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搜索文档
重大利好!七部门部署,超级赛道
经济网· 2025-09-28 15:21
《意见》明确了"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总体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 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 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 在关键技术供给方面,《意见》提出要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强化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建设综合 交通运输大模型。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 《意见》部署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等16项具体任务,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 《意见》还聚焦七大领域,推进组合辅助驾驶示范,研发智能铁路装备与系统,推进港口智能化升级与智慧航运建设,打 造智慧民航,升级邮政快递智能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养系统,深化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数字化。 此外,《意见》明确要构建覆盖多模态、多场景的交通运输大数据资源体系,打造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网 络,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的支撑体系。 ...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未来交通图景将有哪些新可能?
央视新闻· 2025-09-28 10:14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 庞大的交通基础设施中蕴含了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通过系统遴选,交通运输部提炼出86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与深度融合提 供了坚实载体。 昨天,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 交通运输部将实施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近期,交通运输部将实施一批"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志性创新工程。 重点推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和算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链式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数据、算力、模型、应用等产业链多业态蓬勃发 展,专家表示交通运输场景多元、数据丰富、市场广阔,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还将重点推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和 算力支撑。 这两天,一艘来自澳大利亚满载20.54万吨铝矾土的货轮靠泊青岛港。在船舶到港前七天,这家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就通过港口智能系统同步掌握了靠泊信 息,不仅让货物"丝滑"进出港,还可在上面查询航线如何走、排期如何定、运价何时优等问题。 如今,我国自动化码头的建设规模、作业效率与技术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自动 ...
智能驾驶大模型、具身智能列车……“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未来交通图景将有哪些新可能?
央广网· 2025-09-27 13:33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 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零星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 [1] - 政策依据是2025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标是加快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2]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2] 公路交通领域应用 - 重点围绕智能驾驶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发力,让智能辅助成为司机的好帮手 [2] - 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 [3]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依法依规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3] - 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既有设施,科学布局车路云协同感知、控制设备与系统 [3] 铁路交通领域应用 - 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推广自感知、自学习、自运行的智慧化动车装备 [3] - 加速列车智能驾驶、群组运行控制、智能供电等技术应用 [3] - 提升技术装备故障自检测、自诊断、自修复等智能运维能力 [3] 航运与港口领域应用 - 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建设,加快码头设备设施数字化建设、自动化改造、智能化升级 [4] - 鼓励建设基于数据大脑的综合管理系统,加强运营监管与风险防控 [4] - 推动建设面向全程物流链的一站式协同系统,提升国际枢纽海港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 [4] 民航领域应用 - 推动航司航线规划、签派决策、机组排班等智能辅助优化 [4] - 提升航班运行态势精准感知与扰动情景下的智能恢复能力 [4] 核心要素保障 - 提出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等3项重点任务 [5] - 因地制宜强化算力保障,构建覆盖多模态、多场景的交通运输大数据资源体系 [5] - 打造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网络,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的支撑体系 [5] 后续实施行动 - 下一步将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工程 [5] - 组织实施十百千创新行动,加速人工智能全面赋能 [5]
多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建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第一财经· 2025-09-26 17:05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1] - 构建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普及应用 [1] 重点任务部署 - 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等3项重点任务 [2] - 从组合辅助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能建养、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等领域部署7项重点任务 [2] - 以场景创新为牵引,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案例 [2] 具体应用领域与技术方向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依法依规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3] - 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和码头设备设施智能化升级 [3]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飞行流量管理、航迹预测等应用,推进技术在空管的智能化应用及交通基础设施建养管维 [3] 实施保障与生态建设 - 组织实施“十百千”创新行动,整合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头部公司、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 [4] - 通过共享算力、共建语料、共训模型,培育开放融合的共赢生态,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 [4] - 鼓励企业牵头制定标准规范,并鼓励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机制 [4]
交通运输部答中证报记者提问:“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即将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8:26
在9月23日召开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在回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正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 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交通运输部将抓紧出台《"人工智能+交 通运输"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即将发布施行。 组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积极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 生产力,培育壮大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产业。 邢凡胜表示,"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部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坚,组织开 展了两批次共50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建设了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紧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 见》,这个意见即将发布施行;二是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组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加快普及智 能体应用;三是采用"科技+工程"模式,围绕大通道货车自动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 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 ...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即将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4:16
● 本报记者 李嫒嫒 具体来看,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25年1至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累 计销售775.99万辆,渗透率达62.58%;5G和C-V2X装配量超过300万辆。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我国已建立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人工智能大 模型实现批量上车,感知设备、智能座舱、C-V2X技术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9月23日召开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综合处处长邢凡胜在回 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正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 将把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作为主攻方向。交通运输部将抓紧出台《"人工智能+交 通运输"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即将发布施行。 组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面向"十五五",交通运输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紧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 见》,这个意见即将发布施行;二是联合行业和社会力量,组织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加快普及智 能体应用;三是采用"科技+工程"模式,围绕大通道货车自动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 重大灾害智能 ...
