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研发

搜索文档
长虹能源布局固态电池 旗下长虹聚和源研究提速
证券日报网· 2025-05-28 11:50
如今,长虹聚和源已经发展成为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 精特新企业",并且成为了国内智能穿戴锂电池行业标准制定者,现有深圳、湖南两大制造基地,具备年产超1亿只聚合物锂离 子电池的产销能力。 本报讯 (记者贾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机器人、AI眼镜等终端对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固态电池未来 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长虹发布显示,作为新能源电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四川 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能源")旗下深圳长虹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聚和源")也在一直 致力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由于取代了以往锂电池的电解液,电池能力密度得到大幅提升。固态 电池也成为了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主要选择。 在全球电池版图中,长虹能源早已占有一席之地。据悉,公司具备年产35亿只(组)碱锰电池、5亿只18650等各型号锂离 子电池及1亿只以上小型聚合物电池的产销能力,销售地图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其中,碱性电池更是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四、 中国第二。2023年4月份, ...
固态电池致命难题迎来突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3 09:52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春阳团队首次揭示固态电池短路成因,发现锂金属析出和互连形成的电子通路导致短路,分为软短路和硬短路两个阶段 [1][4][7] - 研究团队提出"刚柔并济"的无机-有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解决方案,有效抑制锂金属析出和短路失效 [7] - 该研究为固态电解质纳米尺度失效机理提供全新认知,为新型固态电池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7] 产业化进展 - 国轩高科已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电芯能量密度达350Wh/kg,开启装车测试 [8] - 上汽集团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2024年底在MG4量产应用,2027年推出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 [8] - 梅赛德斯-奔驰固态电池测试车续航提升25%,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450Wh/kg [8] - 中国一汽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应用 [8] 政策支持 - 2020年国务院将固态电池列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对象 [9] - 2024年工信部等八部门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目标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9] - 珠海市计划2027年形成固态电池产业集群,2030年实现批量交付 [10] - 上海市计划2030年建成覆盖固态电池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 [10] 全球竞争格局 - 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超4.6万件,日本占37%,中国占30% [12] - 中国已成为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最多的市场,占比35% [12] - 欧阳明高院士提醒中国需联合攻关应对固态电池颠覆性挑战 [12] 商业化前景 - 行业共识固态电池将在2027-2030年集中爆发,2030年渗透率预计达10% [14][15]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614.1GWh,市场规模172亿元 [15]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30-2035年实现量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建立小批量供应能力 [15]
人形机器人热潮下 电池企业订单显现
高工锂电· 2025-05-14 18:30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 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办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利元亨 [2] 人形机器人电池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掀起热潮 锂电池作为核心能源系统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续航、负载和稳定性 政策扶持和订单增长推动产业资本加持 [3] - 多家锂电池企业布局机器人电池赛道:亿纬锂能已向头部机器人客户交付样品 蔚蓝锂芯产品应用于宇树科技 盟固利正极材料通过验证 赣锋锂业研发全地形机器人电池 宁德时代组建机器人研发团队并计划投资 [3] - 伴随机器人出货量增加 产业链企业已收获批量订单 相关企业正加大研发和产能投入 [3] 人形机器人电池市场需求 - 人形机器人锂电池需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倍率、高安全和长寿命要求 当前主要采用圆柱型锂电池 系统电压为48-58V 电池组结构以13-16串3-9并为主 充放电倍率超2-3C 单台带电量0.5-2kWh [5] - GGII数据显示 按单台配备2kWh计算 2025年具身机器人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2GWh 2030年需求超100GWh 2025-2030年复合增速超100% [5] - 机器人应用场景涵盖科研、医疗、工业和消费端 消费端产品逐渐增多 [5] 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瓶颈 - 锂电池面临续航不足和充放电频次高的问题 能量密度限制导致续航时间不足 提高容量会增加成本并影响轻便性 [6] - 高频动作对电池热管理和循环寿命要求更高 人形机器人因场景复杂和外观设计限制 难以像二轮车携带大容量电池 轻便化是突出需求 [6] 固态电池发展前景 - 固态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有望成为机器人替代电源 国内厂商研发已进入中试阶段 [7] - 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集中在2027年前后 将率先应用于机器人、高端数码和航空飞行器等成本不敏感领域 推动动力系统革命性提升 [8] 企业竞争格局 - 中小电池企业更热衷布局机器人电池赛道 因产线改造和产品规划变更更灵活 大型电池企业更聚焦动储等大赛道 机器人电池容量与中小企业出货能力更匹配 [8] - 短期内人形机器人电池将为中小电池企业带来显著转型效益 在行业降本增效背景下 该赛道将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8]
