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价合理回升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 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09:56
货币政策方向调整 - 央行提出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1] - 宏观政策思路从过去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消费 [1] - 央行强调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相比美日等国较低,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有较大潜力 [1] 财政政策与政府债务 - 今年以来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 [1] - 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主要基于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政府负债水平 [1] - 积极的财政政策下一阶段需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向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消费投资倾斜,同时强化对农村老年人口、低保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保障 [1] 物价与供需关系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 [2] - 当前货币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处低位,专家认为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供需关系而非货币因素 [2] - 单纯增加货币供给或推动供给扩张均无法有效改善物价低迷状况,需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2] 金融市场与经济基本面 - 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与美关税政策影响有关,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但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未改变 [2] - 央行推出三大类十项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将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2] -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积极落地一揽子金融政策,完善利率调控框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和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
社融多增3.83万亿背后:债券对贷款替代作用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6-13 21:15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 2025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与上月持平 [1] -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262.86万亿元,同比增长7%,较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 [1] - 企业债券余额32.91万亿元,同比增长3.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余额87.39万亿元,同比增长20.9%,与上月持平 [1] - 2025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 [1] 融资结构分析 - 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61.7%,同比低1个百分点 [1] - 政府债券余额占比20.5%,同比高2.1个百分点 [1] - 企业债券余额占比7.7%,同比低0.4个百分点 [1] - 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38万亿元,同比多增1123亿元 [1] - 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同比多3.81万亿元 [1] - 企业债券净融资9087亿元,同比少2884亿元 [1] 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融资 -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主要受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拉动 [2] - 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超3.8万亿元,同比增加2.5万亿元 [2] - 二季度特别国债启动发行,政府债净融资进度加快 [2] - 5月5年期AAA级企业债到期收益率平均1.97%,较4月进一步下降 [2] - 低利率背景下企业加大债券融资力度,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2] 债券对贷款的替代效应 - 社会融资规模中近九成是债券和贷款,二者互为替代补充 [3] - 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还原后贷款增速约8% [3] - 政府债券替代银行贷款,专项债和银行贷款均可作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来源 [3]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同比增长16.7%,高于国内贷款(2.8%) [4] - 企业债券替代银行贷款,民营、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展现积极变化 [4] 货币供应与经济活动 - 5月末M2余额325.78万亿元,同比增长7.9% [5] - M1余额108.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 [5] - 5月制造业PMI较上月提升0.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提升至50.7% [5] -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和消费额同比增长6.4%和8% [5]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全部制造业 [5] 物价与消费 - 5月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上涨0.6% [6] - 5月PPI同比下降3.3%,1-5月PPI累计同比下降2.6% [6] - 促消费政策需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社会保障水平 [7] - 支持扩大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7] - 消费贷款利率需覆盖银行运营成本,兼顾金融促消费与可持续经营 [7]
社论丨扩大有效需求,畅通供需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01:57
在倾向于增加投资、保障供给的模式下,增加货币供给可能带来产能和供给持续扩张,从而加剧供求失 衡,导致难以推动物价回升。报告认为,面对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周期性和结构性等诸多因素交 织的宏观经济环境,需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通过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社保等各项政策协同以 及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促进经济供需平衡、物价合理回升。 显然,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一系列政策的组合协同发挥作用,通过逐步调理化解结构性问题,实现周 期性回升。既包括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也要在供给端防止无序竞争,尤其是需避免逐底式的价 格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 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这是一个通过结构性调整改善供求关系与质量,强化民生导向改善分配以提升居民购买力的改革过程, 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实施政策组合拳,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增 强,支撑价格回升的有利因素也将逐步增多,最终将实现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近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 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证券时报· 2025-05-10 01:52
中国人民银行5月9日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 路,《报告》提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去年10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发言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 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本次《报告》有多篇专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宏观政策思路 的转变。 《报告》在专栏中聚焦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强调"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我国最终 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美日等国家还较低,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较大潜力。面对外需的 不利冲击,有必要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置于更加优先的地位。 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报告》在专栏中对比中美日政府 债务情况,指出考虑到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政府负债水平,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业内 专家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下一阶段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向有消费效应的领域倾斜, 加大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消费投资力度。同时要强化基础保障,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口、低保人员等 重点人群保障力度。 《报告》在 ...
重磅报告!央行,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5-09 23:2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明确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1][3] - 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具有可持续性,相比美日负债水平较低且国有资产庞大 [1][3] - 促进物价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价格调控思路转向防"低价倾销" [1][5] -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优化交易品种和税收制度,提升定价效率 [1][6][7]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美关税政策推升衰退风险,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仍存 [1] 一季度货币政策效果 - 逆周期调节效果显著,人民币汇率稳定,社会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2] - 优化MLF中标方式,合并支农支小再贷款,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2] - 5月推出三大类十项金融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及科技创新工具 [2] 宏观政策转向消费驱动 - 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完善 [3] - 财政政策需向养老、医疗等服务消费倾斜,强化农村等重点人群保障 [4] - 专项债发行提速,政府债务扩张空间受低负债水平和国有资产支撑 [3] 债券市场改革方向 - 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与美关税政策相关,需提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6] - 鼓励大银行增加债券交易业务,优化一揽子债券交割模式 [6][7] - 完善国债利息免税政策,平衡短期交易税收优惠 [7] 下一阶段政策重点 - 保持流动性充裕,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MLF等工具 [9] - 推动LPR改革反映真实利率水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9] -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10]
央行货币政策中的转变:宏观政策重点正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贝壳财经· 2025-05-09 22:39
5月9日,央行发布了《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此次报告 中,针对消费的论述篇幅明显增多。如央行通过专栏,讲述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具体措施。 《报告》明确指出,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下一步,央行要加大消费重点 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加强消费金融服务,着重从 供给侧发力,强化对旅游、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培训、居民服务等重点服务消费领域的高质量供 给,加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 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持续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 务,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美日等国家还较低,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有较大潜力。面对外需的不利冲击,有必要将促进消费内需置于更加优先的地位。目前我国消费金融服 务体系已较为完善,金融机构围绕不同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 市场活力。 5月7日,潘功胜行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 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 ...
