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
搜索文档
营收近80亿,东晓生物获批登陆新三板!以合成生物和发酵技术深耕多元产品领域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21 18:09
公司概况与业务模式 - 东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挂牌新三板上市 [2] - 公司以合成生物制造和发酵技术为核心 从事多元化玉米精深加工 [2] - 主要产品包括L-赖氨酸盐酸盐 植脂末 赤藓糖醇 麦芽糊精 食用葡萄糖等近四十余款产品 [4] - 年玉米深加工能力达160万吨 [4] - 产品出口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79.93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78.40亿元 [5] - 2023年净利润2.98亿元 2024年净利润5.78亿元 同比增长显著 [5] -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超过97% [5] - 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的10.33%提升至2024年的13.91% [5] - 营业收入小幅下降主要因原材料玉米及能源采购价格下滑带动产品售价下行 [5] 产业链与客户分析 - 公司在全国范围收储玉米 解决了8亿农民的玉米销售问题 [4] - 生产端依托可再生玉米原料 使用风能 光伏等绿色能源 [4] - 主要客户包括元气森林 香飘飘食品 牧原食品等国内大型食品饮料企业 [4] - 海外贸易客户包括ANSI GLOBAL CORPORATION PTE LTD等 [4] 行业活动与趋势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7][11] - 论坛主题包括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 非粮生物质能源等 [7][8] - 论坛设置生物质绿色预处理 非粮糖 生物基化学品等专场 [11] - 活动将展示与对接100多项科技成果 [11]
今年上半年肇庆上市企业盈亏如何?快看这份年中“成绩单”
南方都市报· 2025-10-21 12:59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肇庆11家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体规模达286.28亿元,较去年同期保持稳健增长 [2] - 星湖科技以81.59亿元的营收规模位居榜首,飞南资源(65.43亿元)和广东鸿图(42.7亿元)紧随其后 [2] - 盈利格局呈现分化,天龙集团净利润7030.48万元,同比激增120.56%,增长率居肇庆上市企业首位 [2] - 部分企业面临盈利压力,风华高科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降19.5%,广东鸿图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34.08%,华锋股份净利润-739.64万元,由盈转亏 [3] 核心产业板块分析 - 肇庆已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制造为核心的上市企业群 [4] - 新材料板块表现抢眼,星湖科技净利润8.36亿元,同比增长65.22%;飞南资源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0.39% [3][4] - 电子制造板块积极应对挑战,风华高科汽车电子板块销售同比增长39%,通讯板块增长22%;四会富仕在通信领域(主要为服务器、光模块产品)收入增长约130% [4] - 新能源与汽车零部件板块分化明显,广东鸿图铝铸件业务实现营收31.61亿元,占总营收的74%;华锋股份新能源汽车业务销售收入增长62.59% [5] 亮点企业深度剖析 - 星湖科技作为全球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公布了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设定20%-80%的分红比例 [6] - 飞南资源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表现突出,营收规模位居肇庆上市公司第二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90.39% [6] - 天龙集团多业务布局成效显著,其互联网营销板块通过自主研发的"品学·兼优"AIGC工具矩阵实现内容生产智能化;油墨化工业务创上市以来同期营业收入及利润新高 [6] 企业经营策略与应对 - 成本管控成效显著,金三江通过有效的成本管控,在营收增长19.01%的同时实现净利润增长31.41%,净利率达到15.41% [7] - 