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地生活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快手调整本地生活业务架构,扩大收入规模反哺业务
36氪· 2025-10-24 21:02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快手本地生活事业部正式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并与商业化体系的线索广告业务进行整合 [1] - 刘逍担任生活服务事业部负责人,向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汇报,原本地生活事业部负责人笑古卸任转任公司业务顾问 [1] - 商业化团队中原汽车、金融、教育、通信等线索经营行业及相关团队划分至本地生活事业部 [1] 业务战略方向 - 调整意图在于提升本地生活业务与商业化的协同,提高运营效率以获得更多商业收入来反哺业务规模扩大 [9] - 平台计划将本地商家经营和营销投放两大诉求融合,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1] - 调整思路与抖音商业化体系今年的架构调整思路较为一致,旨在提升流量变现效率 [8] 运营策略变化 - 平台计划让本地生活服务商转型为广告服务商,承担更多广告投流任务 [1] - 对服务商的考核政策从仅考核交易额调整为增加对广告投流金额的考核 [8] - 运营策略全面向抖音看齐,但快手成交量未达预期,是此次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市场竞争格局 - 在到店业务中,美团、抖音和快手瓜分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2] - 在山东某地级市,快手本地生活的交易额约为抖音的25% [8] - 抖音对商家的补贴力度远高于快手,例如抖音在8月提供20%左右的补贴,而快手同期补贴仅为1-2% [8] 未来展望 - 平台向服务商释放积极信号,计划邀请更多商户入驻并促成更多订单成交,以使平台、服务商和商家均获得更多商业收益 [2] - 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借鉴了快手电商业务的成功经验,电商业务在类似调整后交易额和电商内循环广告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 [9] - 服务商期待调整后出台更多利好政策 [10]
小红书第三届马路生活节收官:参与商家同比超10倍,小红卡将继续运营
新浪科技· 2025-10-14 18:56
活动规模与成果 - 第三届小红书马路生活节为期17天,首次实现上海、广州、杭州三城同步联动 [1] - 活动包含25条特色Citywalk线路、约300场线下活动及数千家合作门店 [1] - 参与商家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 [1] 核心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小红卡,以“统一9折、精选门店、专属权益”为设计核心 [1] - 小红卡通过大数据筛选与实地考察,精选了数千家口碑店铺,涵盖餐饮、文创、休闲等多元业态 [1] - 小红卡的核心价值被强调为“精选”而非单纯折扣,旨在连接优质用户与商家 [1] - 持有小红卡消费满30元兑换盲盒的活动将持续至10月底,小红卡将长期可以使用 [1] 业务战略导向 - 平台的本地生活业务明确表示不以交易额为核心导向 [1] - 业务聚焦于“以优质内容激发用户的生活灵感”,通过优质内容激发需求,以交易产品满足需求,最终沉淀更多真实内容 [1] - 马路生活节成为小红卡首个专属系列活动,实现流量向消费的深度转化 [1] 未来规划 - 本届活动结束后,小红卡仍将继续运营 [2] - 公司将根据商家与用户的反馈,对相关政策与工具产品进行持续优化 [2]
以精选口碑商家切入本地生活,小红书用“9折”追随阿里和美团的脚步?
