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世特(01316)

搜索文档
港股特斯拉概念股早盘低迷,比亚迪股份(01211.HK)跌超3%,赣锋锂业(01772.HK)、耐世特(01316.HK)、信邦控股(01571.HK)等个股跟跌。马斯克此前表示,旧金山湾区的机器人出租车项目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在一两个月内可能推出。
快讯· 2025-07-10 10:42
港股特斯拉概念股表现 - 港股特斯拉概念股早盘低迷 比亚迪股份(01211 HK)跌超3% 赣锋锂业(01772 HK) 耐世特(01316 HK) 信邦控股(01571 HK)等个股跟跌 [1] 特斯拉机器人出租车项目进展 - 马斯克表示旧金山湾区的机器人出租车项目正在等待监管部门批准 预计在一两个月内可能推出 [1]
Robotaxi 已落地 7 城,20 城在路上!一文讲透全球自动驾驶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 2025-07-03 19:15
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到2040年自动驾驶市场潜在规模达1.2万亿美元 涵盖汽车 卡车 物流 农业 矿业等多个领域 [1] - 2024年市场规模为1370亿美元 期间复合增长率显著 其中汽车领域到2040年规模达7000亿美元 [7] - 卡车领域2035年达1799亿美元 2040年增至3535.2亿美元 农业领域2040年达56.7亿美元 [10] 商业化进展 - 全球已有7个城市可提供商业robotaxi服务 另有20个城市即将部署 [1][7] - 自动驾驶技术正从乘用车向卡车 农业机械 矿业设备等多领域拓展 [7] - 百度Apollo Go在中国运营15城超1000辆无人驾驶车 2025年提供140万次ride 同比增长75% [8] 主要投资标的 - 覆盖市值合计约10万亿美元的相关公司 包括27只自动驾驶投资标的股 相关解决方案合计市值约9万亿美元 [1][3] - 代表公司包括小米 小鹏 速腾聚创 耐世特 地平线机器人等港股标的 [3] - 美股标的包括Caterpillar市值1678亿美元 Deere市值1403亿美元 Uber市值1794亿美元 [4] 细分领域代表公司 OEM领域 - 丰田与Waymo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平台 推出Level 2++的Toyota Pilot系统 [8] - 现代向Waymo供应全自治IONIQ-5 2025年起在美投产并扩展车队 [8] - 小鹏推出XNGP系统 全国部署城市NOA 2025年发布7200万参数的XPeng World Foundation Model [8] 软件领域 - 谷歌Waymo为领先的L4自动驾驶商业化 2025年每周提供25万次付费行程 [8] - 百度Apollo Go为中国领先robotaxi 2025年提供140万次ride [8] 传感器领域 - 禾赛为全球LiDAR leader 2024年ADAS占营收60% robotaxi占40% [8] - 速腾为全球最大LiDAR供应商 2024-27年营收CAGR 40% 客户包括比亚迪 小鹏 [8] 半导体领域 - 英伟达提供AD芯片和仿真平台 服务全球前10大车企 [8] - 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支持ADAS和计算机视觉 汽车业务2024-29年CAGR 23.5% [8] - 地平线2024年97%营收来自AV相关 预计2030年在中国AD SoC市场出货量占比20.7% [9] 公司具体业务展望 - 约翰迪尔预计2030年10%营收为recurring revenue 如按亩收费的See & Spray服务 [9] - 戴姆勒卡车旗下Torc系统有望2035年贡献15亿美元利润 占2024年调整后EBIT的30% [9] - Uber与Waymo等18家AV公司合作 2024年Uber One订阅用户达3000万 [8]
耐世特20250609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耐世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新一代线控转向产品带来新周期**:新一代线控转向产品研发落地,获业内龙头客户定点,标志新一轮产品周期到来,有望提升公司竞争力[2]。 - **经营改善盈利能力增强**:今年上半年 EBITDA margin 预计维持双位数,去年不到 5%,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46 亿、51 亿、56 亿美金,每年双位数增长,利润分别为 1.5 亿、1.9 亿、2.4 亿美金,同比去年显著增长,得益于经营改善、新订单获取、新技术投放及不利因素消除[2][3][9]。 - **制动产品拓展成长空间**:公司发布制动产品 EMB,与现有电动助力和线控转向能力重合,若成功攻克将扩展产品线,打开长周期成长空间[2][4]。 - **关税对北美业务影响有限**:中国直接向北美出口仅约 1000 万美金,北美业务 60%收入来自美国本土,40%来自墨西哥且大部分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今年北美营业利润率预计从去年 8%提升至双位数[2][5][6]。 - **亚太业务订单增长盈利稳定**:今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订单量达 8 亿美金,同比增长 80%,全年经营展望恢复到双位数 EBIT margin,通过设计优化、供应链管理及新工厂投产,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7]。 - **SBW 项目前景良好**:SBW 项目定点情况好,蔚来 ET9、Cybertruck 等车型采用,有望成旗舰车型标配并渗透至中端市场,公司已获海外及国内头部品牌定点[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耐世特是产品驱动型周期股,上一轮投资周期是产品从液压助力向电动助力转型,现处于液压助力转向产品成熟期,国内竞争对手增多,利润趋于正常制造业毛利[4]。 - 亚太地区第一季度订单包含 Repsol 新单及后轮转向、SBW 等新订单[7]。 - 公司在后轮转向、线控制动 EMB 领域具备高协同效应,延续在 EPAS EPS 领域竞争优势[8]。
汽车降价潮引发的估值回撤:捡漏智驾产业链龙头耐世特(01316)
智通财经网· 2025-05-29 11:55
行业背景 - 汽车行业"降价潮"导致产业链估值持续回撤,但投资者开始布局智驾产业链龙头 [1] - 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超过40%,但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仍低,普遍处于L2阶段,仅少数车企如小鹏、特斯拉实现L2+及准L3级别 [1] - 线控转向作为高阶智驾核心构件前景广阔,行业龙头耐世特受资金青睐 [1] 公司概况 - 耐世特是全球汽车转向系统龙头企业,全球EPS行业前五大市场份额超70%,公司位居前三 [1] - 2024年中国市场份额16.16%,位居第二,与第一名博世华域(26.65%)差距超10个百分点 [1][2] - 2024年收入分布:北美洲51.3%(21.93亿美元)、亚太区31.3%(13.38亿美元)、欧非中东及南美洲16.8%(7.72亿美元) [4]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仅增长1.65%,股东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后企稳反弹 [4] - 客户集中度高,前三大客户贡献收入68.8%(29.42亿美元),最大客户通用汽车占比35.5% [4] - 2025年Q1新获取订单8亿美元,同比增长60%,中国客户订单占比提升至39% [5] - 新客户订单占比从2024年31%提升至76%,扩张超1倍 [5] 产品与技术 - 产品结构:EPS(67.6%)、CIS、HPS、DL及线控转向系统 [8] - 2025年Q1订单结构变化显著,CIS订单占比从7%大幅提升至45% [8] - 线控转向系统(SbW)是L2+以上自动驾驶必然选择,2025年单车价值量4000元,对应85亿元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达239亿元 [7] - 已研发多款新产品:后轮转向系统(RWS)、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并获多家车企订单 [10] 市场前景 - 国内L2级别车型装车率超70%,L2+级别在24万以上车型装车率15%,24-32万价格带超30% [7] - 花旗预计2025-27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29% [11] - 国泰海通预计2025全年订单金额将超50亿美元 [11] - 公司全球拥有27个工厂,覆盖六大洲,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 [10] 投资价值 - 2024年估值回落7%,但今年上涨超77% [1] - 基本面改善:盈利能力显著上升,线控转向领域竞争力强 [1] - 2024年业绩拐点出现,收入结构优化,盈利企稳回升 [11] - 智能驾驶板块长期投资价值明确,公司市值有望保持上升通道 [12]
耐世特20250526
2025-05-26 23:17
