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韩国五大集团抱团发力电池!
起点锂电· 2025-08-25 18:24
倒计时3天 五家公司将在研发方面深化合作,据悉在去年由于多起电车起火事故,现代起亚提议成立电池安全特别工作组,并在去年 9 月启动联合项 目,研发磷酸铁锂电池,挑战比亚迪及其他中国品牌。 01 失意 2024 2020 年是韩系电池厂的高光之年,当年 Q1 LG 化学全球市占率近三成排名第一,三星 SDI 和 SK On 也总共占据全球两成市场份额。趁热 打铁, LG 新能源和 SK On 也分别从母公司 LG 化学和 SK 创新旗下独立出来,成为新势力。 结果刚独立就遇到了市场变化,随着中国众多汽车品牌纷纷开启电动化之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扩大磷酸铁锂电池生产,韩系三巨头的市占率 一路下滑, 2023 年之后更加明显。 2024 年更是让韩系电池厂崩溃,无一盈利。去年 Q4 财报显示 LG 新能源亏损 2255 亿韩元; SK On 亏损 3594 亿韩元;三星 SDI 亏损 2683 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都在 10 个亿以上,亏损规模堪比国内锂材料相关企业。 这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有了明显对比,也可以侧面看出三元技术路线优势逐渐减少,而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才是未来。 | | 金钠科技总冠名-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 ...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813
交银国际· 2025-08-13 09:30
乐信集团 (LX US) - 2025年2季度净利润达5.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19%,主要受益于拨备费用下降和收入端改善 [1] - 促成贷款恢复正增长,风控能力提升带动电商平台成交金额同比环比显著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1] - 2季度净利润take rate达到1.92%,环比提升34个基点,预计net take rate将保持提升态势 [2] - 预计2025年净利润约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当前市盈率低于4倍,估值吸引,目标价11.8美元 [2] 宝胜国际 (3813 HK) - 2025上半年收入/归母净利润91.6亿/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8.3%/44.1%,主要受线下客流拖累(同店销售下滑10-20%中段) [4] - 毛利率同比下跌0.7个百分点至33.5%,经营利润率下滑1.7个百分点至3.1%,但2季度折扣水平和库存出现环比改善 [4] - 下调2025-27年收入预测7%-8%至173-189亿元,预计2025下半年收入同比下降4.5%,同时下调未来三年净利润预测6%-24% [5] - 当前股价已反映业绩压力,预期股息率超过8%,基于2026年7倍预期市盈率调整目标价至0.74港元 [5] 传奇生物 (LEGN US) - 2Q25 Carvykti销售额达4.39亿美元,同/环比增长19%/136%,创CAR-T疗法单季度销售额新高,经调整净利润0.1亿美元 [8] - 美国Raritan扩建和比利时二期工程年底前完工后总产能将达10,000人份/年,潜在年销售额超40亿美元 [9] - FDA更新REMS要求,监测期/驾驶限制缩短至2周,生产周期缩短至30天,产品在社区医疗层面渗透有望提速 [9] - 上调2025-27年收入预测1-6%,长期峰值销售预测上调5%至69亿美元,目标价上调至74美元 [9] 瑞浦兰钧 (666 HK) - 2025上半年收入9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锂电池出货量32.4GWh,同比增长100.2% [10] - 锂电池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至8.5%,研发费用率缩减12%,净亏损同比收窄85%至6532万元 [10] - 预计2025年净亏损收窄至1.3亿元,2026年实现净利润2.8亿元,上调2025-27年毛利率预测2-4个百分点 [11] - 基于DCF模型调升目标价至15.46港元(原14.25港元),对应1.1倍2026年市销率 [11] 科技行业 - MSCI全球指数和沪深300连续三个月增长,恒生科技指数本月涨幅4.0%跑赢恒指(+3.2%) [12] - 台积电6月营收同比增长26%,2纳米技术优势持续扩大,1%汇率变化导致1个百分点收入变化 [12] - DDR4(8GB)合约价和NAND Flash(128GB)合约价延续上涨趋势,6月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增长19%至38亿美元 [12][13] - 美半导体关税政策影响或小于预期,台积电在美投资1,650亿美元建厂或符合豁免条件,英伟达对中国市场敞口影响约占总收入2% [13] 电池行业 - 7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5.9GWh,同/环比+34.3%/-4.0%,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43% [14] - 7月中国电池出口23.2GWh,环比-4.7%但同比+35.4%,中美关税暂缓利好储能电池对美出口 [15] - 宁德江西锂矿停产有望支撑锂价,固态电池研发加速:上汽MG 9月将上市半固态电池版本MG4,孚能科技完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送样 [15]
金龙羽被深交所通报批评:信息披露不充分引发股价异动 董事长及董秘均被处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23:19