从分散探索迈向协同共建 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在京成立
新华财经· 2025-08-17 09:30
联盟成立背景与意义 - 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由交通运输部指导、中交集团主办,首批成员单位达55家,涵盖行业企业、人工智能公司、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1] - 联盟覆盖公铁水空邮及综合交通全领域,贯穿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全产业链,标志着大模型建设从分散探索进入协同共建阶段[1] - 交通运输部强调联盟是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关键力量,当前正处于应用落地窗口期[1] 联盟理事长单位战略规划 - 中交集团作为理事长单位,将科技创新与数智融合作为核心抓手,锚定"数字中国"战略,承担技术创新先行者、场景落地示范者、生态共建赋能者三重角色[2] - 中交集团提出五点发展倡议:核心技术攻坚、场景应用激活、产业资源融通、安全防线筑牢、联盟治理规范[2] 联盟重点任务与技术方向 - 聚焦四大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场景落地应用、产业资源共享、安全治理体系建设[3] - 近期将启动制定技术标准与行业准则、开展多模态数据融合等联合研发、开发交通领域高频刚需场景的智能体模型[3] - 推动可信数据空间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的产品研发与服务运营体系[3]
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成立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22:26
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成立 - 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 由交通运输部指导 中交集团主办 首批成员单位55家 涵盖行业企业 人工智能公司 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 覆盖公 铁 水 空 邮 综合交通等领域 贯穿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全产业链 [1]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形成以创新带应用 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交通运输被视为"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先行领域 [1] 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架构 - 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采用"1+N+X"架构 基于1套大模型通用技术底座 打造N类垂域模型 服务X个典型应用场景 通过"基础—垂域—智能体"三级联动 支撑贯通全行业业务应用 [2] - 联盟理事长宋海良表示 联盟将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场景落地应用 产业资源共用和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成员涵盖产学研用全链条 未来将共同突破交通大模型训练 多模态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难题 [2] 联盟未来重点工作方向 - 近期联盟将启动系列重点工作 包括制定交通大模型领域统一的技术标准 应用规范及行业准则 围绕数据治理 模型算法 数据—模型融合机制等开展联合研发 [3] - 针对交通领域高频刚需场景 开发技术适用 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大模型智能体 推动可信数据空间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重大任务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 [3] -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品研发与服务运营体系 [3]
深度融合赋能实体经济——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述评(中)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4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 -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全价值链环节 [1] - 人工智能正从消费互联网模式创新全面转向工业、农业、能源等实体经济领域 [1] - 大模型已在重点工业领域完成规模化部署,赋能效应日益明显 [1]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 中国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国家设立600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资项目 [2] - 已制定40余项行业关键标准和10余项国际标准促进产融合 [2] - 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研发AI验布机,较人工提效100%,布匹缺陷检出率达90% [2] 行业挑战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暴露出安全治理缺失、高端人才不足等问题 [3] - 建议由权威机构牵头制定工业AI系统评测标准和认证流程 [3] - 鼓励高校设立"人工智能+X"交叉学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3] 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 - 中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4] - 大模型在能源、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 [4] - 山东浪潮智能生产技术有限公司为山东荣信集团打造煤化工行业大模型,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断链响应效率提升70%,单位能耗降低25% [4] - 人工智能通过预测性分析建立主动式管控体系,将设备故障转变为可预知、可规划的维护活动 [4] - AI助力研发设计环节,大幅提升设计效率、产品性能和迭代速度 [4] 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 国家数据局联合14个部门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 [5] - 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已汇聚数据27亿条,存储容量达74TB,提供服务14亿次 [6] - 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量同比增长20%,数据流通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30% [6] - 国家数据局将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推动发布标准示范合同以降低制度性成本 [7]
城市24小时 | 内陆大省“出海”,选中三个“核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10:01
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 - 河南省提出到2030年初步建成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2035年临港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临港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均实现突破性发展 [1] - 2030年临港产业规模目标1万亿元,2035年达2万亿元 千亿级产业集群2030年超9个,2035年超15个 万亿级产业链2030年3条,2035年4条 [2] - 重点构建"三核引领、五带协同、多点支撑"格局:周口、信阳、郑州为核心 沙颍河等5条河流为经济带 豫西豫北布局无水港作为腹地支撑点 [2] 核心城市发展定位 - 周口港占河南全省货物吞吐量87%,定位为钢铁、粮油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载体,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先进装备、新材料等产业 [6] - 信阳2024年港口吞吐量552万吨(+42.4%),集装箱5.02万标箱(+37.1%),重点对接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6] - 郑州强化陆水联运优势,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与周口港共建多式联运通道网络 [7] 其他地区政策动态 - 上海通过《发展规划条例》构建全流程实施机制,强化财政、土地、金融等政策协同 [8] - 福建推出30条消费提振措施,目标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社零增长5.5% [9] - 云南将小微企业稳岗贷款额度从3000万元提至5000万元,个人贷款最高1000万元 [10] - 甘肃推进兰州铁路枢纽优化,提升中川机场国际航线布局,打造向西开放通道 [12] 行业技术进展 - 人形机器人产业启动5项全国标准互认,涉及虚实融合训练场等,由6大创新中心联合推进 [13] - 交通运输部建设"1+N+X"综合运输大模型,已汇聚数据27亿条,存储74TB,服务14亿次 [14] 品牌与消费数据 - 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前10名中7个为国货,广东、浙江领跑省域品牌数量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