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置换

搜索文档
信贷供给总体充裕 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05:10
事实上,贷款增长既与中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背景有关,(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也受到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影响,还叠加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中 小银行化险、专项债使用效率提高等因素。 ● 本报记者 彭扬 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 平,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体现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专家表示,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揽子货币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各项政策效果 将进一步显现并持续释放,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信贷保持合理增长 数据显示,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元;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1万亿元,同比增长 6.9%。 专家表示,6月和7月信贷数据波动,一方面与金融机构上半年报表披露和实体企业结算窗口期有较大关 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贷款数据影响较大,还原相关影响后,7月人民币贷款 增速仍明显高于GDP增速。 具体而言,6月恰逢金融机构半年报披露,部分机构会出现短期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拉高6月数据的情 况,这种"冲时点"的做法在以往年 ...
多地公布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计划 总规模已逾1.9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8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展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安排 [1] - 截至目前全国至少30地公布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计划,总额超过19605亿元 [1] - 预计今年年底前地方将完成2万亿元的化债额度 [1] - 地方政府快速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提高化债工作效率 [1] 债务置换政策影响 - 将短期、高成本的隐性债务置换为长期、低成本的专项债券,优化债务结构 [1] - 缓解地方政府短期偿债压力,避免债务违约风险 [1] - 平滑未来偿债曲线,减轻集中偿债压力,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动能 [1] - 财政部提出化债工作思路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包括从应急处置向主动化解转变等 [2] 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 缓减地方财政支付压力,压降未来财务费用,为财政保民生、促发展腾出空间 [3] - 消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债务链条,修复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释放发展潜能 [3] - 地方政府可将偿债资金转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科技创新等领域 [3] - 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市场信心,扩大投资规模,促进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 [3]
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有力保民生促增长
金融时报· 2025-07-28 10:33
财政收支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其中税收收入92915亿元下降1.2% 非税收入22651亿元增长3.7%但增幅较一季度回落5.1个百分点 [1] - 4月起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正增长 4月/5月/6月分别增长1.9%/0.6%/1% 主要税种中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8%/1.7%/8% [1] - 上半年财政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 重点领域支出增幅显著 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9.2%/5.9%/4.3%/9.1% [1] 财政政策实施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89.8% 进度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上半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6万亿元支持重点项目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下达6583亿元支持"两重"项目 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2] - 预拨1620亿元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均衡性转移支付达2.73万亿元同比增长7.5% [3] 专项债券管理 - 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允许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资本金适用范围从17个行业扩大至22个 [5] - 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其中1917亿元用作项目资本金同比增长16% [4][5] - 建立"常态化申报、按季度审核"机制 非试点地区项目申报审核流程优化 加强资金专户管理和使用监督 [6] 债务置换进展 - 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90% 已使用1.44万亿元 2024年额度已全部发行并使用完毕 [7] - 置换政策降低利息支出和偿债压力 隐性债务规模减少释放资金资源 推动融资平台数量压减和改革转型 [8]
上半年财政账单出炉:税收下降1.2%,土地收入下降6.5%
搜狐财经· 2025-07-26 19:24
税收收入情况 -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54.1% [2] -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9% [2] - 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8% [2] - 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7% [2] - 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19.1% [2] - 关税同比下降7.7% [2]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行业税收收入增长32.2% [2]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3.8% [2] - 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8.6%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442亿元,同比下降2.4% [2] -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271亿元,同比下降6.5% [2] 非税收入情况 - 5月非税收入下降2.2%,6月下降3.7% [3] -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4.8% [3]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增长1%,增幅较一季度回落 [3] - 罚没收入下降4.3%,降幅比一季度扩大2.9个百分点 [3] 