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3

搜索文档
上汽大众携出众阵容亮相成都车展
证券日报· 2025-08-29 16:43
本报讯 (记者刘钊)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车展正式开幕。上汽大众携出众阵容登陆中国西部国际 博览城2号馆。高颜值德系A+级轿跑全新凌渡L正式上市,上汽大众333车队新赛车与全新凌渡L官方改 装套件首度亮相,给用户带来"凌"感全开的个性化选择。 现场更有Pro家族、威然、途岳家族、朗逸家族、ID.家族等热门车型同台助阵,以"油电同进"之势加速 品牌进阶。 CTCC新战车前来"助阵" 全新凌渡L"凌"感全开 作为凌渡车系上市十周年、累计销量超百万之际的重磅力作,全新凌渡L自亮相以来就备受关注,被誉 为"高颜值德系A+级轿跑"。本次车展全新凌渡L官宣售价11.99万元起,成为追求运动、性能、个性年轻 人的不二之选,让渴望"油车个性化"的用户找到深度价值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深受性能控喜爱的GTS车型本次也燃擎回归,13.99万元起即可上车。全新凌渡L GTS搭 载高尔夫GTI同款EA888 2.0T高功率发动机,峰值扭矩350N·m、百公里加速6.98秒,带来专属燃油车的 驾驶体验。 借由全新凌渡L上市,车展现场同步官宣幸运车主福利活动。上汽大众诚邀凌渡新老车主分享玩车、改 车、赛车故事,只要故事足够动人,即可 ...
欧洲专题:碳排考核叠加车型周期,欧洲新能源车迎来拐点
天风证券· 2025-08-09 23:2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欧盟碳排政策加码驱动欧洲新能源车市拐点显现,2025年上半年EV+HV销量增速超20% [2] - 车型周期与政策共振,头部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Stellantis/雷诺欧洲市场表现亮眼 [3] - 中国供应链企业深度受益欧洲新能源放量,电池盒/电驱/零部件等环节业绩增长显著 [4] 政策驱动分析 - 欧盟2035燃油车禁售令分阶段收紧碳排目标,2025年乘用车碳排需降至93.6g/km [8][11] - ZLEV机制提供弹性达标空间:超基准每1%可放宽CO2目标1%,上限5% [15][17] - 惩罚机制严厉:超标按95欧元/克/公里征收罚款,2025年车企面临9.4g/km达标缺口 [18][19] 市场表现 - 2025年1-5月欧盟BEV占比升至15.4%,燃油车份额跌破40%,碳排量较2019年降12.3% [19][20] - 大众2025H1欧洲BEV交付34.79万辆(+89%),ID系列占销量主力 [31][32] - Stellantis 2025Q1混动市占率15.5%居首,雷诺欧洲BEV销量同比+88% [33][42] 重点公司动态 整车企业 - **大众**:MEB平台覆盖ID.3/4/7等多车型,2026年推2.5万英镑平价车型ID.2X [31][32] - **Stellantis**:构建STLA四大平台覆盖全价位BEV,2025Q1欧洲份额升至17.3% [33][34] - **雷诺**:Ampere平台目标2027年降本40%,2025Q1电驱动车型占比达44.2% [42] 供应链企业 - **敏实**:电池盒业务2024年收入53.38亿元(+50.96%),欧洲收入占比升至41% [46][48] - **威迈斯**:欧洲配套Stellantis/雷诺,2024年第三方车载充电机市占率29.41% [49][52] - **亿纬锂能**:46系大圆柱电池已装车31300+台,配套宝马新世代车型 [59] - **科达利**:匈牙利基地投产放量,2024年海外收入5.74亿元(+7%) [60] - **浙江荣泰**:2024年海外营收5.7亿元(+76%),毛利率42.6%显著高于国内 [68][69] 技术路线 - 欧盟碳排计算分整车(TTW排放)与零部件(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碳足迹)双维度 [13][14] - 大众推进MEB→PPE→SSP平台迭代,Stellantis布局STLA多平台全价位覆盖 [31][34] - 雷诺通过AmpR平台实现C级EV成本降40%,目标2027年实现油电平价 [42]
日产披露第3代LEAF,变为SUV、续航超600km
日经中文网· 2025-06-20 15:30
