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

搜索文档
对撞卡车,理想回应
盐财经· 2025-08-04 17:53
理想i8碰撞测试说明 - 公司强调将用户生命安全置于首位 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 兼顾驾乘空间与被动安全性能 [3] - 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 通过视频形式透明展示测试过程与结果 [3] - 测试模拟"小车对撞大车"危险工况 该场景为全球主流车企广泛采用的测试方式 [3] 碰撞测试技术细节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事故情形 由中国汽研执行 公司认可其数据权威性 [4] - 车辆前向设计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及11个环形吸能结构 A/B/C柱未明显变形 9气囊正常展开 电池无漏液起火 [4] - 开发阶段符合国标GB 11551-2014等标准 覆盖100+项企业测试工况 全系车型此前均获第三方最高评价 [7] 舆论争议与行业回应 - 测试引发卡车品牌乘龙卷入舆情 公司澄清无直接竞争关系 强调专注家庭乘用车领域 [5] - 乘龙卡车通过抖音及公众号回应 质疑测试场景真实性 称"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10][16] - 网友争议聚焦重卡车轮弹起、驾驶室分割等画面 原视频中卡车品牌标识后续被打码处理 [8][10] 测试视频传播影响 - 发布会碰撞视频显示重卡驾驶室倒在i8前车窗 互联网传播后形成热点话题 [8] - 乘龙卡车官方称已进行技术核查 认为测试场景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差异 [14]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用户互动 包括建议直播对撞实验等争议性评论 [11][12]
持续发酵!理想、中国汽研深夜回应“撞飞卡车”,乘龙卡车连续四天发声
华夏时报· 2025-08-04 09:13
理想i8碰撞测试事件 测试背景与目的 - 公司强调将用户生命安全置于首位,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以兼顾空间与被动安全性能 [1] - 委托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旨在验证理想i8在"小车对撞大车"场景下的安全表现,测试过程通过视频公开以增强透明度 [1] 测试结果与技术细节 - 理想i8前舱设计包含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和11个环形吸能结构,测试中A/B/C柱无变形,9气囊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泄漏起火,车门自动解锁 [2]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事故场景,中国汽研作为国家一类科研院所提供权威数据支持 [2] 舆论与行业影响 - 公司澄清测试仅针对自身产品安全验证,非评价其他品牌,对东风柳汽乘龙卡车被卷入争议表示无意冒犯 [3] - 强调与乘龙卡车无直接竞争关系,双方分别专注家庭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呼吁行业反内卷与公平竞争 [3] -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仅选用卡车整备质量作为标准,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壁障车,不涉及其他品牌安全性评价 [9] 市场反应与股价波动 - 理想i8发布会当日美股盘前涨6%但收盘跌6.2%,截至8月1日累计跌幅达13.53% [9] - 港股单日市值蒸发330亿港元,较年内高点下跌超27% [9] 乘龙卡车回应与舆情发展 - 乘龙卡车连续四天通过海报和声明回应,包括"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等针对性文案,抖音账号粉丝从30万增至42.5万,视频点赞量激增 [11][12][14] - 东风集团表态支持东风柳汽依法维权,称测试场景与实际交通存在极大差异 [12][14] 合规与行业标准 - 理想i8开发符合国标GB 11551-2014等最新标准,覆盖100+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此前均获第三方最高安全评价 [4] - 公司表达对中国汽车行业安全技术进步的信心,承诺与同业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4]
理想发i8安全性碰撞测试说明
新京报· 2025-08-04 08:05
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说明 - 公司发布《关于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的说明》回应社会关注 强调将用户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1] - 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 兼顾宽敞驾乘空间与被动安全表现 [1] - 委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 通过视频形式透明展示测试过程和结果 [1] 碰撞测试表现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事故情形制定 由中国汽研执行 认可其专业能力和测试公正性 [1] - 