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异构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ICCAD 探馆直播!五大厂商共话AI算力的中国生态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14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 AI算力已成为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在2024年同比增长高达74.1% [1] - 产业面临“内存墙”、“工艺墙”、“互连墙”三重技术瓶颈 正加速推进Chiplet先进封装、异构计算、RISC-V架构革新及分布式集群等技术路径 [1] - 为应对从工具到架构、从算力融合到生态协同的多层挑战 行业将举办主题论坛探讨共建自主可控的AI算力生态 [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AI训练、推理与部署的能耗和成本曲线全面上扬 [1] - Chiplet架构面临跨工艺、跨封装的系统验证、互联与标准化新难题 [6] - 算力呈现多元并存格局 涵盖CPU、GPU、NPU、FPGA、DPU及RISC-V等新兴架构 系统级实现Scale-Up与Scale-Out的智能协同成为关键课题 [6] 论坛活动与议题 - 活动形式包括主题圆桌论坛和ICCAD 2025展馆探访 直播时间为2025年11月20日14:00-16:00 [2][7] - 圆桌论坛将探讨四大议题:自主可控算力体系的突破起点、从Chiplet构建可演进算力架构、多元算力融合与AI生态协同、产业链协同创新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7] - 展馆探访将聚焦奇异摩尔、芯和半导体、达摩院玄铁、安谋科技Arm China和紫光云展台 展示最新行业趋势 ICCAD 2025预计汇聚8000+行业精英、2000+IC企业及300+上下游服务商 [7] 参与企业与技术维度 - 论坛汇聚芯和半导体、奇异摩尔、达摩院玄铁、安谋科技Arm China与紫光云五大代表企业 [1] - 讨论将覆盖EDA、IP、Chiplet、RISC-V与云服务五大技术维度 旨在解决从IP到云的协同创新闭环问题 [1][6] - EDA工具层关注AI辅助设计如何赋能从芯片到系统的全栈设计 确保国产AI算力自主可控 [6]
点火!市值蒸发3400亿后,“安防老炮”业绩重回双位数增长
市值风云· 2025-10-24 18:09
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产业格局 [3] - 资本市场对AI反应热烈 英伟达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AMD一年内股价翻番 [3] - AI概念股如寒武纪 浪潮信息 中际旭创等公司业绩与市值齐飞 [3] 特定公司表现 - 一家我国最早介入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巨头在AI狂欢中身影略显沉寂 [4] - 该公司市值从2021年初的6400亿巅峰缩水至3000亿出头 [4] - 该公司市值蒸发约3400亿 [4]
估值超210亿元,明星股东“云集”!知名芯片公司冲刺IPO上会,多家A股回应持股!
搜狐财经· 2025-10-18 16:56
IPO基本信息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10月24日审议沐曦集成电路首发事项 [1] - 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A股普通股 [3] - 公司拟募集资金39.04亿元 [3] 公司概况与业务 - 公司于2020年9月成立于上海 并在多地建立了全资子公司暨研发中心 [3] - 核心成员平均拥有近20年高性能GPU产品端到端研发经验 [3] - 公司致力于为异构计算提供全栈GPU芯片及解决方案 应用于智算、智慧城市、云计算、自动驾驶、数字孪生、元宇宙等领域 [3]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的销售 [3] 财务与估值数据 - 公司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对应的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 [3] - 2024年度公司营收为7.43亿元 亏损14.09亿元 [3] 募投项目 - 募集资金中24.59亿元将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3] - 4.53亿元将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3] - 9.91亿元将用于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 [3] 股权结构与股东 - 创始人陈维良合计控制公司22.94%的股份表决权 为实际控制人 [4] - 股东包括私募大佬葛卫东及其旗下的混沌投资 以及经纬创投、和利资本、红杉资本等 [5] - 上市公司中山公用通过新能源基金对沐曦集成电路进行了早期投资 [5] - 上市公司闰土股份通过闰土锦恒出资2.2亿元 持有无锡同创致芯44%份额 同创致芯出资1亿元持有沐曦集成电路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70.85万股 持股比例为0.47% [5]
