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朗逸
icon
搜索文档
腾易研究院发布中国购车家庭财富洞察报告之资产负债表 (2025版) :金融资产提升趋势助推中国车市高质量发展
搜狐网· 2025-10-20 20:33
研究团队 近几年,虽然中国经济的压力有点大,但购车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2024年一举突破20万元,升 至20.49万元。购车家庭收入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结构的优化,尤其是中年化与中产化。2024年 中国车市的平均购车年龄突破40岁,中产占比突破45%,对比曾经的购车主体青年与工薪,新主体的中 年与中产的收入水平高出一大截。疫情后,中国股市的触底反弹与黄金价格的快速飙升等,也有利于提 升拥有更多金融资产的中年与中产的收入; 近十多年,中国购车家庭的第一开支都是房贷,疫情后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与降低居民负担,相关部门 果断下调房贷利率,从五六个点降至三四个点,购车家庭的开支随之回落,2024年小幅降至14.09万 元; 在收入持续提升与支出小幅回落的共同加持下,2024年中国购车家庭的收支结余快速升至6.4万元,为 中国车市的发展埋下新伏笔。 近十多年,房贷就像一副束缚中国购车家庭消费的沉重枷锁,近几年房贷压力大幅降低,车市理应成为 扩大内需的桥头堡 近十多年,相关部门一直想扩大内需,但内需一直像头沉睡的狮子,任凭您千呼万唤,它就是醒不来。 主要阻碍就是沉重的房贷压力,2020年房贷占了不少家庭过半支出, ...
在新能源的时代洪流中,谁在为燃油车“续命”?
钛媒体APP· 2025-10-20 16:46
核心观点 - 在新能源渗透率超过60%的市场背景下,燃油车并未如预期般快速退场,反而通过智能化升级和市场结构性机会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2][3] - 吉利汽车的中国星系列作为纯燃油车产品线,以“智能豪华”定位实现逆势增长,是市场回流和燃油车新逻辑的典型案例 [3] - 燃油车通过智能化续命、利用市场结构性红利以及充当企业战略缓冲,正经历“第二曲线”增长,但长期看其市场空间将温和衰退 [3][9][10] 市场结构性红利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约1200万辆,燃油车占比49.9%,基盘规模接近600万辆,相当于一个欧洲汽车市场总量 [4] - 合资品牌在10-20万元价格带退潮,中国品牌如吉利中国星凭借更高配置、更低价格和更新智舱体验迅速补位,获得市场回流 [4] - 汽车消费分化明显,一线城市倾向电动化,二线以下城市因基础设施、气候、保值率、维修便利性等因素仍稳守燃油车 [5] - 燃油车在中国二十多年建立的认知壁垒和巨大存量盘,使新能源浪潮尚未全面下沉 [5] 智能化技术赋能 - 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搭载与新能源同源的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具备中央计算平台、AI大模型、Flyme Auto智能座舱和H3辅助驾驶系统 [6] - 电子架构统一使燃油车被重新编入智能化赛道,改变用户对燃油车落后的印象 [6][7] - 燃油车无需承担电池成本却能享受同等AI体验,在价格战环境中具备性价比优势 [7] - 中国星系列上半年销量增长21%,星越L蝉联燃油SUV销量冠军,星瑞稳居A级轿车前列,证明智能化延长了燃油车生命周期 [7] 企业战略意义 - 燃油车是现金流最稳的压舱石,为高风险高投入的新能源转型提供财务利润和规模效应支撑 [8] - 中国星作为成熟技术产品,是品牌下沉触角,覆盖三四线市场并为企业赢得转型时间缓冲 [8] - 在跨城出行、低温地区或农村市场等特定使用场景,燃油车仍具不可替代性 [8] - 全球范围内出现燃油车低谷反弹,欧洲重新审视2035禁油令,丰田押注混动与氢能双轨逻辑 [9] 未来趋势展望 - 燃油车韧性来自二三线城市保守需求、低维护成本和消费惯性,短期内仍能维持增长曲线甚至结构性反弹 [10] - 长期看,政策节能法规、供应链向电动架构迁移及年轻用户认知代际断层将逐步挤压燃油车生存空间 [11] - 燃油车不会轰然倒下,而是被时代温柔遗忘,当前成功代表用智能化与品牌文化延长生命周期的成熟时代自救 [11]
上汽大众前三季度热销近80万辆:“油电同智”焕新合资车企竞争力
北京商报· 2025-10-17 18:58
在行业迈入深度转型周期、市场结构持续重构的当下,主流合资品牌整体面临不小压力。 在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上汽大众"逆势而行",前三季度交出累计终端销量达78.7万辆,其中9月单月销量9.13万辆的成绩。 上汽大众在"油电同进、油电同智"的路径下完成了结构性突围。这不仅为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浪潮中找到了延续生命力的方向,也构建起属于"下一代 合资车企"的参考范式。 1 基本盘与新增长极 在"油电转型"的行业十字路口,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反观此前在燃油车市场占据主力地位的合资品牌生存承压。然而从市场结构来看, 燃油车仍占据国内乘用车市场超50%的份额。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乘用车国内销量1704.4万辆,同比增长13.3%。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量814.1万辆,同比增长 1.7%。这组数字背后体现的不仅是燃油车市场仍具备挖掘潜力,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组思考——什么样的燃油车能收获当下的市场份额,而这个秘密存 在于上汽大众的成绩单中。 面对市场的变化,上汽大众实现了产品层级协同发力。一方面,朗逸、帕萨特、途观等传统主力家族持续输出。其中,朗逸家族9月终端销 ...