理想i8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 前舱含11个环形吸能结构 有效化解正面冲击力 [1] - 测试结果显示A/B/C柱及门梁无显著变形 9安全气囊正常展开 电池包无漏液起火 车门自动解锁 [1] 舆论影响说明 - 测试目的仅为验证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 非评价其他品牌产品质量 [1] - 测试使用东风柳汽乘龙卡车仅作移动壁障物 无质量评价意图 对意外卷入舆情表示澄清 [1] - 强调与东风柳汽无直接竞争关系 双方分别专注乘用车和卡车领域 [1] 安全标准与开发 - 理想i8开发符合多项国家标准 包括GB 11551-2014等最新国标 [1] - 按照C-NCAP 24版五星标准和C-IASI 23版G+G+G+A等级要求开发 [1] - 涵盖"钻卡"、"卡车夹击"等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 全系车型此前均获权威第三方最高评价 [1]
深夜!理想回应“撞飞卡车”测试
证券时报· 2025-08-03 22:52
理想汽车碰撞测试说明 - 公司进行碰撞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兼顾宽敞驾乘空间和安全性 [3] - 测试委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执行,模拟现实生活中对用户安全关键的对撞场景,特别是"小车对撞大车"的危险工况 [3] - 理想i8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11个环形吸能结构,A柱、B柱、C柱、门梁未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 [4]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事故情形制定,公司强调中国汽研作为国资央企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4] 理想i8安全性能 - 开发阶段按照最新国标(GB 11551-2014等)和C-NCAP 24版规程五星标准、C-IASI 23版规程G+G+G+A等级要求开发 [6] - 涵盖"钻卡"、"卡车夹击"等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此前均获得权威第三方测试最高评价 [6] - 上市发布会展示测试视频:以1.75倍国标速度(61公里/小时)刮底刚性障碍物,100公里/小时正面对撞后各项安全指标正常 [7] 舆论争议回应 - 公司澄清测试仅验证理想i8安全性,非评价其他品牌质量,测试用乘龙卡车仅作为移动壁障物 [5] - 强调与东风柳汽乘龙无直接竞争关系,双方分别专注家庭乘用车和卡车领域 [5] - 对测试导致乘龙品牌卷入舆情表示无心之举,呼吁行业健康交流 [5] 乘龙卡车回应 - 东风柳汽认定理想汽车发布碰撞视频构成侵权,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 [11] - 指出测试场景与实际运营存在严重差异,未公开车辆状况和测试环境细节 [12] - 强调乘龙卡车安全体系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采用龙骨框架驾驶室和四层吸能结构 [16] - 连续发布海报回应,强调"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的安全驾驶理念 [20] 行业影响 - 东风柳汽呼吁行业反内卷、反不正当竞争,主张以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驱动进步 [13] - 理想汽车表示将响应国家反内卷号召,推动公平有序的行业环境 [5] - 双方都强调对中国汽车行业安全开发水平和持续进步的信心 [6][13]
理想汽车回应“理想i8与乘龙卡车安全性碰撞测试”:测试用乘龙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无引导性评价,致其意外卷入争议属无心之举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22:47
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说明 - 公司始终将用户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 兼顾宽敞驾乘空间与被动安全表现 [1] - 委托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 通过视频形式透明展示测试过程和结果 验证新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1] - 测试模拟"小车对撞大车"危险工况 这是乘用车用户最关心的安全话题之一 也是主流车企广泛采用的测试方式 [1] 碰撞测试表现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事故情形制定 由中国汽研执行 该公司是国资央企和国家一类科研院所 [2] - 理想i8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 前舱含11个环形吸能结构 有效化解正面冲击力 [2] - 测试结果显示A/B/C柱和门梁无变形 9个安全气囊正常展开 电池包无漏液起火 车门自动解锁 [2] 舆论影响说明 - 测试仅为验证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 不针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评价 [4] - 测试使用东风柳汽乘龙卡车仅作为移动壁障物 无质量评价意图 [4] - 公司与东风柳汽乘龙无直接竞争关系 双方分别专注家庭乘用车和卡车领域 [4] 安全开发标准 - 理想i8开发符合多项国家标准 包括GB 11551-2014等最新国标 [5] - 同时满足C-NCAP 24版五星标准和C-IASI 23版G+G+G+A等级要求 [5] - 涵盖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 包括"钻卡"和"卡车夹击"等特殊场景 [5] - 公司全系车型此前均获得中汽中心和中保研等第三方测试最高评价 [5]
