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

搜索文档
上汽大众内部信:决胜2026之前,要做好三件大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0:54
上汽大众2025年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6月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5.1%,位列国内厂商第六,领跑合资车企 [2] - 燃油车表现突出:朗逸、帕萨特、途观分别以13.69万辆、11.51万辆、9.11万辆斩获细分市场销冠,搭载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 [2] - 全年销量目标120万辆,上半年完成率43.6%,需通过"三件大事"实现过渡 [4] 2026产品大年规划 - 2026年将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包括2款纯电(CMP平台)、3款插混和2款增程式车型 [6] - 奥迪E5 Sportback即将上市,支持800V快充、3秒级百公里加速及城市NOA能力 [7][8] - 预计2026/2027年产品组合转型将推动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回升 [4][17] 产品与成本策略 - 聚焦产品组合评估,提升软件与技术系统能力,确保市场竞争力成本 [6] - 采用本土化合作:大疆(燃油车智驾)、华为(奥迪A5L)、Momenta(增程车型) [6][8] - 推行"一口价"策略(如途岳新锐7.99万元起),目标维持1-2年不变,增程产品毛利率对标理想汽车(预留10%利润空间) [8] 降本增效措施 - 专项成本优化计划由财务牵头,要求7月底前建立管理机制,覆盖所有业务领域 [11][12] - 降低开发许可费、内迁部分研发工作,但坚持安全标准(如增程车型隐藏式门把手备用电容系统单车成本超500元) [10][13] - 组织架构改革:成立用户服务部门,整合分散职能,考核经销商零售与服务权重超50% [16] 创新与营销改革 - 历史创新案例:朗逸/帕萨特领驭设计本土化扭转市场颓势,ID.系列累计销量18万辆成合资电动销冠 [15] - 营销体系数字化升级,考核转向零售与服务健康度,避免部门成本转移 [16] - 管理层强调"ABC金字塔"原则(法律要求>业务必需>锦上添花)推动决策效率 [16]
21独家|上汽大众内部信:决胜2026之前,要做好三件大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1:02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6月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5.1%,位列国内厂商第六 [1] - 燃油车表现突出,朗逸、帕萨特、途观分别以13.69万辆、11.51万辆、9.11万辆销量成为细分市场销冠 [1] - 合资车企中销量与增速领先,广汽丰田同比微增0.6%,上汽通用增长8.6%,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分别下滑24.9%和25.6% [1] 产品战略与技术合作 - 2026年将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包括2款纯电动、3款插混和2款增程式车型 [3] - 智能化领域与本土供应商深度合作,Pro家族搭载大众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奥迪A5L引入华为智驾 [3] - 奥迪E5 Sportback即将上市,支持800V快充和城市NOA功能,百公里加速进入3秒级 [4] 成本控制与经营优化 - 推行降本增效措施,包括降低开发许可费、内迁部分研发工作,目标实现生产降本3%和研发优化10-20% [6] - 财务部门主导专项成本优化计划,要求7月底前建立管理机制,确保业务领域达成挑战目标 [6] - 坚持产品安全标准,例如增程车型配备单车成本超500元的备用电容系统 [7] 营销与渠道改革 - 率先采用"一口价"策略,途岳新锐起售价7.99万元,要求价格稳定1-2年 [5] - 改革经销商考核制度,考核重点从批售转向零售,服务质量权重超50% [10] - 成立用户服务部门整合分散职能,提升用户体验 [10] 创新与历史经验 - 燃油车时代通过朗逸和帕萨特领驭等本土化设计突破市场瓶颈 [8] - 新能源领域ID系列累计销量超18万辆,试点代理制并开设ID Store [8] - 2025年初通过数字化营销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竞争力 [9] 管理层目标与展望 - 2025年销量目标120万辆,上半年完成率43.6% [2] - 强调产品力提升需兼顾品质、成本和技术竞争力 [3] - 预计2026/2027年产品转型将推动收入和盈利能力进入上升轨道 [2][10]
合资车企销量回暖,增量引擎何在?
