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增收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提振消费需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的力量
第一财经· 2025-06-22 21:09
消费市场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环比加快1.3个百分点,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快增速 [2]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5.0% [2] - 消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上半年GDP累计增速有望达5.2% [3]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家电以旧换新等"国补"政策拉动效应显著 [3] - 假日消费、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动能持续释放 [3] - 免签政策推动入境游消费增长 [3] - 长期政策支持对消费提振起关键作用 [3] 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措施 - 开展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5]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5] - 人社部计划连续3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 [5] - 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 [5] 财政政策支持 - 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工具精准施策,扩大消费需求 [6] - 2024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已下达1620亿元 [7] -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全年实施,保持财政支持连续性 [7][8] 市场自主力量 - "苏超"、淄博烧烤等案例显示地方市场力量对消费的显著带动作用 [9] - 在规则明确前提下,市场力量充分涌流是促进消费健康发展的关键 [9]
周末重磅利好!中办、国办: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多举措稳住股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6 18:2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旨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增收减负、高质量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 [1][2] 各目录要点总结 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延续稳岗返还政策、开展技能培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以工代赈力度 [3] -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强化市值管理、打击违规行为、丰富债券产品 [3] - 促进农民增收,健全收益保障和分配机制、盘活农户住房、实施提能增收行动、培育农业品牌、发展特色经济、落实补贴政策 [4] - 解决拖欠账款问题,推进偿还工作、压实地方责任、加强审计监督、健全长效机制 [4] 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 - 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儿科服务供给 [5] - 强化教育支撑,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高资助补助标准、延续助学贷款政策、对接学科专业与产业链 [6] - 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调整养老金待遇、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取消户籍限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6] - 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加强监测救助、提高救助水平、强化开发式帮扶、支持失能老人照护、发放救助金或补贴、发放失业保险金 [6] 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推进适老化改造、发展老年助餐和托育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价格机制、给予托育机构支持 [7] - 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加强服务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提升餐饮品质、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家政标准和信用体系、配齐社区服务网点 [7] - 扩大文体旅游消费,融合多业态消费、拓展服务项目、增加运动赛事供给、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可售票数量 [8] - 推动冰雪消费,实施提升计划、开展促消费活动、建设旅游景区和目的地、丰富冰雪场地和产品供给 [8] - 发展入境消费,扩大免签范围、优化政策、推出旅游线路和服务、提高便利化水平、培育国际市场、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开设免税店、推广离境退税服务 [8]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大开放试点、推动优质服务进口、将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9] 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 - 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用好国债资金、推动大宗耐用消费品升级、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建设二手商品流通试点 [10] - 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改造城中村和危旧房、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落实税收政策、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扩大使用范围 [10] - 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后市场消费、培育二手车经营主体、落实便利化措施、促进二手车交易 [11] 消费品质提升行动 - 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制定服务品质政策、打造中国服务品牌、融入传统文化、开发原创品牌、推进首发经济、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开展“购在中国”活动 [12] - 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健康消费行动、发展低空消费、丰富邮轮游艇产品 [12] - 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促进制度衔接融合、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开展活动、培育自主品牌、落实信用保险政策 [13] 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 - 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加强监督、鼓励连休错峰、保障劳动者权益、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15] -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施优化行动、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标准和信用体系、化解消费争议、规范经营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治理电视收费 [15] -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实施县域商业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发展智慧商圈、保障夜间消费配套 [16] 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 减少消费限制,清理不合理限制、推动消费管理转变、保障购车需求、开展传统民俗活动、保障经营主体平等参与采购 [17] -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简化审批流程、提升监管抽查效率 [17] 完善支持政策 - 加强政策协同联动,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评估机制、加强政策协同、构建促消费政策体系 [18] - 强化投资支撑作用,统筹投资和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支持项目建设、发行基础设施REITs [18] - 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运用补贴贴息等工具、结合惠民生补短板、扩大消费需求 [19] - 强化信贷支持,加大贷款投放、优化偿还方式、开展续贷工作、给予财政贴息 [19] - 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工会经费用于消费、实施消费帮扶、开展有奖发票活动、健全统计监测制度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