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类债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洋河股份(002304):2025 年中期业绩点评:调整延续,底部将至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19 15:1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报告对洋河股份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81.59元 [7][14] - 当前股价为69.84元,较目标价有16.8%上行空间 [14] 核心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Q2收入同比下降43.6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2.66%,业绩敞口环比扩大 [14] - 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20,923百万元(同比-27.5%),归母净利润4,067百万元(同比-39.1%) [5] - 2025-2027年EPS预测值下修至2.70元、3.07元、3.36元(原预测3.67元、4.01元、4.48元) [14] - 2025年ROE预计降至8.4%,2027年回升至11.4% [5][15] 业务表现分析 - 2025H1省内/省外收入分别下降25.8%/42.7%,渠道出清范围扩大 [14] - 中高档酒收入下滑36.5%,普通酒收入下降27.2%,反映消费结构沉降 [14] - 2025Q2毛利率同比微降0.4pct至73.4%,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提升2.3pct/4.2pct [14]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市盈率25.48倍(2025E),高于白酒A股平均21倍 [15][16] - 52周股价区间63.83-99.19元,总市值105,210百万元 [8] - 近12个月绝对收益-5%,相对深证成指跑输47个百分点 [12] 现金流与分红特征 - 2025Q2销售收现同比下滑47.6%,合同负债余额58.8亿显示渠道配合意愿 [14] - 2025-2027年股息率预计维持6.8%,DPS稳定在4.65元 [15] - 净负债率-46.41%,显示较强财务安全性 [9]
白酒:颠覆中重塑
2025-08-13 22:52
行业与公司 - 白酒行业正经历从价格逻辑向份额逻辑的转变,从成长型资产过渡到红利资产[1] - 茅台等头部品牌抗风险能力更强,库存周期相对较好[1][11] - 白酒行业的底层逻辑已变,投资和奢侈品属性减弱,快消品属性强化[1][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逻辑演变 - 长期来看,白酒行业将从价格逻辑转向份额逻辑,从成长型资产过渡到红利资产[1][3] - 白酒商品属性会随着社会及人口结构变化而演变,快消属性强化,高端消费属性弱化[5] - 未来五到十年内,白酒行业的估值体系可能从PE、PEG转向PBR,向类债资产演变[2][15] 中期维度关注点 - 白酒行业需重点关注需求侧因素,包括信用扩张和人均收入等[4] - 业绩波动呈现渠道底、业绩底和库存底三个层次,投资者应重点关注渠道底和业绩底[1][4] - 当前白酒市场处于渠道利润触底但业绩尚未触底的阶段,构成左侧投资机会[1][6] 当前市场表现与投资机会 - 2022年至今,高端消费限制政策导致渠道利润下降,预计2026年上半年动销与收入匹配[1][9] - 当前周期呈现价格出清和头部化特征,茅台等头部品牌抗风险能力更强[11] - 建议关注高频信号如茅台单品成交价,其波动代表供需表现[10] 历史周期参考 - 2013年至2015年期间,白酒行业渠道利润转负,业绩进入低谷,板块收入增速探底[7][8] - 2022年至2025年,经济体处于去杠杆区间,需求侧尚未彻底见底[9] 其他重要内容 企业策略与条件 - 企业需通过提升市场占有率来实现增长,而非依赖价格上涨[1] - 企业要通过品牌基础、组织架构和产品产能布局来实现份额提升[17][18] - 白酒行业向类债资产转型需满足增长预期稳定性、自由现金流稳定性及维持较高ROE[19] 短期市场看法 - 白酒板块具有一定绝对收益空间,但更多的是阶段性的反弹机会,而非长期趋势性机会[16] 未来长周期趋势 - 本轮调整将优先于需求侧,可能在2026上半年出现股价或业绩底[12] - 大型品牌企业将在调整过程中展现更强抗性,更值得关注与投资[12]
