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平权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展望十大投资主题系列:中国股市十大投资主题:先进制造篇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6-17 16:42
报告核心观点 - 贴现率下降是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为主题投资创造有利土壤,产业性和交易性主题均将获得机会,聚焦前沿技术、先进制造、格局改善三大方向的十大主题,讨论2025H2投资机会 [1][4] - 中国股市“转型牛”格局清晰,战略看多2025,行情关键动力来自无风险利率下降与风险认识的系统性降低 [10][11] 大势研判 - 遍历冲击和出清调整后,投资人对经济形势认识充分,对估值收缩边际影响减小,预期变动主要矛盾从经济周期波动转变为贴现率下降,中国政策“三支箭”、资本市场改革和商业机会涌现,有助于提振投资者长期预期,推动中国股市迈向“转型牛” [10] - 行情关键动力源于无风险利率下降与风险认识系统性降低,过去三年机会成本阻碍入市,央行举措扫清股市流动性障碍,无风险利率实质性下降,及时合理的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改革,改变投资人风险态度,增量与长期入市迎来转折点 [11] 主题策略 新兴科技产业新周期 - 我国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经历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大规模应用跃升,政策引领和创新势能推动科技产业新周期,2018年以来PCT专利申请量显著提升,全球占比近30%,在数字通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领先 [17] - 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对应股市不同行情特征,本轮人工智能产业趋势处于从海外映射+题材炒作到自主可控+产业链势能的升级阶段,2023年初和2025年初行情核心投资逻辑有差异 [23][24]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 - 我国低空经济进入“载人时代”,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颁发,空域管理优化和适航取证加速是发展驱动力,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规模大,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元 [33][34][36] - 国内多个星座计划进入密集组网期,卫星发射需求显著提升,但运载能力缺口大,商业航天涵盖多领域,2024年全球航天活跃度提升,我国发射进度偏慢,提升运力和降成本是趋势 [41][49] - 投资建议关注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和核心零部件公司、低空服务和运营公司,以及受益卫星产业组网需求的卫星制造公司和产业链公司 [54] 深海科技 - 我国深海科技政策以“海洋强国”战略为核心,经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布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超十万亿,海洋船舶工程等增速领先 [55] - 技术突破与装备国产化是打破国际垄断的核心,“深海一号”二期攻克技术瓶颈,长期看“卡脖子”技术攻关将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59] - 投资线索包括上游装备与材料制造、中游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下游资源加工与生态服务 [60] 自主可控 - 外部封锁加剧,半导体是科技博弈主阵地,国内并购重组新规推动产业链协同与国产替代深化,半导体领域并购催化密集 [3][63] - 国产EUV光刻机技术加速破局,在光源领域有突破;先进封装是芯片降本增效方式,我国2.5D封装有望25H2E扩产,Chiplet技术形成自主标准 [69][71][75] - 推荐半导体设备/材料龙头和华为等国产算力产业链 [63] 智能驾驶 - 智能驾驶产业链由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执行层-平台层构成,智驾平权有望加速高阶智驾渗透率提升,为行业增长打开空间 [76][83] - 高阶智驾加速渗透,关注全产业链投资机会,智驾车型放量使硬件价格下降,技术进步降低进入门槛,推动解决方案迭代,带动零部件需求提升,整车企业有望推动销量增长 [92]
卓驭科技CEO沈劭劼:Tier1供应商需要具备兜底能力
证券日报· 2025-06-15 20:54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驾驶技术蓬勃发展 有望重塑汽车行业 2025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广州举行 [1] - 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关注度日益增长 十万元以下车型需求较弱 更高价格车型兴趣浓厚 [1] - 当前辅助驾驶技术尚未完全达到让消费者安心放心的程度 但智能驾驶向智能辅助驾驶转变有望改善局面 [1] - 最新强标对高速领航 高速NOA等功能提出更严格要求 包括对侧翻车辆 静止车辆及通用障碍物的应对能力 [1] 卓驭科技技术方案 - 采用能够通用障碍物躲避的双目技术 在面对新强标要求时展现合理性 [2] - 预计一年内有望在中算力方案中实现对高难度场景的有效应对 推动辅助驾驶功能在更广泛价格区间应用 [2] - 作为Tier1供应商需要具备兜底能力 对智能辅助驾驶子系统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并解决 [2] - 采用多样化合作模式 包括软硬一体 部分软硬一体及纯软件等不同方案 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2] 行业分工与发展 - 行业分工是动态平衡过程 企业根据商业判断和利益考量找到最适合发展位置 [3] - 不同企业在技术研发 产品应用等环节可能存在重叠 但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3] - Tier1企业从子系统兜底角度出发 芯片企业从发挥芯片价值角度出发 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3] - 智能驾驶行业快速发展 技术不断突破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但辅助驾驶平权仍面临技术挑战和行业协同问题 [3]
独家丨卓驭获北汽产投与广汽资本投资,合计数亿元
晚点Auto· 2025-06-06 19:13
融资进展 - 卓驭科技近期新增北汽产投与广汽资本两大投资方 合计金额达数亿元 [2] - 一汽拟控股卓驭的方案仍在接触中 尚未达成一致 投资占比未敲定 [1][2] - 公司累计融资已超25亿元 投资方包括比亚迪、上汽恒旭资本、国投招商等 [3] 技术方案与产品布局 - 公司以低算力(32TOPS)双目视觉方案起家 实现高速领航驾驶和城市记忆领航功能 是目前市面上能实现这两大功能的最低算力方案 [4] - 推出基于高通8650芯片的中算力(100TOPS)方案 支持城区NOA功能 [4] - 正在布局英伟达Thor平台的VLA大模型和高通8775P舱驾一体方案 后者将于年内搭载北汽车型 [5] 市场竞争环境 - "智驾平权"趋势下 高速领航功能成为10万元级车型标配 Momenta、轻舟智航等竞争对手在中算力方案(84-128TOPS)获取新定点 [4] - 高算力方案价格下沉 双Orin X方案已下探至12.98万元车型 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进入15万元级别市场 [5] - 32TOPS方案产品力面临挑战 公司计划下半年进行优化 [5] 商业合作与量产情况 - 已与9家车企达成合作 包括大众、比亚迪、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 [5] - 累计量产20余款车型 未来将有30多款新车型量产落地 [5]
AI+车,智驾平权的新范式
36氪· 2025-03-14 20:5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能力溢出使技术平权成为可能,吉利推出“千里浩瀚”智能驾驶系统,选择以安全为战略价值取向,从硬件到软件全场景部署保障智驾安全,在算力、算法与数据上汇聚“三驾马车”,且安全和技术理念刻在基因里,站在赢得未来竞争的长线战略上 [2][3][4]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能力溢出,技术平权趋势明显,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4年快速穿过50%,多家车企推出智能驾驶平权战略 [2] -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算法不断迭代,从规则算法到BEV+transformer,再到“端到端”的one model模型技术 [23][24] 吉利智驾战略 - 3月3日吉利宣布推出“千里浩瀚”智能驾驶系统,规划5大层级智驾方案,覆盖不同价位段产品,率先在部分车型搭载,今年下半年更多产品将搭载 [4][5] - 吉利以安全为战略价值取向,凭借百亿公里智驾里程数据积累、卫星互联技术、L3级冗余设计,推动智驾和安全平权 [5] 吉利智驾安全保障 - 硬件上为智能驾驶安全提供冗余性设计,“千里浩瀚”H1起步配置方案算力超100TOPS,H9方案具备全冗余、全备份的L3架构,车端算力突破1500TOPS [12] - 人驾场景下构建720°智能安全防护体系,主动安全功能针对痛点设计,如AEB自动紧急制动、AES优雅避险系统等 [14] - 低速场景推出开门预警、通用障碍物刹停等安全功能,泊车支持复杂场景,成功率提升23%,行车推送无图城市NOA,D2D功能结合VLM技术降低操作门槛 [16][17] - 航天领域布局赋能智能安全平权战略,未来出行星座在轨卫星30颗,可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智驾系统与卫星互联融合可提前预知灾害并预警 [17] 吉利智能技术底座 - 算力上成立“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资源超越万卡级别,综合算力提升到23.5EFLOPS,大幅领先行业 [28][29] - 数据上有百万量级智能驾驶车辆提供数据,自研AI - Drive大模型与世界模型融合,具备场景生成与规划能力,每小时生成“万公里级”复杂驾驶工况,提升训练效率30倍 [31][32] - 算法上布局VLA和通用大模型等技术,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融合,联合开源两款阶跃Step系列多模态大模型,提升场景理解、决策优化和持续学习能力 [35][36] - VLA技术将快速上车,可取代初代端到端技术,敲开自动驾驶大门,未来汽车将通向智能机器人,带来具身智能商业版图 [44] 吉利安全基因与发展基础 - 2010年收购沃尔沃后将安全基因刻进企业战略,承袭沃尔沃安全和可靠性理念,为近10年发展奠定基础 [48][49] - 2023年成为国内首批进入NOA沙盒试点企业,2024年率先通过所有NOA功能测试项目,具备L2级智驾能力的车辆超750万辆,实际行驶数据累计百亿公里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