纪要涉及的公司 耐世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经营情况与展望** -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总体符合预期,北美收入贡献超 50%,中美敞口小,关税对财务影响有限;亚太业绩强劲,中国市场增速超 10%,一季度订单 8 亿美元,整体营收跑赢大市,盈利稳定[2][3][4] - 下半年美国汽车行业需求或受关税和车市涨价影响,但目前影响有限,公司将关注政策变化调整战略;亚太区预计跑赢大势,欧洲新项目投产将提升市场份额[4][6][31] - **贸易战及关税影响** - 主要影响北美业务,但耐世特大部分零件生产满足 USMCA 本地化要求,削减负面影响;墨西哥出口美国大部分产品免关税,少部分关税成本由客户承担[2][3][5] - 已建立价格传导机制,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小于疫情后,成本转嫁渠道顺畅,负面效应得到控制[2][10] - **订单构成** - 2025 年订单 40%来自中国客户,60%来自海外客户;中国市场在 Raps 业务和后轮转向有新订单,新势力客户表现突出;北美获重要管柱业务订单,计划转移生产至墨西哥[2][7][8] - **利润率情况** - 北美业务 EBITDA 利润率已恢复至双位数,公司有信心维持该水平[2][9] - **国内市场情况** - 亚太区中国客户收入贡献超 50%,比亚迪是最大本地客户,贡献 11%收入;耐世特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约 16%,本地客户占比约 25%,已覆盖大部分重点客户[2][12][19] - 国内本土非外资体系转向供应商崛起,为耐世特带来新增长潜力;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耐世特通过设计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垂直整合降低成本[13][14] - **新业务进展** - Steer by Wire 项目获全球和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订单,预计 2026 年投产,产品价格约为 EPS 的 1.5 倍,未来采用车型将增多[21][22][23] - 积极推进后轮转向和线控制动(EMB)业务,后轮转向技术成熟,市场份额超 60%;EMB 在上海车展发布,公司认为是进入良机[24][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双小齿轮 EPS 产品在亚太开拓更多细分领域,定位于中高端车型,成长性较大,今年投产;首个后轮转向产品 2026 年投产[7][8] - 耐世特在电机电控领域有内部设计和制造能力优势,实现从转向到制动的新业务转变;具备成熟的大规模量产制动中心能力和转向与制动软件整合能力[25][26] - 博世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虽缩减但仍居第一,高峰时超三分之一[20] - 耐世特在比亚迪份额稳定在 25% - 30%,是重要战略供应商,凭借规模效应控制成本保持盈利[16][17] - 耐世特具备全球化研发体系和本地化运营模式双重优势,能迅速响应中国客户需求[18]
耐世特(1316.HK):主业盈利能力回升 构建完善的线控底盘产品组合
格隆汇· 2025-05-24 02:00
汽车转向系统技术发展 - 汽车转向系统正从EPS向线控过渡,线控转向系统具备响应灵敏度更好、智驾功能拓展性更高、能实现驾驶员操作与车辆运动解耦等优点,是L3+自动驾驶的必然选择 [1] - 2013年英菲尼迪Q50首次量产应用线控转向系统,2023年特斯拉发布专利结构图并计划搭载,线控转向进入高速发展期 [1] - EPS是实现ADAS功能的关键,目前在乘用车中大量使用 [1] 公司业务与竞争力 - 公司主业盈利能力回升,正构建完善的线控底盘产品组合,电气化、自动化、软件定义车辆(SDV)等趋势重塑汽车行业 [1] - 公司依靠专业能力帮助整车制造商高效整合软件、硬件及整体运动控制系统,在新的产业潮流中具备强大竞争力 [1]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6171.9万美元,较2023年的3673.7万美元增长68.1% [2] - 2024年公司共取得客户项目订单量合计60亿美元,其中31%为新/新获取业务,包含多个线控转向订单 [2] 产品与市场拓展 - 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陆续发布后轮转向(RWS)系统和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战略性拓展"线控运动控制"底盘领域 [2] - 