贵州茅台(600519):2025 年半年报点评:保持定力,积极应对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13 10:3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报告对贵州茅台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目标价格为2163.23元 [5] - 当前股价为1437.04元,52周股价区间为1261.00-1748.00元 [6] - 截至8月12日收盘股息率为3.6%,是较为优质的类债资产 [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H1总营收910.94亿元,同比+9.2%,归母净利454.03亿元,同比+8.9% [12] - 25Q2总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分别+7.3%、+5.2%,业绩环比略降速 [12] - 2025E营业总收入1897.78亿元(+9.0%),归母净利922.79亿元(+7.0%) [4] - 2025E每股净收益73.46元,净资产收益率36.2%,市盈率19.56倍 [4] - 25Q2销售毛利率90.4%,归母净利率46.8%,净利率同比-0.9pct [12] 业务运营情况 - 25Q2茅台酒收入320亿元(+11%),系列酒收入67亿元(-7%) [12] - 25H1茅台酒、系列酒基酒产量分别约4.37万吨、2.96万吨 [12] - 批发代理和直销渠道收入同比分别+1%、+17% [12] - 25Q2末预收款项62亿元,环比及同比均有明显回落 [12] - 应收票据28亿元环比增加,预计为酱香酒公司销售系列酒接受票据打款增多所致 [12] 市场策略与股东回报 - 公司采取一系列举措提振市场信心,包括限量发售纪念酒、新增普飞整箱4瓶装规格等 [12] - 回购注销截至8月4日已完成53亿元(上限60亿元),正在起草新一轮回购股份方案 [12] - 控股股东已着手起草增持方案 [12] - 6月底以来批价总体企稳,8月8日纪念酒二级市场价格从7000元发售价涨至万元 [12] 行业比较 - 可比公司2025E平均PE为20倍,贵州茅台为19.56倍 [4][14] - 贵州茅台2025E PEG为2.3倍,低于酒鬼酒(0.1倍)但高于古井贡酒(1.0倍) [14] - 贵州茅台2025E PS为9.69倍,高于行业平均4.1倍 [4][14]
A股白酒股走强,山西汾酒涨超4%,国泰海通称白酒股价或先于需求侧出现拐点
格隆汇· 2025-08-11 14:26
白酒行业趋势 - 政策变量加速行业出清 产业加速向业绩底迈进 预计最早2026上半年达到业绩底 [1] - 产业逻辑在颠覆中重塑 份额逻辑逐步取代量价逻辑 [1] - 长周期下把握白酒的"类债资产"属性 [1] 股价表现 - 古井贡酒涨超6% 伊力特涨超5% 山西汾酒与迎驾贡酒涨超4% [1] - 舍得酒业与水井坊涨超3% 泸州老窖/金徽酒/皇台酒业/酒鬼酒/贵州茅台涨超2% [1] - 白酒股价有望先于需求侧出现趋势级拐点 结合批价等高频信号 [1]
白酒2025:颠覆中重塑
格隆汇· 2025-08-11 11:21