贝壳财经· 2025-07-23 11:56
合资品牌销量回暖 - 主流合资品牌6月销量同比增长6.3%,上半年普遍呈现增长趋势,如一汽丰田同比增长16%,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同比分别增长3.5%、2.3%和8.64%,广汽丰田也实现正增长 [1][4] - 燃油车智能升级和价格策略是销量回暖主因,一汽-大众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销量均超10万辆,广汽丰田凯美瑞、赛那、汉兰达总销量17.91万辆(同比增长30%),上汽通用昂科威Plus销量同比增近2倍 [4] - 合资品牌通过"一口价"促销降低决策门槛,如帕萨特现金优惠超4万元,途岳优惠近6万元,其他品牌多款车型也有数万元现金优惠 [6] 本田与日产销量下滑 - 东风日产(含启辰、英菲尼迪)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跌23.5%,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同比跌幅分别为25.63%、37.4% [7] - 销量下滑主因电动化犹豫、智能化滞后及燃油车优势缩减,如本田e:NS1/e:NP1纯电车型月销不足千辆,东风日产产品线老化,启辰与英菲尼迪品牌乏力 [8] - 英菲尼迪多款车型月销量仅数十辆至百余辆,启辰车型月销量在百余辆至千余辆之间 [9] 新能源领域表现与未来策略 - 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5.3%,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5.4%,新能源销量前20车企中仅上汽大众一家合资品牌入榜 [10] - 合资品牌正加速本土化合作,如大众与小鹏合作,大众/宝马/奥迪/日产/丰田与华为/Momenta等中国智驾供应商达成合作 [10][11] - 行业认为合资品牌需先稳固燃油车优势再追赶新能源,未来三年是其转型窗口期,成败取决于本土化速度、产品定义能力与价格策略执行力 [12][13]
合资车企销量回暖 以旧换新叠加价格策略效果显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1 08:54
行业整体表现 - 六月车市热度不减 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主流合资车企销量出现逆势回暖迹象 除本田日产外均同比增长 [1] - 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集体失守后出现回暖迹象 [1] 车企销量数据 - 上汽大众销量52 3万辆 同比增长2 3% [1] - 一汽大众销量43 61万辆 同比增长3 5% [1] - 一汽丰田销量37 78万辆 同比增长16% [1] - 上汽通用销量24 51万辆 同比增长8 64% [1] 政策驱动因素 - "两新"补贴政策强力拉动消费升级 春节后车市热度持续走强 [1] - 截至6月30日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 [2] - 6月以旧换新申请量123万辆 较5月增长13% [2] - 近70%私人购车用户享受以旧换新政策 首购用户降至30% [2] 燃油车市场表现 - 合资品牌回归燃油车核心竞争优势 [3] - 5月起合资阵营集体"放价" 思域最高降3 5万元 CR-V下探至5万区间 [3] - 上汽大众推出多重促销组合拳 覆盖途岳/途观L/途昂等主力车型 [3] - 6月传统燃料汽车销量118 8万辆 环比增14 2% 同比增7 7% [3] - 朗逸/速腾/轩逸等经典燃油车单月批发超2万辆 [4] 车型贡献度 - 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三款燃油车合计贡献34 5万辆 占总量65% [4] - 朗逸单车型贡献13 7万辆 帕萨特11 7万辆 途观9 1万辆 [4] 未来挑战 -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选择渐趋两可 燃油车稳定半数市场份额 [4] - 需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 推出更具竞争力电动车型 [4] - 需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4]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 合资车企惊天“逆袭”背后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15:55
