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处理器
icon
搜索文档
时隔5个月,股市再现相似一幕——道达投资手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8:37
半导体行业 - 美国将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关税 但对"在美国建厂"的公司豁免 [1]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对美出口金额仅占整体出口1.4% 占国内销售规模1% 主要产品为处理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1] - 前7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7784.5亿元 同比增长21.8% 7月单月同比增29.16% 环比增3.89% 已连续4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 [1] - 美国要求先进芯片配备"追踪定位"功能叠加关税政策 情绪上利好国产光刻机自主可控 [1]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涨0.16%创年内新高 深证成指跌0.18% 创业板指跌0.68%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18255亿元 较昨日放量914亿元 3086只个股下跌 2118只上涨 涨跌幅中位数-0.27% [2] - 上证50、沪深300未创新高 但中证1000、国证2000、微盘股指数创年内新高 类似2月21日至3月中旬市场结构 [3][6] 板块动态 - 英伟达产业链、CPO、PCB、创新药、固态电池等前期热门赛道出现震荡 [3] - CPO/PCB板块7月核心个股涨幅超40%后进入调整 但液冷服务器等AI分支表现活跃 [4] - 人形机器人板块因去年9月至今年3月涨幅过大 投资者兴趣减弱 [5] - 脑机接口板块受七部门政策推动 提出2027年关键技术突破目标 多只个股尾盘异动 [6] 市场结构特征 - 当前市场呈现上证指数与小票指数创新高 但其他综合指数未跟随的分化格局 [3][6] - 若该格局延续 中小盘股表现可能持续占优 但会延迟金融/蓝筹主导的主升浪启动时点 [3][6]
高通业绩不如预期,股价下跌
半导体芯闻· 2025-07-31 18:23
智能手机芯片业务表现 - 高通第三财季手机相关销售额增长7%至63.3亿美元 低于分析师预期的64.8亿美元 [1] - 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导致股价尾盘下跌逾6% 加剧行业对关税冲击的担忧 [1] - 公司核心手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至63.2亿美元 仍占据主要收入来源 [4] 汽车与物联网业务增长 - 车载芯片营收增长21%至9.84亿美元 联网设备半导体销售额增长24%至16.8亿美元 [2] - 汽车和物联网部门收入同比增幅均超20% 推动总收入达104亿美元超预期 [3] - 边缘AI功能推动物联网发展 与宝马合作开发Driving Stack及ADAS平台 [4] 财务数据与市场预期 - 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利润2.77美元超预期的2.72美元 营收103.7亿美元同比增10% [2] - 公司预测下季度营收103-111亿美元 与分析师平均预期106亿美元基本持平 [1] - 汽车和物联网业务有望在2030年贡献总收入的50% 符合公司战略目标 [4] 客户依赖与竞争态势 - 苹果自研调制解调器导致供应替代延迟 目前仅用于低端iPhone 16e机型 [2] - 公司开始显现摆脱对苹果收入依赖的迹象 业务多元化取得进展 [5] - 半导体行业整体承压 德州仪器和英特尔等同行均发布谨慎展望 [1]
中电港收盘上涨1.91%,滚动市盈率58.60倍,总市值158.44亿元
金融界· 2025-07-29 17:29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29日收盘价20.85元,单日上涨1.91%,总市值158.44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达58.60倍,静态PE为66.84倍,市净率2.98倍 [1][2] - 行业平均PE为47.62倍,中值38.89倍,公司PE排名行业第28位 [1][2] 资金流动情况 - 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66.82万元,近5日累计净流出3531.39万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营业务包括电子元器件分销、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及产业数据服务 [1] - 核心产品涵盖存储器、处理器、模拟器件、射频与无线连接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4.70亿元,同比增长49.01% [1] - 净利润8455.51万元,同比增长64.99%,销售毛利率2.66% [1] 行业对比 - 行业总市值平均95.21亿元,中值79.18亿元,公司市值高于行业中值 [2] - 建发股份以303.29亿元总市值居行业首位,PE仅10.37倍 [2] - 润贝航科市净率最高达3.25倍,中电港市净率2.98倍接近行业平均3.22倍 [2]