A股算力芯片龙头,三季报公布
财联社· 2025-10-15 20:22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0.26亿元,创单季度新高,同比增长69.6%,环比增长31.38% [2]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54.65% [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13.04%,环比增长9.26%;前三季度净利润19.61亿元,同比增长28.56% [3] - 截至第三季度末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年初大幅增长465.64% [3]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增长35.38% [4] 业务运营与市场策略 - 业绩增长源于与整机厂商、生态伙伴深化合作,加速客户端导入,推动高端处理器产品市场版图扩展 [3] - 高端处理器国产化率在增量空间及存量替代方面加速明显,公司计划深化合作、拓展市场并寻找新机会以抢占市场份额 [8] - 第三季度末合同负债维持28亿元高水位,预付款项增至26.18亿元,存货环比增加约5亿元,显示上游备货积极 [8] 未来增长指引与激励计划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聚焦CPU及DCU产品收入,以2024年营收91.62亿元为基数 [5] - 2025年、2026年、2027年营业收入目标值增长率分别不低于55%、125%、200%,对应营收142.01亿元、206.15亿元、274.86亿元 [6] - 同期触发值营收增长率目标分别为55%、90%、140% [6] 技术生态与行业前景 - 公司于9月正式开放CPU互联总线协议(HSL),旨在打通产业链协同堵点,提升算力效率及硬件资源利用率 [7] - HSL协议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统一标准制定,促进全栈产业生态发展 [7] - 分析师观点认为,基于HSL协议,海光CPU在“CPU+AI加速处理器”异构计算趋势下,有望类比英伟达架构,打开新市场空间并提升国内市占率 [7]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收涨5.91%,报241.05元/股,最新市值超过5600亿元 [9]
安路科技DR1系列FPSOC荣获2025工博会“集成电路创新成果奖”
半导体芯闻· 2025-09-29 17:45
文章核心观点 - 安路科技自主研发的SALDRAGON1系列FPSOC®凭借突破性异构计算架构荣获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集成电路创新成果奖" [1] - 该奖项由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评奖部共同组织评选 旨在推选技术领先且市场应用成果丰硕的集成电路产品 加快产业国产化进程 [3] - DR1系列产品通过异构硬核架构创新 高度呼应工博会"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主题 为全球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4][5] 产品技术特性 - DRAGON1家族集成FPGA可编程逻辑单元阵列 硬核处理器系统及运算加速引擎 采用单核64位RISC-V或双核ARM Cortex-A35高性能处理器 [7] - 产品配备专属MIPI高速视频接口 DDR3/DDR4高速存储接口 支持千兆以太网 配套自主开发嵌入式软件SDK和集成开发环境工具 [7] - 芯片具备94.464K FPGA逻辑单元 集成2x ARM Cortex-A35@1GHz处理器与NPU 实现8通道200KSPS同步并行采样能力 [12] 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 - 单目测距解决方案通过精准采集与高效处理图像数据 快速识别物体并精确计算距离 应用于行车记录仪 高级辅助驾驶及智能交通等领域 [8] - 人体关键点检测方案可实时检测人体姿态及关键点信息 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异常行为识别和人机交互界面手势控制 [10] - 多通道AD采集处理方案为核心处理器平台 应用于继电保护装置 电力监测设备 振动采集器及医学成像系统等领域 [12] - FPGA高清4K光纤工业相机方案通过MIPI解码和10GBASER-R万兆网传输 实现高速低延迟图像采集 满足精密加工对图像质量的严苛要求 [14] 市场进展与客户拓展 - DR1系列已成功导入超200个客户项目 推动新签订单数量显著增长 [19] - 在工业机器人 电力控制 医疗设备等传统领域基础上 正开拓边缘计算 汽车电子和低空经济等高价值新兴赛道 [19] - 打造完整汽车电子技术链 部分车规产品在国内主流车厂实现大批量商用 [19] - 搭载安路芯片的服务器已进入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 产品性能与稳定性获市场认可 [19] 生态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与生态伙伴协同创新 在智能视觉感知 人机交互 工业数据采集和高端制造图像传输领域推出多场景解决方案 [8][10][12][14] - 方案展现公司在异构计算 智能感知 高速传输等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 [16] - 获奖体现业界对安路产品创新能力与应用价值的高度认可 [3]
