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转向技术

搜索文档
正强股份(301119) - 301119正强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4
2025-07-24 17:20
投资者关系活动概况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有中信证券、中金财富、混沌投资、慈阳投资 [2] - 时间为2025年7月24日,地点在公司三楼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总经理许正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王杭燕,证券事务代表王寅 [2] 公司产品情况 - 主要产品包括十字轴、万向节总成及节叉,均为汽车关键安全部件,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 [2] - 产品可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以及太阳能领域,太阳能领域较小众 [3] 技术影响与应对 - 若汽车行业全面采用线控转向系统,传统机械式转向结构如万向节等将被取代,但线控转向系统大规模量产预计需约15年,期间公司将优化现有万向节产品并布局线控转向相关技术 [3] 新兴领域布局 - 公司在深耕汽车零部件主业同时,关注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依托核心技术优势与相关公司接触 [3] 业绩情况与展望 - 公司经营发展态势稳健,经营性现金流向好,新厂房建设资金规划对现金流影响小,半年度具体业绩关注定期报告 [3] - 基于对行业趋势把握和自身优势强化,公司对中长期发展有信心,将推动未来3 - 5年业绩稳步增长 [3]
频繁被对标,这一次,轮到奔驰出牌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4-26 20:38
上海车展国际关注度提升 - 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首日国际面孔显著增多,反映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关注度提升及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重视度加强[1] - 梅赛德斯-奔驰将上海车展作为展示新平台、新产品、新技术的重要舞台,展现其应对中国市场竞争的战略布局[1] 奔驰产品矩阵展示 - 公司携四大品牌共28款车型亮相,包括梅赛德斯-奔驰、AMG、迈巴赫和G级越野车[3]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MMA平台首款国产车型)和Vision V概念车完成全球首秀,AMG GT 63 4MATIC+正式上市[3] - 纯电长轴距CLA定位为中国市场智能与豪华变革的解决方案车型[4] 智能化技术突破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搭载自研MBOS架构,支持持续OTA升级,中国团队开发了符合本土需求的智能科技[6] - 配备豪华品牌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大模型并达到ASIL-D最高安全等级[7][9] - 集成AI虚拟助手"豆包",具备情感识别功能,并首创三维地图导航与驾驶辅助视图融合技术[9] 电动化性能表现 - 纯电长轴距CLA实现CLTC工况866公里续航、10.9千瓦时/百公里能耗、10分钟快充370公里的行业领先指标[9] - 搭载全球首款电动两挡变速箱(11:1一挡齿比和5:1两挡齿比),兼顾能效与动力[15] - 通过180次实车碰撞测试和15000次模拟测试,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五星认证[9] 豪华MPV概念创新 - Vision V概念车基于VANEA纯电架构平台,配备智能可变透光玻璃实现驾驶舱与乘客舱灵活分隔[12] - 配置65英寸可分屏4K影院级显示屏及7台投影仪,构建360度全景数字豪华体验[12] - 该平台将开创豪华MPV新时代,未来产品将启用VLS和VLE全新命名体系[12] 自动驾驶技术布局 - 公司实现L3和L4双认证,成为首个获准在北京进行L3/L4测试的国际品牌[14] - 明确区分L3以下驾驶辅助与真正自动驾驶的技术界限,强调用户选择权与安全优先原则[14] 前沿技术储备 - 固态电池测试显示可使EQS续航提升25%至超1000公里,正推动量产落地[16] - 线控转向技术将于2026年量产,消除底盘震感并提升操控精准度[18] - 开发太阳能涂层技术,预计在北京年均可提供超14000公里额外续航[19] - 神经形态计算技术可降低系统能耗90%,提升智能驾驶响应速度[21] 中国市场战略 - 2024年及2025Q1在中国豪华车市场、100万+和150万+细分市场保持销量第一[23] - 在华研发投入累计达105亿元,北京上海双研发中心拥有2000名专家团队[25] - 本土团队主导了纯电长轴距CLA的研发,重点整合中国头部合作伙伴资源[25] - 进入中国以来累计用户达680万,星愿基金15年投入3.6亿元开展公益项目[26]