四季度决战,哪几家完不成年度目标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15 07:08
行业竞争态势 - 当前汽车行业处于存量市场竞争环境,车企普遍设定高于上一年度的销量目标,但多数难以完成,导致低价清库甚至亏损卖车的恶性循环 [4] - 2025年第四季度成为新车发布高峰期,部分车企为抢占明年购置税退坡前的窗口期,提前了新车SOP时间表 [5] - 2026至2027年,传统车企将携新车型加入新能源竞争,价格战预计将更为残酷,行业可能出现频繁的兼并重组 [54] 2025年车企销量目标完成情况 - 在已公布数据的车企中,小鹏汽车年度目标完成率最高,达89%,这与其年初设定较低的销量目标有关 [7][8] - 上汽集团、吉利控股、比亚迪及小米汽车的年度目标完成率均超过70% [7][9] - 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的年度目标完成率均为46%,与64万辆的年度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7][51]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四季度进行产能爬升,预计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9] - 车企通常设定两个销量目标,对外官宣的目标会低于内部目标 [11] 国庆假期市场热度分析 - 2025年国庆假期前三天的4S店进店人流量未达预期,相比2023年和2024年同期,许多门店的数据出现下降 [14] - 全国范围内位于园区的4S店,国庆假期人流量与平常周末相当,甚至更少,一线城市外出旅游人口增多影响了到店客流 [14] - 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假期整体客流量不如2024年,但部分经销店表现相对较好 [16] 主要车企市场表现 - 一汽丰田2025年1-9月累计销售乘用车约58.70万辆,同比增长约9.3%,销量主要由SUV车型拉动 [19] - 广汽丰田同期累计销量约56.75万辆,其混动和纯电车型销量达28.71万辆,占总销量约50% [19][22] - 一汽-大众2025年1-9月累计销售约113万辆,同比增长约5-6%;上汽大众累计销售约75.2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 [29] - 宝马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交付约46.5万辆,同比下降约11.2%;奔驰累计交付约42.5万辆,同比下降27% [39][40] - 蔚来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总交付量为20.1万辆,为第四季度设定了15万辆的单季交付目标 [46] - 小鹏汽车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累计交付31.3万辆,同比增长约218%,9月单月交付达41,581辆 [49] - 理想汽车i6车型排产已至明年1月底,蔚来新ES8排产至明年4月,显示部分新车型需求旺盛 [51]
金融资产提升趋势助推中国车市高质量发展:中国购车家庭财富洞察报告之资产负
搜狐财经· 2025-10-15 01:50
购车家庭财务状况 - 2024年中国购车家庭可支配收入突破20万元,达到20.49万元,支出降至14.09万元,收支结余快速升至6.4万元 [2][8][10] - 收入增长动力源于购车群体结构优化,2024年平均购车年龄超40岁,中产阶层(可支配收入15-50万元)占比超45% [2][10] - 疫情后股市反弹与黄金价格飙升也助力拥有更多金融资产的中年与中产群体收入增加 [2][10] 房贷压力缓解与消费释放 - 2024年需偿还房贷的购车家庭占比降至56.46%,提前还清房贷占比逼近20%,无房购车用户占比突破10% [2][16] - 房贷开支从2020年的7万多元降至2024年的5万多元,占家庭总支出比例从50%多快速降至36.27% [2][16] - 房贷压力降低为汽车等消费释放空间,不少家庭计划在房贷压力降低后置换车辆 [2][16] 消费结构变化与车市需求重塑 - 2024年养育子女开支占家庭总支出比例达23.14%,超过64%的购车家庭该项开支占比超15% [3][24] - 购车家庭子女平均年龄13.79岁,户均拥孩1.21个,二孩及以上家庭占比33.49%,催生多元化用车需求 [3][24][27] - 旅游支出占比近13%,超过35%的购车家庭旅游支出占比超15%,国庆和春节长假近九成旅游家庭选择自驾游 [3][30][33] 家庭资产结构优化 - 2024年购车家庭总资产降至226万元,净资产164万元,较2020年下滑,主因房地产泡沫挤压 [3][52][54] - 金融资产占比从2020年不足17%升至2024年31.30%,预计2030年突破50%,金融资产更能激发购车消费热情 [3] - 商品房销售面积跌破10亿平方米,婚房均价从2020年近130万元降至2024年90万元 [52][54] 高端车市竞争格局演变 - 由自驾游消费驱动的家庭高端车市变革加速,更适合家庭自驾游的789产品正全面替代34C、56E等传统高端车型 [3][30][35] - 