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T9
搜索文档
进博会|将汽车生态链搬入“四叶草” 上海嘉定进博会首次独立设展
中国经营报· 2025-10-29 23:08
中经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嘉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战场",嘉定区正以建设"世界级汽车 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和"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为目标,持续推动传统汽车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双 轮驱动",勇立产业变革潮头。 300平方米展区汇聚"全球创新力量" 在国际企业展区,将通过全尺寸整车、精细车模、核心零部件阵列及多媒体装置,结合图文展板,立体 呈现跨国企业在嘉定的创新成果、合作进展与本土化实践。 据悉,蔚来将展出新车型ET9。作为蔚来十年科技创新的集大成之作,定位该车型为智能电动行政旗 舰,从设计、空间、舒适性、音响、智能系统、自动驾驶、安全、三电到驾控体验,代表着全球智能电 动汽车领域的新突破。 "蔚来在上海、合肥、北京、圣何塞、慕尼黑、阿布扎比等十余地设立了研发与生产机构,产品覆盖全 球超350个城市的用户。"蔚来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在嘉定展区展示,既源于企业与嘉定长期良好的合 作关系,也看重嘉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产业生态。 卡尔曼品牌则将携其锆(Zr)车型亮相,该车型面向年轻用户,融合未来感与科技感,由中意设计团队 联合打造,配备鸥翼门及两门五座布局 ...
雷军带队,小米汽车成立架构部,探索电车终局|36氪独家
36氪· 2025-10-29 18:44
36氪汽车 . 看懂汽车产业新百年。36氪旗下智能电动车产业报道公号。 多位研发负责人和核心骨干加入。 文 | 徐蔡钰 编辑 | 李勤 杨轩 来源| 36氪汽车(ID:EV36K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36氪从多处获悉,小米汽车近期宣布了一项组织架构调整。 本轮调整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一级部门:架构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思考定调。新部门直接向雷军汇报,成员包括部分研发部门负责人与 核心骨干。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汽车 ,作者徐蔡钰 预研部门需要头脑风暴出当下不存在、甚至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技术目标,然后进行技术推演与方案预设,最后还需与供应链沟通落地的周期与成本,是 战略眼光+技术预研+供应链合作的三重考验。 当前,智能电动汽车迭代迅速、整体呈现技术繁荣,但实际上存在着深层的不确定性。 电动化技术层面,小米、比亚迪等企业在高性能电机技术上竞争,继续向上突破,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问题是关键;电池技术方面,超充与固态电池等路线 并行,超充提升体验但影响电池寿命,全固态电池前景良好但大规模落地节点未知。 底盘等机械领域,正向线控转向、线控制动以及主动悬架方向演进。 知情人士告诉36氪,整车研发负责 ...
雷军带队,小米汽车成立架构部,探索电车终局|36氪独家
36氪· 2025-10-28 14:52
小米汽车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近期宣布组织架构调整,设立全新一级部门“架构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思考定调 [1] - 新部门直接向雷军汇报,成员包括部分研发部门负责人与核心骨干,整车研发负责人崔强进入架构部,原电动力负责人王振锁接替其负责整车研发 [1] - 将技术架构职能提升为一级部门并由CEO亲自带队,显示出公司对前瞻性工作和技术定位的高度重视 [1] 技术定调的战略意义 - 一个汽车平台通常存续3-5年并推出3款以上车型,一代技术平台将决定车企未来一段时间的销量乃至生存命运 [2] - 技术定调是长周期工作,通常需要提前5-8年进行,涉及战略眼光、技术预研与供应链合作的三重考验 [2] - 预研部门需设定前瞻性技术目标并进行推演,例如在2019年普遍100kW快充时,就需思考2025年推800kW超快充或固态电池路线 [2] 智能电动汽车技术趋势 - 电动化技术层面,企业间在高性能电机技术上竞争,向上突破需平衡成本与收益;电池技术中超充与固态电池路线并行,超充影响电池寿命,全固态电池大规模落地节点未知 [3] - 底盘机械领域正向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及主动悬架演进,例如蔚来ET9搭载相关技术,起售价76.8万元,新技术成本仍高 [4] - 线控转向可缩短转弯半径但未与传统后轮转向拉开代差,用户体验需优化;悬架体验更多取决于企业调校功底 [5] - 智能化竞争焦点在于AI大模型与L2级高阶辅助驾驶上车率,行业正向L3级自动驾驶跃进,但商业化路径与用户付费意愿不明朗 [5] 小米汽车的技术投入与市场表现 - 公司自创立便选择自研高性能电机,规划三代产品,助力SU7实现零百加速2.78秒,并推动SU7 