财政政策与债务管理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 [3] - 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 [3] - 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6583亿元 [3] - 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 [3] - 2024年-2026年每年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地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3] - 2024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2025年上半年全部使用完毕 [3] - 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截至6月末已发行1.8万亿元,已使用1.44万亿元 [4] 促消费与民生保障 - 财政部分两批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 [4] - 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促消费)资金690亿元 [4] - 剩余促消费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 [4] - 开展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试点 [4]
财政部:10月下达690亿“国补”资金,加快出台消费增量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0:08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9.29万亿元下降1.2%非税收入2.27万亿元增长3.7%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6万亿元下降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7万亿元增长1.6%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中央支出1.99万亿元增长9%地方支出12.14万亿元增长2.6% [1] 税收收入结构 - 国内增值税3.64万亿元增长2.8%企业所得税2.49万亿元下降1.9%国内消费税8980亿元增长1.7%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8729亿元下降6.1%个人所得税7945亿元增长8% [3] - 装备制造业税收表现突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增长32.2%计算机通信设备增长9.2%电气机械器材增长6.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长13.8%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8.6% [4] - 31个省份中27个实现税收收入增长 [4] 财政支出重点领域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万亿元增长9.2%教育支出2.15万亿元增长5.9%卫生健康支出1.1万亿元增长4.3%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增长9.1% [4] - 节能环保支出2556亿元增长5.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38亿元增长5% [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0%主要来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2.43万亿元资金支出 [5] 国债发行情况 - 上半年国债发行7.88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7亿元增长35.28%平均发行利率1.52%同比下降43个基点 [7]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5550亿元进度较去年同期加快18个百分点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5000亿元已发行完毕 [7] - 三季度计划发行一般国债46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11期次合计57期次 [8] 消费刺激政策 - 中央财政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已下达1620亿元带动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0.7%通讯器材类增长24.1% [8] - 近期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剩余资金将在10月份下达 [9] - 将支持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打造消费新热点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9] 地方债务管理 - 2025年2万亿元隐性债务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90%已使用1.44万亿元 [10] - 置换政策降低债务利息支出和偿还压力释放资金资源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10] - 上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4648亿元用于存量项目 [11] 专项债改革 - 在10个省份及雄安新区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赋予地方更多灵活性和自主权 [11] - 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由17个行业扩大至22个上半年用作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 [11]
工程机械底部更新:国内景气度波动仅影响估值,非挖&出口景气度向上释放业绩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工程机械行业 - **公司**: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山推、恒立液压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挖掘机市场情况 - **短期波动长期上升**:今年 1 - 5 月国内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超 20%,4 月起增速下滑,预计 6 月增速在正负 5%,但长期仍有上升空间,中大型挖掘机排产良好,开工率下降因地方政府资金问题[1][2] - **国内市场结构特点**:小型挖掘机占比 70% - 80%,盈利质量低,销量波动对利润影响有限[5] - **未来市场趋势**:未来几个月国内市场不会大幅下滑,恒力液压排产数据强劲,经销商反馈下游需求未走弱,资金到位率是关键,下半年有望恢复增长[1][7][8] 公司业绩预期 - **全年净利润预期**:三一重工约 85 亿,徐工机械约 75 亿,中联重科约 48 - 50 亿,柳工约 18 - 19 亿[1][3] - **二季度同比增速**:三一重工约 25%以上,徐工机械约 20%以上,中联重科扣非后 10% - 20%,柳工 10% - 15%[4] 国内外市场影响 - **出口市场支撑**:今年 1 - 5 月出口同比增长 8% - 9%,支撑整体业绩[1][5] - **非挖产品恢复**:5 月起汽车起重机等非挖产品恢复态势明显,减轻国内业绩拖累[1][5] 投资机会 - **估值处于低位**:工程机械板块估值回调至较低水平,三一重工市盈率 17 倍,徐工机械 12 倍,中联重科 12 - 13 倍,柳工 10 - 13 倍,是较佳布局时机[1][6] 行业资金来源及影响 - **资金来源特点**:资金分个体户等小型投资者资金和水利工程项目资金,水利工程资金靠中央拨款,具逆周期调节属性,现金流稳定,对挖掘机需求支撑大[9] - **水利工程影响**:2023 年底一万亿国债 70% - 80%流向水利工程,政策支持使其开工和资金到位情况好,持续支撑挖掘机市场[10] -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2024 年 9 月 6 万亿隐性债务置换额度今年上半年进度达 90%,致短期内开工率下降,下半年及明年新开工项目增多将提升挖掘机销量[11][12] 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 **国内挖掘机市场**:未来几年预计上行,目前处于周期向上弹性第一年,更新替换等因素推动下,每年替换中枢约 20 万台,高点 25 万台左右,预计 2028 年达高点,还有 150%上行空间,今年 7 - 9 月销量将边际改善[13] - **非挖设备市场**:今年表现逐渐改善,1 - 5 月各主要品类降幅收窄,部分接近转正,盈利能力相比去年大幅提高,对整体利润拖累减弱[14] - **出口市场**:今年 1 - 5 