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热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溯联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829
洞见研报· 2025-08-29 23:40
调研基本信息 - 调研对象为溯联股份,接待时间是2025年08月29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董事会秘书韩啸和董事、财务负责人廖强 [16] 详细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中金、天猊投资、循远资产、通用技术、大朴资产、阳光资产、泽铭投资、道林资产、峰境私募、长盛基金、中泰证券、恒识投资、华泰证券、中信期货、交银施罗德、摩根士丹利基金、聆泽投资、尚诚资产、FENGHE ASIA FUND LTD等 [17][18]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2025年毛利预计全年稳定并略有回升,主要得益于推进新产品新市场开源、国产化材料替代认证、提高自制率、设备升级、降本增效等 [23] - 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相较去年无变化,但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同比下降 [23] - 公司电池相关业务增速超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占比扩大,已成立专门事业部,方形电池冷却组件等获开发任务,电池及电机电气外壳及结构件等产品已量产 [23][24] - 公司按OCP技术规范开发数据中心相关产品,UQD产品已开发成功,成立子公司溯联智控,完成UQD主要性能试验验证,着手研发配套液冷组件和系统化方案,已与主要服务器制造商和领先热管理系统集成商建立联系,开发出PC电脑液冷散热组件并开拓市场 [24] - 公司紧跟新能源智能汽车趋势,开发氢能源燃料电池管路等新产品,利用自身优势开发紧固件等产品,空气悬架产品已量产并推进认证和定点 [25] - 公司主营业务与溯联智控业务工艺和技术相通性超70%,主营业务为整车动力系统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用于流体和温度控制,为液冷热管理配套产品收入占比近一半 [25][26]
新国标对电池热管理要求升级,高管称设计是影响安全的主因
第一财经· 2025-07-21 23:47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 - 热失控是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事故主因 保障安全需依赖先进电池热管理系统 [1] - 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阶段需模拟性能 确保电芯均等冷却且完全密封 实际中常遇模组设计缺陷导致边角电芯无法有效散热 [1] - 浸没式冷却成技术趋势 液体直接接触电芯使温度反应更快 安全系数更高 但多用于高档性能车 其他车型倾向标准化方案 [1] 新国标对行业影响 - 工信部发布"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要求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 新增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测试 2026年7月实施 [2] - 新国标将推动企业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和热管理系统 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 可能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2] - 比亚迪 欣旺达 国轩高科 宁德时代等企业已宣布产品达到或超过新国标要求 [4] 技术升级与成本变化 - 满足新国标需改变热管理回路液体化学成分 材料选择决定成本 浸没式冷却系统成本比传统方案高约25% [3] - 固态电池因安全性能高被视为下一代技术 但需更高效散热设计 其热管理系统材料成本比液态电池高10%-15% [4] - 五矿证券指出新国标将推动热管理优化 锂电材料热稳定性改进 并带来电池热安全系统升级的投资机会 [4]
新国标对电池热管理要求升级,高管称设计是影响安全的主因
第一财经· 2025-07-21 23:24
电池新国标核心要求 - 新国标明确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强制要求,新增底部撞击、快充循环测试,将于2026年7月施行 [2] - 首次提出内部短路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2] - 将推动企业重新设计电池包结构、热管理系统等,加速行业高质量发展 [2] 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关键 - 热失控是电池安全事故主因,保障安全的核心是先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1] - 设计阶段需提前模拟系统性能,确保电池组内所有电芯均能得到大致均等冷却 [1] - 产品需完全密封以防液体接触电芯,实际中常遇客户提供的模组、电芯设计及回路存在问题 [1] - 电池热管理的安全性依赖设计、材料与技术创新,设计是主要影响因素 [1] 浸没式冷却技术趋势 - 浸没式冷却优势是液体直接接触电芯,对温度变化反应更快、安全系数更高 [1] - 适用于充电快、耗电快的性能车,但多应用于高档车 [1] - 其他车型更倾向于已证实有效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1] - 浸没式冷却成本可能比传统系统高25%左右 [3] 新国标对行业影响 - 将促进电池行业安全升级,推动新能源车和电池产品优胜劣汰 [4] - 企业有望在电池包PACK层面优化热管理、液冷散热系统 [4] - 推动锂电材料热稳定性改进,带来电池热安全系统升级的投资机会 [4] - 可能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2] 固态电池发展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先进技术,安全性能更高 [4] - 固态电池热管理系统与液态电池差异大,因固态电解质导热性低,需更高效散热设计 [4] -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关键在材料选择 [4] - 固态电池热管理系统材料成本高10%~15% [4] 企业应对措施 - 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多家电池企业已宣布旗下产品达到或超过新国标要求 [4] - 新国标不会影响公司现有解决方案,关键在于选对材料 [3] - 温度要求不高时可用便宜材料,要求提高则需用温度、压力性能更优的材料 [3] - 成本高低取决于电池结构复杂度 [3]
首秀上海车展的3M,以创新赋能未来出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4 16:36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以"驭见未来,不止于车"为主题亮相2025上海车展,展示从前端制造到后市场的多维度汽车材料科学解决方案,涵盖电池保护、装配简化、人机交互、舒适性、个性化及轻量化等领域 [1] - 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表示,作为材料科学创新者,已深耕汽车行业百余年,将依托全球化研发与本土化创新能力,聚焦新质生产力,深化产业链协作,赋能合作伙伴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未来出行 [3] - 公司与福耀玻璃达成战略合作,发挥膜类产品在信号管理、光管理、热管理与噪声管理的优势,共同探索汽车玻璃领域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美观时尚、智能科技的全方位发展 [5] 电池安全解决方案 - 公司展示热界面材料与热失控防护解决方案,实现优异电气绝缘、热管理与压力管理效果,延长动力电池续航里程与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3] - 公司提供热失控阻隔材料作为解决方案之一,这是一种可压缩、阻燃隔热材料,应用于电芯之间减少高温热扩散 [4] - 公司将硅材料用于圆柱形电池单元涂层以减少火势蔓延,并提供阻燃硅酮密封剂封闭电池包,以及Nextel陶瓷纤维防止电池模组内热量扩散 [4] - 公司过去25-30年为燃油车生产陶瓷纤维作为催化转换器绝缘材料,如今将该技术转移至电动汽车领域制造热失控阻隔材料,强化电池热管理安全性 [4] 本土化研发与产业链协同 - 公司先进材料与交通运输产品平台全球总裁表示,非常专注于发展中国本土供应链,与主机厂客户及各级供应商紧密协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以更快响应本地市场需求 [6] - 公司在中国研发团队持续扩大,2020年在上海揭幕全球首个汽车材料科学学院,将其打造为汽车行业展示、共创解决方案的创新中心,与行业伙伴分享经验、建立合作 [6] - 公司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车市场及引领行业变革的重要市场,本土研发团队不仅专注本土需求,还兼顾全球市场,利用全球技术平台开发新产品,实现"在全球为中国"、"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的协同战略 [9] 行业趋势与法规响应 - 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重要窗口期,公司解决方案顺应电动化、智能化、个性化、舒适性、轻量化及可持续发展等主流趋势 [1][3]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规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 [4] - 公司非常关注动力电池新国标,认为这是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的更高要求和重大进展,正与客户合作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以确保符合新法规要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