线控转向系统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有助于公司获得持续不断的订单 [2] - 亚洲市场增长迅速,公司与客户的合作正不断深化 [2] 财务预测与目标价 - 预测公司FY2025至FY2027实现收入44.69/47.72/50.68亿美元,同比增长4.5%/6.8%/6.2% [2] - 预测归母净利润1.21/1.62/1.86亿美元,同比增长96.2%/34.1%/14.4% [2] - 目标价7.61港元/股,对应FY2025E财年PE约19倍,距现价有24%上涨空间 [2] 盈利驱动因素 - 产品组合升级叠加成本管控得当,公司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 [2] - 对关税有全面应对措施,受影响的程度比较可控 [2]
耐世特:主业盈利能力回升,构建完善的线控底盘产品组合-20250523
国元国际· 2025-05-23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耐世特“买入”评级,目标价 7.61 港元/股,对应 FY2025E 财年的 PE 约 19 倍,距现价有 24%上涨空间 [5][7][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转向系统正从 EPS 向线控过渡,线控转向是 L3+自动驾驶的必然选择,2023 年起进入高速发展期 [5] - 公司主业盈利能力回升,通过改善供应链等措施,2024 年净利润显著增长,订单量达 60 亿美元且含多个线控转向订单 [6] - 公司在 2025 年上半年发布后轮转向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拓展“线控运动控制”底盘领域,打开成长空间 [6] - 预测公司 FY2025 - FY2027 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处于利润快速增长期 [7][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运动控制技术公司,产品涵盖多种转向系统及软件解决方案,为全球 60 余家客户服务,业务布局全球 [16][17] - 公司创立于 1906 年,2010 年更名耐世特并被中航工业收购,多年来在技术领域屡获殊荣 [20] - 公司于 2013 年在香港上市,中航工业旗下耐世特汽车系统(香港)控股公司持股 44% [21] 汽车转向系统正逐步从 EPS 向线控过渡 - EPS 是当下主流转向系统,是实现 ADAS 功能的关键,在乘用车中大量使用,能提供路感和安全提示 [25][26] - 自动驾驶需求推动线控转向渗透率逐步提升,线控转向技术发展历经三阶段,相比 EPS 有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30] - 未来线控转向系统有适配标准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硬件轻量化和小型化、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发展趋势,更多整车厂加大研究与装车研发 [31][32][33] 公司主业回升,构建完善的线控底盘产品组合 - 公司在汽车产业新趋势中竞争力强,能帮助整车制造商整合软件、硬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其转向软件支持多种功能和架构转变 [36][37] - 2024 年公司盈利能力回升,收入创新高,净利润率显著提升,自由现金流量优于 2023 年 [38] - 公司订单数量及结构取得突破,2024 年订单量 60 亿美元,来自中国国内整车制造商订单增加,2025 年一季度订单创新高且在线控转向领域有多项突破 [41][42][43] - 公司战略性拓展线控底盘产品组合,推出后轮转向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提升车辆性能和安全性,拓展底盘“线控运动控制”领域 [52][53] - 关税因素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公司采取措施减轻风险,区域化供应链策略降低外部政策波动影响 [5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公司收入和利润处于中长期上升轨道,动力包括亚洲市场增长、线控转向渗透率提高、拓展底盘领域、产品组合升级和成本管控、应对关税措施有效 [57] - 预测公司 FY2025 - FY2027 实现收入 44.69/47.72/50.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4.5%/6.8%/6.2%;归母净利润 1.21/1.62/1.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96.2%/34.1%/14.4% [7][58]