行业周期与调整 - 白酒行业正处于渠道利润底,加速迈向业绩底和库存底,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业绩底确认 [7][18][26] - 政策变量加速产业出清,业绩底和库存底将先于需求底出现,类似2013-2015年周期 [9][24][26] - 本轮调整呈现价格端出清和头部化特征,头部企业去库时间晚于中小企业且市场份额提升 [34][44][62] 商品属性与逻辑演变 - 白酒高端消费属性弱化,快消属性增强,价位带向腰部集中(100-300元) [44][48][61] - 行业逻辑从量价驱动转向份额驱动,具备品牌力、产品卡位和产能优势的企业将胜出 [60][61][75] - 海外烈酒案例显示快消品属性下价位带方差较小(如威士忌均价11-36美元/瓶) [56][57][61] 投资逻辑重塑 - 长期看白酒将从顺周期成长股演变为"类债资产",稳定ROE和分红成为定价核心 [72][75] - 业绩底和批价底是投资关键信号,高端白酒批价对股价有前瞻指引作用 [31][34] - 头部企业需通过份额提升维持低幅增长,并通过分红回购压低分母端估值 [75][62][67] 数据与市场结构 - 高端白酒集中度显著,茅台/五粮液在高端市场占比超80% [62][63][64] - 规上企业收入占比从2015年40%提升至2024年70%,利润集中度更高 [66][67] - 2016-2022年高端白酒升均价达200元/升,显著高于其他烈酒品类 [49][54][57]
国泰海通|食饮:白酒2025:颠覆中重塑
行业核心观点 - 政策变量加速白酒行业出清 产业加速向业绩底迈进 股价有望先于需求侧出现拐点 [1] - 产业逻辑在颠覆中重塑 份额逻辑将逐步取代量价逻辑 长周期下白酒将呈现"类债资产"属性 [1][3] 中周期投资逻辑 - 白酒中期核心矛盾在于需求侧 产业调整围绕渠道底、业绩底、库存底"三大底"展开 顺序为渠道底 > 业绩底 > 库存底 [2] - 当前处于渠道利润底 正向业绩底加速迈进 预计最早2026上半年达到业绩底 批价等高频信号显示股价拐点可能先于需求侧出现 [2] 商品属性变革 - 经济结构及人口特征变化导致白酒高端消费属性弱化 快消属性增强 企业成长逻辑从量价驱动转向份额驱动 [2] - 具备份额逻辑的企业将展现持续竞争优势 行业需重构稳定增长预期及分红回购预期以完成定价切换 [3] 长周期资产属性 - 多数白酒个股成长性弱化 少数优势企业将内化为"类债资产" 稳定的ROE对定价愈发重要 [3] - 行业需经历较长时间完成从"周期成长"到"类债资产"的定价逻辑重塑 [3]
白酒指数弱反弹,重组预期公司股价异动:*ST岩石本周大涨,*ST椰岛却跌了丨酒市周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0 16:15
白酒行业整体表现 - 白酒板块本周反弹势头偏弱,Wind白酒指数周涨幅仅0.78%,显著低于上证指数和深成指 [1] - 长期视角下,白酒商品属性变化导致份额逻辑取代量价逻辑,多数白酒个股成长性弱化,行业或不再属于顺周期成长股 [1] - 少数个股凭借竞争优势可能内化为"类债资产",稳定的ROE对定价愈发重要 [1][5] 个股表现及异动 - *ST岩石和珍酒李渡本周股价分别大涨14.11%和10.68%,酒鬼酒、泸州老窖、伊力特涨幅约2% [1] - *ST椰岛本周跌幅达6.33%,股价波动较大 [1] - ST西发、*ST岩石、珍酒李渡周涨幅居前,分别达16.28%、14.11%、10.68% [2] - *ST岩石和*ST椰岛近期股价异动与重组预期相关,市场资金博弈明显 [3] 重组预期及监管影响 - *ST岩石实控人韩啸因关联公司涉案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股权冻结可能触发控制权变更 [4] - *ST椰岛背靠海口国资,证监会支持国资主导的困境企业重组,市场关注度高 [4] - 白酒"借壳"需符合行业政策导向,监管对跨界重组的态度可能影响方案落地 [4] 企业经营与行业展望 - 今世缘高端产品扫码率降幅较大,V系受影响最显著,"对开"等中低端产品保持增长 [4] - 今世缘6-7月终端动销增速环比下滑,斜率较去年更陡,预计行业实质性好转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 [5] -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白酒行业最早2026年上半年达业绩底,股价拐点或先于需求侧出现 [5]