出海布局加速,四会富仕产品外销比例达60%以上,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月产能达5万平方米;鸿特科技向泰国子公司增资以建设新生产基地 [7][8] - 技术攻坚与研发投入加大,风华高科持续提升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华锋股份研发费用保持18.51%的增长;鸿特科技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96% [7][8]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产能扩张与产业链协同创造新增长极,星湖科技在新疆投资37.12亿元建设的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2026年投产)以及在黑龙江投资不超过33亿元建设的45万吨氨基酸项目将提升规模效应 [4][8] - 创新化、全球化、精益化和绿色化将主导发展路径,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的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8] - 港股上市公司中国科培教育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5.3%;年内溢利4.27亿元;公司积极推动"AI+职业教育"战略转型,拥有约7.7万名全日制学生,其中本科生占比达90% [9]
星湖科技重大人事变动,“蛇吞象”并购后整合进入深水区
贝壳财经· 2025-10-14 11:13
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总经理应军因工作调整辞去所有职务 [1][2] - 公司聘任闫晓林为新任总经理,其此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及董事 [1][3] - 闫晓林曾长期任职于伊品生物,历任总裁、董事长等职 [3] 并购背景与影响 - 公司于2022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伊品生物,交易被称为"蛇吞象" [1][4] - 并购前双方规模悬殊:2021年公司营收12.35亿元,净利润1.06亿元,而伊品生物同期营收146.65亿元,净利润3.66亿元 [4] - 并购后公司营收规模显著扩大,2024年实现营收173.34亿元,其中伊品生物贡献营收160.01亿元,占比92.31%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1.60亿元,净利润8.36亿元,伊品生物贡献营收75.89亿元,净利润8.35亿元 [5]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公司与伊品生物同属生物发酵行业,产业链契合度高,并购有助于实现技术研发、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互补 [6] - 公司推进"战略、研发、财务、业务、组织"五大融合,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6] - 通过此次并购,公司从单一食品添加剂企业转型为具备完整生物发酵产业链的综合性公司 [7] - 业内认为新任总经理的上任是为深化并购后业务整合而作出的战略性人事安排 [1][7] 伊品生物业务概况 - 伊品生物主要从事玉米深加工,主要产品包括动物营养氨基酸、食品添加剂、增鲜类调味品及复混肥 [5] - 伊品生物在氨基酸、味精等生物发酵细分领域具备领先产能,是国内味精行业三强之一 [5]
山东食品巨头暴雷,3年亏损10亿元,董事长曾被法院悬赏990万
搜狐财经· 2025-10-10 17:31
聊起山东邹平的大企业,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魏桥创业集团,但这座小城还孕育了另一段更具乡土底色 的商业叙事,主角是西王集团。 其起点始于1986年那个连村干部薪酬都需靠"变卖河边树木"抵扣的贫困村落,此后靠玉米深加工产业崛 起,手握三家上市公司,创始人王勇在2016年收购海外企业后身价曾达百亿。 1986年的西王村,是北方农村"一穷二白"的典型样本,36岁的王勇刚当选村书记时,面对村民守着薄田 度日的现状,连最基础的"启动资金"都无从筹措。 王勇的破局思路,源于自家经营的面粉厂,他主动将私人所有的面粉厂捐给村集体,带动其他村干部与 村民筹集40万元。 1986年10月,邹平县西王福利油棉厂正式投产,当年便实现23万利税,远超全村农业收入总和。 棉油业务的红火并未持续太久,1990年,王勇顶住压力从银行贷款200万,建成年产能3000吨的玉米淀 粉厂。 恰逢国内饼干、糕点等食品需求爆发,玉米淀粉成为市场紧俏品,借这波行业风口,西王村集体资产飙 升至2000多万元,成为"小康村"。 西王早期的成功背后,隐现关键隐患:企业发展过度依赖王勇个人决策,这种"强人引领"模式,为后期 的困境埋下伏笔。 如今却陷入债务困境,20 ...
