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
搜索文档
轩逸再夺冠,日产“苟着”看
钛媒体APP· 2025-10-24 19:46
日产轩逸车型表现 - 轩逸车型荣获2025年9月国内燃油车销量冠军并实现“五连冠” [1] - 2025年9月轩逸单月销量约3.33万台,占日产品牌当月总销量约5.51万台的60.47% [8] - 近一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轩逸累计销量约32.59万台,占日产品牌同期总销量约57.93万台的56.26% [8] 日产品牌整体销量趋势 - 2025年1-9月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英菲尼迪)累计销量约41.86万台,同比下降9.4% [2] - 2024年全年销量约63.16万台,同比下降12.72%,为连续第七年销量下滑 [2][3] - 相比2018年历史峰值销量131.69万台,2024年销量63.12万台下降52.07% [3][4] 日系品牌对比 - 2024年本田年销量约89.88万台,较2020年峰值下降44.76% [4] - 2024年丰田年销量约177.60万台,较2021年峰值下降8.64% [4] - 日产是三大日系品牌中最早进入下行周期的,拐点出现在2018年 [4] 销售策略与价格 - 轩逸车型以大幅降价换取销量,在武汉地区最大降价幅度达41% [11] - 2026款1.6L省心版上市价11.39万元,直降4.53万元,降幅39.77% [11] - 2024款经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进入五万级市场 [11][12] 非核心车型困境 - 骐达车型在2025年4-9月月均销量不足300台,远低于2024年月均千余台 [10] - 劲客车型近半年累计销量仅108台,不及上年同期4122台的零头 [10] - 艾睿雅车型9月仅售出1台,近一年累计销量126台 [10] 新能源车型N7表现 - 日产首款纯电车型N7于2025年4月上市,8月销量达10148台,为当月合资纯电销量冠军 [14] - 上市半年累计销量达3.29万台 [14] - 9月销量回落至6410台,环比8月下降36.83% [14][15] 产能与未来展望 - 武汉云峰工厂因产能严重过剩已转让给岚图 [15] - N7车型目前交付周期缩短至“半个月可提车”,显示订单后劲不足 [15] - 日产计划推出N7同平台插混车型N6及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天籁车型 [15]
腾易研究院发布中国购车家庭财富洞察报告之资产负债表 (2025版) :金融资产提升趋势助推中国车市高质量发展
搜狐网· 2025-10-20 20:33
研究团队 近几年,虽然中国经济的压力有点大,但购车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2024年一举突破20万元,升 至20.49万元。购车家庭收入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结构的优化,尤其是中年化与中产化。2024年 中国车市的平均购车年龄突破40岁,中产占比突破45%,对比曾经的购车主体青年与工薪,新主体的中 年与中产的收入水平高出一大截。疫情后,中国股市的触底反弹与黄金价格的快速飙升等,也有利于提 升拥有更多金融资产的中年与中产的收入; 近十多年,中国购车家庭的第一开支都是房贷,疫情后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与降低居民负担,相关部门 果断下调房贷利率,从五六个点降至三四个点,购车家庭的开支随之回落,2024年小幅降至14.09万 元; 在收入持续提升与支出小幅回落的共同加持下,2024年中国购车家庭的收支结余快速升至6.4万元,为 中国车市的发展埋下新伏笔。 近十多年,房贷就像一副束缚中国购车家庭消费的沉重枷锁,近几年房贷压力大幅降低,车市理应成为 扩大内需的桥头堡 近十多年,相关部门一直想扩大内需,但内需一直像头沉睡的狮子,任凭您千呼万唤,它就是醒不来。 主要阻碍就是沉重的房贷压力,2020年房贷占了不少家庭过半支出, ...