合资车企销量增长动力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合资车企销量普遍回升,一汽丰田以16%增速领跑,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3.5%、2.3%,广汽丰田增长11%,上汽通用同比增长8.6% [2] - 燃油车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一汽-大众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至7.6%,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等燃油车家族分别贡献13.7万、11.7万、9.1万辆 [3][4] - 广汽丰田凯美瑞、汉兰达等燃油车同比增长30%,昂科威系列成为上汽通用增长引擎,1-6月累计增近200% [4] 合资车企新能源表现 - 合资车企新能源领域表现乏力,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5.3%,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5.4% [4] - 合资车企新能源车型缺少爆款,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3.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4] - 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日产N7等少数车型表现相对突出,但整体竞争力不足 [4] 合资车企策略调整 - 合资车企加速燃油车智能化转型,一汽-大众启动"智能驾驶辅助2.0"计划,上汽大众推出途昂Pro、帕萨特Pro等智能化版本 [8] - 合资车企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等国内智能驾驶公司合作,提升燃油车智能化水平 [9] - 合资品牌加速"中国化",丰田推进RCE体制,大众、丰田、宝马等车企计划进军增程动力市场 [9] 电动化战略转向 - 多家合资车企调整电动化战略,本田宣布强化智能化、加速混动化,奥迪取消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计划 [13] - 跨国车企电动车业务普遍亏损严重,福特2024年电动车业务亏损51亿美元,导致电动化步伐放缓 [14] - 合资车企未来竞争将集中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大阵营,需平衡智能化、效率与成本挑战 [1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外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降至36%,行业预测可能进一步下滑至30%左右 [13] - 新能源购置税政策调整可能导致渗透率增长进入平台期,合资车企需深挖燃油车置换需求 [15] - 若合资品牌仅聚焦燃油车,销量回升可能短暂,需加快电动化转型以避免错过机会 [15]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 合资车企惊天“逆袭”背后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09:23
合资车企销量反弹 - 2025年上半年多数合资车企实现销量增长,一汽丰田以16%增速领跑,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3.5%、2.3%,广汽丰田增长11%,上汽通用同比增长8.6% [2] - 本田两家合资公司与东风日产仍未摆脱下滑态势,本田在华销量31.5万辆同比下滑24%,日产同比下滑15% [4] - 头部德系和日系车企如大众、丰田1-5月呈现正增长态势,4-5月降幅收窄或由负转正 [2] 燃油车市场表现 - 一汽-大众1-6月累计销售43.61万辆,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至7.6% [3] - 上汽大众终端销量52.3万辆,朗逸、帕萨特、途观等燃油车分别贡献13.7万、11.7万、9.1万辆 [3] - 广汽丰田凯美瑞、汉兰达等燃油车同比增长30%,上汽通用昂科威Plus累计增近200% [3] - 6月主流合资品牌燃油车零售51万辆同比增5%,朗逸(2.3万)、速腾(2.2万)、轩逸(2.1万)等经典车型表现突出 [3] 新能源领域短板 - 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5.3%,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5.4%,销量前20车企中仅上汽大众勉强上榜 [3] - 合资车企新能源份额为3.