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
搜索文档
盛世奇观:6亿人为情绪消费买单
搜狐财经· 2025-10-15 10:14
消费结构转变:情绪价值成为核心驱动力 - 消费市场出现核心转变,越是没有实际用途、满足虚无情绪需求的产品,其市场越大且价格越高,例如一个塑料玩偶“拉布布”拍出108万元天价[2] - 中老年人土味爽剧市场年规模达504亿元,已超过年轻人电影市场的425亿元[2] - 情绪消费现象普遍,例如月薪5000元却愿花费2000元养猫,或为购买盲盒凌晨排队[2] 新兴消费群体:6亿独立消费者的崛起 - 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预计明年突破3亿,60岁以上人口则突破3.1亿,两群体除重后规模约6亿,接近全国人口一半[2] - 这6亿人是中国历史上首批可完全自主支配收入的群体,3亿单身者无家庭负担,3亿银发族已完成家庭责任,其收入首次实现完全自主支配[2] - 消费逻辑因此改变,从传统的“养家糊口”模式转变为个人情绪满足导向[2] 单身经济:生产关系和女性地位变革的产物 - 3亿单身大军的形成主因并非“穷”,而是生产方式变革导致婚姻从农业社会的生产单位转变为工业社会的消费负担[4] - 女性地位革命是关键,城镇女性就业率从1980年的30%提升至现在的超过60%,女性经济独立瓦解了传统家庭分工基础[4] - 单身群体创造“二次元消费法则”,生存消费极度压缩而情绪消费极度膨胀,例如购买生活必需品时极为节俭,但为抽中隐藏限定盲盒平均愿花费8496元[4] 单身经济催生的具体市场 - 宠物经济规模已达2793亿元,预计明年将突破3600亿元,宠物提供的情感确定性成为高压力社会中的稀缺资源[4][5] - “一人经济”蓬勃发展,催生单人火锅、迷你家电、小份食品等市场,反映单身生活已成为主流生活方式[5] - 虚拟陪伴产业崛起,包括AI聊天、虚拟偶像、线上社群等,填补现实情感空白[5] 银发经济:具有革命性的消费觉醒 - 当前60后、70后退休阶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意义的退休群体,拥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金钱,引发补偿性消费爆发[7] - 90%老人选择线上学习,月均消费几千元学习钢琴、书法、舞蹈等,这是对被耽误青春的补偿[7] - 中年短剧市场年烧掉500亿元,因剧情满足了银发族年轻时被压抑的幻想[7] 情绪经济的理论基础与驱动因素 - 情绪价值成为继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后的第三种价值,指商品带来的心理满足,其物质价值趋近于0但情绪价值趋近无限[8] - 情绪经济兴起得益于三重变革: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精神需求爆发、6亿人成为独立消费单元、大数据技术能精准识别和推送情绪需求[8] - 银发经济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预计达50万亿元,占GDP的12%,对比房地产巅峰期占GDP的16%,情绪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支柱产业[9] 情绪经济的社会根源与未来展望 - 情绪消费本质是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原子化”和孤独感等副作用买单,是维持心理平衡的必需品[9][11] - 随着城市化继续和智能化深入,需要情绪商品的人群将不断扩大,最大的产业可能从钢铁煤炭转向快乐生产,最稀缺的资源从石油黄金转向情感陪伴[11] - 市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将温暖和陪伴明码标价,以商业手段应对传统社会关系解体后产生的情感缺失问题[11]
找搭子也玩抽象,00后已经不需要和人做朋友了
36氪· 2025-09-28 09:53
换个角度来看,"万物皆可搭"还有另一种可能——万事万物,都可以是我的最佳搭档。 自搭子文化兴起,"万物皆可搭"就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社交准则之一。其精髓在于,这是一种功能性极强的轻量化亲密关系,我们彼此谈心,却未必走心。 在年轻人最爱的精神导师项飙看来,"搭子"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矛盾的,人们既渴望亲密关系,但又止步于做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许,换个角度来看,"万 物皆可搭"还有另一种可能——万事万物,都可以是我的最佳搭档。 24年前,拍出《人工智能》的斯皮尔伯格大概率不会想到,片中的机器人男孩大卫渴望成为真正的人,终究是一个和现实截然相反的悲情童话。AI不再 幻想成为人类,而人类爱上人工智能或者别的什么物种,恰好是因为它们不那么"人类"。 (图/《人工智能》海报) 我们并不是有恋物癖,只不过,我的最佳伴侣恰好是非人类而已。 01 毛绒玩偶 一只毛绒玩偶,究竟能换算成多大的情绪价值、社交价值、收藏价值?当你真正拥有一只称心的毛绒玩具,答案只有一个:千金不换。 玩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玩具之一。20世纪初,毛绒材质的填充玩偶出现后,它们迅速成为玩偶界的主流。近百年来,毛绒玩具界诞生了无数"顶流":泰迪 熊、彼得兔、Hello ...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新华日报· 2025-09-25 07:50
