盟线路 推进空铁联运常态化运营 [3] - 周口港 信阳港扩容提质 建设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 [3] - 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 RCEP等机遇 拓展与亚非拉合作 加快对接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 [3]
湖南湘江新区:十年砥砺铸就内陆开放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11:28
开放平台建设 - 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带动超30个项目落地 双边贸易金额达3亿元[2] - 中欧国际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速 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吸引近10家德国企业洽谈合作并签约两家总部项目[2][3] - 平台体系涵盖中非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总部集聚区 国际科技合作商务平台及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2] 产业集群发展 - 形成工程机械 电子信息 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构建"2+4+N"现代化产业体系[3] -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多条产业链协同发展 产业生态成熟度显著提升[3] - 高新技术企业达3200余家 汇聚超百万名各类人才[5] 科技创新成果 - 湘计海盾 麒麟信安助力神舟飞船 矿冶研究院研发全球首台套6000米级深海重载采矿车[4] - 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出口海外 "天河"超级计算机小数据图计算能效全球第一[4][5] - 聚集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与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建设岳麓山大科城 湘江科学城等科创平台[5] 企业国际化进展 - 中联重科在8国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首超50%[6] - 圣湘生物产品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 在印尼实现本土化建厂[6] - 盈峰环境泰国工厂生产纯电动环卫车 Kilimall成为首家在非洲设立海外仓的中国电商平台[6] 外资利用成效 - 截至2024年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249家 其中外企分公司742家[6] - 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42家 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 占全市总量超三分之一[6] - 吸引巴斯夫 舍弗勒 卓伯根等跨国企业落地 形成中德合资企业及城市综合体项目[3][6] 营商环境优化 - 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满意度超98% 提供全周期人才服务及线上一站式平台[5] - 德国卓伯根集团评价新区为"德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的理想支点"[4] - 中兴通讯提及政策扶持 项目建设及人才引进全方位支持[5]
增强内生动力 挺立中部“脊梁”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8
中部地区经济格局 -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1] - 湖北、安徽经济增速领跑,2022-2024年实际GDP三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25%、4.96%,快于全国0.75个、0.46个百分点 [1] - 河南、湖南GDP总量居中部省份首位和第三位,2024年分别为6.36万亿元、5.32万亿元,但增速相对偏慢 [1] - 江西、山西下行压力较大,山西实际GDP三年平均增速为3.87%,2024年名义GDP负增长 [1] 创新能力差异 - 安徽是中部唯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2024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8.2% [2] - 山西、江西研发投入规模及强度排名中部省份后两位,缺少高层次院校和人才支撑 [2] - 安徽"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2] 产业结构特点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3.6%,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2位 [2] - 湖北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60% [2] - 山西煤炭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60%左右,江西有色金属贡献率超1/3,湖南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近三成 [2] 开放能级对比 - 安徽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中部六省之首,山西仅为安徽1/5 [3] - 安徽"新三样"出口总额490.1亿元,河南、湖南、山西分别为120.8亿元、104.7亿元、33亿元 [3] - 江西、山西未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且没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3] 发展挑战 - 2023年中部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东部地区,合计申请专利数量约为东部1/4 [3] - 2024年中部六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8.21%,经济外向度约1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 省际交界地区发展困难较大,安徽六安、河南信阳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万元 [3] 未来发展路径 -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武汉、长沙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4] - 区域战略融合:推动山西、河南参与黄河流域战略,湖南湖北江西协同长江中游城市群升级,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4] - 内陆开放:提升郑州、武汉交通枢纽地位,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4] - 区域协同:加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分工合作,构建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5]
重庆奋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人民日报· 2025-04-23 14:02
2011年,我国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在此始发。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团结村建成国际物 流枢纽园,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从这里走出国门。 团结村是重庆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一个缩影。地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如何走向世界? 向东,借力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西,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东南亚;向 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从"一条线"开始,到"一张网"铺开,内畅外联的通道,支撑重庆构建全 方位的开放格局。 坐落于巴南区的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一辆满载着香蕉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驶入。这批货物来 自老挝万象,从云南磨憨口岸入境,全程通过公路运输。此前大部分东盟商品进口,走江海联运耗时约 1个月。如今,货物通过跨境公路班车运输最快3天就能到达,物流时效大幅提升。 印有"中欧班列"字样的集装箱码放整齐,橙色龙门吊紧张作业,转运货车来回穿梭……在重庆市沙坪坝 区团结村中心站,随着汽笛声响起,一列列国际班列缓缓驶出站台。 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很难想象团结村曾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山村,两面靠山、交通不便。 贸易日益繁荣,倒逼通道建设不断创新。以往的国际贸易中,海运属于"提单",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