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仅有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等少数车型表现尚可 [4] - 合资车企可借助中方纯电平台及中国科技生态弥补智能座舱、智驾短板 [4] 智能化转型策略 - 合资车企通过燃油车智能化"补课"提升竞争力,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等合作落地智能驾驶技术 [5][6] - 一汽-大众推动燃油车端到端大模型技术,上汽大众推出途昂Pro等L2+级辅助驾驶车型,上汽通用计划更新8款燃油车提升智能化 [6] - 奥迪A5L/Q5L将搭载华为乾崑技术实现无图L2级辅助驾驶 [6] 本土化与渠道管理 - 丰田推进RCE体制下放管理权,中国工程师主导车型开发,多家车企计划进军增程动力市场 [7] - 合资品牌采取"降量保价"和"一口价"模式稳定渠道及价格,改善经销商盈利预期 [7][8] - 需实现产品定义、供应链、组织流程等全方位本土化以适应中国市场 [7] 电动化战略调整 - 本田、奥迪、奔驰等放缓电动化步伐,转向混动化或燃油车/电动车并行发展 [9] - 跨国车企因电动车业务亏损(如福特2024年亏51亿美元)及欧美政策变化调整战略 [10] - 行业预测合资品牌份额或从40%降至10%,需平衡燃油车优势与电动化转型 [9][10] 未来竞争格局 - 主流合资品牌回归燃油车核心优势,形成与本土新能源车的两大阵营竞争 [10] - 合资阵营需突破智能化、效率及成本瓶颈,本土阵营需提升产品安全与可靠性 [10] - 新能源渗透率或进入平台期,合资车企可深挖燃油车置换需求延长生命周期 [11]
重塑汽车竞争力:供应链价值跃迁与伙伴关系重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1 09:09
新能源智能化变革下的供应链重塑 - 新能源智能化变革推动车企与供应链关系从甲乙方转变为合作伙伴,供应链价值被重新定义[1] - 三电系统、智能化系统成为智电化汽车核心,带动宁德时代、华为乾崑智驾、地平线等创新型供应商崛起[3] - 主机厂与供应商建立全流程协同机制,合作模式从链状关系升级为生态"圈状"关系[3] 上汽大众的供应链体系与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桑塔纳共同体"培育400多家高质量零部件企业,奠定中国汽车产业链基础[3] - 供应商若变更生产地、原材料或二级供应商需重新认证,换供应商则需全套实验,确保品质一致性[5] - 行业默认规则:获上汽大众质量认证的零部件可被其他厂商直接采购,成为"免检产品"[7] 智电新时代的供应链竞争力 - 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影响终端品质与市场竞争力,缺芯少电风波曾冲击行业[4] - 2024年价格战期间,公司大众品牌销量超114万辆,稳居合资单一品牌销冠[6] - 2024年6月终端销售同比增长15.1%,上半年累计销量52.3万辆(+2.3%)[6] 产品矩阵与技术创新布局 - 中高端产品表现突出:途观家族半年销量9.1万辆,帕萨特家族11.7万辆[7] - 联合酷睿程、Momenta、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构建科创"朋友圈",推进智能出行解决方案[7] - ID.ERA将于2026年量产,凌渡Pro与朗逸Pro将升级上市,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与E5 Sportback双车联动[7][8]
“蓝军”傅强:危机意识,上汽大众穿越周期的诺亚方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7:11
新能源市场格局变化 - 2023年纯电动车市场相比2021年增长107%,但增程、混动产品增长492%,是纯电的近5倍 [1] - 上汽大众在纯电赛道布局了ID系列,但没有增程产品,面临市场压力 [1] - 公司最终接受增程技术是市场验证的可行方向,快速调整战略 [1] 上汽大众转型战略 - 2023年底立项全尺寸增程式SUV ID ERA,瞄准理想L8/L9,2026年上市 [2] - 从合资1.0时代转向合资2 0时代,产品定义权从德国转移到中国 [7] - 组建"蓝军"试点代理制,开设ID Store新能源销售渠道 [4] 产品与技术发展 - ID ERA注重增程系统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辅助,目标行业领先 [10] - 为保证续航里程,在产品开发中做出取舍,如减少氛围灯数量 [11] - 坚持安全底线,保留隐藏式门把手备用电路系统,单车成本增加500元 [11][12][13] 销售与营销策略 - ID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8万辆,但年销量10万出头,未达20-30万目标 [4] - 推行"一口价"策略,减少议价时间,让经销商聚焦服务 [31][32] - 代理制从1 0升级到2 0,交付周期从3-4周缩短至1周内 [18][19] 历史发展与危机意识 - 1998年达成首个"百万辆",桑塔纳曾占中国轿车市场50%份额 [2] - 2003-2004年面临销量下滑,通过推出帕萨特领驭和朗逸扭转局面 [23] - 学习华为IPD工作方法,引入红蓝军对抗机制优化产品定义 [24][25] 未来规划 - 2026年计划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是转型关键年 [34] - 坚持"油电同进"战略,不放弃燃油车用户群体 [26] - 2025年定位为"品质服务年",提升服务水平 [34]