禾盛新材20250727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禾盛新材、上海易致电子、华为、百度、腾讯、韩五奇、字节跳动等 - 行业:AI 芯片、互联网中心计算集群、农业机械自动化、特种作业机器人等 [2][4][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国产算力需求与行业趋势** - 核心观点:2025 年国产算力需求上升,市场对大模型一体机和推理集群的兴趣平稳,行业积极探索大模型垂直应用 [3] - 论据:Deepseek 发布推动大模型理解和应用,中国垂直类应用在文字生成、视觉模型、大语言模型等场景具优势 [3] 2. **上海易致电子布局与产品** - 核心观点:专注 AI 时代 CPU 芯片研发生产,有三款芯片,与三大运营商合作,产品结合传统 CPU 和 AI 功能,以推理为核心 [4] - 论据:中国电信采购 2,600 台服务器和 5,200 块处理器,订单近 3 亿元;与中国移动测试,向联通数科供货;互联网领域约 5,000 台服务器被使用,今年预计增至 1 万 - 1.5 万台 [5] 3. **易致电子应对市场竞争策略** - 核心观点:国家政策鼓励国产算力,芯片可直接运行 AI 模型,能与国内外 GPU 厂商配套,适应不同市场需求 [6] - 论据:与沐曦、燧原、天数、摩尔线程及英伟达等合作 [6] 4. **易致电子发展方向** - 核心观点:专注 AI 时代 CPU(XPU),优化性能,提高性价比,参与行业活动,与上下游合作推动大模型应用 [7] - 论据:无 5. **农业机械自动化合作项目** - 核心观点:与清华大学合作,将 AI 算力用于农业机械自动化,采用国产芯片,少用英伟达产品,利于国产化 [8] - 论据:研究果实成熟度判断后自动采摘技术 [8] 6. **互联网中心计算集群进展** - 核心观点:国内企业取得显著进展,通过系统化方法和集群整合追赶英伟达,发展前景广阔 [9] - 论据:华为 384 节点集群和上海 Cube 项目成功 [9] 7. **国产算力在垂直领域应用** - 核心观点:在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获显著使用量,处于领先地位 [4] - 论据:全球范围内有大量应用 [10] 8. **泛通用型算力在互联网领域发展** - 核心观点:处于追赶阶段,通过系统级方法整体追赶,大订单推动产品力提升,为半导体行业带来机遇 [11] - 论据:韩五奇和字节跳动的大订单助力 [11] 9. **国内算力需求增长行业及政策支持** - 核心观点:三大运营商、金融业、石油行业需求增长快,政策支持国产算力 [13] - 论据:招标分英伟达与非英伟达标段,银行选严格数据保密产品倾向国产 GPU 和 CPU [13] 10. **互联网公司对国产芯片态度变化** - 核心观点:从关注少到开始灰度测试,公开市场有产品落地,发展路线向上 [14] - 论据:无 11. **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工业应用国产算力发展** - 核心观点:国产算力明显上升,有增量且夺回存量,发展前景可期 [15] - 论据:无 12. **中国企业在端侧及边缘侧产品优势** - 核心观点:在端侧及边缘侧具竞争优势,通过系统 Chiplet 技术进攻高端市场 [16] - 论据:海湾市场及美国无类似场景,华为 384 节点集群案例 [16] 13. **CPU 领域训练和推理区别及芯片选择** - 核心观点:训练需高性能芯片集群大规模计算,推理注重实时性和性价比,国内 GPU 企业反应快 [17] - 论据:公司适配 Deepseek 模型时间从两到三个月缩短到三天;今年推理需求预计达训练需求 50%平衡点,未来或达四倍 [17] 14. **推理技术应用领域及需求持续性** - 核心观点:应用范围扩展,需求持续增长,改变工作生活方式,从工具付费转向结果付费 [18] - 论据:百度搜索框被大模型替代,腾讯豆包用于日常任务,智能体应用如 Menas 在专业领域潜力大 [18] 15. **国产芯片市场份额及推理芯片表现** - 核心观点:国产芯片份额逐步提升,国产品牌在推理芯片领域表现呈上升趋势 [19][20] - 论据:国产 GPU 企业快速响应推出适配产品;年底专业机构将统计国产品牌表现 [19][20] 16. **易致电子推理芯片优势及目标** - 核心观点:边缘侧推理具性价比优势,采用 CPU 与 GPU 二合一方法,定位开放式 CPU,目标是细分领域第一,成通用 AI 领军企业 [21][22] - 论据:实现统一内存技术,单机运行大模型,降低入门成本;随着模型容量和使用人数增加追求增长潜力 [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推理技术应用使人们从工具付费转向结果付费模式,中小学生使用大模型技术比例高 [18] - 易致电子首次适配 Deepseek 模型用约两到三个月,最新一次仅用三天,显示国内 GPU 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17]
芯片巨头史上最大裁员!