搜狐财经· 2025-09-29 19:38
小红书本地生活业务新举措 - 公司于9月26日启动第三届马路生活节,首次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城同步举办,规划25条精选Citywalk线路并推出超过200场线下合作门店限时活动[2] - 公司同步上线“小红卡”产品,定位为“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为用户提供精选门店推荐、全店通用折扣及专属活动参与权等权益[2] - 小红卡基于平台用户真实讨论数据与商户口碑筛选“精选门店”,并在App内的门店主页、地图及笔记链接中打上专属标识,旨在简化用户从种草到消费的流程[2] - 公司交易产品负责人表示,小红卡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社区口碑店与用户,推动信息流通,当前阶段更关注用户付费意愿与模式验证,而非GMV规模[3][6] - 公司自2023年4月上线首单团购后,餐饮团购服务已从5个城市逐步扩展至全国49个核心城市[7] 本地生活行业竞争动态 - 行业竞争加剧,各大平台将“排行榜单”类产品作为关键竞争手段,例如阿里高德推出基于用户导航数据和AI技术的“高德扫街榜”[4] - 高德宣布为全国餐饮商家免一年入驻年费后,单日入驻商家量环比暴涨631%,两周内全国超2000家餐厅挂出上榜招牌[4] - 大众点评同期升级产品形态,重启“品质外卖”服务,通过自研大模型结合真实评价数据筛选高分堂食餐厅,并展示商家标签信息以辅助用户决策[4][5] - 行业竞争核心涉及地理位置流量分配策略,例如抖音本地生活业务以POI为中心向周边两公里用户推送内容,强调精准分发能力[9] - 小红书尝试以去中心化流量为基础,通过强化城市属性和口碑店评分体系,探索适合自身社区特性的本地生活业务路径[9][10]
小红书正式发布“小红卡”:入驻门店统一打9折,仍在探索期
观察者网· 2025-09-28 18:15
公司业务动态 - 小红书于其第三届马路生活节上正式发布“小红卡”产品 [1] - 小红卡定位为“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持卡用户可在全国范围内精选门店享受折扣并参与线下专属活动 [1] - 公司副总裁表示小红卡使参与商家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得到大大拓展,能为商家带来实在的订单 [5] 产品策略与定位 - 小红卡设置门店统一9折,旨在简化用户消费流程,避免用户花费时间挑选套餐和计算折扣 [5] - 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精选”,通过筛选平台用户口碑好的店铺,连接优质用户和商家,形成好订单带来好口碑的良性循环 [5] - 小红书本地生活业务当前不以交易额为核心导向,主要目的是提升社区内容的影响力 [5] 业务发展阶段 - 小红书本地生活是公司将持续推进的业务 [5] - 小红卡产品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公司将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优化调整 [5]
上线付费小红卡、不卷入行业竞争 小红书摸索本地生活
北京商报· 2025-09-28 16:43
公司本地生活业务战略 - 小红书将开展本地生活业务视为必然选择,是公司不得不做且会持续推进的事项 [1] - 公司当前处于模式验证与初步探索期,核心目标是理解用户在生活方式场景中的付费意愿 [3] - 公司关注点在于提升对用户的价值,而非直接与同行竞争 [4] 业务模式与验证重点 - 公司通过付费“小红卡”探索业务,用户购买后可在线下合作商家享受折扣或参与特定活动 [3] - 业务重点并非GMV规模,而是用户和商家对模式的接受度与认可度 [3] - 付费购买设定旨在验证用户真实意愿,并帮助平台了解商家倾向于提供哪些权益 [4] 具体实施与运营策略 - 小红卡项目于今年6月启动,7月起团队逐步展开与商家对接 [4] - 业务强调“精选”而非“折扣”,初期在杭州、上海、广州精选了几千家门店参与 [3][4][5] - 公司从两方面入手实现“精选”:系统整合用户自发推荐的好店;将受欢迎的本地内容精准推送给感兴趣用户 [5]
小红书本地产品负责人:本地生活业务目标是提升社区内容,并非加入外卖、团购竞争
新浪科技· 2025-09-28 15:31
公司业务动态 - 小红书第三届马路生活节在上海、广州、杭州三地同步举办,规划25条精选Citywalk线路,落地200场特色活动及4场“秋日游园会”主题高点活动 [1] - 公司正式发布“小红卡”,定位为“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持卡用户可享受全国范围内精选门店打折并参与线下专属活动 [1] - 小红卡的加入使参与商家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大大拓展,将参与热情转化为消费新活力 [1] 本地生活业务战略 - 公司本地生活业务以满足平台上用户产生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并将作为持续推进的业务 [1] - 业务战略并非加入围绕外卖、团购的巨头竞争,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为用户提供生活灵感和价值上 [2] - 当前业务不以交易额为核心导向,旨在通过优质内容激发用户需求,以交易产品满足需求,并通过用户发布的真实内容进一步提升社区影响力 [1] 小红卡产品策略 - 小红卡设置门店统一9折,旨在简化用户消费决策过程,无需挑选套餐和计算折扣 [1] - 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精选”,通过筛选用户口碑好的店铺,连接优质用户和商家,形成好订单带来好口碑的良性循环 [1] - 产品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公司将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优化调整 [1]
小红书发力本地生活,IPO前夕商业化又一块拼图?