受益于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自驾游,理想、问界等本土高端品牌强势崛起 [30][32] - 受制于落后的本土研发和机械式推进电气化与智能化战略,奥迪、奔驰与宝马等全球高端品牌正错失新机遇 [30][32] 小城车市机遇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小城车市销量占比升至43.61%,阿里、京东等企业推进下沉战略,小城带货、康养等新业态兴起 [3] - 车企对小城车市的高端化产品供给不足,未来需优化战略以满足其对高性价比车型的需求 [3] 未来车市消费核心场景 - 2025-2030年,养育子女开支有望成为中国购车家庭的第一开支,旅游开支亦将成为重要开支 [24][30][42] - 养育子女与旅游支出衍生出的家庭(孩子)用车场景和自驾游诉求,有望携手定义中国新车市 [40][42] - 家庭(孩子)用车场景将决定新车市的消费性质,由三口小家庭拓展至三代大家庭;自驾游将重新丈量新车市的消费广度 [40][42]
卷上天的新能源厂商,销量却被燃油车背刺了
虎嗅· 2025-10-13 22:09
燃油车销量表现 - 2024年8月全国燃油车销量突破90.2万辆,同比增长13.5% [1] - 2024年前八个月累计销量达874.7万辆,几乎追平去年全年水平 [1] - 2024年11月起燃油车销量开始节节攀升,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燃油车销量止跌回升,同比上涨近5% [1][22] 燃油车复苏的驱动因素 - 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是核心痛点,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安装私人充电桩费用高昂,可达12万至15万元,且面临物业阻挠 [10][22] - 节假日长途出行场景凸显电动车劣势,2025年国庆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车充电量同比增长超50%,但排队时长、桩负荷、报修率创下新高,部分车主旅程因此拉长4到5小时 [14][18] - 燃油车在二手市场保值率普遍比电动车高出15%至20%,消费者看重其残值稳定性 [36][55][67] - 燃油车技术持续改进,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3%以上,混动系统渗透率提升,部分车型如凯美瑞双擎百公里油耗低至4.2升,并配备L2级辅助驾驶等智能化功能 [61][62] 地域性消费偏好 - 华北地区偏爱朗逸,山东消费者尤其青睐黑色奥迪A6L [5][56] - 东北地区是大众品牌的坚定市场,因气候寒冷,燃油车是生活刚需 [5][51] - 西北地区长安CS75销量强劲,新疆、西藏等地因地形气候复杂,丰田普拉多等可靠油车被视为生产资料 [5][42][44] - 华南地区成为凯美瑞和亚洲龙的主场,广东消费者注重实用、耐用和抗腐蚀 [5][47][48] - 江浙沪地区奥迪A6L等德系品牌是身份象征,上海消费者精打细算,倾向选择朗逸等保值车型 [54][55] 消费者群体画像 - 55岁以上车主中九成坚持购买燃油车,偏好物理按键,对智能设计接受度低 [35] - 如上海老赵(46岁)等中年消费者,因安装充电桩成本过高且过程复杂,最终选择燃油宝马3系,并可通过周末接婚车活补贴收入 [22][23][25] - 新疆买合木提等长途货运司机依赖燃油车,因在广阔地域中电车充电效率低,时间成本高 [28][33]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新能源车月度增速首次放缓,部分二线品牌订单量下降超过15% [22] - 燃油车价格下探,如长安逸动落地价仅5万元,吉利帝豪6万元起步,性价比突出 [62] - 车企策略分化,新能源品牌聚焦智能科技,燃油品牌则围绕稳定性、耐用性和成本优势展开竞争 [62][64] - 燃油车正从全民标配转变为特定场景(如极端地理条件、长途运输、高保值需求)的必需品,但“必需”属性支撑其长期存在 [66][67][68]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自主品牌保值率表现不一 乐道L60保值率于纯电动中型SUV市场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5:56
自主品牌整体表现 - 自主品牌保值率表现不一,传统强势品牌如传祺、吉利等保持稳定基本盘,而比亚迪等电动化转型较快的品牌展现出稳健表现 [1] - 自主品牌正从"市场换技术"迈向"技术创价值"的新阶段,具备核心技术、完善服务体系和清晰发展战略的品牌将在保值率方面获得更大优势 [1] 纯电动中型SUV市场 - 纯电动中型SUV市场是新能源竞争核心战场,呈现"高端激战正酣,主流加速内卷"的特征 [3] - 乐道L60凭借家庭用户定位、"车电分离"服务模式及蔚来体系赋能,保值率排名第一,特斯拉Model Y、ZEEKR 7X分列第二、第三名 [3] 纯电动紧凑型SUV市场 - 纯电动紧凑型SUV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头部车型凭借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口碑建立显著优势 [7] - 宋PLUS新能源、AION