加速成熟的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技术路线与全球化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28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 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27.9万辆,同比增长21.3%,市场渗透率突破17%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494.4万辆,占全球市场的68%,同比增长32%,增速超出全球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2]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140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18%,同比增长350万辆 [5] - 2024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703.7万辆,同比增长30.9%,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端占比连续3个月超50% [5] 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与贡献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全球电动化转型提供成熟高效的产业链支撑,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 [2] - 中国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承担更多责任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变革正在全球市场深度联动,引领全球市场发展 [5] 市场竞争与价格战 - 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剧烈变化,价格战成为企业保住市场份额的手段 [2] - 中国企业基于成本结构和规模优势,致力于重塑汽车市场价格体系 [3] - 电气化和智能化技术变革推动中国企业打开高端化天花板,使市场竞争更加深入 [3] 技术发展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研发全固态电池,解决液态电池温域范围窄、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 [5] - 固态电池面临材料成本和整车集成难题,成本较高可能更多搭载在高端车型上 [6] - 液态电池物料成本低至0.1元/wh,全固态电池预计2030年达1元/wh [6] - 充电速度提升(如峰值3C、5C)可能减少对超长续航里程的需求 [6] 多技术路线发展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增长75.6%,纯电动汽车增长16%,两者销量差距不足100万辆 [6] - 增程和混动动力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全域气候需求 [7] - 多技术路线解决中国市场多样化问题,维持内燃机产业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7] - 氢燃料电池、氢氨发动机等技术为"全程零碳排放"提供新方案 [8] 海外市场拓展与挑战 - 中国汽车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是必然选择,但在贸易壁垒面前面临不确定性 [9]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税率最高达47.6%,可能转为永久性关税 [9][10] - 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发展以贸易出口为主,缺乏属地化深耕和运营 [10] - 国际化人才短缺是海外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11] 行业合作与未来展望 - 宝马、奔驰、大众等德国车企表示愿与中国加强新能源汽车合作,建立双赢伙伴关系 [10] - 宝马计划2028年推出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高端乘用车 [8] - 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技术开放是迈向碳中和的唯一可持续路径 [8]
锂电巨头,联手政府和国企,投建固态电池项目
DT新材料· 2025-04-26 00:00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战略布局 - 公司与杭州市拱墅区政府及杭州能源集团签署协议,拟在杭州建设高比能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合作领域包括交通电动化、新能源产业拓展、能源供应链及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1] - 公司已实现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覆盖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及电池系统等关键环节,加速推进商业化应用 [1] 技术研发突破 - 同步推进硅基负极与锂金属负极双技术路线: - 金属锂负极路线:400Wh/kg电池循环寿命达800次并完成工程验证,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 [2] - 硅基负极路线:形成320-450Wh/kg产品梯度,其中320Wh/kg电芯循环寿命突破1000次,450Wh/kg技术达行业顶尖水平 [2] - 针对无人机等轻量化设备需求,开发21700圆柱电芯能量密度330-400Wh/kg,兼具高比能与结构稳定性 [2] 多场景商业化应用 - 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头部车企签订联合开发协议,推进高比能锂负极电池装车验证 [3] -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eVTOL企业合作,固态电池解决方案进入适航认证流程 [3] - 消费电子:高安全耐低温固态锂电池向国际手机厂商批量送样验证 [4] 行业活动动态 - 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将于2025年7月3-5日在宁波举办,议题涵盖固态电池产业化、硅基负极工艺、AI赋能制造等前沿领域 [5][6] - 会议设置固态电池专场(含锂金属/锂硫电池进展)及硅基负极专场,配套产业对接与科技成果展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