上汽大众李俊:迈向更好的未来,唯有苦练内功
新浪财经· 2025-06-02 11:57
参展阵容与产品规划 - 公司在大湾区车展展出强大阵容,包括搭载大疆车载辅助驾驶的"Pro家族"、途岳家族、朗逸等畅销产品,以及全球首发的增程式概念车ID ERA,该车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 [1] - ID ERA量产车预计2026年4月发布,量产车将至少90%还原概念车设计 [1] - 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6款新能源产品,将其视为市场转折点和新起点 [3]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持续深耕SUV市场,产品线覆盖8万至30万价格区间,拥有行业最完整的SUV布局,包括途岳新锐、途观L、途昂等7款车型 [5] - 2024年推出"一口价"政策,新途岳起价10.99万,途观L 300TSI龙腾版14.29万,瞄准10-15万元最热门细分市场 [5] - 公司SUV家族累计销量超470万辆,蝉联合资单一品牌销冠,重申"SUV for Everyone"理念,强调产品全生命周期覆盖 [5][6] 用户服务与渠道改革 - 2024年被公司定为"质量服务年",重点提升用户沟通和服务质量 [6][9] - 新设用户部门专门收集反馈,通过数字化平台与用户直连,根据意见改进产品配置 [9] - 改革经销商考核体系,2025年起将50%奖励考核转向服务质量和过程指标,而非单纯销量 [9] - 推行"一口价"政策旨在减少议价环节,让经销商专注服务提升 [9] 营销活动与品牌建设 - 推出ID3 GTX套件款并配有限定车衣,计划6月14日上市并举办ID Festival用户派对 [6] - 通过活动建立品牌直联用户形象,从用户角度开发更符合需求的产品 [8]
小城车市洞察报告:资本下沉与人口回流正提振小城车市(2025版)2025
易车· 2025-05-26 14: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 - 2024年小城车市快速崛起,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反弹至44.66%,其崛起涉及多数车企利益,打乱既定战略,2025 - 2026年“小城之争”影响吉利与比亚迪“榜首之争” [4][6] - 小城车市崛起直接原因是2022 - 2025年政府密集出台的短期补贴政策,小城购车用户对价格更敏感,易受刺激,但政策不可持续,车市持续发展需要素投入与改善 [12][15][25] - 过去大城经济资本化吸引小镇青年致小城车市衰退,如今电商等赛道资本下沉、60后与70后“告老还乡”使人口回流,带动小城经济与车市发展,老年车市或成新蓝海 [26][33][42] - 小城车市主力是中年用户,车企应兼顾男女用户,布局下一个消费周期,产品特征向主流品质型、大气高端型等转移,多元化趋势将更显著 [59][66] - 小城车市机遇使少数品牌受益,2025年吉利挑战比亚迪在国内车市领导地位,车市将加速优胜劣汰 [7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城车市发展历程 - 2007 - 2017年小城车市蓬勃发展,终端销量由不足200万辆逼近1200万辆,市占率由不足40%逼近50%;2018 - 2022年由盛转衰,终端销量跌破850万辆,市占率回落至40%出头;2023 - 2024年强势崛起,终端销量逼近1000万辆,2025年一季度市占率反弹至44.66% [6] 小城车市崛起的直接原因 - 2022 - 2025年政府出台系列短期补贴政策,如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补贴等,刺激车市,小城购车用户对价格敏感,更易受影响 [12][15] 小城车市崛起的长期因素 - 过去大城经济资本化吸引小镇青年,致小城车市衰退;疫情后电商等赛道资本下沉,吸引青年回乡;60后与70后“告老还乡”,带来资本、技术与经验,助力小城发展 [26][33][42] 小城车市消费群体特征 - 老年与青年销量占比提升,2025年一季度小城车市占比触底反弹,但青年返乡不确定,老年车市更可能成新蓝海;未来十年主战场在中年,2024年中年车市终端销量逼近500万辆,男女比例六四开 [51][59] 小城车市产品特征变化 - 2017 - 2024年,朗逸等经济中庸型产品市占率下降,主流品质型、大气高端型等产品市场份额上升,多元化趋势将更显著;2024年比亚迪成最大受益者,TOP20车型中占7款 [66] 车企在小城车市的表现 - 2020 - 2025年一季度,多数品牌市占率萎缩,仅比亚迪、吉利等少数品牌受益;2025年吉利挑战比亚迪在国内车市领导地位,车市将加速优胜劣汰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