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监管
搜索文档
中山大学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对附属医院监督 持续提升问题发现和预警能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19 08:45
核心观点 - 医疗行业正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监管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从被动接报转向主动发现和预警 [1][2][4] 智能监督系统建设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将价格在线审核模块嵌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可实时拦截不合规医嘱,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加收”无对应主医嘱的情况 [1] - 系统实现了“药品—处方—患者”全链条可追溯,并通过数据汇聚机制实现信息快捷查询和线索精准筛查 [1] - 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均将建设智能监督系统和构建大数据预警机制作为年度重点任务 [2] 大数据预警机制应用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通过整合门诊电子处方、住院电子医嘱和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实现数据交叉分析,精准发现“分解处方”套购重点管控药品等风险点 [2] - 孙逸仙纪念医院在深汕中心医院试点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纪检监督预警系统,设置“药占比监控、诊断、检验检查”三个智能监控模块 [2] - “药占比”智能模块可实时计算并动态更新全院、科室、医生及病区的指标,对药品用量突增、用途不合理、跨科室异常处方等情况进行预警 [3] 监管成效与治理优化 - 大数据监督以“预警一类”促进“治理一域”,将问题遏制在将发未发或程度较轻时 [4] - 通过预警发现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推动修订完善制度机制,实现由解决具体问题到建章立制、优化治理的有效转化 [4] - 大数据监督帮助医院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关口前移、抓早抓小,提升监督的精准度和穿透力 [4]
从“人防”到“智控 ” 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应用智能见证取样监管平台破解行业管理难题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4 17:02
行业智能化升级 - 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主导研发的智能见证取样监管平台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炼油配套工程中全面应用 [1] - 该平台以"一芯一码"为核心,打造从现场取样到实验室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 [2] - 平台实现源头防伪革命、过程透明可控、数据零篡改三大突破,被专家称为工程质检领域的"电子身份证"系统 [2] 技术应用细节 - 取样员通过手机App提交试块委托信息并扫描专用芯片二维码,将唯一性编码与试块绑定 [2] - 芯片植入混凝土内部形成不可复制的物理标识,取样员与见证员需先后扫描芯片二维码并实时上传至平台 [2] - 平台自动记录试块的GPS定位信息、时间戳及操作人员信息,杜绝"代签代检" [2] - 试验室通过App扫描芯片二维码核验样本真伪并调取委托信息,检测设备自动上传原始数据至平台 [2] 项目应用进展 - 智能见证取样监管平台已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等项目应用 [2] - 首批植入智能芯片的混凝土试块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炼油配套工程现场制作完成 [1]
青岛市住建局全面升级招投标监管三项机制深化围标串标治理
齐鲁晚报网· 2025-05-20 22:06
青岛市升级电子监管三项机制打击围标串标 核心观点 -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升级电子监管三项机制,以数字化手段强化招投标监管,精准打击围标串标行为,构建全流程智能化监管体系 [1][2][3] 监管机制升级内容 - **首投绑定机制升级**:从计算机MAC码与投标加密锁绑定,升级为计算机"三码"(MAC码、硬盘序列号、CPU序列号)与投标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绑定,实现投标计算机实名制管理 [1] - **混合多维度比对核查机制**:开标时系统自动检索比对投标计算机实名制信息,若发现绑定单位不一致等问题将自动预警,覆盖项目间及资格预审两阶段 [1][2] - **全程追溯机制扩展**:投标报价文件编制过程中,系统自动收集并比对造价加密锁身份信息及使用计算机信息,异常数据将作为串标线索推送评标专家 [2] 数字化治理成效 - 新机制实现"设备轨迹清晰可查、违规行为全程追溯",形成"设备实名锁定—数据智能比对—行为全程留痕"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2] - 监管模式从"被动发现"转向"主动搜寻",提升智能化监管精准性 [2] 未来规划 - 青岛市将持续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完善"监测—追溯—预警—处置"智慧监管体系,打通数据共享壁垒 [3] - 目标构建"制度防违、数据查违、技术打违、联动惩违"的全流程打击机制,营造公平透明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