产品更新与定位 - 第3代LEAF更新为小型SUV车型 续航距离比原来增加3成 达到600公里以上 属于世界最高水平 [1][2] - 新款LEAF最快可在35分钟内完成日常使用所需的充电 在北美首次采用特斯拉NACS充电标准 [3] - 公司将其定位为标准车 与轻型车"樱花"和高档车"ARIYA"形成产品矩阵 [2] 技术性能与竞争优势 - 通过空气动力学设计延长续航 美国版最大续航303英里(约490公里) 日欧版超600公里 较美国现款(210英里)大幅提升 [2] - 续航表现超越竞品比亚迪ATTO3和大众ID3(均不足600公里) [2] - 引入软件定义车辆(SDV)技术 支持上市后通过系统更新提升性能 [3] 市场战略与规划 - 2025年秋季从美国开始销售 2025年内进入日本市场 2026年登陆欧洲 [2] - 作为经营重建核心战略车型 被赋予"全球战略车"地位 加入畅销要素 [2] - 瞄准SUV热门细分市场 跨界车型设计提升消费者吸引力 [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第一代LEAF曾引领EV市场 但当前在价格和性能上落后于比亚迪、特斯拉及欧洲车企 [4] - 中国市场合资车型N7上市首月订单超预期 显示复苏迹象 [4] - 放弃日本本土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失去低成本电池量产能力 [4] 定价与盈利策略 - 新款LEAF价格尚未公布 公司承诺保持竞品对标定价 [4] - 计划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确保利润 具体定价策略受市场关注 [4]
汽车价格战也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7 17:40
汽车市场价格战演变 第一轮价格战(2023年) - 特斯拉率先发起价格战,Model 3/Y降价2万-4.8万元创历史新低 [3] - 比亚迪推出秦PLUS冠军版,起售价降至10万元以内并提出"油电同价"策略 [3] - 湖北政企联合补贴雪铁龙C6降价9万元,引发全国燃油车降价潮,超40家车企参与 [3] - 大众ID.3降价后单月销量突破1万辆 [3] - 16家车企签署承诺书试图终止价格战但效果有限 [3] 第二轮价格战(2024年) - 比亚迪提出"电比油低"战略,秦PLUS荣耀版DM-i起售价7.98万元,较同级燃油车低30% [4] - 燃油车品牌如北京现代、上汽通用别克采取应对措施 [4] - 价格战分三个阶段推进(年初-3月、6-8月、11-12月) [4] - 价格战波及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中小供应商面临困境,4S店退网数量增加 [4] - 新车价格战对二手车市场造成冲击 [4] 第三轮价格战(2025年) - 比亚迪突然宣布多款车型降价,最高补贴达5.3万元 [5] - 消费者购买需求因多轮价格战趋于疲软 [5] - 发改委出台措施规范市场行为,包括限制恶意倾销和打击电池虚标 [5] - 价格战效果逐渐减弱,行业需探索新增长点和商业模式 [5] 整体趋势 - 价格战从2023年激烈竞争演变为2025年效果递减 [3][4][5] - 行业竞争从主机厂延伸至供应链和渠道端 [4][5] - 政策干预力度加大,市场逐步转向规范化发展 [5]
从Polo到ID.3:50年“小钢炮”精神进化,电动时代再续传奇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09:13
大众品牌历史与产品传承 - 大众Polo迎来50周年里程碑,自1975年推出以来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辆,成为入门级车型标杆和燃油车时代"小钢炮"代表 [1] - 大众品牌在精品座驾领域持续创新,通过Polo、甲壳虫等车型以高效、实惠、创新及实用等核心竞争力普及科技进步 [1] - 电动化浪潮下ID.3接棒成为纯电动紧凑型车市场新标杆,被消费者称为"纯电小钢炮" [1] ID.3产品力与技术创新 - 上汽大众2021年独家国产ID.3,采用前麦弗逊式+后多摆臂式独立悬架、后置后驱设计,保持德系底盘调教优势 [4] - 性能表现突出:0-50km/h加速仅3秒,转弯半径4.7米优于同级,完美传承大众动感两厢车驾趣基因 [4] - 配备L2级驾驶辅助系统、AR HUD智能导视、遥控泊车等智能科技配置 [6] - 安全性能过硬:高强度车身、12年车身防腐标准、338项品牌电池安全验证 [6] 市场表现与产品升级 - ID.3近一年在"国字号"机构评级中屡获殊荣,形成"好品质、好满意、好保值"的市场口碑 [8] - 2025年3月推出ID.3聪明款,外观内饰升级相当于加赠价值6000元的配置包 [8] - 上海车展亮相ID.3 GTX套件款,采用正统红色车漆、飞翼式格栅等GT设计元素,计划6月上市 [11]