Y、元PLUS分列保值率榜单前三名,比亚迪两款车型上榜表明其在三电系统上的整体优势 [7] 纯电动SUV市场结构化变化 - 纯电动SUV市场正经历结构化变化,技术溢价逐步取代品牌溢价,细分市场精准定位成为重要比拼领域 [10] - 问界M9纯电车型、特斯拉Model X、乐道L60位列保值率榜单前三名,代表市场对其产品力表现的认可 [10] 插电混动紧凑型SUV市场 - 插电混动紧凑型SUV市场中,比亚迪的宋Pro新能源、宋PLUS新能源形成"双子星"格局,位列保值率榜单前两名 [12] - 比亚迪DM技术的持续革新为旗下车型保值率表现提供了坚实技术保证 [12] 插电混动中大型MPV市场 - 插电混动中大型MPV市场飞速发展,自主品牌通过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和技术先发优势建立全新市场秩序 [16] - 广汽传祺E9凭借超豪华越级配置、出色电池管理系统保值率排名第一,荣威iMAX8 DMH车型以上汽蓝芯二代混动系统为核心卖点,位列第三名 [16] 热销紧凑型车市场 - 热销紧凑型车市场中,朗逸凭借均衡产品力和庞大用户基础保值率排名第一,速腾、奥迪A3分列第二、第三名 [17] - 保值率Top3车型均为德系品牌,印证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深厚根基 [17] 自主中型SUV市场 - 在竞争激烈的中型SUV市场,自主品牌已逐步形成稳定的价值梯队 [21] - 传祺GS8凭借越级空间表现和豪华配置成为自主中型SUV标杆车型,保值率排名第一,瑞虎8 PLUS、长安UNI-K分列第二、第三名 [21] 主流合资中大型SUV市场 - 主流合资中大型SUV领域呈现德美系双雄争霸格局,具备"得技术者得天下"特征 [23] - 上汽大众途昂凭借宽敞车内空间、成熟动力总成位列保值率第一名,探险者、揽巡分列第二、第三名 [23] 合资品牌整体格局 - 日系丰田、本田、日产价格下降反映产品品质趋同,混动车型争议对日系三强保值率有负面影响 [25] - 大众品牌保值率提高,轿车产品贡献较大,法系品牌本月保值率降幅较大,仍深陷价格战影响 [25]
燃油车回春:短期效应还是逆风翻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0 09:24
燃油车市场销量表现 - 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90.2万辆,同比增长13.5%,为连续第三个月增长 [2] - 2024年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为1398.9万辆,同比下滑17.3%,而2025年1~8月销量为874.7万辆,同比仅下降0.3%,下滑趋势显著放缓 [3] - 2024年燃油车对国内销量增长的负贡献一度低至-700%以上,而2025年1~7月,其负贡献已回升至-9.5% [3] 主要车企燃油车销量与战略 - 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超95.9万辆,其中上汽大众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一汽-大众销量43.6万辆(同比增长3.5%)[4] - 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24.51万辆,同比增长达8.64% [4] - 自主品牌方面,吉利汽车上半年燃油车销量达68.4万辆,其中国内星系列贡献61.6万辆核心增量 [4] - 长安汽车上半年燃油车销量达90.5万辆,是新能源车销量的2倍;奇瑞上半年燃油车销量90.1万辆 [4] - 多家自主车企高管公开表示将持续投入燃油车市场,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强调燃油车在公司占比超过50% [4] 燃油车市场复苏的驱动因素 - 消费认知转变,纯电动汽车3年车龄二手残值普遍为新车价的30%~40%,远低于燃油车的50%~60%,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减弱 [7] - 燃油车智能化配置搭载率显著提升,8月主流合资品牌智能化配置搭载率同比大幅提升18个百分点,实现"油电同智" [8] - 燃油车技术持续迭代,2025年内燃机有效热效率将达45%~47%,2030年有望突破50% [18] - 价格竞争激烈,2025年1~7月合资燃油车平均终端成交价同比下降8.2%,部分车型价格极具吸引力 [11] 未来市场格局展望 - 行业预测到2030年汽车市场将形成"433"结构,即40%混动、30%纯电、30%燃油车 [12] -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市场60%的新车仍需内燃机,其中增程与插混渗透率有望突破40% [17] -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有观点认为未来3~5年内可能超过或接近80%,到2035年占比要超过80% [15] - J.D. Power研究显示,2025年中国燃油车行业整体魅力指数为751分(1000分制),较2024年提升14分,创近5年最大增幅 [10]
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汽车又现大降价意味着什么?