第一财经· 2025-09-27 12:44
公司核心商业化举措 - 小红书于9月26日第三届马路生活节期间推出一项名为“小红卡”的本地生活服务 用户支付168元购买年卡后可获得生活节门票 并在数千家精选本地门店享受全年全店9折优惠 [1] - 公司内部从6月开始讨论小红卡项目 旨在为平台用户提供一个将种草行为转化为实际交易的动机 尝试完成交易连接 [4] - 小红卡首期仅面向上海 杭州和广州三个城市开放 选择标准基于城市消费活跃度及线下店与平台用户气质的匹配度 未来计划拓展至更多城市 [14] - 公司于8月进行重要组织架构调整 成立“大商业板块” 由首席运营官柯南担任总负责人 以推动商业化进程 [14] - 公司电商在“大商业板块”成立后发布“百万免佣计划” 所有商家在小红书前100万的支付交易额被免除佣金 仅保留0.6%的支付渠道成本 以吸引新商家入驻 [15] - 公司几乎同时将“市集”功能置于App底部导航栏一级入口 为站内交易转化提供更直接和稳定的流量阵地 [15] 公司战略背景与目标 - 推出小红卡的节点选择基于对过往马路生活节的总结 去年约有60万用户参与活动 团队开始思考如何在为商家带来人气的同时也能带来交易 本次合作商家从200余家扩展到数千家 [4] - 公司认为本地生活是“不得不做、肯定会做”的业务 小红卡是在已有生态基础上进行模式探索和验证 当前阶段重点在于用户价值而非竞争规模 [4][14] - 公司对于业务持水到渠成的逻辑 前期已进行大量基础建设投入 例如将用户笔记和评论中的口碑内容聚合成门店页 [4] - 一系列举措旨在全力疏通从内容种草到交易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将社区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 [15] 市场反应与资本市场动态 - 小红卡的推出被视为公司2025年商业化狂飙突进的冰山一角 其成败可能决定未来三到五年本地生活赛道的竞争格局 [1][14] - 公司估值在短短三个月内飙升19% 从6月报道的260亿美元升至9月初的310亿美元 [15] - 伴随商业化布局全线提速 市场再次传出公司“最快年内启动港股IPO”的消息 本地生活可能成为其上市前的最后一块商业化拼图 [15]
喜茶开店蹭苹果总部热点,“其实只是开到附近商场”;国内10座荟聚购物中心要被打包出售丨Going Global
创业邦· 2025-08-10 18:17
出海四小龙 - SHEIN和Temu在南非零售、服装、纺织、鞋类和皮革(CTFL)市场合计占据3.6%份额,2024年销售额达73亿兰特(约4.05亿美元)[5] - 两家平台占据南非CTFL电商市场37.1%份额,其中SHEIN单独占据女性线上CTFL销售的28%[5] - SHEIN将于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设快闪店,允许消费者试穿但不能直接购买[7] - Temu加入国际商标协会(INTA)并参与反假冒委员会,加强政策游说和合规建设[8][9] - Temu母公司拼多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7%至14.742亿元人民币,营收增长10%至956.72亿元人民币[10] - Temu美国市场流量回升,部分店铺7日销量从280单升至400单[10] - Temu东南亚月活跃用户达2200万,菲律宾和泰国用户占86%[10] 本地生活业务拓展 - 美区TikTok与Booking.com合作推出酒店预订功能,并启动TikTok Go推广计划[11] - TikTok去年在东南亚试水本地生活业务,目前覆盖新加坡、印尼和泰国[13] - TikTok需解决美国市场数据保护、隐私政策等合规问题[13] 中东市场动态 - 沙特商超巨头Othaim入驻阿里速卖通,提供1小时达服务[14][16] - 沙特电商市场规模达500亿沙特里亚尔(约133.3亿美元),速卖通成为访问量第二的平台[16][17] - 