新旧巨头联姻 英伟达斥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中国经营报· 2025-09-27 03:16
合作交易核心内容 - 英伟达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投资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入股英特尔,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预计超过4% [1] - 双方将共同开发多代定制化的数据中心和个人计算产品,以加速超大规模计算、企业级及消费级市场的应用与工作负载处理 [1] - 在数据中心市场,英特尔为英伟达定制CPU芯片,集成到英伟达AI基础设施平台中;在个人计算市场,英特尔将推出配备英伟达GPU的PC系统级芯片 [1] - 合作声明公布后,英特尔股价一度涨幅超30%,市值飙涨约265亿美元 [1] 合作背景与行业动因 - 英伟达在数据中心AI加速卡市场份额超过80%,但在个人电脑市场,超过一半的PC未采用独立显卡,而英特尔的处理器在PC市场占有73%的出货量 [2][3] - 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规模达152亿美元,预计以29.8%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030年的800亿美元;2025年AI数据中心芯片市场将增至2070亿美元 [3] - 行业进入"增量放缓、存量竞争"阶段,异构计算成主流,GPU与CPU协同效能成为竞争核心;AI推理场景中专用方案渗透率从2022年18%升至2025年34% [3] - 英伟达自行开发Windows on ARM处理器不确定性高,绑定英特尔可直接将x86架构纳入产品体系;一台搭载8颗H100的服务器,5%~8%成本需支付给CPU厂商,定制化可提升利润率 [4] - 英特尔过去五年股价跌超30%,2024年亏损超100亿美元,引入英伟达可获得现金流并借助其CUDA生态重返AI战场 [4] 合作战略意义与市场机会 - 合作瞄准250亿~500亿美元市场机会,双方团队已秘密研发数月,即将推出的"x86 RTX SoC"把CPU与GPU集成封装,能效比将远超传统方案 [4][5] - 凭借英伟达CUDA生态在游戏与AI领域优势,英特尔有望为轻薄型与商用PC带来效能提升;合作可提升双方研发支出效率 [5] - 合作旨在提供比单一厂商产品更优的性能和效率,为云服务商在"自研"和"采购"之间提供新选择,可能延缓或改变其自研芯片进程 [5] - 到2028年,超过70%的PC将具备AI功能,英伟达与英特尔的领先地位将使独立软件供应商优先依照其标准进行软件开发,提高竞争对手建立替代生态系的难度 [6] 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 AMD作为共同对手将面临巨大压力,英伟达与英特尔的联手可能提供高度优化的"CPU+GPU"打包方案,对单一产品线或生态较弱的AMD构成挑战 [6] - 业界认为合作是技术、生态和市场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芯片设计、封装和软件生态进一步整合,未来可能出现更多跨公司、跨架构的联合研发项目 [7] 股权结构与政策环境 - 美国政府以20.47美元/股收购4.333亿股英特尔普通股,股权占比为9.9%,若英特尔对其芯片代工厂股权降至51%以下,美国政府有权以20美元/股额外认购5%股权 [8] - 美国政府入股被批评为"突破市场边界",以低于市价18%的成本入股让现有股东承担损失,并可能通过政治诉求干预战略决策 [8] - 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混合所有制+直接参与"模式,可能影响市场化效率、治理透明度并引发国际竞争对手反制 [9] - 借助政府资源,英特尔18A工艺已承接英伟达试产订单,若良率突破可能成为台积电替代选项;2025年全球芯片市场将达7167亿美元 [9]
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联想(00992.HK)迎三重红利 AI PC与服务器业务将加速爆发