国芯网· 2025-07-25 22:34
英特尔第二季度财报及战略调整 - 公司第二季度营收达1286亿美元 超出分析师预期 但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亏损持续扩大 [2] - 数据中心和AI业务营收表现超预期 [2] - 取消数百亿美元欧洲新建芯片工厂计划 转向聚焦AI芯片市场及14A先进制程研发 [2] 裁员及成本削减措施 - 计划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1098万人削减至75万人 当前已减少15% 后续还需裁员近20% [2] - 裁员涵盖主动裁撤和自然流失 二季度末管理层级削减50% [2] - 2023年裁撤汽车芯片项目并裁员约2万人 2024年8月削减15万个岗位(约15%) 节省100亿美元开支 [2] - 2024年6月裁撤20%硅制造厂员工 7月在美国主要工厂裁撤5000人 2025年至今累计裁员约24万人 [2] 战略重心转移 - 资源重新分配至AI和晶圆代工领域 以简化组织结构并提升执行效率 [2] - 目标在AI芯片市场追赶英伟达和台积电 [2]
当前处理器架构,还有哪些提升机会?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0 12:06
处理器架构效率提升的挑战与机遇 核心观点 - 处理器设计从单纯追求性能转向性能与功耗平衡 性能的小幅提升若导致功耗不成比例增加 设计人员可能放弃改进转而采用更具能效的方案[3] - 当前架构在性能和功耗方面的持续改进变得越来越困难 行业正在通过微架构重新设计、工艺改进、3D-IC等技术寻求突破[3][4] - 架构层面的优化比实现层面更具潜力 但需权衡面积、功耗与性能的关系[6][8] 工艺与封装技术 - 工艺改进仍是降低功耗的首要方法 22纳米比28纳米能耗特性更好 12纳米是高效设计的流行节点[3] - 3D-IC的功耗介于单片芯片和PCB级组件之间 比传统多芯片方案功耗更低、速度更高[4] - 共封装光学器件(CPO)降低功耗的技术经济性正在改善 因高速数字通信需求增强[4] 架构优化技术 - 推测执行(分支预测)和乱序执行可提升性能但增加复杂度 分支预测性能提升可达30% 总开销在20%-30%之间[7][8] - 并行化是提高性能的关键机会 但受限于阿姆达尔定律和编程复杂性 数据中心服务器处理器核心数达约100个[9][10] - "杀戮法则"指出 若新增功能增加的面积大于性能提升 则不应添加该功能[8] 加速器与异构计算 - 定制NPU比通用NPU效率更高 Expedera数据显示定制NPU使处理器效率(TOPS/W)提升3-4倍 利用率提升2倍以上[14][15] - 加速器作为非阻塞卸载可有效处理特定任务 同时让CPU执行其他工作或休眠[12][14] - 异构计算结合处理核心和NPU 针对AI处理的优化可避免低效的CPU和GPU运算[14] 技术局限性 - 异步设计因性能不可预测和触发器复杂度高 未能成为主流设计方法[5] - 数据和时钟门控可抑制杂散功耗 但实现层面的节能机会有限[5][6] - 多核处理器商业失败主因是开发者拒绝显式并行编程 GPU/TPU是少数成功渗透的领域[11] 未来方向 - 大量简单CPU组成的阵列可能是可行之路 但需AI创建并行编译器来改变编程方法[12] - 新处理器架构可能成为最终解决方案 但受限于现有生态系统的转换难度[16]
中电港分析师会议-20250717
洞见研报· 2025-07-17 22:46
报告核心观点 - 介绍中电港主要业务与经营情况,解答投资者关注问题,涵盖分销商价值、公司业务板块、产品应用领域、应收账款增加原因及大客户领域等内容 [22] 各部分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中电港,接待时间是2025年7月17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证券事务代表谢日增和证券事务专员邓丽婷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永赢基金,属于基金管理公司,机构相关人员是任思儒 [20] 主要内容资料 - 分销商在产业链中起连接原厂与下游制造商的“纽带”作用,通过生产要素集聚和配置保障供应链稳定 [22] - 公司除授权分销业务外,还有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和产业数据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22] - 2024年公司存储器和处理器销售增长大,主要因消费终端及AI服务器需求增长带动出货量增加 [22]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抓住AI服务器等领域需求机遇,下游客户需求增加使出货加快、收入增长,同时应收账款余额增加 [24] - 公司与大客户的业务合作集中在消费电子、人工智能、工业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 [24]
处理器架构,走向尽头?