镇江援疆助力四师可克达拉市打造产业新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9-24 14:52
项目投资与建设 - 镇江援疆专项资金投资3024万元建设城西创新创业产业园 项目占地6480平方米 包括63间办公室和26间宿舍楼 于2023年竣工 [1] - 金海生物年产6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配套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36亿元 预计年产值35亿元 可带动就业超1000人 [2] - 普康生物年产3000吨克林霉素醇化物系列产品项目总投资10.3亿元 预计年产值3亿元以上 可带动就业约100人 [2] 项目建设进展 - 金海生物项目厂前区基本完工 计划9月搬迁进驻 氨基酸发酵车间和淀粉区域安装进度超90% 预计10月中旬热电点火 11月首批产品下线 [2] - 普康生物项目于2024年10月开工 计划2024年11月完成一期建设并投产 [2] - 金海生物项目筹备组已于2024年6月入驻援疆楼 现有约120人在此办公和生活 [1] 产业链协同 - 金海生物与普康生物达成供应链合作 金海生物每年向普康生物供应不少于2万吨玉米淀粉产品 [3] - 普康生物计划将全部产线从内地转移至可克达拉 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制药企业 [3] - 可克达拉经开区聚焦化工、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生物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 [3] 园区发展与定位 - 城西创新创业产业园为城西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企业提供研发、办公、生产和生活支持 [1] - 可克达拉经开区通过镇江援疆项目支持 促成金海生物、中溶新能源等一批兵团重大项目落地 [3] - 园区定位为创业孵化基地 旨在筑巢引凤 为可克达拉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3]
星湖科技(600866):25H1利润符合预期 规模效应持续赋能公司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8-31 08:3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1.60亿元,同比降低3.85%,归母净利润8.36亿元,同比增长65.22%,扣非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增长50.73%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41.20亿元,同比降低3.89%,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42.18%但环比下降23.63%,扣非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22.69%但环比下降25.61%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6亿元、15.59亿元和17.0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1元、0.94元和1.03元 [4] 行业需求与增长 - 中国工业饲料产量从2013年1.9亿吨增长至2024年3.2亿吨,年复合增长率达4.8%,为氨基酸需求提供每年约5%的增长基础 [2] - 全球饲用氨基酸产业规模2024-2032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2024年全球四大饲用氨基酸总供应量698.6万吨,同比增长13.5% [2] - 中国赖氨酸和苏氨酸供应量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10.3%和15.4%,增长动力来自养殖企业需求、产业政策支持及全球份额提升 [2] 产能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主要产品产能规模全球领先,具备规模经济优势,体现在单位成本控制、资源循环利用和产品定价权等方面 [3] - 在黑龙江大庆投资建设45万吨氨基酸及配套工程项目,已与地方政府签约进入建设阶段 [3] - 在新疆推进6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配套热电联产项目,两大项目将强化产业纵深发展和规模效应 [3] 竞争优势与前景 - 作为全球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受益于苏氨酸和赖氨酸行业景气度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推动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4] - 与伊品生物的融合协同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业绩表现,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倍、9倍和8倍 [4] - 规模经济优势随着行业整合和落后产能出清而进一步显现 [3]