行业核心观点 - 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其高质量发展契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产业发展应聚焦区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将文化资本转变为经济效益,以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政策环境与顶层设计 - 政府应统筹规划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平台搭建、规则制定和环境营造来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 [2] - 需完善政策及保障体系,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科学规划发展思路,并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形成发展合力 [2] -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供启动资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文化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2] - 利用旧厂房、老街区进行文化创意改造,以满足文化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2] 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整合 - 需对区域文化资源、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要素进行评估,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及可串联的产业链 [3] - 根据区域资源特性划分功能区,明确不同区域的核心产业,并完善商业、文娱、休闲等服务,构建强化联动效应的文化产业网络 [3] - 区域之间可建立文化合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开发等方式共同开发文化项目,以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3] 文化资源挖掘与品牌打造 - 特色文化资源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应深度挖掘并提炼核心文化资源以构建创意文化符号 [4] - 需系统收集与整理区域文化资源,组建跨学科团队进行记录收集,并通过田野调查和数字化改造形成可检索的文化数据库 [4] - 应以区域文化资源为核心打造原创文化IP,构建故事体系并开发文创、虚拟偶像等产品以吸引年轻群体 [4] - 利用品牌影响力拓展餐饮、住宿等上下游产业链,并借助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4]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 优秀人才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除提升人才数量外,还应着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5] - 高校应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增设相关课程,并与企业合作共建学院或开设订单班,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5] - 针对在职人员组织培训课程,并设立大师工作室以师徒制形式传承传统技艺并结合现代设计进行创意改造 [5] - 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先解决落户、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并鼓励企业以股权、期权、分红等形式激励文化创新 [6]
一票难求,火爆!“情绪消费场”撬动经济新支点
搜狐财经· 2025-08-04 16:35
行业活动规模与影响力 - 上海国际动漫月于2025年7月4日至8月10日举办 吸引数十万海内外观众 展览面积超过13.5万平方米 [1][3][4] - 汇集37个国家和地区800家企业参展 包括美国 加拿大 德国 日本等国家 [4] - 漫展期间场地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加475% 商圈快闪店和特色市集等消费场景密集出现 [3] 消费市场表现 - 上海某商场2025年上半年举办55场动漫主题快闪活动 累计销售额达8200万元 [19] - 该商场54家"谷子店"收入推动动漫周边总营业额达1.4亿元 同比增长85% [19] - 杭州某商场动漫品牌店占比超50% 2025年上半年客流量同比增长151.7% 销售额同比增长161.2% [21] 用户规模与市场空间 - 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从2017年2.1亿激增至2025年5.26亿 [23] - 2025年中国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预计达6521亿元 [23] 产业融合与商业模式 - 动漫元素深度融入豫园等城市地标 高铁站 公交车 游船等场景均出现跨界联动 [9] - 二次元经济通过IP价值转化实现与传统产业多维度融合 形成文化认同-社交传播-产业协同的生态闭环 [25] - 照相馆 商场化妆间等配套服务兴起 满足角色扮演妆造需求 [14][17]