36氪· 2025-09-15 12:30
轩逸降价事件分析 - 2024款新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7.99万元指导价降低2.1万元 叠加旧车置换或报废补贴后价格可进一步下探[3] - 合资A级轿车价格全面下探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优惠1.5万元) 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1.2L版本达4.5万元) 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1.5L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4] A级轿车市场格局变化 - A级轿车市场份额急剧萎缩 2020年销量549.9万辆(占乘用车市场28.5%) 2024年降至343.7万辆(市场份额15%) 五年减少206万辆[7] - 消费需求结构性转变 年轻消费者偏好智能化/个性化车型 家庭增换购需求转向SUV或新能源车型 传统A级燃油车工具属性吸引力下降[7] 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冲击 -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同等价位实现代际领先 L2级自动驾驶/全景天窗/大屏车机等配置优于燃油车 性价比优势达数万元[8] - 10万元以下细分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攀升 燃油车仅能通过持续降价维持市场份额[9] 行业竞争态势展望 - A级车市场同质化严重且技术创新难度大 价格竞争成为车企维持生产线运转和渠道稳定的主要手段[6][11] - 低端市场价格战或长期持续 缺乏创新优势的车企被迫选择降价策略 但过度价格竞争不可持续[11]
轩逸裸车价不足6万元,A级轿车市场硝烟再起
36氪· 2025-09-12 20:20
核心观点 - 合资A级轿车价格战持续升级 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指导价低2.1万元[1] - 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技术和性价比优势占据A级轿车市场超半数席位 比亚迪秦PLUS领先轩逸超4万辆[8] - A级轿车市场规模5年萎缩206.2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43% 燃油车份额降至57.3%[9][10] 价格竞争态势 - 合资品牌全面降价:卡罗拉官降4.3万元至7.98万元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优惠1.5万元 雷凌优惠4-4.5万元[1][3] - 价格下探至6万元区间:轩逸经典款6.98万元起售 新轩逸舒适版降至5.98万元[1][2] - A+级轿车加入战局: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8.99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3] 市场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占据销量前十中六席: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逸动、艾瑞泽8、帝豪入围[8] - 合资品牌仅四款车型留守前十:轩逸(19.94万辆)、朗逸(18.44万辆)、速腾(15.59万辆)、卡罗拉上榜[7][8] - 消费对比模式转变:原合资品牌内部对比转向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直接竞争[9] 产品策略调整 - 合资品牌强化智能配置:全新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 配备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连续对话[5] - 自主品牌实施"越级"标准:紧凑级轿车立项遵循B级车标准 提升动力与空间竞争力[9] - 多动力路线并行:长安逸动更新第四代燃油版 未来可能推出新能源版本[11] 市场规模演变 - 整体规模持续收缩:2020年549.9万辆(占比28.5%)降至2024年343.7万辆(占比15%)[10] - 2024年前7个月销量214万辆 占轿车市场总销量587.7万辆的36% 仍为最大细分市场[10] - 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从2019年燃油车占比95.8%降至2024年8月新能源占比43%[9] 行业趋势判断 - 燃油车需求长期存在:预计至少35%用户继续选择燃油车[11] - 车企采取双轨策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两端发力共存共进[11] - A级燃油车仍具市场空间:国内燃油车市场收缩但A级燃油车需求广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