“四十不惑”的日产看得更清了:为中国造车,才能走向全球
观察者网· 2025-10-17 18:5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加速其中国化战略以图复兴,并将中国市场定位为全球转型的关键[3][4][6] - 公司推出全球复兴计划“Re:Nissan”,旨在强化核心优势、重燃品牌激情并聚焦产品策略[4][6] - 公司在中国团队从产品定义到市场打法拥有比以往更大的主动权,标志着深刻的战略与组织变革[7] 产品布局与规划 - 公司发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和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均将于未来几周内推出[1][10] - 公司正筹备将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计划于2026年上市[1][10] - 到2027年夏季前,公司将陆续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覆盖轿车、SUV及皮卡,并提供多元动力组合[9] - 公司首款由中国主导设计研发并面向全球市场的皮卡Frontier Pro亮相,开启“中国研发定义全球标准”的新阶段[10] 中国市场表现与基础 - 公司进入中国市场40年,累计用户超过1900万,轩逸等车型曾长期占据销量榜首[3] - 公司年销量于2020年达到113万辆的高峰,但自2022年起在华销量持续下滑,面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带来的竞争压力[3] - 公司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果,今年4月上市的东风日产N7迄今销量达3.3万辆[9] 研发与供应链本土化 - 公司在郑州日产正式揭牌成立LCV(商用车)研发中心,将承担日产全球LCV车型开发工作[10] - 公司发布“新奋斗100”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超过100亿元,目标将研发团队规模提升至4000人以上[10] - 公司正对零部件供应链进行改革,考虑利用中国大规模生产的零部件以显著降低成本[15] 品牌形象与团队建设 - 公司品牌主张向“年轻、创新、充满激情”方向转变,通过高管互动、启用年轻人才等方式推动年轻化[12] - 新车型如N7、N6等均由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团队打造,更懂中国年轻用户需求[13] - 公司采用Glocal(全球+本土)模式,依托本土精英与全球人才融合的团队作为核心竞争力[15]
金融资产提升趋势助推中国车市高质量发展:中国购车家庭财富洞察报告之资产负
搜狐财经· 2025-10-15 01:50
购车家庭财务状况 - 2024年中国购车家庭可支配收入突破20万元,达到20.49万元,支出降至14.09万元,收支结余快速升至6.4万元 [2][8][10] - 收入增长动力源于购车群体结构优化,2024年平均购车年龄超40岁,中产阶层(可支配收入15-50万元)占比超45% [2][10] - 疫情后股市反弹与黄金价格飙升也助力拥有更多金融资产的中年与中产群体收入增加 [2][10] 房贷压力缓解与消费释放 - 2024年需偿还房贷的购车家庭占比降至56.46%,提前还清房贷占比逼近20%,无房购车用户占比突破10% [2][16] - 房贷开支从2020年的7万多元降至2024年的5万多元,占家庭总支出比例从50%多快速降至36.27% [2][16] - 房贷压力降低为汽车等消费释放空间,不少家庭计划在房贷压力降低后置换车辆 [2][16] 消费结构变化与车市需求重塑 - 2024年养育子女开支占家庭总支出比例达23.14%,超过64%的购车家庭该项开支占比超15% [3][24] - 购车家庭子女平均年龄13.79岁,户均拥孩1.21个,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33.49%,催生多元化用车需求 [3][24][27] - 旅游支出占比近13%,超过35%的购车家庭旅游支出占比超15%,国庆和春节长假近九成旅游家庭选择自驾游 [3][30][33] 家庭资产结构优化 - 2024年购车家庭总资产降至226万元,净资产164万元,较2020年下滑,主因房地产泡沫挤压 [3][52][54] - 金融资产占比从2020年不足17%升至2024年31.30%,预计2030年突破50%,金融资产更能激发购车消费热情 [3] - 商品房销售面积跌破10亿平方米,婚房均价从2020年近130万元降至2024年90万元 [52][54] 高端车市竞争格局演变 - 由自驾游消费驱动的家庭高端车市变革加速,更适合家庭自驾游的789产品正全面替代34C、56E等传统高端车型 [3][30][35] - 受益于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自驾游,理想、问界等本土高端品牌强势崛起 [30][32] - 受制于落后的本土研发和机械式推进电气化与智能化战略,奥迪、奔驰与宝马等全球高端品牌正错失新机遇 [30][32] 小城车市机遇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小城车市销量占比升至43.61%,阿里、京东等企业推进下沉战略,小城带货、康养等新业态兴起 [3] - 车企对小城车市的高端化产品供给不足,未来需优化战略以满足其对高性价比车型的需求 [3] 未来车市消费核心场景 - 2025-2030年,养育子女开支有望成为中国购车家庭的第一开支,旅游开支亦将成为重要开支 [24][30][42] - 养育子女与旅游支出衍生出的家庭(孩子)用车场景和自驾游诉求,有望携手定义中国新车市 [40][42] - 家庭(孩子)用车场景将决定新车市的消费性质,由三口小家庭拓展至三代大家庭;自驾游将重新丈量新车市的消费广度 [40][42]
销量持续回暖,谁说燃油车不行了?