NEXTEER(01316)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19 2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收达43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6900万美元,增幅1.6%,经外汇和商品价格调整后,营收增长2.5%,高出市场360个基点 [41][39] - 2024年EBITDA为4.24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7700万美元,增幅22.5%,利润率扩大170个基点 [40][41] - 2024年净利润为620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2500万美元,增幅68%,利润率提高50个基点 [42] - 2024年自由现金流增至1.66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6100万美元 [42] - 2024年下半年营收21.77亿美元,较上半年增加7800万美元,增幅3.7%,较2023年下半年增加7200万美元,增幅3.4% [43] - 2024年下半年EBITDA为2.27亿美元,占营收10.4%,同比增长41.6%,较上半年增加3000万美元,增幅15.1% [44] - 2024年下半年净利润为4600万美元,较2023年下半年大幅改善,较上半年增加3000万美元,增长1.9倍,利润率提高140个基点 [44] - 2024年下半年自由现金流为1.69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均有改善 [44] - 不利外汇因素使2024年营收减少2700万美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营收减少700万美元,而销量、定价等因素使营收增加1.03亿美元 [45] - 2024年北美调整后营收下降2.8%,低于市场1.4%;亚太调整后营收增长11.7%,高于市场11.3%;EMEA SA调整后营收略有增长,高于市场5% [46] - 2024年北美营收21.93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6060万美元,降幅2.9%;亚太营收达13.38亿美元,创纪录,较2023年增加1.23亿美元,增幅10.1%;EMEA SA营收7.17亿美元,略低于2023年 [48] - 2024年EBITDA为4.24亿美元,占营收9.9%,较2023年增加7700万美元,利润率扩大170个基点 [49] - 2024年折旧和摊销为3.1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2500万美元,其中包括4700万美元减值,部分被2400万美元回收抵消 [57] - 2024年所得税费用为4200万美元,较2023年增加2300万美元,全球有效税率为36% [58]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4.46亿美元,较去年增加4200万美元;投资活动现金使用为2.8亿美元,低于去年;自由现金流为1.66亿美元,较去年增加6100万美元 [6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电动助力转向产品在全年订单中占比66%,传动系统占比27% [24] - 亚太地区业务营收创纪录,达13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超10%,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强劲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方面,公司成为中国市场转向产品的头号供应商,亚太区在华EPS市场的领导地位得到加强,印度市场在传动和转向产品线均实现历史业务增长 [12][15] - 北美市场业务,公司成功续约多项现有业务,包括一项重要的北美卡车传动业务和一款全尺寸卡车平台的第四代齿条UPS业务 [2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未来将聚焦于推动创新和增长,致力于成为领先的运动控制技术公司,实现安全、绿色和令人兴奋的移动出行愿景 [5] - 公司领导团队完成全面的企业战略规划,明确自身优势和全球布局,识别提升运营效率、利用市场扩张和增长、增加创新以实现盈利增长的机会 [5] - 公司坚持六点盈利增长战略,包括扩大和多元化收入基础、加强技术领导地位、利用大趋势调整产品组合、优化成本结构、进行选择性收购和联盟以及瞄准中国和新兴市场 [6][7] - 公司通过增加新客户、扩展产品组合、引入领先技术、开发新技术并获得业务订单等方式,在各战略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7][8] - 公司在2024年取得多项成就,包括实现43亿美元营收增长1.6%、创纪录地成功推出77个客户项目、获得60亿美元的客户项目订单、亚太区营收创纪录增长超10%以及董事会批准2200万美元股息 [12][13][14][15] - 