理想回应和乘龙重卡碰撞测试
第一财经· 2025-08-03 22:42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验证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并透明展示测试过程和结果 [1] - 公司强调测试目的是验证车辆安全性,并非针对其他品牌进行质量评价,澄清与东风柳汽乘龙无直接竞争关系 [3][4] - 理想i8按照最新国标和行业标准开发,涵盖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此前均获权威第三方测试最高评价 [5] 测试背景与目的 - 公司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兼顾宽敞驾乘空间与被动安全表现,主动模拟"小车对撞大车"等关键场景进行验证 [1] - 测试委托国资央企中国汽研执行,认可其专业能力和测试公正性 [2] 测试结果与技术细节 - 理想i8前向设计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和11个环形吸能结构,有效化解正面冲击力 [2] - 测试中A/B/C柱及门梁无显著变形,9个安全气囊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起火,车门自动解锁 [2] 行业标准与开发规范 - 理想i8开发符合GB 11551-2014、GB 20071-2025等国家标准,同时满足C-NCAP 24版五星标准和C-IASI 23版G+G+G+A等级要求 [5] - 测试工况覆盖"钻卡"、"卡车夹击"等100多项企业场景 [5] 舆论回应与行业立场 - 澄清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卡车仅为移动壁障物,无质量评价意图,尊重其卡车行业标杆地位 [3][4] - 公司响应国家反内卷号召,倡导公平有序的行业环境,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4]
理想回应和乘龙重卡碰撞测试
财联社· 2025-08-03 22:25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国汽研对理想i8进行高强度碰撞测试,验证其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并透明展示测试结果以增强用户信心[1][2] - 测试结果显示理想i8在A柱、B柱、C柱、门梁无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被动安全性能表现优异[2] - 公司强调测试仅为验证自身产品安全性,无意评价其他品牌,并对测试中涉及的东风柳汽乘龙卡车品牌引发的舆论争议进行澄清[3] - 理想i8开发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及行业最高安全评价标准(C-NCAP五星、C-IASI G+G+G+A),并覆盖100多项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此前均获第三方最高安全评价[4] 测试背景与目的 - 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平衡空间与安全性,主动模拟"小车对撞大车"高危场景以验证被动安全性能[1] - 委托国资背景的中国汽研执行测试,强调其作为国家一类科研院所的专业性和数据权威性[2] 技术细节与测试结果 - 前向设计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和11个环形吸能结构,有效分散正面撞击冲击力[2]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事故场景,所有关键结构(A/B/C柱、门梁)保持完好,安全系统(气囊、电池、车门)功能正常[2] 舆论与行业关系 - 澄清测试不构成对东风柳汽乘龙卡车品牌的质量评价,强调双方无竞争关系(乘用车vs卡车)[3] - 重申响应国家反内卷政策,致力于行业公平竞争和高质量发展[3] 安全标准与行业定位 - 开发同步符合国标(GB 11551-2014等)、C-NCAP 24版五星及C-IASI 23版最高等级要求[4] - 覆盖"钻卡"、"卡车夹击"等100+企业测试工况,全系车型历史测试均获第三方最高评价[4] - 表达对中国汽车行业安全技术进步的信心,承诺持续推动安全创新[4]
松原股份取得一种安全气囊支架及汽车的专利,减少安全气囊占用空间
金融界· 2025-07-08 09:13
公司专利技术 -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种安全气囊支架及一种汽车"专利 授权公告号CN223072445U 申请日期为2024年09月 [1] - 专利技术特点包括软包件形成安全气囊容纳空间 支架水平板将空间分为第一和第二空间 通过通道连接两部分 [1] - 第一空间容纳安全气囊Z折部分 用于控制气囊展开方向 第二空间容纳圈绕部分 两者为一体结构 [1] - 该技术可减少安全气囊占用空间 更易于车身布置 [1] 公司基本情况 -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 位于宁波市 注册资本22633.126万人民币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业 对外投资5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22次 [2]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2条 专利信息198条 行政许可13个 [2]