央行发布最新报告,释放重要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5-09 22:30
宏观政策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 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应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更加重视消费 [1] -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体现政策思路转变 包括促消费 政府债务对比 促进物价回升等 [1]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关键点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首要重点任务 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 有较大潜力 [3] - 金融支持消费目前依赖传统信贷 直接融资占比低 需构建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形成消费与金融良性循环 [3]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重点支持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教育 养老等领域 [3] - 专家建议强化顶层规划 建立系统性消费指标体系 未来将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 加强重点服务消费领域供给 [4] 财政政策向消费领域倾斜 - 我国政府总资产占GDP 166% 总负债占75% 净资产占91% 债务扩张有资产支撑 [6] - 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近1万亿元 拉动投资增长 下阶段财政需调整支出结构 向养老 育幼 医疗等消费领域倾斜 [6]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 当前物价低位运行受供需矛盾影响 需求端消费下行 传统投资收缩 供给端行业低价竞争 低效企业未出清 [8][9] - 部分行业如黑色金属加工 化工等PPI跌幅超5% 价格调控需从防高价转向防低价 鼓励企业以质取胜 [9][10] - 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匹配经济增长与物价目标 营造良好货币环境 [11]
央行,重磅刷屏!
搜狐财经· 2025-05-09 22:25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目标相匹配 [1][2] - 政策工具包括降准、降息、优化结构性工具及推出科技创新支持工具,以应对外部冲击并扩大内需 [1][2] - 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MLF回归中期流动性工具定位,短端利率调控机制强化 [3][6] - 消费提振成为扩内需关键,推出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领域 [6][9] 货币政策工具与效果 - 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MLF、再贷款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9][10] - 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4%,M2增长7.0%,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65.4万亿元 [11]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50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降60个基点 [11]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2.2%,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11] 利率与汇率机制 - 明确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政策利率,淡化MLF政策利率色彩,收窄利率走廊 [3][6] - 利率传导机制理顺,政策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存贷款利率 [3] -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对美元中间价为7.1782元,与上年末持平 [10][11] 消费与债务支撑 - 服务消费潜力待激发,政府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养老等领域 [6][9] - 中国政府广义总资产占GDP的166%,净资产占91%,债务扩张有资产支撑 [6] - 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近1万亿元,拉动投资增长 [6] 物价与供需结构 - 物价低位运行受供需矛盾影响,需扩大有效需求并解决行业低价竞争问题 [7][8] - 价格调控转向防"低价倾销",鼓励企业以质取胜而非以价换量 [8] 债券市场与风险应对 - 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风险受关注,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与外部冲击相关 [4][5] - 央行推出三大类十项金融支持政策以稳定经济预期 [5]
加强债市建设!央行发布最新报告
证券时报· 2025-05-09 21:30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需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1]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美关税政策推升全球衰退风险,发达经济体物价涨幅回落但未来上涨压力仍存,中国物价水平有望保持低位回升态势 [1] - 下一阶段政策取向包括落地5月一揽子金融政策、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及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1][7] 一季度货币政策操作效果 - 一季度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平稳,社会融资环境总体宽松 [2] - 政策操作优化包括调整MLF中标方式、合并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中央汇金增持股票指数基金等,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2] - 央行推出三大类十项举措的一揽子金融政策(降准、降息、优化结构性工具等),政策效果传导快,及时稳住市场预期 [2]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与消费提振 - 宏观政策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提振消费成为扩内需关键点,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提升空间大 [3] - 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创新多元消费信贷产品,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刺激消费升级 [3] - 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具有可持续性(对比美日债务情况) [3] 物价回升与供需平衡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当前货币增长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低,需改善供需关系而非单纯增加货币供给 [4] - 价格调控思路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财政政策应更多向养老、育幼、医疗等消费领域倾斜 [4] 债券市场建设 - 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与美关税政策及市场避险情绪相关,央行将完善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及制度安排 [5] - 建议鼓励大银行开展更多债券交易业务,优化交易品种(如一揽子债券交割模式)及税收制度(如国债利息免税政策) [5][6]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具体措施 - 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MLF、再贷款等工具,密切关注海外央行政策变化 [8] - 推动新设政策工具落地,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范围,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完善房地产金融制度 [8] - 改革LPR报价机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8][9]
加强债市建设!央行发布最新报告
证券时报· 2025-05-09 21:25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一季度央行坚持支持性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4] - 优化多项政策操作包括调整MLF中标方式、合并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4] - 5月推出三大类十项一揽子金融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创设优化结构性工具等,政策效果传导快 [4]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 - 政策方向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消费 [6] -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关键点,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提升潜力大 [6]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从供给端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6] - 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因国有资产庞大且负债水平较低 [6] 物价与供需调控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推动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 [7] - 当前货币增长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低,需改善供需关系而非单纯增加货币供给 [7] - 价格调控思路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 [7] 债券市场建设 - 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与美关税政策及市场避险情绪有关,但经济基本面未变 [9] - 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待提升,央行将完善做市商考核和制度安排 [9] - 建议鼓励大银行增加债券交易业务,优化交易品种设计和税收制度 [11] 下一阶段政策取向 - 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MLF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充裕 [13] - 推动新设工具落地,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完善房地产金融制度 [13] - 改革LPR报价机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4] -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 [14] - 探索创新金融工具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