公司将选择性关注重要项目,以实现新订单向营收增长的转化,2024年有多个重要产品推出,包括与中国和日本OEM的首次齿条EPS推出、在EMEA SA的首个双小齿轮EPS推出以及全地形车的首次相邻市场推出 [16][17][18] - 公司计划通过战略布局扩张,进一步利用亚太地区的增长机会,1月在中国常熟开设新工厂,该工厂将增强公司在亚太和全球的增长势头 [26][27] - 公司致力于扩大和多元化客户基础,目前服务全球超60家OEM,过去两年新增四个战略客户 [29] - 公司认为线控转向技术是市场的真正颠覆者,具有标准化、速度和增强用户体验的潜力,虽在欧美市场生产启动日期有所延迟,但在中国市场和部分全球电动汽车企业中兴趣增加 [32][33] - 公司发布后轮转向系统,优化了可操作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预计2026年与中国OEM开始生产该产品 [36][3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预计2025年全球OEM生产 volumes将大致持平,但公司有望在营收上超过市场200 - 300个基点,主要受亚太地区与中国OEM的持续增长推动 [61] - 公司预计通过增加销量、有利的外汇、固定成本降低和布局举措实现利润率进一步扩张 [62] - 公司认为长期投资机会具有吸引力,得益于高于市场的营收增长、通过运营效率和执行实现的持续利润率扩张、在线控转向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支持战略投资和增加股东回报 [6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实施一系列固定成本举措,包括美国的自愿提前退休计划和将北美立柱业务迁至墨西哥,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 [50][55] - 公司与清洁能源公司合作,通过可再生能源降低美国工厂运营成本,无需前期资本投资 [54] - 公司致力于成本降低和全球供应链弹性,通过双重采购组件、设定成本目标、确保供应合同年度降价和利用数字流程提高效率 [55] - 公司与客户就非合同谈判进行投入成本增加的回收工作,目前正在协商美国关税成本的回收 [5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线控转向项目的规模、与传统EPS的内容差异以及是否与中国机器人出租车制造商洽谈合作 - 公司对与北美领先电动汽车企业的线控转向业务机会持乐观态度,但该业务作为移动即服务平台,缺乏相关车辆的大量记录;该平台使用的线控转向系统仅为路轮执行器,类似于双小齿轮系统,但有额外的安全冗余和内容;公司已在中国获得两份线控转向生产合同,认为中国市场前景非常有希望 [68][69][70] 问题2: 潜在的25%墨西哥至美国车辆关税对公司的影响,是否会将部分生产迁回美国工厂及成本影响 - 关税环境动态变化,公司首先会尽可能减轻关税成本,无法减轻时会与客户协商短期成本转嫁;在关税法规更明确之前,不宜进行重大资本投资;客户希望公司制定应对计划,多数客户要求产品符合USMCA要求,公司有多种选择,但实施应对措施将取决于关税环境稳定后的情况 [74][75][77] 问题3: 到2027 - 2028年或2030年,线控转向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预期占比 - 公司预计到2030年,线控转向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相对较小,约为5%,2030年后该技术将显著增长;中国市场将引领线控转向的采用,因为中国预计到2030年约50%的车辆将达到四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水平 [82][83] 问题4: 对2025年美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长的预期 - 公司预计全球OEM生产 volumes将大致持平,其中北美市场预计下降3%,但这一预期可能因关税和负面消费者情绪而面临风险 [84][85] 问题5: 2025年的利润率指导 - 公司未提供具体的利润率指导,但表示将继续关注利润率改善,2024年全年利润率为9.9%,较2023年扩大170个基点,预计2025年利润率将在2024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86][87] 问题6: 后轮转向系统通常安装的车辆类型、近期市场规模预期以及2026和2027年的预期销量 - 后轮转向系统主要应用于大轴距车辆和跑车,以提高操控性和机动性;2026年该业务营收预计较小,但会逐渐增长,2030年后有望成为公司业务组合的重要部分 [91][92][93] 问题7: 2025年订单预订指导以及预计何时能达到50 - 60亿人民币的营收 - 公司2025年的订单目标为60亿美元,与公司从当前43亿美元增长到60亿美元的战略计划一致;随着订单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推出,公司将在营收增长方面继续超越市场 [98] 问题8: 导致减值的汽车制造商是谁以及对2025年的影响 - 公司在2024年有4700万美元的减值,主要是与一家北美OEM的自动驾驶车辆项目取消有关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