半导体芯闻· 2025-07-17 18:32
处理器架构效率提升的挑战与机遇 - 行业从单纯追求性能转向性能与功耗平衡,小幅性能提升若伴随不成比例功耗增加可能被放弃[1] - 乱序执行等传统性能提升技术因增加电路复杂度和功耗,在当前设计中接受度下降[1] - 22纳米工艺比28纳米能耗特性显著改善,12纳米成为高效设计流行节点[1] 工艺与封装技术创新 - 3D-IC在功耗表现上介于单片芯片与PCB方案之间,优于传统多芯片PCB连接方案[2] - 共封装光学器件(CPO)因高速数字通信需求增长而经济可行性提升,技术成熟度改善[2] - 异步设计因时序不可预测性和触发器功耗增加问题,尚未成为主流设计方法[3] 架构层面的功耗优化 - 分支预测器规模与性能呈非线性关系:小型预测器提升15%性能,复杂版本提升30%但面积增加10倍[9] - 编解码器重构减少5%分支数量可带来5-15%性能提升,典型程序中20%指令为分支[9] - 推测执行与乱序执行总开销约20-30%,成功预测可提升30%以上指令执行效率[9] 并行计算的潜力与局限 - 主流处理器通过多核架构(最高约100核)和核心内多功能单元实现有限并行[10][11] - 数据中心服务器多核主要用于多任务并行而非单程序加速,编程复杂度阻碍普及[11][13] - 分形计算等算法可通过像素级并行实现加速,但阿姆达尔定律限制串行代码段[11] 专用加速器的效率突破 - 定制NPU相比通用NPU可实现3-4倍能效(TOPS/W)提升和2倍以上利用率改善[18] - 专用MAC阵列针对特定数据类型优化的NPU,比可配置计算单元方案更高效[17][18] - AI训练/推理加速器通过非阻塞卸载机制,允许CPU执行其他任务或进入休眠[15] 未来架构演进方向 - 简单CPU阵列需配合并行编译技术突破,AI可能推动自动化并行工具发展[14] - 处理器子系统效率接近极限时,需考虑新架构但受限于现有生态系统惯性[19]
中电港(001287) - 2025年7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7 18:20
分组1:公司业务介绍 - 分销商在产业链中发挥连接原厂与下游制造业的“纽带”作用,通过生产要素集聚配置保障供应链稳定 [2] - 公司除授权分销业务外,还有设计链服务、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和产业数据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2] - 设计链服务通过“萤火工场”开展硬件设计支持与技术方案开发等服务 [3] - 供应链协同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仓储物流、报关通关等综合性服务方案 [3] - 产业数据服务通过海量数据和信息,为行业用户提供供应链分析、选型替代等服务 [3] 分组2:业务增长情况 - 2024年公司销售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存储器和处理器,主要因消费终端及AI服务器相关需求增长带动出货量增加 [3] 分组3:财务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抓住AI服务器等领域需求机遇,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带动收入增长,同时增加了应收账款余额 [3] 分组4:客户合作领域 - 公司与大客户的业务合作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人工智能、工业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 [3]
台积电,有望超越英伟达?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1 08:58
台积电的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第二季营收达9338亿新台币(约319.3亿美元),优于市场预期的9240.5亿新台币,年增幅高达39% [2] - 近三个月台积电ADR累计大涨53%,辉达同期股价涨幅约51% [3] - 2025年AI相关芯片业务营收将翻倍成长,未来五年将维持每年约45%的年复合成长率 [3] 台积电的技术优势与产能 - 3nm/4nm节点比之前的3.0nm工艺性能提高15%,功耗降低30%,芯片尺寸缩小42% [9] - 3nm/4nm节点目前贡献晶圆收入的22%,高于2024年的9% [9] - CoWoS封装技术产能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达到每年660,000片晶圆,比2024年翻一番 [9] 行业竞争格局 - 台积电占据了全球晶圆代工2.0市场35%的份额 [9] - 三星的3纳米制程面临良率挑战和较差的能效,促使谷歌等客户将订单转移至台积电 [10] - 英特尔的18A节点推迟至2026年,其俄亥俄州晶圆厂也推迟至2030-2031年 [10] AI芯片市场前景 - 2024年生成性人工智能芯片占全球芯片销售额20%以上,收入超过1,250亿美元 [8] - 预计2025年AI芯片收入将超过1,500亿美元,2028年可能达到5,000亿美元 [8] - 台积电为NVIDIA、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提供尖端制造能力 [8] 地缘政治因素 - 台积电已承诺对美投资高达1650亿美元,是否能获得关税豁免仍待观察 [5] - 美国现行规定可能使台积电仅对"非美国部分"课征关税 [5] - 川普表态将对进口芯片课征新一轮关税,具体税率与生效日期尚未公布 [4] 技术发展路线图 - 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2纳米(N2)工艺,2028年实现1.6纳米(A16)工艺 [11] - 2025年资本支出计划达420亿美元 [11] - 与日月光和硅品等OSAT厂商合作确保先进封装产能的无缝扩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