36氪· 2025-10-14 08:59
燃油车销量表现 - 燃油车销量连续多月回暖,6月零售量为97.3万辆,同比增长6.2% [1] - 7月国内销量攀升至98.1万辆,同比增幅扩大至8.4% [1] - 8月国内销量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7.4万辆,环比增长9.5%,同比增长12.9% [1] - 9月燃油车狭义乘用车零售为94.5万辆,高于此前预测的90万辆 [2] 燃油车市场回暖驱动因素 - 智能化体验已成为消费者购车核心决策因素之一,权重达14% [2] - 燃油车通过硬件适配和软件升级补齐智能化短板,例如新一代速腾L配备多种传感器并搭载增强驾驶辅助系统 [5] - 9月传统燃油车促销力度稳定在23.9%的水平,较上月增加1个百分点 [6] - 合资品牌推出的一口价政策效果显著,部分车型销量获得显著拉升 [6] - 燃油车采用越级竞争策略,例如速腾L在增加车长至4812mm的同时,起售价降至11万元的历史低位 [8]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29.6万辆,同比增长15.5% [9] - 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爬升至57.8%,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9] - 2026年开始实行减半征收购置税的政策,预计将刺激消费者在年内完成购车 [9] 行业竞争格局与展望 - 燃油车通过连续增长、智能化补齐及价格尺寸竞争,证明其生命力源于对用户需求的重新适配 [11] - 新能源汽车57.8%的渗透率和15.5%的同比增速彰显行业转型大方向 [12] - 在下沉市场及特定场景中,燃油车的续航稳定性和低温适应性仍具备不可替代优势 [12] - 燃油车通过智能化升级、性价比竞争和技术优化,旨在新能源增长中找到长期生存空间 [12]
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汽车又现大降价意味着什么?
36氪· 2025-09-15 12:30
轩逸降价事件分析 - 2024款新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7.99万元指导价降低2.1万元 叠加旧车置换或报废补贴后价格可进一步下探[3] - 合资A级轿车价格全面下探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优惠1.5万元) 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1.2L版本达4.5万元) 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1.5L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4] A级轿车市场格局变化 - A级轿车市场份额急剧萎缩 2020年销量549.9万辆(占乘用车市场28.5%) 2024年降至343.7万辆(市场份额15%) 五年减少206万辆[7] - 消费需求结构性转变 年轻消费者偏好智能化/个性化车型 家庭增换购需求转向SUV或新能源车型 传统A级燃油车工具属性吸引力下降[7] 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冲击 -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同等价位实现代际领先 L2级自动驾驶/全景天窗/大屏车机等配置优于燃油车 性价比优势达数万元[8] - 10万元以下细分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攀升 燃油车仅能通过持续降价维持市场份额[9] 行业竞争态势展望 - A级车市场同质化严重且技术创新难度大 价格竞争成为车企维持生产线运转和渠道稳定的主要手段[6][11] - 低端市场价格战或长期持续 缺乏创新优势的车企被迫选择降价策略 但过度价格竞争不可持续[11]
轩逸裸车价不足6万元,A级轿车市场硝烟再起
36氪· 2025-09-12 20:20
核心观点 - 合资A级轿车价格战持续升级 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指导价低2.1万元[1] - 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技术和性价比优势占据A级轿车市场超半数席位 比亚迪秦PLUS领先轩逸超4万辆[8] - A级轿车市场规模5年萎缩206.2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43% 燃油车份额降至57.3%[9][10] 价格竞争态势 - 合资品牌全面降价:卡罗拉官降4.3万元至7.98万元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优惠1.5万元 雷凌优惠4-4.5万元[1][3] - 价格下探至6万元区间:轩逸经典款6.98万元起售 新轩逸舒适版降至5.98万元[1][2] - A+级轿车加入战局: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8.99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3] 市场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占据销量前十中六席: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逸动、艾瑞泽8、帝豪入围[8] - 合资品牌仅四款车型留守前十:轩逸(19.94万辆)、朗逸(18.44万辆)、速腾(15.59万辆)、卡罗拉上榜[7][8] - 