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能源管理

搜索文档
从单体设备到系统节能:工业脱碳路径重塑,生态共生成为新共识
第一财经· 2025-09-13 19:31
工业节能转型趋势 - 工业节能降碳底层逻辑发生深刻变化 从更换单个高效设备转向追求整个生产系统能效最优化 [1] - 行业讨论焦点从单一产品性能参数转向系统化思维与产业协同挖掘节能潜力 [3] 系统能耗优化空间 - 水泵耗电约占工业电机总耗电量的25% 存在可观且尚未充分优化的能源消耗环节 [4] - 变频速度降低20%可实现最高50%的能耗节约 节能效果源于对整个系统运行状态的精准调控 [6] 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 - 公司每年投入约5%营收用于研发 智能变频E泵与系统设计配合最多可降低37%能耗 [7] - 开发精准匹配本地需求的产品 推动技术创新与本土需求深度结合 [7] - 构建开放合作生态 搭建平台聚集政策制定者 行业专家 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讨论节能实践 [7] 数字化工具应用 - 数字化平台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能耗监测 潜力分析到远程控制的流程化管理 最高带来30%能耗优化 [8] - 水务行业数字化面临起步晚 基础薄弱 应用场景分散等挑战 数据采集不足且质量不高 [10] - 工业互联网技术普及将推动打通数据壁垒和建立统一标准 懂设备运行和数据分析的企业将获得发展机遇 [10]
果下科技拟赴港IPO,被要求说明新增股东入股价格合理性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16:51
4月28日,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7月11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要求果下科技补充说明最近12个 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等多则事项,并请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果下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3.14亿元、10.26亿元, 分别实现净利润2427.7万元、2814.8万元、4911.9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5.1%、26.7%、15.1%。 被要求补充说明多则事项 中国证监会要求果下科技补充说明四项事项,其中包括: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 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领域;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入股价格 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已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合规性,包括具体人员构成及 任职情况,参与人员与发行人其他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价格公允 性、协议约定情况、履行决策程序情况、规范运行情况,并就其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出具 明确结论性意见;此次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 ...
慧翰股份:行业内卷要守住产品质量、生命安全底线
巨潮资讯· 2025-09-08 10:25
行业竞争态势 - 行业竞争激烈给整车主机厂和产业链带来巨大压力 但代表产业规模巨大且处于发展窗口期 [2] - 企业需夯实基础并保持第一梯队地位才能生存并进入下一发展周期 [2] - 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和测试认证机构守住产品质量与生命安全底线 避免道路成为试验场 [2] 数字化能源管理业务 - 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已实现规模化落地并验证商业可行性 [2] - 方案已在换电和超充系统量产 深度切入头部能源企业供应链 [2] - 正向物流车 工程机械 储能设备 电动船舶等场景渗透 [2] - 未来将覆盖能源生产 传输 消费 应用全链条 通过场景拓展与技术迭代提升市场份额 [2] 能源管理市场机遇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催生高效补能需求 超充与换电技术迭代带动市场扩容 [3] - 换电站备用电池按车辆数1.2-1.5倍配置 [3] - 储能 超充及配套服务的数字化管理需求更大 每个设备和电池都需配备硬件与平台 [3] - 相关场景设备总量远超汽车数量 硬件与平台需求将推动公司切入增量市场 [3]
调研速递|慧翰微电子接受兴业证券等11家机构调研 聚焦AECS产品与能源管理业务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08 00:09
调研活动基本信息 - 2025年9月4日14:00-15:00通过电话会议形式接待兴业证券、千寻私募基金、天弘基金等11家机构调研 [1][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隋榕华、冯静、潘敏涛 [2]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地点位于1楼5层会议室(一)[2] 产品认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全球首批获得欧盟NG-eCall认证企业 该认证从2G/3G升级为4G/5G与IMS技术 实现语音与数据并发传输 [3] - 国标AECS集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在数据传输和语音通道方面与欧盟标准存在差异 [3] - 产品研发采用高于标准的技术要求 通过多项认证确保极端恶劣环境正常运行 形成技术竞争优势 [3] 市场前景与业务进展 - 国标AECS将带来百亿级市场增量 虽面临价格竞争但存在生命安全相关的价格底线 [3] - 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已规模化落地 切入头部能源企业供应链并向多场景渗透 [3] - 新能源汽车发展催生"高效补能"需求 能源领域设备数字化管理市场空间巨大 [3] 行业竞争与战略布局 - 汽车行业竞争常态化 "内卷"同时带来产业规模和发展窗口期 [3] - 公司产品覆盖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 以乘用车高技术门槛优势切入商用车市场 [3] - 坚持技术领先与精益化管理 强调守住产品质量和生命安全底线 [3] 未来发展策略 -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坚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增长 [3] - 具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及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 - 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 [3]
