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分配

搜索文档
中国慈善联合会蔡概还:应完善慈善信托政策与褒奖制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9:15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记者就慈善信托如何助力共同富裕专访中国慈善联合会 慈善信托工作委员会主任蔡概还。他指出,慈善信托在缩小财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但税收优惠落地难、信托登记制度缺失仍是当前最大瓶颈。 《21世纪》:慈善信托在"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价值有哪些? 蔡概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 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在共同富裕迈向实质性推进的阶段,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激活三次分配已成为关键议题。慈善信托作为联 结私人财富与公共福祉的工具,正被赋予重要期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升,以公益慈善事业为主体的三次分配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作 用将越来越显著。其中,慈善信托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次分配的重要新生力 量。发展慈善信托,将有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 慈善信托的核心要义是慈善信托财产的本金和收益要全部用于公益 ...
21专访|中国慈善联合会蔡概还:应完善慈善信托政策与褒奖制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5:03
《21世纪》:慈善信托在"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价值有哪些? 蔡概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 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升,以公益慈善事业为主体的三次分配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作 用将越来越显著。其中,慈善信托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次分配的重要新生力 量。发展慈善信托,将有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 慈善信托的核心要义是慈善信托财产的本金和收益要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同时,2023年修正后的《慈善 法》增加一条规定,即第46条规定,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得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其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 人。慈善信托的受托人确定受益人,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指定或者变相指定受托人 及其工作人员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 这意味着慈善信托具有与慈善捐赠一样的纯公益性,人们将自己合法所有的财产拿出来设立慈善信托, 就不能再将该财产拿回去,而通常须全部用 ...
以第三次分配驱动教育数字鸿沟弥合
新华日报· 2025-07-25 07:17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第三次分配 - 数字技术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但加剧了教育数字鸿沟问题 [1] - 传统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政府投入)存在覆盖盲区和响应迟滞缺陷 [1] - 第三次分配能促进社会财富均衡流动,对弥合教育数字鸿沟具有战略意义 [1] 数字资源供给的结构性失衡 - 教育数字鸿沟体现为基础设施、治理认知、人才储备、数据共享四方面失衡 [2] - 第三次分配填补初次/再分配空白,重构数字教育资源分配结构 [2] - 市场失灵时:通过知识平台资助培训项目、开发特殊群体教育资源、组织免费社区培训 [2] - 政府局限时:构建补充性供给网络,实现分层分类救助与数字公共服务均等化 [2] 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 依托社会组织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开展数字扫盲及AI进阶培训 [3] - 公益基金会与乡村儿童数字素养项目协作,探索教育新场景/模式 [3] - 联动企业/科研机构系统化培训教育管理者,提升AI技术应用与数据驱动决策能力 [3] 制度保障体系构建 - 政府需健全数字治理法规,完善数据管理监督机制 [4] - 搭建需求识别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普惠服务精准覆盖 [4] - 优化税收激励政策,推动慈善文化现代化转型,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数字教育公益 [4] - 引导企业从被动履责转向主动构建"战略慈善生态",实现价值共生 [4]
中国高净值人群两年捐赠140亿 三分之二投向教育领域
长江商报· 2025-05-30 08:06
高净值人群慈善捐赠趋势 - 2023-2024年高净值人群完成157笔单笔超1000万元的直接捐赠,总金额达140.3亿元,其中2023年捐赠95.65亿元,2024年捐赠44.65亿元 [2] - 股权捐赠占比显著提升,2024年4笔股权捐赠占当年捐赠总额的68.51% [2] - 教育领域最受青睐,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捐赠合计占比达三分之二,直接捐赠中投入高等教育71笔,基础教育30笔 [2] 家族基金会发展现状 - 截至2023年底,我国家族基金会达434家,占全国基金会总数的4.52%,57%的家族基金会以200万元作为最低注册资金 [3] - 近六年新注册基金会的平均资金规模维持在300-400万元区间 [3] 高净值人群慈善行为特征 - 高净值女性更倾向于帮助特定群体如家乡和家族成员,新生代注重慈善有效性、策略性及技术驱动 [3] - 新生代关注商业向善和慈善创新,跨境慈善中高净值群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表现更主动 [3] 慈善信托发展数据 -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备案慈善信托539单,新增规模16.61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慈善信托2244单,总规模85.07亿元 [6] - 高净值人群设立慈善信托239单,规模18.13亿元,数量占比10%但金额占比21%,单均规模为整体两倍 [6] - 慈善信托关注领域多元化,涵盖教育、乡村振兴、罕见病等,备案单数自2016年《慈善法》实施后逐年上升 [5][6] 政策与制度背景 - 慈善信托法律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慈善法》确立"慈善信托",2017年《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出台 [5] - 金融机构被呼吁发挥专业优势协同慈善主体,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5]
清华财富升维论坛在京举办,探索财富创造社会价值新路径
新京报· 2025-03-25 20:56
清华财富升维论坛在京举办,探索财富创造社会价 值新路径 新京报讯(记者代文佳)3月23日,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清 华财富升维论坛暨"财富升维与社会价值创新"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论坛 以"财富升维,生生不息"为主题,来自企业界、公益慈善领域、学术界及媒体界的160余位嘉宾共聚一 堂,深入探讨新时代下财富创造社会价值的新路径。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福特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公益慈善研究院(由香港赛马会及其慈善信 托基金资助成立)等合作伙伴代表出席活动并致辞,围绕公益捐赠、企业家创新回馈、共建式慈善等议 题分享了实践经验,共同展望财富升维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作主题演讲。 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教授以"财富升维、生生不息"为主题,系统阐释了范氏义庄的历史启 示、第三次分配的政策解读以及财富升维的未来图景,介绍了财富升维的三个维度是从当下到未来、从 小我到大我、从有形到无形。他提出,升维代表向上和向善的力量,财富升维才可传承,传承即最大的 公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超作主题演讲。 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