月出口市场相对稳定,挖掘机出口同比增长 8%,非挖设备延续高景气度,但汽车起重机增长空间有限[15] - **海外工程机械市场**:2020 - 2022 年高速增长,2023 - 2024 年下滑,2025 年处于周期底部,2026 年开始或进入新上升周期[18] - **中国品牌在新兴市场**:出口量约 10 万台,占全球挖掘机需求 40% - 50%,总体海外市占率不到 10%,在新兴市场有更高渗透潜力,理论市占率可达 80%以上,新兴市场扩容空间大,海外市场规模至少可翻两到三倍[19] 行业收入和利润预期 未来三年行业收入和利润预计每年保持 10% - 15%增长,毛利率每年提升约 1 个百分点,净利润有望实现 20% - 30%增长,复合增速 20% - 30%[23][24] 选股推荐 - **三一重工**:上行周期弹性大,有港股上市诉求,利润释放弹性大,上半年表现优[25] - **徐工机械**:规模效应明显,8 月解禁投资者偏谨慎,但长期混改释放业绩弹性逻辑存在[25] - **中联重科**:关注塔吊和高空作业平台业务恢复,今年 48 亿以上利润目标确定,股息率高[25] - **柳工**:估值最便宜,国内景气度向上时向上弹性大[25] - **山推**:关注股权激励及高管增持计划,若实施利润增长目标实现可能大[25] - **恒立液压**:二季度业绩超预期,有全球化扩展空间,在机器人领域兑现度高[25][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飞蛙板块**:根据 2025 年 1 - 5 月数据线性外推,预计全年实现 15% - 20%增长,起重机海外毛利率达 35%以上,对整体利润贡献显著[17] - **履带吊、路面机械**:履带吊市场占有率 30% - 40%,路面机械 20% - 30%,渗透率低,未来增长空间大[16]
关于中央决算,重磅报告发布
金融时报· 2025-07-01 17:33
中央财政收支决算 - 2024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62.06亿元,为预算的98.1%,同比增长0.9% [1] - 收入总量108844.06亿元,包括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482亿元、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900亿元、上年结转资金5000亿元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055.9亿元,完成预算的97.9%,与2023年基本持平 [1] - 中央财政赤字33400亿元,与预算持平 [1] 财政支出结构 - 中央本级支出40720.18亿元,同比增长6.5% [2] - 国防支出16652.08亿元,科学技术支出3619.09亿元,债务付息支出7573.15亿元 [2]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335.72亿元,同比下降2.4% [2] - 一般性转移支付87161.4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8174.28亿元 [2] - 增发国债结转资金5000亿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 [2] 债务管理 - 2024年发行国债125673.61亿元,年末国债余额345723.62亿元 [3] - 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务98042.14亿元,其中专项债务77260.98亿元 [3] - 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024年完成2万亿元置换,利率下降超2.5个百分点 [3] - 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75401.25亿元,低于限额527874.3亿元 [3] 超长期特别国债 - 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支持"两重"领域1400多个重大项目 [4] - 3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包括汽车报废更新和家电以旧换新 [4] - 汽车以旧换新超68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6200万台,带动销售额超1.3万亿元 [4] 民生保障 - 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超1100亿元 [5] - 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惠及近2000万人 [5] - 基本养老金调整3%,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元/月 [5]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 [5] 2024年1-5月财政执行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万亿元,同比下降0.3% [6]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万亿元,同比增长4.2% [6] - 发行国债6.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5% [6] - 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8万亿元,增长36.6% [6]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03万亿元,占全年安排10.34万亿元的87.3% [6]
深度 | M1能开启新一轮反弹么?——从流动性看经济系列之一【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16 20:2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四季度M1增速反弹,年初受春节效应回落,探讨推动M1增速变化因素及是否开启上行趋势 [1][4] - M1同比增速2024年10月反弹、12月转正,2025年1月放缓,财政支出和春节错位分别影响其回升和放缓,新口径M1更平滑 [1][4] - 用五因素模型分析,2024年财政对M1增速拉动升至7.3个百分点居首,实体部门需求拉动降至2.2个百分点,金融体系贡献为负 [2][11] - 对比历史,本次M1反弹实体需求贡献低、货币政策难大规模投放、同业和信贷空转拖累,财政或拉动M1,2025年M1或震荡上行 [3][14][18] 分组1:M1有什么新变化 - 财政和春节因素致近期M1波动,2024年新口径M1增速1 - 9月回落6.6个百分点,10月反弹、12月转正,2025年1月放缓,M1与M2剪刀差同步变化 [4] - 居民活期存款是新旧M1主要差异项,2025年1月旧口径M1、居民活期和非银备付金规模分布约为59:38:3 [5] - 新口径M1较旧口径更平滑,纳入个人活期削弱春节效应影响,居民活期抵消“手工补息”致企业活期收缩对M1的拖累 [6] 分组2:谁在拉动M1:五因素模型的启示 - 2018年后M1走势改变,地产对经济贡献降低、疫情后内需不足,财政政策对M1影响加大 [7] - 用央行和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对M1各分项归因,划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体活性、金融体系和外部影响五个因素 [2][8] - 2018 - 2021年实体部门需求对M1增速拉动年均约10个百分点,2024年仅2.2个百分点,2024年财政拉动升至7.3个百分点居首,金融体系贡献为负 [2][11] - 2024年四季度M1增速改善,财政拉动提升、金融体系拖累减少,实体活性需求带动仍处低位 [2][11] 分组3:M1进入上行周期了吗 - 2000年以来五轮M1反弹周期,增速累计回升超10个百分点、持续超1年,伴随经济修复等,2015年还有化债资金沉淀因素 [12] - 2024年10月以来新增资金派生活期存款拉动走低,存款定期化对M1拖累减弱,或与股市成交量提升有关 [13] - 本次M1反弹实体需求贡献低、货币政策难大规模投放、同业和信贷空转拖累增长,化债资金沉淀效应不宜高估 [14][15][16] - 财政或拉动M1增长,政府债使用拉动M1,2025年政府债预算供给增加,预计二季度发行提速,三季度M1增速有望走高,全年或震荡上行 [3][17][18]
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证券时报· 2025-03-04 13:52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1] - 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的全部发行工作 大部分地区已完成置换 [1] - 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工作已经启动 旨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1] -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监督 特别是对新增债务限额置换隐性债务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 [1] - 推动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