耐世特(01316):主业盈利能力回升,构建完善的线控底盘产品组合
国元香港· 2025-05-23 17: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耐世特“买入”评级,目标价 7.61 港元,距现价有 24%上涨空间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转向系统正从 EPS 向线控过渡,线控转向是 L3+自动驾驶的必然选择,2023 年进入高速发展期 [5] - 公司主业盈利能力回升,通过改善供应链等措施,2024 年净利润显著增长,且取得大量订单,还拓展线控底盘产品组合 [6] - 预测公司 FY2025 至 FY2027 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鉴于处于利润快速增长期,给予“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运动控制技术公司,产品多样,服务全球 60 余家客户,业务布局全球 [16] - 公司创立于 1906 年,2010 年更名耐世特并被中航工业收购,发展历程中屡获殊荣 [20] - 中航工业集团通过旗下公司持有公司 44%股权,展示了前 20 位股东持仓情况 [21][22] 汽车转向系统正逐步从 EPS 向线控过渡 - EPS 是当下主流转向系统,是实现 ADAS 功能关键,在乘用车大量使用,具有诸多优点 [25][26] - 自动驾驶需求推动线控转向渗透率提升,其发展历经三阶段,相比主流系统有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30] - 未来线控转向系统有适配标准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硬件轻量化和小型化、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发展趋势 [31][32] 公司主业回升,构建完善的线控底盘产品组合 - 公司在汽车产业新趋势中竞争力强,能帮助整车制造商整合软硬件及运动控制系统,转向软件先进且可集成 [36][37] - 2024 年公司收入创新高,净利润率显著回升,自由现金流量优于 2023 年 [38] - 2024 年公司订单量达 60 亿美元,新业务占比 31%,2025 年 Q1 订单表现出色,线控转向领域有多项突破 [41][42][43] - 公司构建线控底盘产品组合,包括后轮转向系统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具有多种优势 [52][53] - 公司采取措施减轻关税影响,区域化供应链策略降低外部政策波动影响 [5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公司收入和利润处于上升轨道,动力包括亚洲市场增长、线控转向渗透率提高等 [57] - 预测公司 FY2025 至 FY2027 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7]
耐世特(01316) - 2025 Q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23 17:38
业绩总结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预期收入为8亿美元,全年预期收入为50亿美元[12] - 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务预订中,亚太地区占36%,北美占45%,EMEASA占19%[15] - 2025年第一季度的预订中,来自中国OEM的占比为39%,其他OEM占比为61%[15] 用户数据 - 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获得了多个新业务奖项,特别是在中国新能源车领域的强劲预订[16] - 公司预计全年将获得更多与“By-Wire”相关的预订[21]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首次展示了电动机械制动(EMB)新产品[18] 市场扩张 - 公司在北美客户中获得了显著的柱子业务,提升了竞争力和规模[16] - 公司在2025年将继续关注市场增长,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增长[21] 其他新策略 - 公司积极优化供应链以减少关税风险,确保大部分从墨西哥进口到美国的汽车零部件符合USMCA规定[20] - 公司计划通过加强技术领导力和优化成本结构来实现盈利增长[23]