消费对比模式转变:原合资品牌内部对比转向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直接竞争[9] 产品策略调整 - 合资品牌强化智能配置:全新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 配备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连续对话[5] - 自主品牌实施"越级"标准:紧凑级轿车立项遵循B级车标准 提升动力与空间竞争力[9] - 多动力路线并行:长安逸动更新第四代燃油版 未来可能推出新能源版本[11] 市场规模演变 - 整体规模持续收缩:2020年549.9万辆(占比28.5%)降至2024年343.7万辆(占比15%)[10] - 2024年前7个月销量214万辆 占轿车市场总销量587.7万辆的36% 仍为最大细分市场[10] - 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从2019年燃油车占比95.8%降至2024年8月新能源占比43%[9] 行业趋势判断 - 燃油车需求长期存在:预计至少35%用户继续选择燃油车[11] - 车企采取双轨策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两端发力共存共进[11] - A级燃油车仍具市场空间:国内燃油车市场收缩但A级燃油车需求广阔[10]
突然大降价!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元,多车企跟进:朗逸新锐裸车7.3万元,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卡罗拉全系打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9:29
合资A级轿车价格竞争 - 东风日产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较指导价7.99万元低2.1万元,落地价7万元,置换或报废补贴可进一步降低价格 [1] -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现金优惠1.5万元,落地价8万元出头;丰田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1.2L版本优惠4.5万元;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1.5L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 [2] - 东风本田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调整为8.99万元,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 [2] 市场销量格局变化 - 2024年前8个月A级轿车销量前三为轩逸(19.94万辆)、朗逸(18.44万辆)、速腾(15.59万辆) [6] - 销量前十中合资品牌仅占4席(轩逸、朗逸、速腾、卡罗拉),自主品牌占6席(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等) [7] - 轩逸与第一名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销量差距超4万辆 [7] 新能源渗透与技术升级 - A级车市场新能源占比从2019年极低水平升至2024年8月的43%,燃油车占比从95.8%降至57.3% [8] - 部分合资车型通过智能化配置应对竞争,如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控车 [4] - 自主品牌采用"B级车标准"开发紧凑级轿车,新能源车型凭借经济性和供应链优势提升竞争力 [8] 市场规模与车企策略 - A级轿车市场规模从2020年549.9万辆(份额28.5%)降至2024年343.7万辆(份额15%),5年减少206.2万辆 [9] - 2024年前7个月A级轿车销量214万辆,占轿车市场总销量587.7万辆的36%,仍为最大细分市场 [10] - 车企普遍采用燃油与新能源并行策略,长安汽车预计至少35%用户将继续选择燃油车 [10][12]
A级轿车市场硝烟再起,轩逸裸车价不足6万元!背后这一数据惊人:5年销量“蒸发”超200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7:11
合资品牌A级轿车价格竞争加剧 - 东风日产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指导价7.99万元低2.1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价格可进一步下探 [1] - 上汽大众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 现金优惠1.5万元 落地价8万元出头 [2] - 广汽丰田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 1.2L版本降幅达4.5万元 一汽丰田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 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较年初降4000元 [2] - 东风本田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降至8.99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 [2]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 2024年前8个月A级轿车销量前十中自主品牌占六席 