玉米加工卷产能,降解材料拖进度,中粮科技逃不出Hard模式!
市值风云· 2025-08-15 18:34
核心观点 - 中粮科技作为玉米深加工行业龙头,面临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毛利率持续低迷的困境 [6][7][14] - 公司传统业务(酒精、淀粉糖、味精等)已进入成熟期且毛利低下,转型方向(生物可降解材料、纤维素乙醇)进展缓慢 [13][20][26] - 新获批的阿洛酮糖生产资质及柠檬酸业务是少数亮点,但对整体业绩拉动有限 [24][31] 行业现状 - 玉米深加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仅63%(2023年产能1.2亿吨/实际加工7600万吨),玉米淀粉行业CR10仅36%且公司市占率3.6%排名第九 [7][9] - 燃料乙醇行业开工率64%(2023年产能587.5万吨/产量372万吨),煤基乙醇已占酒精总需求30% [18][19] - 聚乳酸行业面临潜在产能过剩风险,竞争对手海正生材/丰原生物已分别规划15万吨/70万吨产能 [29] 公司业务结构 - 收入构成:酒精及副产品占比49%(2024年98.26亿元),淀粉糖/淀粉/味精合计占比44% [11][12] - 毛利率水平:整体毛利率从2022年11.3%降至2024年7.8%,柠檬酸业务毛利率最高达31.66% [23][24] - 客户集中度:前两大客户中石化/中石油合计贡献营收30.3%(2024年销售额60.77亿元) [16][17] 转型进展 - 纤维素乙醇:具备500吨/年中试装置技术,但产业化受限于原料成本高企 [21] - 聚乳酸(PLA):2019年建成3万吨产能但未量产,3万吨丙交酯项目从吉林迁至安徽并延期 [27][28] - PHA材料:2022年建成示范装置但未投产,正研发与PLA的共混合金技术 [30] 财务表现 - 营收波动:2020-2024年营收在199-235亿元区间,2025Q1同比下滑7.3%至43.85亿元 [6] - 利润恶化:扣非净利润从2021年峰值10.54亿元骤降至2023年亏损6.53亿元,2025Q1续亏0.11亿元 [6] - 业绩拐点:2023年毛利率创5.51%新低,主因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及产能过剩 [14][23]
研客专栏 | 黑龙江玉米市场调研报告
对冲研投· 2025-03-13 18:44
核心观点 - 黑龙江西部农户地趴粮余粮不足1成,贸易商和烘干塔存粮约2成,大部分潮粮已转移至深加工企业[3] - 玉米质量整体较好,部分地区优于去年同期,主要因西部地区降水影响小且地势利于排水[3] - 地租成本同比下降20%-30%,普遍在9000-12000元/晌,部分地区持平或略增,部分农户仍在观望玉米价格走势[3] - 贸易商心态普遍看涨,中储粮增储提振市场信心,当前出货积极性不高,持粮待涨[4] - 05合约受增储和中美贸易政策利好震荡上行,预计3月下旬卖压或不及预期,基层和贸易商余粮不足3成[4] 调研背景 - 黑龙江作为玉米主产区对国内价格有话语权,调研聚焦旧作余粮、售粮进度、新季种植成本及意愿[7] - 覆盖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等地,历时5天[7] 企业A综合型农业企业 - 年饲料产能130万吨,覆盖黑吉辽等多省区,饲料为核心业务,兼营玉米贸易和养殖[10] - 哈尔滨厂库存20多天,周边基层余粮约2成[11] 对象B大型深加工企业 - 主营淀粉、淀粉糖等玉米深加工产品,库存两个月同比略偏高[13] - 基层余粮偏少,深加工提价收购但到货有限[14] 对象C玉米深加工企业 - 年加工玉米30万吨,库存2个月,绥化片区农户余粮1成,贸易商库存1成[15][16] - 水分30%玉米收购价0.8元/斤,较节前涨0.05元/斤,关注3月下旬地趴粮销售压力[16][17] 企业D玉米贸易商 - 周边基层余粮1成,小贩潮粮约10万吨预计3月底前消化[18] - 部分贸易商存粮2-4万吨,已少量发往山东深加工,对后市乐观[19] - 2024年包地价预计10000元/晌,西部碱性地块9000元/晌[20] 企业E粮食贸易公司 - 日上货量降至100吨,基层余粮有限,贸易商存粮较少(2-3万吨)[22][23] - 地租600元/亩,玉米亩产1600-2000斤[24] 对象F烘干塔贸易商 - 基层农户基本无粮,烘干塔干粮存量3000-20000吨不等,总量10多万吨[25] - 粮源流向国储、牧原饲料、北安象屿[26] - 克东县地租750-900元/亩,同比略降或持平[27] 企业G玉米贸易企业 - 24家烘干塔平均存粮1-2万吨,总量超15万吨[28] - 粮源流向国储、依安象屿、益海等[29] - 地租800元/亩,玉米大豆种植比例预计4:6[30] 对象H玉米贸易公司 - 盐碱地玉米亩产1200-1500斤,水分23%-24%[32] - 地租涨至600-650元/亩,大豆玉米种植比例预计4:6[33] - 粮源流向大庆伊品、依安象屿等,新疆某公司日收购2000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