耐世特20250519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耐世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一季度经营情况**:2025 年一季度新项目投产强劲,23 个新项目集中在亚太二三线城市,预计延续投产势头推动亚太业务跑赢大市;锁定 8 亿美元订单,同比增长显著,中国客户贡献 40%,围绕电动车相关项目,北美市场也有重要贡献,底特律三大客户之一管柱业务将转至墨西哥生产[2][4] 2. **全年订单预期**:预设全年订单目标 50 亿美元,反映客户定点节奏及关税影响;预计今年剩余时间线控相关订单持续流入,包括前轮线控转向、电子机械制动器等新品类[2][6] 3. **业务布局与协同效应**:具备独立设计、制造线控转向及线控制动器能力,与大陆汽车各占 50%相关知识产权;通过软件集成实现制动与转向冗余功能;未来发展线控转向及线控制动提供新增长曲线[2][7] 4. **北美市场表现**:重新获得底特律三大客户之一管柱业务,将生产基地从美国转至墨西哥利用成本优势,稳固北美市场地位;2024 年北美市场收入约 22 亿美元,大部分产品满足 USMCA 关税豁免条件,通过与客户谈判转嫁额外成本,目前关税影响较小[2][5][8] 5. **亚太区业务情况**:年初至今表现优异,收入增长远超大市,预计中期国内公司收入比例达 35% - 40%,将推动公司整体收入增长;盈利恢复符合或超出管理层预期[2][10][14] 6. **订单分布与占比**:未披露 50 亿订单各业务具体贡献比例,但 EPS 业务占整体订单约 70%,仍是主要贡献来源,未来可能单独披露线控业务订单比例[11] 7. **应对关税政策措施**:缩减中美贸易及上游供应链敞口,扩大北美满足 USMCA 本地化要求的采购和生产部件,关注美国市场需求端及供应链成本变化以调整策略[12] 8. **线控底盘技术前景**:随着布局深入和订单转化为收入,线控底盘技术预计成为公司可持续增长亮点,未来几年推动公司发展[13] 9. **各地区利润率情况**:亚太地区利润率可维持在 17%左右;欧美地区盈利有恢复空间,欧洲意大利利润率争取恢复至中高个位数,北美利润率预计从高个位数恢复至低双位数[15] 10. **北美新能源车领导者业务**:采用实时库存管理,年初关税问题未重大影响生产布局,上半年需求和供应强劲,生产计划如预期实现,短期内生产情况符合预期[16] 11. **2026 年北美线控转向业务**:前景取决于前期商业化测试结果,预计明年初期投产量小,但短时间内产量可能迅速增加,有较大增长空间[17] 12. **自动驾驶应用与线控制动方案**:线控转向系统适用于高阶情况,主要关注载人自动驾驶;中国客户倾向全干式线控制动解决方案,对 L3 及以上级别有更好赋能高阶辅助驾驶能力[18] 13. **新订单利润率目标**:目标是亚太地区订单运营利润率达到 10%,欧美地区朝此方向努力,实际受制造效率及采购绩效影响[3][19][20] 14. **订单确认周期**:订单确认按年度看,季度波动大;从拿到订单到飞机准备期两到三年,投产后生命周期约六年;欧美项目准备期和生命周期较长,亚太业务流转率较快[21] 15. **管理层激励政策**:2025 年 3 月分红比例从 20%提高至 35%;2024 年推出价值创造计划,涵盖副总裁以上管理层,根据股价表现与同行比较确定奖励金额,最高可达 1000 万美元;原有期权激励影响较小[22] 16. **资本支出和折旧情况**:2025 年资本支出目标保持在收入比例 4%以内,约 3.5%,欧美节制投入,亚太因新业务和新工厂投产需更多投入,但地方政府支持缓解压力;折旧摊销预计与 2024 年相同[23] 17. **所得税税率变化**:2024 年所得税税率约 30% - 35%,2025 年预计回落至 30%左右;未来几年有效税率预计在 20% - 30%区间,长期稳定有效税率预计在 20%或以下[24][25] 18. **线控新产品订单节奏**:转向技术后续部署加速,2024 年业务量显著增加,2025 - 2026 年继续增长,未来供给中国客户时间可缩短;预计 2026 年大量新车安装 EMB 解决方案,2025 年底也会有大量新车采用,有信心今年取得首个线控制动订单并未来一到两年投产[26][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墨西哥 9 亿美元收入中,4 亿美元零部件出货给墨西哥客户总装厂由客户清关,5 亿美元由耐世特清关并跨境运输到美国总装厂[8] 2. 无人快递小车转向系统简单,类似遥控赛车,公司线控转向系统适用于高阶情况,能在极端天气接管车辆[18] 3. 海外有新的半干半湿线控制动解决方案,但中国客户倾向全干式方案,L3 以下级别转换意愿不强,L3 及以上级别全干式制动赋能高阶辅助驾驶能力更好[18] 4. 过去订单注重业务获取和市场份额扩张,牺牲利润,目前管理层更关注盈利能力,新订单注重价格及商务条款质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