慧翰股份(301600) - 2025年9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二)
2025-09-07 23:42
认证与技术标准 - 公司是全球首批获得欧盟NG-eCall认证的企业 从2G/3G升级为4G/5G与IMS技术 实现语音与数据并发传输 [2] - 国标AECS集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数据传输和语音通道与欧盟标准存在差异 [2] 市场与产业影响 - AECS标准落地将带来百亿级别市场增量 但产品价格有安全底线 [3] - 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已规模化落地 切入头部能源企业供应链 [3] - 换电站备用电池按车辆数1.2-1.5倍配置 储能与超充设备需求远超汽车数量 [4] 产品与技术门槛 - AECS终端需通过碰撞测试 紧急呼叫触发 数据协议标准等多项认证 [3] - 产品需确保在极端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具备自检等高于标准的技术要求 [3] - 公司产品覆盖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 乘用车电器架构更复杂且规模更大 [6] 竞争与发展战略 - 行业竞争压力大 但代表产业规模和发展窗口期 [5] - 公司坚持技术领先和精益化管理 呼吁守住产品质量与生命安全底线 [5] -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为高质量增长和下一成长周期蓄力 [7]
果下科技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
智通财经· 2025-07-11 19:34
公司上市进展 - 中国证监会对果下科技等7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要求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等事项 [1] - 果下科技已于2025年4月28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光大证券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证监会补充材料要求 - 要求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领域 [2] - 要求说明最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入股价格的合理性及价格差异原因,核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2] - 要求说明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合规性,包括人员构成、关联关系、价格公允性等 [2] - 要求说明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瑕疵情形 [2] 公司业务概况 - 专注于研发并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覆盖电力侧、大电网侧、工商业及住宅等多种应用场景 [3] - 实施全球化战略,为业界率先实现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无缝云端整合并开发全景云平台的公司之一 [3] - 按2024年全球多用途储能系统新装机容量计,是第八大多用途储能系统中国提供商 [3] - 按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容量计,是第十大户用储能系统中国供应商 [3]
新股消息 | 果下科技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第八大多用途储能系统中国提供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06:57
公司概况 - 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光大证券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是中国储能行业领先的基于平台技术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商 [3] - 公司专注于研发并向客户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覆盖电力侧、大电网侧、工商业及住宅等多种应用场景 [3] - 公司实施全球化战略,是业界率先实现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无缝云端整合并开发全景云平台的公司之一 [3] - 按2024年全球多用途储能系统新装机容量计,公司是第八大多用途储能系统中国提供商 [3] - 按2024年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容量计,公司是第十大户用储能系统中国供应商 [3] 业务构成 - 公司业务由三部分组成: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EPC服务及其他 [4] - 公司提供全面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产先进硬件储能系统产品无缝集成 [4] - 公司提供综合EPC服务,专门从事工商业储能项目和光伏电站开发,部分施工任务可能分包但保留项目管理责任 [4] - 公司为中国和海外市场客户提供一系列储能系统产品,配备先进管理系统,包括能源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 [4] - 主要产品包括大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及户用储能系统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收入分别约为1.42亿元、3.14亿元、10.26亿元人民币 [5] - 同期年度利润分别为2427.7万元、2814.8万元、4911.9万元人民币 [5]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收入分别为141,831千元、314,307千元、1,025,613千元 [6] - 同期销售成本分别为106,211千元、230,309千元、870,606千元 [6] - 同期毛利分别为35,620千元、83,998千元、155,007千元 [6] - 2024年研发开支为31,578千元,较2023年的16,811千元显著增加 [6] - 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39,947千元,较2023年的25,725千元有所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