国泰海通:白酒股价或先于需求侧出现拐点 产业重塑凸显“类债资产”属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8-10 14:04
行业周期与拐点 - 政策变量加速白酒行业出清 产业加速向业绩底迈进 预计最早2026上半年达到业绩底 [1] - 白酒板块作为顺周期成长股 需经历业绩底后才迎来趋势性配置机会 当前已处于渠道利润底 正向业绩底加速推进 [2] - 结合批价等高频信号 白酒股价有望先于需求侧出现趋势级拐点 [1][2] 产业逻辑重塑 - 白酒行业核心矛盾在于需求侧 产业调整本质是渠道底、业绩底和库存底围绕需求侧展开 顺序为渠道底>业绩底>库存底 [2] - 白酒商品属性变化 高端消费属性持续弱化 快消属性增强 成长逻辑由量价逻辑演变为份额逻辑 [2] - 具备份额逻辑的企业将展现持续竞争优势 [2] 长期投资逻辑 - 长期视角下 白酒商品属性变化导致份额逻辑取代量价逻辑 多数个股成长性弱化 不再属于顺周期成长股 [3] - 少数个股凭借竞争优势内化为"类债资产" 稳定的ROE对定价愈发重要 [3] - 行业需重构稳定增长预期及分红回购预期 完成定价切换需较长时间 [3]
红利研究(1):为什么是银行?终点又在何处
中邮证券· 2025-07-14 18:12
报告核心观点 投资回报率走低的低利率环境使红利股在跨资产比较中性价比提升,银行因最能满足永续增长股利假设在红利股中表现突出,当前银行指数预期仍有上涨空间 [4][5][6] 各部分总结 为什么红利股能持续上涨 - A股行情按交易逻辑可分交易情绪、现实和回报3种模式,缺乏情绪刺激和现实基础时市场选择交易回报,对应标的为高股息红利股 [13] - 低利率环境通常利于成长股,但2023年四季度起红利股相对收益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负相关,原因是社会投资回报率走低出现流动性陷阱,红利股高股息对债权类资产荒资金是优质回报来源 [15] - 我国PPI连续33个月负值,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TTM负增长,A股上市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增速走低,缺乏现实交易基础 [19] - 楼市调整和居民对未来展望低迷使居民自2022年有超额储蓄倾向,对权益类基金配置热情降低,A股缺乏增量资金形成情绪市 [22] - 信用利差极致收窄使红利股在跨资产比较中性价比提升,红利股股息率可写作无风险利率、本金风险补偿和股债差异补偿之和,2023年四季度起债券信用利差快速收敛促使红利股性价比提升 [25] 为什么红利中表现最好的是银行 - 红利资产会分化,部分红利股永续增长股利假设受挑战,红利指数总分红额和股利支付率近两个财年下降,高分红行业2024年度现金分红增速分化 [30] - 长期看各行业现金分红同比增速与当年净利润同比同向变动,仅银行、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满足永续增长股利标准,煤炭除特殊时期外现金分红和净利润走势一致 [31] - 银行未分配利润稳定上涨,煤炭2023年后未分配利润增速大幅下降,缺乏安全垫保护的煤炭涨幅远逊于银行 [37] - 银行商业模式决定其未来净利润和现金流稳定,大额未分配利润是未来股利分配安全垫,最能满足永续增长股利假设 [5][41] 银行行情的终点将在何处 - 红利股属类债资产,可将其与共同发行主体的债券构建收益率“均值 - 方差”联系,股息率可写成无风险利率、经波动率调整的债券风险补偿和股债差异补偿之和 [42] - 通过银行债净价指数年收益率波动率得到其风险补偿,用银行指数预期波动率调整,可获得银行指数股债差异补偿 [42] - 2023年四季度信用利差极值收窄前银行指数股债差异补偿长期为负,收窄后转为正值开启银行股牛市 [44] - 历史数据显示1%为银行指数股债差异补偿临界值,>1.5%银行股可获超额收益,当前银行指数股债差异补偿为1.92%,若完全因银行指数上涨消化,对应银行指数静态股息率从4.87%降至3.95%,预期有9.43%上涨空间,考虑年末分红调整后预期上涨空间为15.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