公司违规行为 - 深交所对金龙羽及相关当事人予以通报批评处分 因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可能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时 相关信息和风险提示存在不充分、不准确、不完整问题 [2] - 金龙羽在2025年5月20日发布10万支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EC01固态电芯订单消息 但后续公告称该订单金额较小 预计对公司利润不构成重大影响 [2] - 公司董事长郑有水、总经理郑焕然、董事会秘书惠明均因未能恪尽职守被通报批评 违规行为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3] 股价波动情况 - 5月20日订单消息发布后 金龙羽在6个交易日内4次涨停 [2] - 2025年5月20日至6月30日 股价从不到17元最高上涨至超过40元 实现翻倍 [5] - 截至8月7日收盘 股价报31 70元/股 市值约为137亿元 [5] 固态电池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线电缆研发生产销售 但自2021年起布局固态电池业务 计划5年内投入不超过3亿元研发资金 [3] - 2023年2月披露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863 94万元 远低于年平均投入水平 [3] - 2023年12月终止与重庆锦添翼合作 2024年初设立金龙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继续研发固态电池材料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6 75亿元 同比下降6 53% 归母净利润1 4亿元 同比下降14 14%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60万元 同比下降109 3% [8]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8 99亿元 同比增长31 14% 归母净利润3717万元 同比增长2 94% [8]
久日新材:参股公司正在进行固态电池相关方面的研发
格隆汇· 2025-08-06 16:33
公司动态 - 久日新材(688199 SH)的参股公司天津普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固态电池相关方面的研发 [1]
固态电池UV胶市场展望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固态电池及UV胶应用领域,国内研发集中于半固态或固液混合技术,与日本丰田存在显著差距[1][2] - 公司合作方包括松井、C公司、德能激光,采用激光开槽加UV胶工艺,技术适用于干法电极[7][8][9] --- 技术研发与进展 - **技术路线**:正极选择硫化物,负极采用硅碳负极(硅含量>50%),提莫先导、泰一等企业表现突出[13][21] - **研发突破**:2023年中期通过拆解丰田及国内厂商数据验证技术差距,计划2027-2030年扩大装机验证,2030年后大规模生产[2] - **工艺创新**:激光开槽加UV胶工艺精度更高,可靠性优于传统涂布,解决干法电极兼容性问题[8][10] --- 市场与产能 - **UV胶应用**:替代蓝膜潜力大,但成本高、环境影响及长期性能待验证,单条产线产能2-4GWh,部分依赖进口材料[1][4] - **固态电池量产**:预计2026年下半年,成本为液态电池2倍以上,规模化后仍高15%-20%[2][16] - **液态电池扩张**:2025年底产能达900GWh(2024年为670GWh),年增速200-250GWh[12] --- 材料与供应链 - **UV胶用量**:固态电池正极用量较小(微米级),通过等温加压解决边缘膨胀,价值量估算1.44亿元/MWh(单价8万元/吨)[5][6] - **供应商**:激光设备合作德能激光,UV胶供应商以南模和德国厂商为主[9][14] - **关键材料**:硫化物领域严一、有盐领先,日本丰田及国内清陶、未来、徽能进展较快[13][21] --- 应用与合作 - **初期应用**:人形机器人、飞行器等高性能需求领域,已与特斯拉签署合作协议[18][19] - **合作进展**:与特斯拉合作近两年,定制化开发满足特定需求,新兴企业因费用高合作受限[19][20] --- 性能与挑战 - **技术难题**:硫化物制备、界面安全、循环寿命及快充待突破,全固态性能达标仍需时间[2][3][15] - **性能对比**: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但循环寿命、快充弱于液态电池,轻量化是潜在优势[17] --- 其他关键数据 - **材料用量**:固态电池材料用量1,500-1,800吨/MWh,占总用量<5%[6] - **中试时间表**:2025年下半年启动中试线,2026年下半年量产线招标,建设周期6-9个月[11]
固态电池量产,宁德时代给出时间表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21:4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7.2% [2][7] - 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3% [2][7] - 毛利率超过25.0%,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7] - 经营性现金流达586.9亿元 [7] - 中期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10.07元,合计分红金额达45.73亿元 [8] 业务发展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为38.1%,较2024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7] - 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7] - 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7] - 固态电池研发处于行业领先,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前后规模化生产 [2] 研发创新 - 研发团队规模超2.1万人,拥有六大研发中心 [10] - 累计申请及在途专利达49347项,其中境内29709项,境外19638项 [10] - 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10] - 第二代神行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超长续航和峰值12C充电能力的磷酸铁锂电池 [10] - 钠新电池是全球率先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动力电池 [10] 补能网络 - 新一代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可实现100秒极速补能,已建成300多座换电站 [11] - 与中石化、蔚来等战略合作构建全国性补能网络 [11] - 重卡换电解决方案将在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 [11] 全球化战略 -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410亿港元,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及营运资金 [13] - 推进匈牙利工厂、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建设 [13] - 德国基地取得碳中和认证,零碳工厂总数增至10座 [13] - 报告期内减少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13]
