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一级资本

搜索文档
瑞银集团:原则上支持(瑞士)监管部门的大部分建议。(财务指标的)调整将引发资本要求。将从核心一级资本(CET1 Capital)扣除国外业务部门的投资。将维持大约240亿美元形式上的(Pro Forma)核心一级资本。
快讯· 2025-06-06 23:43
瑞银集团对瑞士监管部门建议的回应 - 公司原则上支持瑞士监管部门提出的大部分建议 [1] - 财务指标调整将导致资本要求发生变化 [1] - 公司将从核心一级资本(CET1 Capital)中扣除国外业务部门的投资 [1] - 调整后公司预计将维持约240亿美元形式上的核心一级资本 [1]
如何理解国有大型银行 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金融时报· 2025-05-29 11:19
特定对象及定增资金分配 - 4家国有大型银行定向增发的特定对象包括财政部,其中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发行对象仅有财政部,交通银行的发行对象还包括中国烟草及其全资子公司双维投资,邮储银行的发行对象还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船舶 [2] - 4家银行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为5200亿元,具体分配为中国银行不超过1650亿元,建设银行不超过1050亿元,交通银行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1300亿元 [3] 定增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以支持未来业务发展 [4] - 定增完成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高0.86个、0.49个、1.28个、1.51个百分点 [4] 财政部注资来源及目的 - 财政部将通过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来支持4家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 注资并非因银行经营陷入困局,而是前瞻性安排,旨在夯实资本基础以应对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等问题,并支持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6][7] 溢价定增原因 - 4家银行均为溢价定增,高于股价的定价传递了政策信心,释放对国有银行未来发展和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强烈信心 [8] - 溢价定增体现了大股东对银行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并统筹兼顾中小股东利益 [8] 中小股东权益维护 - 定增短期内可能对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摊薄效应,但银行将采取措施加强资本管理、增强盈利能力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9] - 中国银行将强化募集资金管理、推动战略转型、加强资本精细化管理、降低资本消耗、落实市值管理机制 [9] - 建设银行强调从长期看,募集资金将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提升 [9]
中行、交行、邮储银行同日公告
金融时报· 2025-05-25 11:05
发行股票注册申请获批 - 三家银行收到中国证监会同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将按规定办理相关事宜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 - 批复自同意注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发行需严格按照报送上交所的申报文件和方案实施 [4] - 发行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并取得有权机关批准,后续将申请办理股票发行、登记和上市事宜 [4] 发行对象及方案 - 中国银行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交通银行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烟草和双维投资,邮储银行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 [4] - 3月30日三家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 [4] 募集资金规模及用途 - 中国银行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650亿元,交通银行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为1300亿元 [5] - 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5] 注资目的与行业影响 - 注资旨在夯实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5] - 交通银行董事长表示注资可提升运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截至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82%、10.25%和9.21% [5]
邮储银行(601658):定增充实资本,助力高质量发展
国信证券· 2025-03-31 10: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定增将充实公司资本,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助于保持长期成长能力;根据年报以及最新的代理费率下调公告等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870/989/1114亿元,同比增速1.0/1.7/1.7%;全面摊薄EPS为0.82/0.83/0.8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4/6.2/6.1x,PB为0.58/0.55/0.52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8] 各部分总结 定增情况 - 邮储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发行A股股票205.70亿股,发行价格为6.3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30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3] - 定增中1176亿元由财政部全额认购,中国移动集团认购79亿元,中国船舶集团认购46亿元;发行完成后,邮政集团持股比例将降至52.00%,仍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财政部将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15% [3] - 定增价格为6.32元/股,按2024年末每股净资产计算相当于0.76xPB,高于公告发布日前5.20元/股的最新收盘价,定增价格较市场价溢价达22% [3] 定增影响 - 定增完成后,静态测算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升约1.5个百分点,从当前的9.56%提升至11.07%;公司近几年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末同比增长9.4%,资本实力增强有望维持公司信贷增长能力,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4] - 邮储银行立足禀赋优势,在“五篇大文章”方面做出独特优势,围绕目标打造普惠金融特色,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加速业务技术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生态银行,担当绿色金融践行者,构建养老金融差异化优势等 [4] 基本面情况 - 营收与净利润保持稳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488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增长0.2% [6] - 资产规模增长稳健,2024年末总资产同比增长8.6%至17.1万亿元 [6] - 净息差降幅略有收窄,2024年日均净息差1.87%,同比降低14bps,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 [6] - 资产质量仍然较为优异,风险抵补能力充足;2024年末不良率0.90%,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关注率0.95%,较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逾期率1.19%,较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不良生成率为0.84%,同比基本稳定;年末拨备覆盖率286%,较年初下降62个百分点 [6] 代理费率调整 - 邮储银行与邮政集团于2016年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储蓄代理费率主动调整情形;去年宣布2025年及以后年度将加强对主动调整机制的运用,进行定期评估,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与邮政集团积极协商,适时启动主动调整工作 [7] - 近期发布关联交易公告,将对2025年的代理费率进行下调;按照2024年数据静态测算,代理费综合费率将由1.08%下降至1.04%,成本收入比将下降约1个百分点,贡献税前利润增量3.7个百分点 [7] - 长期来看,代理费率的主动调整有利于提升代理费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促进“自营 + 代理”模式长期健康发展,并为邮储银行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增量贡献 [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给出2023A - 2027E每股指标、利润表、资产负债表、资产质量指标、资本与盈利指标等数据,包括EPS、BVPS、DPS、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等多项指标及同比变化情况 [11]
中行、交行、建行、邮储银行,集体官宣!拟向财政部等募资52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3-30 17:10
国有银行资本补充计划 - 四家国有银行拟通过定向增发A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募资总额分别为:建设银行不超过1050亿元、中国银行不超过1650亿元、交通银行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不超过1300亿元 [1] -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发行对象仅为财政部,交通银行发行对象包括财政部(1124.2亿元)、中国烟草(45.7994亿元)和双维投资(30亿元),邮储银行发行对象为财政部(1175.7994亿元)、中国移动集团(78.540607亿元)和中国船舶集团(45.659993亿元) [1][2] - 此次资本补充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000亿元特别国债计划相衔接,旨在分步实施对大行的资本支持 [2]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变动 - 截至2024年末,除交通银行外,其他五大国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较2024年上半年末提升,其中建设银行增幅最高(+0.47个百分点至14.48%) [3][4] - 具体数据:工商银行14.10%(+0.26)、农业银行11.42%(+0.29)、中国银行12.20%(+0.17)、交通银行10.24%(-0.06)、邮储银行9.56%(+0.28) [4] - 六大行资本充足率均显著高于监管最低要求,建设银行超出幅度最大(超5.48个百分点) [4] 国有银行盈利与信贷投放 - 2024年六大行净利润均正增长,农业银行同比增幅最高(+4.76%至2826.71亿元),工商银行(3669.46亿元)和建设银行(3362.82亿元)净利润规模超3000亿元 [4] - 2024年六大行新增贷款合计9.61万亿元,占全行业人民币贷款增量的53.12% [5] - 资本补充将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宏观经济回升 [6]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2024年10月财政部明确通过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 - 国有大行资本内生速度可能低于未来风险加权资产增速,需提前补充资本以维持稳健经营和信贷扩张 [6] - 当前六大行主要指标处于国际最佳实践标准的"健康区间",资本补充可发挥杠杆撬动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