AEB强制国标加速落地 千亿产业链爆发在即
智通财经· 2025-05-28 14:27
政策与标准 - 中国即将实施《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替代现行推荐性国标GB/T39901-2021 [1] - 新国标适用范围扩大至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载货汽车),要求强制装配AEB系统 [2] - 新国标对AEB性能提出明确要求:60km/h内避免与静止车辆碰撞、40km/h内避免与横穿行人碰撞,并新增对行人、自行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的识别能力考核 [3] 市场现状与趋势 - 2025年1-2月中国乘用车AEB装配率达56.5%,新能源乘用车装配率达62.9%,但8万元以下车型装配率不足3% [2] - 2024年全球汽车AEB市场规模达3.3万亿元,中国乘用车前装搭载率仅为62.86%,商用车AEBS渗透率不足20% [6] - 欧盟、美国、日本已立法强制安装AEB,中国市场AEB目前多为可选项而非及格线 [2] 技术发展 - 新国标直指行业"伪AEB"痛点,对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可靠性、成本控制及规模化量产提出更高要求 [3] - AEB系统需在高动态复杂交通环境中实现快速精准的目标识别、反应决策和制动执行,系统稳定性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度 [4] - DMS与AEB系统协同机制可提升安全冗余度,新国标要求强制装配DMS [7] 公司竞争力 - 佑驾创新具备L1-L4全维能力,推出iSafety与iPilot两套辅助驾驶方案,iPilot最高刹停速度达130km/h远超国标 [3] - 公司商用车ADAS市场份额近1/3,服务东风集团、中国重汽等主流厂商,乘用车领域覆盖10-30万元全价格带 [6] - 公司自研前视一体机方案降低单位成本,自建产线与本土芯片定制开发强化供应链可控性 [6] - 公司智能座舱解决方案iCabin实现疲劳监测等六大应用,并帮助整车厂获得欧盟认证及E-NCAP五星评级 [7] 行业影响 - AEB强制装配加速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市场渗透率爆发式提升 [1] - 具备AEB系统开发能力和安全技术成熟落地经验的车企及供应商将迎来利好 [2] - 商用车AEBS赛道或成新蓝海,"乘商双线布局"成为竞争关键 [6]
AEB强制国标背后的产业变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8 09:50
行业变革与AEB技术发展 - AEB功能争议反映汽车行业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型的重大变革 [2] - AEB强制国标将覆盖所有M1类乘用车和N1类轻型货车,覆盖车型基数增加30%,每年近2500万辆新车需安装AEB系统 [3] - 新国标技术指标对标UN-R152法规,新增对行人、自行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的识别能力考核,测试场景扩展至复杂城市路况 [3] 技术标准与智能化发展 - 新国标要求车对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90%、车对行人/自行车试验通过率不低于80%,乘用车需在60km/h内避免与静止车辆碰撞,40km/h内避免与横穿行人碰撞 [4] - AEB普及将推动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加大在环境感知、决策算法、执行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 [4] - AEB逐渐成为智能驾驶生态核心节点,例如华为鸿蒙座舱实现AEB与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的深度协同,小鹏汽车计划通过OTA升级将AEB与城市NGP导航辅助驾驶融合 [5] 成本与产业链影响 - 低端车型配装AEB系统将增加制造成本,可能导致车辆售价上涨,短期内或抑制价格敏感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 [5] - 本土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AEB成本,例如豪恩汽电集成式智能感知模组降低物料与装配成本30%,亚太股份AEB与ESC硬件共平台方案降低执行模块成本40%以上 [5] - AEB强制国标将带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模组、高算力SoC/MCU等核心零部件需求爆发式增长,国内供应商如豪恩汽电、德赛西威、万安科技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6] 国际化与产业升级 - AEB强制国标加速汽车安全技术国际化进程,中国汽车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也获得与国际接轨的契机 [6] - AEB强制配装推动汽车安全从差异化选项变为标准化配置,行业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7] - 具备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与头部车企紧密合作、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有望打破外资主导汽车安全产业的格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