格隆汇· 2025-09-20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以50亿美元战略入股英特尔并持有超过4%股份 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之一 双方将在AI PC 数据中心 加速计算等领域展开多代深度协同 这一合作推动英特尔股价单日暴涨22.77% 并显著利好联想集团 联想从供应链安全 产品升级 生态卡位三大维度受益[1] 供应链安全 - 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为联想提供产能安全屏障 英伟达成为英特尔CPU核心大客户 英特尔先进封装技术支持联合研发 联想在AI芯片 x86处理器等核心组件获得优先待遇[2] - 联想通过英特尔与英伟达双重绑定规避单一供应商产能风险 平衡全球产能布局 降低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美国政府此前入股英特尔57亿美元 合作符合美国本土芯片制造战略[2] - 英伟达投资提升英特尔代工业务可信度 联想作为跨国企业借助合作平衡区域产能布局 保障关键组件稳定供应[3] 产品升级 - 英伟达与英特尔技术融合为联想PC和服务器业务注入升级动力 通过NVIDIA 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无缝互连 结合x86生态通用性与AI算力优势 使AI PC与服务器产品迎来代际跃升[4] - 联想在中国市场具备五大AI特性的AIPC出货量占比达笔记本总出货量27% 全球市场AI PC出货量占整体PC出货量30%以上 稳居全球Windows AI PC市场第一[5] - 英特尔将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x86系统级芯片 驱动PC产品 提升联想AI PC本地推理能力[5] - 企业自建x86中低端推理用AI服务器是未来关键趋势 联想作为英伟达和英特尔全球最重要OEM合作伙伴 具有双生态叠加优势 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联想第一季度x86服务器市场跃升至全球前三和中国市场前三[5] - 合作覆盖目标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 联想全球销售网络可快速转化技术优势 在液冷数据中心领域(Gartner预测2028年市场规模55.44亿美元 渗透率从13%升至33%) 联想布局多年 新技术注入提升解决方案竞争力[6] 生态卡位 - 合作构建x86生态加AI加速混合计算平台 联想从硬件组装商向标准制定者跨越 获得AI时代标准话语权 技术整合能力成为关键壁垒[8] - Gartner预测2025年全球生成式AI支出达6440亿美元 推理服务器需求激增 联想通过英特尔加英伟达加自身三方协同 快速推出细分场景方案[8] - 英特尔渠道加英伟达技术为联想打开更广阔市场空间 英特尔从AI落后者转型为基建关键方[8] - 高附加值AI PC和AI服务器占比提升优化联想营收结构 供应链稳定降低库存成本与生产中断风险 股市估值获得市场反馈 产品力与市占率提升推动利润率改善[8] - 合作是CPU加GPU异构计算标准化开端 联想通过供应链优先 产品领跑 生态卡位三重红利夯实AI时代龙头地位 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决定未来十年全球PC与服务器市场新秩序[9]
英伟达50亿入股英特尔:联想(00992)迎三重红利 AI PC与服务器业务将加速爆发
智通财经网· 2025-09-20 11:05
核心交易事件 - 英伟达以50亿美元战略入股英特尔 持有超过4%股份成为最大股东之一 [1] - 双方将在AI PC 数据中心 加速计算等领域展开多代深度协同 [1] - 交易宣布后英特尔单日股价暴涨22.77% 创1987年以来最大涨幅 [1] 供应链影响 - 联想获得AI芯片和x86处理器产能优先待遇 构建供应链双保险机制 [2] - 英伟达成为英特尔CPU核心大客户 英特尔先进封装技术支持联合研发 [2] - 合作平衡全球产能布局 降低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2][3] - 美国政府此前入股英特尔57亿美元 合作符合美国本土芯片制造战略 [2] 产品与技术升级 - 通过NVIDIA 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无缝互连 结合x86生态与AI算力优势 [4] - 联想AI PC本地推理能力升级:英特尔将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x86 SoC [5] - 服务器业务受益于企业自建x86/中低端/推理用AI服务器趋势 [5] - 合作覆盖目标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 [6] 市场表现与预测 - 联想中国AI PC出货量占比达笔记本总出货量27% [5] - 全球AI PC出货量占整体PC出货量30%以上 稳居Windows AI PC市场第一 [5] - 2025年全球AI优化服务器支出将达1400亿美元 较2022年翻倍 其中80%投向硬件 [2] - 2025年全球生成式AI支出达6440亿美元 [8] - 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2028年达55.44亿美元 渗透率从13%升至33% [6] 生态竞争地位 - 联想从硬件组装商向标准制定者跨越 获得AI时代标准话语权 [8] - 凭借英特尔渠道与英伟达技术优势 快速推出细分场景解决方案 [8] - 联想x86服务器市场跃升至全球前三和中国市场前三 [5] - 高附加值AI产品占比提升优化营收结构 供应链稳定降低运营风险 [8] 行业趋势影响 - CPU+GPU异构计算标准化开端 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9] - 企业自建推理用AI服务器成为关键趋势 [5] - 联想同时深度绑定x86生态与AI技术 兑现AI时代战略价值 [1]