人形机器人热潮下 电池企业订单显现
高工锂电· 2025-05-14 18:30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 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办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利元亨 [2] 人形机器人电池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掀起热潮 锂电池作为核心能源系统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续航、负载和稳定性 政策扶持和订单增长推动产业资本加持 [3] - 多家锂电池企业布局机器人电池赛道:亿纬锂能已向头部机器人客户交付样品 蔚蓝锂芯产品应用于宇树科技 盟固利正极材料通过验证 赣锋锂业研发全地形机器人电池 宁德时代组建机器人研发团队并计划投资 [3] - 伴随机器人出货量增加 产业链企业已收获批量订单 相关企业正加大研发和产能投入 [3] 人形机器人电池市场需求 - 人形机器人锂电池需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倍率、高安全和长寿命要求 当前主要采用圆柱型锂电池 系统电压为48-58V 电池组结构以13-16串3-9并为主 充放电倍率超2-3C 单台带电量0.5-2kWh [5] - GGII数据显示 按单台配备2kWh计算 2025年具身机器人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2GWh 2030年需求超100GWh 2025-2030年复合增速超100% [5] - 机器人应用场景涵盖科研、医疗、工业和消费端 消费端产品逐渐增多 [5] 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瓶颈 - 锂电池面临续航不足和充放电频次高的问题 能量密度限制导致续航时间不足 提高容量会增加成本并影响轻便性 [6] - 高频动作对电池热管理和循环寿命要求更高 人形机器人因场景复杂和外观设计限制 难以像二轮车携带大容量电池 轻便化是突出需求 [6] 固态电池发展前景 - 固态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有望成为机器人替代电源 国内厂商研发已进入中试阶段 [7] - 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集中在2027年前后 将率先应用于机器人、高端数码和航空飞行器等成本不敏感领域 推动动力系统革命性提升 [8] 企业竞争格局 - 中小电池企业更热衷布局机器人电池赛道 因产线改造和产品规划变更更灵活 大型电池企业更聚焦动储等大赛道 机器人电池容量与中小企业出货能力更匹配 [8] - 短期内人形机器人电池将为中小电池企业带来显著转型效益 在行业降本增效背景下 该赛道将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8]
三元软包电池龙头孚能科技正式易主国资控股股东,业绩能否扭亏?
国际金融报· 2025-04-17 16:36
公司控股权变更 - 孚能科技控股权发生重大变更,股份转让协议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广州工控集团成为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广州工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72亿股,占总股本的14.1550%,其中恒健工控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增持股6110.51万股,占比5% [2] - 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21.4854%降至16.4854%,表决权比例从21.4854%降至11.1454% [2] 广州国资收购轨迹 - 2022年11月广州工控集团等3家广州国资背景公司斥资33.18亿元包揽公司定增 [4] - 2023年8月广州工控及广州创兴以17.28亿元受让公司5%股份 [5] - 2024年1月恒健工控新能源与广州工控集团以9.72亿元受让公司5%股份,最终完成控股 [5]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龙头,连续五年国内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2023年营收164.36亿元,但净利润亏损18.68亿元 [4][8] - 2021-2023年营收从35亿元增至164.36亿元,但净利润从亏损9.53亿元扩大至18.68亿元 [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92.12亿元(同比下降17.98%),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减亏80.57%) [8] 技术研发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始人王瑀为资深锂电科学家,坚持三元软包技术路线,产品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2018年后成为奔驰、北汽新能源等头部车企供应商 [7] - 公司已布局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已在高端乘用车等领域应用,计划2025年放大验证固态电池,2027年实现全固态小批量量产 [9] - 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反超三元电池导致公司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8] 国资入主后的协同效应 - 广州工控旗下拥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资源,双方在产业链协同上优势互补 [9] - 国资支持可能缓解公司财务压力,加速固态电池研发及国际化进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