这届年轻人,正在为“情绪刚需”下单
搜狐财经· 2025-07-15 15:18
青年消费趋势核心观点 - 青年群体主导消费潮流,将悦己消费视为生活刚需,通过盲盒、谷子、露营、沉浸式娱乐等活动构建精神疗愈和情感满足方式 [2][3][17] 露营与徒步行业 - 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2483.2亿元,带动整体市场规模达1.44万亿元 [4] - 露营与徒步成为城市高压生活的逃避方式,提供释放焦虑和烦躁的情绪价值 [3][4] 盲盒与谷子经济 - 2025年中国盲盒市场规模预计达580亿元,占全球份额65%,年复合增长率28% [4] - 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从2023年1201亿元跃升至2024年1689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3000亿元 [4] - 盲盒提供微小确定性和即时情绪满足,谷子作为情感载体帮助构建精神乌托邦和社群认同 [4][5] 文化娱乐体验消费 - 沉浸式艺术如话剧、音乐剧和演唱会获得高满意度,演唱会带动举办地酒店预订量激增300%和周边商铺营业额翻番 [8] - 体验消费支付的是不可复制的记忆货币,成为忙碌生活的珍贵补剂 [8] 自我成长与健康消费 - 知识付费平台中30岁以下人群购买心理学和职场技能课程占比超六成 [10] - 健身和心理咨询消费增长,健身被视为自我重塑仪式,心理咨询是为内心秩序购买保险 [10] 消费行为特征 - 超四成年轻人购物比价,近两成逢买必比,仅5.81%不看价签直接购买 [12] - 超七成年轻人每年至少旅行一次,46.36%多次出游,39.12%旅行预算5000-10000元,24.9%不设预算 [15] - 体验消费中价格敏感度低,更愿为独特体验和品质服务支付溢价 [15] 新兴消费形态 - 情绪现货成为新兴消费形态,通过购买通行证、确定性和拟态亲密来即时填补内心空缺 [17] - 消费选择体现价值重排序,在精打细算和任性挥霍间寻求理性与感性平衡 [15][16] 产业影响与社会意义 - 新兴消费催生盲盒创意设计、数字艺术、虚拟偶像内容生态和宠物服务科技革新等新产业 [18] - 消费现象反映年轻群体对即时心理支持和社交满足的强烈诉求,凸显社会支持系统结构性短板 [20][21][22]
未来消费赛道 金融预备跑
北京商报· 2025-05-27 21:3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 - 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工作首要重点任务 [1] - 金融支持消费需聚焦银发经济、绿色健康、情绪价值、人工智能四大赛道 [1] 银发经济 - 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突破4亿,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 [3] - "60后"银发群体具有高教育水平、高家庭净资产和高互联网渗透率特征,消费能力强 [3] - 健康管理服务是重点消费目标,包括个性化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健康咨询等 [3] - 酒店式养老模式和康养旅游成为新热点 [3] - 智能适老产品如健康监测穿戴设备、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需求增长 [3] 绿色健康消费 - 新能源汽车销售及保有量攀升,租赁与共享模式降低购车成本和碳排放 [4] - 电动自行车换电服务解决续航焦虑并减少废旧电池污染 [4] - 有机农产品因无农药残留成为消费常客 [5] - 餐饮行业推出"低碳菜单"和光盘奖励机制 [5] - 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根据基因检测、体检报告等制定专属方案 [5] 情绪消费 - Z世代成为情绪消费主力军,追求二次元、盲盒经济等非实物体验 [6] - 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消费场景兴起 [6] - 宠物经济涵盖美容、摄影、寄养等服务,宠物咖啡馆等新业态涌现 [6] 人工智能驱动消费 -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和AI实现设备远程操控与智能联动 [7] - 虚拟偶像、数字藏品成为文娱新形态 [7] - AI游戏NPC动态调整剧情,VR/AR结合打造沉浸式娱乐体验 [7] 金融机构布局 - 保险公司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年金保险创新 [8] - 银行与游戏、文化IP联名信用卡绑定年轻客群 [8] - 消费分期服务可拓展至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科技产品 [9] - 预购服务、分期付款等金融工具将更深度嵌入消费场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