一笔不可思议的投资: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7:07
合作概述 - 英伟达与英特尔于9月18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AI基础设施及个人计算产品 同时英伟达以每股23.28美元价格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50亿美元 [1] - 合作涵盖三大领域:通过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无缝互联 英特尔为英伟达AI平台定制x86架构CPU 以及推出集成英伟达RTX GPU芯粒的x86 SoC面向PC消费市场 [1] -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单日大涨22.77%至30.57美元/股 市值达1427亿美元 年内累计涨幅突破50% [1] 资本与战略影响 - 50亿美元投资显著改善英特尔现金流状况 叠加此前美国政府和软银投资 增强市场对英特尔的信心 [4] - 英特尔获得英伟达AI生态背书 其CPU产品将嵌入英伟达系统级解决方案 估值逻辑从传统CPU供应商转变为AI基础设施重要参与者 [4][5] - 潜在代工合作受关注 若英伟达将部分CPU或GPU芯粒交由英特尔代工 可分散供应链风险并为英特尔代工业务带来实质性订单 [6] 技术协同与市场机会 - 通过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深度协同 针对数据中心和高端客户端市场优化算力效率 [7][8] - 合作覆盖年营收近500亿美元市场 包括25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CPU市场及年销量1.5亿台的笔记本电脑市场 [7] - 英伟达借助英特尔x86生态扩大服务器市场渗透 英特尔则通过英伟达算力需求开拓CPU-GPU联动新增长点 [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合作对AMD形成直接竞争压力 AMD需强化其CPU-GPU协同技术方案以应对两大巨头联合 [9] - Arm阵营在云计算和AI加速芯片领域持续扩张 但x86架构仍主导企业云实例市场 [9] - 英伟达同步推进Arm架构产品线 包括下一代Vera CPU及用于机器人的Thor处理器 强调合作不影响Arm路线图 [9] 技术生态整合 - 英伟达通过合作将x86架构支持扩展到NVLink 72级别 此前仅Arm架构支持该扩展 [9] - AI基础设施竞争转向全栈整合 涵盖CPU、GPU、网络、内存及软件生态的综合能力 [10]
英伟达50亿美元联姻英特尔的背后逻辑
36氪· 2025-09-19 11:26
合作概述 - 英伟达以每股23.28美元价格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 双方将联合开发面向PC和数据中心的新款芯片[1] - 英特尔股价在盘前交易中飙升超30%[1] - 英特尔为英伟达AI基础设施设计定制x86处理器 并开发"x86 RTX SoC"将Intel CPU核心与Nvidia RTX GPU芯片结合面向消费级PC[1] - 产品采用Nvidia NVLink技术实现CPU与GPU通信 相比当前PCIe设计耦合更紧密 预期吞吐量和延迟将大幅改善[1] 交易细节 - 英伟达投资50亿美元仅占其市值约2% 获得为NVLink系统和客户端PC定制的x86芯片 无需承担代工风险或进度延误压力[3] - 英伟达未承诺将芯片制造交给英特尔 制造合作暂时没有[1] - 英特尔获得约160亿美元新资金 包括美国政府20.47美元/股和软银23美元/股投资 为工艺技术和封装投资提供资金支持[3] 战略意义 - 定制英特尔CPU与NVLink系统结合可减少瓶颈 提升GPU集群差异化竞争力[4] - x86 RTX SoC让英伟达进军轻薄游戏笔记本市场 解决独立GPU功耗和散热限制[4] - 合作是行业领军者对英特尔的认可 展示其在设计/封装/先进互连技术的核心地位[6] - 合作契合美国政府建立本土尖端计算能力的目标 美国政府持有英特尔9.9%股份[9] 竞争影响 - AMD在数据中心面临压力 Intel-Nvidia NVLink CPU巩固英伟达加速器帝国护城河 削弱AMD主推的CPU-GPU一体化平台优势[8] - AMD在PC市场受挤压 Intel的x86 RTX芯片冲击AMD在游戏笔记本APU领域地位[8] - 台积电短期无忧但长期存在风险 若英特尔工艺节点和先进封装技术赶上 部分英伟达订单可能转向英特尔[8] 技术挑战 - 紧密CPU-GPU耦合需要定制硅片/连贯内存语义/协调固件和不懈热管理 存在多种失败可能性[10] - 过去行业尝试将桌面级性能塞进笔记本框架常受限于散热/带宽或驱动脆弱性[10] - 英伟达自身CPU路线图主推ARM架构 与英特尔合作是x86分支选择[10] 行业趋势 - 交易标志通用CPU让位于紧密集成的加速器优先系统 价值向掌控整个堆栈的公司集中[11] - NVLink不是开放标准 一旦选择该堆栈切换成本将飙升[11] - 系统架构向紧密耦合/加速器优先设计持久转变 远离基于PCIe拼接的通用系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