包括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逸动、艾瑞泽8、帝豪 [8] - 轩逸累计销量19.94万辆居第二 与第一名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相差超4万辆 [8] - 合资品牌仅四款车型上榜 分别为轩逸、朗逸、速腾、卡罗拉 [8] 产品策略差异化演进 - 部分合资车型通过智能化配置提升竞争力 如全新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 配备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控车 [4] - 自主品牌采用"越级"策略 紧凑级轿车按B级车标准研发 在动力和空间形成优势 [10] - 新能源车型经济性优势凸显 行业分析师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渗透率、供应链灵活度及电动智能化转型方面领先 [10] A级轿车市场规模结构性变化 - 2020年市场规模549.9万辆 市场份额28.5% 2024年降至343.7万辆 市场份额15% 五年减少206.2万辆 [11] - 2024年前7个月市场规模214万辆 市场份额16.8% 消费需求降低尤其是入门级家庭需求下降是主因 [12] - 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 2024年8月A级车新能源渗透率达43% 燃油车占比从2019年95.8%降至2024年8月57.3% [10] 车企多动力路线并行策略 - A级轿车市场仍为最畅销细分市场 前7个月占轿车总销量36% [13] - 自主品牌在巩固新能源优势同时加强燃油车布局 长安汽车表示未来至少35%用户仍选择燃油车 [13] - 行业普遍采用燃油与新能源"两端发力"策略 长安逸动已更新至第四代燃油版 未来可能推出新能源版本 [13]
易车研究院:小城车市消费升级加速,新能源与个性化车型成新增长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17:49
小城车市结构性变化 - 2017-2024年小城车市产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 经济中庸型产品(朗逸、轩逸、哈弗H6等)市场份额从63.52%大幅下滑至41.22% 失去超两成份额[1] - 2024年哈弗H6跌出小城车市销量TOP20 轩逸和朗逸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五位[1] - 销量重心向主流品质型(份额从15.96%升至20.92%)和大气高端型(份额从3.13%升至8.20%)转移 宋家族、星越L、瑞虎8系、迈腾、帕萨特等车型实现快速提升[1] - 小巧可爱型份额升至6%左右 精致时尚型份额超过10% 海鸥、宏光MINIEV、元PLUS等成为新爆款[1] - 流线运动型份额从2.88%提升至6.29% 越野硬朗型份额从1.39%提升至4.14%[1] 小城车市消费趋势与产品特征 - 2020年起小城车市加速向升级化、节能化与代步化方向发展[2] - 2024年小城车市TOP20销量车型中14款为2020年及之后上市 其中海鸥、秦PLUS与宏光MINIEV占据前三名[2] - TOP20车型中5款为小电动 6款为混动车 3款为中型车 更好满足中年用户代步、节能与升级需求[2] - 未来随着中年女性和告老还乡群体增加 小城车市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个性化产品增长空间不断拓展[1] 品牌竞争格局演变 - 2020-2025年一季度期间 大众、丰田、长安、本田、日产、哈弗、别克等大多数品牌在小城车市占有率持续下滑或突然萎缩[7] - 捷达、北京、起亚、奔腾、荣威、名爵等中小型品牌生存环境不断恶化[7] - 真正受益于小城机遇的仅有比亚迪、吉利、五菱、奇瑞、捷途等少数品牌[7] - 2023年比亚迪在小城车市占有率大幅攀升至11.14% 超越大众的10.82% 成为新领军品牌[8] - 2024年比亚迪市占率飙升至16.43% 在TOP20车型中占据7款 大众市占率跌破10%[8] - 2024年底吉利汽车凭借星愿、E5、星舰7等新产品强势进入 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迅速崛起逼近10% 导致比亚迪市占率大幅下跌至13.70%[8] 车企战略调整 - 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车企过去十年制定"高端化战略" 推出腾势、仰望、方程豹、极氪、领克、坦克、阿维塔等售价20万元以上的高端品牌[18] - 蔚来、理想、小米、华为系等直接定位高端 聚焦大城市车市[18] - 2023-2024年小城车市崛起初期仅有少数车企受益 因多数车企经济中庸型产品更新停滞[18] - 主流车企需要兼顾"高端化战略"与"经济型战略" 构建新均衡战略体系 实现大城与小城市场两手抓[19] - 2025年吉利汽车基于统一平台全面突出性价比 契合小城消费需求 抓住比亚迪王朝与海洋并列布局的弱点[8] - 2025年下半年若比亚迪夏、唐L等新车不能及时优化定价并提升销量 而吉利星耀8、银河M9等快速上量 比亚迪将陷入被动局面[8] 市场驱动因素 - 2023-2024年小城车市崛起直接受益于2022-2025年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的短期补贴政策[17] - 资本下沉带动青年返乡 "告老还乡"现象促使60后、70后带着资本与技术回乡养老创业[17] - 小城车市含金量不断提升 虽然老年和青年群体销量占比提高 但中年群体仍是主力军[17] - 小城车市崛起能否持续关键取决于土地/资源、资本、人力、技术与制度等要素的持续投入与改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