特斯拉欧洲销量腰斩,马斯克“喊话”投资者坚守
Wind万得· 2025-03-23 06:16
特斯拉欧洲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两月特斯拉在欧洲电动车市场销量同比暴跌45% 仅售出25852辆 [1][3] - Model Y销量虽居首位但同比骤降53%至14773辆 Model 3销量下降26%排名第六 高端车型Model S/X合计仅售出272辆 [3] - 大众ID系列表现强劲 ID4销量13312辆同比增172% ID7和ID3分别以11303辆和10837辆位列第三和第五 同比增幅达8212%和141% [3] 特斯拉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2025年试产5000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 2026年产能目标5万台 量产后单台成本可压缩至2万-3万美元 [5] - 马斯克呼吁员工不要抛售股票 强调长期价值远超当前波动 年内股价累计下跌40%但3月21日单日上涨527% [5]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摩根大通将特斯拉目标价从130美元下调至120美元 较当前248美元股价隐含50%下跌空间 预警需求疲软、竞争加剧和政策红利消退三重压力 [6] - 瑞银指出Model 3/Y在中欧主要市场交付周期缩短至2周以内 反映终端需求走弱 市场对Q1交付量共识预期421万辆较机构预测高出13% [6] - 摩根和瑞银预测特斯拉Q1交付量或跌至355万-367万辆 同比降幅最高达26% 或创2022年以来最差季度表现 [6]
最好的路摆在大众面前: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海外代理人
晚点LatePost· 2024-11-13 22:36
核心观点 - 大众集团面临销量下滑和财务萎缩,计划关闭德国三家工厂并裁员近万人,同时全员降薪10%,打破其2029年前不裁员承诺[5] - 中国市场占据大众40%业务权重,但大众电动车项目已失去分享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崛起红利的机会[6] - 大众电动化战略的核心逻辑是依托中国市场实现规模化,但MEB平台车型在华表现不佳,导致战略调整[21][45] - 大众通过控股大众安徽、成立VCTC、与小鹏汽车战略合作等方式,转向低成本获取中国新能源车技术和方法论[51][55][56] - 大众电动化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在欧美市场与丰田竞争,重新夺回全球市场份额[58][59] 大众集团现状 - 2024Q3汽车生产量6632万辆同比-34%,销售量6463万辆同比-44%,交付量6524万辆同比-28%[11] - 营业利润129亿欧元同比-205%,销售收入2373亿欧元同比+09%[11] - 拟关闭德国三家工厂并裁员近万人,全员降薪10%,打破不裁员承诺[5] 中国市场重要性 - 2016年大众以1030万辆全球销量首次登顶,其中中国市场贡献398万辆[14] - 2017-2019年大众全球销量维持在1070-1100万辆,中国连续超400万辆[14] - 相比丰田中国销量占比仅17%,大众高度依赖中国市场[15] 电动化战略演变 - 2015年因"排放门"事件投入70亿美元启动MEB平台研发[20] - 2016年发布"TOGETHER–Strategy 2025"电动化转型战略[21] - 原计划2015-2025年投入1500亿欧元,但MEB平台在华表现不佳导致战略调整[45][49] - SSP平台推出时间推迟至2026年后,整合MEB、PPE等平台技术[47] 战略调整举措 - 2020年取得江淮大众75%股权并更名为大众安徽,规划年产能35万辆[43] - 2023年成立VCTC缩短30%研发周期[51] - 2023年7月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499%股权,联合开发两款B级纯电车[55] - 2024年与小鹏深化合作至EEA架构和CMP平台开发[56] 未来竞争格局 - 预计2026年大众全球销量将缩量至700万辆级别,与丰田差距扩大[59] - 欧美市场将重新成为大众核心业务权重(50%销量),需通过电动车争夺燃油车份额[59] - 大众可能成为连接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与欧美市场的理想渠道商[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