美团旗下Keeta覆盖沙特20个城市,合作商户7500家,市占率10%[22] - 美团计划三年内覆盖海湾六国,已在阿联酋、卡塔尔启动商户招募[24] 中国公司海外扩张 - 喜茶海外门店超100家,过去一年增长超6倍,美国门店从2家增至30余家[19][21] - 小米手机欧洲市场份额达23%排名第二,二季度增长11%[25][28] - 淘宝夏日用品跨境销量激增,便携风扇、遮阳篷和太阳镜销量破百万[29][31] - 甜啦啦在印尼签约130家门店,海外总门店超200家,计划拓展欧美及中东市场[32][34] 海外公司动态 - 英格卡计划出售中国10座荟聚购物中心,首批三座涉及资金160亿元[36][38] - 7-11母公司计划到2030财年新增1300家国际门店,目标营收11.3万亿日元[39][41] - 美国直播电商平台Whatnot 2024年GMV达30亿美元,预计2025年翻倍[42][44] - Shopee重返巴西市场,以9.4%流量份额成为第二大电商平台[45][47] 投融资事件 - 腾讯领投乌兹别克斯坦金融科技公司Uzum,估值15亿美元[50][52] - 美国AI视觉企业Luma AI寻求以32亿美元估值融资11亿美元[53][55] - 新加坡二手车平台Carro计划2026年赴美IPO,目标估值超30亿美元[56][58] - 韩国Naver拟3.77亿欧元收购西班牙二手平台Wallapop 70.5%股份[59][61] - 安踏据传已完成对锐步中国业务的收购,2024年营收突破700亿元[62][64]
京东外卖还差三步到达战场|深氪lite
36氪· 2025-03-05 21:17
京东进军本地生活外卖业务 - 京东在2024年11月高调进军外卖业务 将本地生活提升至战略高度 重点投入"餐"板块 并计划打造样板商家[4] - 京东拥有达达集团的配送网络优势 截至2023年活跃骑手达120万 虽不及美团的745万 但已具备基础配送能力[4] - 京东推出"0佣金"政策和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举措 试图颠覆行业规则 吸引商家和用户[6] 商家反应与市场热度 - 商家对新平台表现出极高热情 90%的餐饮商户在京东官宣后立即询问入驻事宜[8] - 京东采取激进的商家拓展策略 通过服务商以200元/店的激励快速铺开市场 一周内四川地区就招募400名地推人员[10] - 部分专业服务商持观望态度 认为京东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和系统化的运营方案[11][13] 业务初期挑战 - 系统准备不足 商家后台存在多个版本混淆 菜品上架流程不符合餐饮逻辑 如强制要求填写菜品净重等[16] - 订单量不稳定 初期单店日均订单约十几单 部分门店甚至出现0单情况 与美团日均4000单相比差距显著[5][21] - 服务商管理从宽松转向严格 结算条件逐步提高 要求商家营业时长 有效订单量等指标[17][19] 与美团的竞争态势 - 美团暂未将京东视为主要威胁 内部认为京东需先超越饿了么才能构成实质竞争[24] - 美团采取针对性措施 如上线"明厨亮灶"专区回应京东的"品质外卖"定位 并警告合作商不要接触京东业务[28][29] - 商家反馈美团在抖音入局时采取更积极的防御措施 如提供大额补贴阻止商家入驻 但对京东尚未采取类似行动[23] 业务发展前景 - 京东计划在3-5月提升用户端补贴 包括针对大学生和PLUS会员的大面额外卖餐补 以刺激订单增长[30] - 公司已对达达集团发起收购要约 显示其长期投入决心 但行业普遍认为外卖业务需要忍受长期亏损[31] - 目前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约为美团的1% 部分KA商家从不到100单增长至近千单 但单店效率仍较低[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