Ultra在纽北赛道突破保时捷Taycan圈速记录 [6] - 前瞻性技术投入帮助公司建立独特行业形象并助推销量,SU7累计销量突破25.8万辆,YU7上市三个月交付超4万辆,售价52.99万元起的SU7 Ultra锁单量超2.3万辆 [6] - 技术领先带来的市场优势强化了公司对前沿技术投入的决心,汽车业务有望于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 [6] 行业竞争格局与应对策略 - 行业竞争节奏加快,车企面临在更短周期内推出低成本、高竞争力产品的压力,导致许多企业倾向于采取配置叠加(如增加屏幕、升级座椅)等快速策略 [7] - 配置叠加与成本控制的竞争模式易导致产品同质化,一旦特定配置普及,产品核心差异减弱,消费者决策将再次倾向价格优先,企业面临更严峻的增长压力和利润挑战 [7] - 面对技术快速迭代,企业寻求不同突围路径,例如理想汽车在2024年宣布转型为人工智能企业,推出MindGPT、VLA司机大模型等技术 [8] - 公司将技术架构思考提升为一级部门,是为在繁荣但模糊的技术竞争中理清投入方向,找到未来增长点,提供了行业应对技术迭代的一种响应范式 [5][8]
传统豪车光环褪色 自主品牌“智能标签”重构高端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22 01:31
曾经,百万级别的豪华汽车市场,主要被传统燃油车高端品牌占据。如今,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势"轰 炸"下,传统燃油车市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传统豪车品牌光环也逐渐褪色。 当前,高端品牌还受到消费税新政落地实施的影响,豪车终端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 访线下门店发现,传统豪车品牌门店稍显冷清,部分门店还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潜在客户。 受访人士认为,豪车税起征点下调,短期内或影响豪车市场销量。不过,传统豪车吸引力下滑更主要还 是受到国内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冲击。在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转型中,传统豪车品牌将面临市场逐步分 化的挑战。 传统豪车品牌溢价减弱 与其说传统豪车品牌"卖不动"了,不如说是消费者对豪车的选择范围更大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凭借智能化、电动化技术优势冲击中高端市场。眼下的豪车市 场,过去所依赖的品牌光环、燃油车技术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中效力正在递减。多 个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对价格更高的豪华车型逐步形成替代。在中国市场, 传统豪车品牌不仅要应对价格下行的压力,还要面对本土豪华品牌崛起的挑战。 宝马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宝马在中国市场交付了 ...
隐藏式门把手的是与非:行业数据揭秘真相
36氪· 2025-10-21 20:31
隐藏式门把手的市场现状与普及 - 采用隐藏式或半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在过去一年销量超过350万台 [1] - 仅特斯拉一家在中国售出的配备隐藏式门把手的车辆就超过300万辆 [4] - 预计2025年配备非机械式门把手的新能源车型比例将高达38.9% [4] - 新推出的SUV车型配备电动门把手的比例已达21.5% [4] 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初衷与成本分析 -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源于追求极致设计美感与更优空气动力,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的梅赛德斯-奔驰300SL赛车 [2] - 特斯拉通过Model S和Model X将电控隐藏式门把手推广为"科技感"代名词,并随Model 3和Model Y爆火引发行业模仿 [2] - 单套电动门把手系统成本达300-600元,高端车型成本可超1000元,远高于传统机械式门把手的30-50元单价 [4] - 该设计并非为节省成本,成本敏感的中低端油车鲜有配备,而路虎揽胜、奔驰S级等百万级旗舰燃油车已普遍采用 [4]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争议与技术分类 - 安全争议焦点在于碰撞断电后电解锁式门把手能否正常使用,需区分电解锁与机械解锁两大类 [8] - 特斯拉等品牌在中保研、IIHS严苛碰撞测试中获极佳成绩,满足国标,但车外仅提供电解锁,供电完全切断时存在无法解锁风险 [8][10] - 电信号传递速度远超机械结构,可通过软件定义在碰撞时直接解锁,在某些场景下可能比传统机械式门把手更安全 [10] - 无数据证明隐藏式门把手更危险或更安全,极端案例仅说明其非万无一失,行业正尝试突破相关技术难题 [10] 行业安全标准演进与企业技术应对 -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2024年9月公开征求意见,要求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 [13] - 标准要求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不借助工具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特斯拉式设计已不符合新标要求 [13] - 小米SU7、问界M8等车型在电解锁基础上配备机械解锁回路及CPM备用电容,可在蓄电池断电后提供额外48小时供电 [15] - 蔚来ET9在前舱蓄电池外于后备箱设置备份电池,问界新M7、极氪9X等新车型已将门把手改为半隐藏式或传统外露式 [15][19] 隐藏式门把手的未来发展趋势 - 隐藏式门把手不会因争议消失,其形态将持续优化,核心是在设计创新与安全冗余间寻找最佳平衡 [19] - 车企创新提升安全上限,新标准筑牢安全下限,行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中需兼顾创新与可靠性 [19]
四电机、主动悬架,盘点那些超豪华车型的技术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7 16:49
多电机分布式电驱技术 - 三电机或四电机驱动系统可实现车轮动力解耦与精确独立控制,例如实现原地画圈“掉头”功能 [2][5] - 四电机系统可提供极强的动力,例如比亚迪仰望U8整备质量3.59吨,但零百加速时间仅为3.5秒 [5] - 搭载三电机的车型如腾势N9、领克900、小米SU7 Ultra等,最低价格约40万元 [2] 主动悬架系统 - 主动悬架能动态调节软硬和高度,兼顾舒适性与操控性,解决传统悬架“软则晃、硬则颠”的矛盾 [8] - 系统可根据路面实时调整阻尼,提升舒适性(如过滤颠簸)和操控性(如减少过弯侧倾、抑制急刹点头) [8][10] - 部分高端系统支持高度调节,越野时提升通过性,高速时降低车身以减少风阻,并具备如“跳舞”等情绪功能 [12] - 搭载车型包括比亚迪仰望系列、蔚来ET9及奔驰、法拉利等高端品牌,最低入手价格接近80万元 [6] 主动空气动力学组件 - 主动尾翼可在巡航时增加下压力,制动时升起至55度角提供空气制动效果,例如布加迪威龙 [15] - 高速制动时,主动尾翼能提供整车约三分之一的制动力,大致相当于普通家用车70%的制动力,产生约2G的制动G值 [16] - 组件旨在降低风阻以延长续航,例如AMG GT概念车的主动轮圈叶片和电动卡宴的伸缩整流板,车速超过60km/h后自动工作 [18] - 主动进气格栅已在10万元级别车辆普及,主要用于提升热管理效能和减少风阻 [18] 轴向磁通电机技术 - 轴向磁通电机相比传统径向磁通电机,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功率密度高的特点 [23] - 其磁通路径平行于电机轴,路径更短,效率更高,转子直径更大可提供更高转矩 [23] - 例如AMG GT概念车搭载的轴向磁通电机,重量比传统电机轻三分之二,占用空间减少三分之一,功率密度是传统电机的3倍 [25] 无凸轮轴发动机技术 - 无凸轮轴发动机技术(如科尼赛克的FreeValve)实现了每个气门的独立控制,简化了结构并减轻了重量 [28] - 该系统使用气动和电动液压执行器,由ECU控制气门动作,可实现闭缸技术及无级调节气门升程和正时 [29] - 该技术使发动机能在奥托循环、米勒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之间完美切换,以优化性能和效率 [29]
突发!蔚来汽车遭起诉,股价暴跌
深圳商报· 2025-10-16 15:22
股价表现 - 10月16日港股新能源车板块走低,蔚来汽车港股下午开盘后急速下挫,盘中一度暴跌逾12% [1] - 蔚来汽车在新加坡市场股价下跌10.2%至6.25美元 [1] - 截至发稿,蔚来-SW港股跌逾9%报49.22港元 [2] 法律诉讼核心指控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起诉蔚来汽车及其首席执行官李斌、前首席财务官奉玮,指控其涉嫌证券欺诈 [2] - 核心指控为蔚来通过与宁德时代等共同成立的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涉嫌夸大收入与利润、隐瞒控制关系并误导投资者 [2] - GIC指控蔚来通过将电池销售给蔚能一次性确认收入,同时将资产折旧转移出表,涉嫌违反美国会计准则 [2] - 2020年8月蔚能成立后,蔚来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从28.5亿元骤增至66.4亿元,增幅达133% [2] 诉讼背景与影响 - 事件导火索是2022年6月美国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发布的做空报告 [3] - GIC在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间累计买入5445万股蔚来ADS,按股价波动估算损失可能达5亿至20亿美元 [2] - 此案为首例一国主权财富基金以原告身份单独起诉中概股企业的案件,GIC为管理9360亿美元资产的全球第六大主权基金,其法律行动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3] - GIC的证券欺诈诉讼已于2025年10月初被法院暂缓审理,等待此前集体诉讼的进展 [3] 公司运营近况 - 2025年9月蔚来集团整体销量同比大涨,但旗下旗舰车型ET9销量表现惨淡 [3]
BBA在华销量失守 加速布局纯电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07:17
全球销量表现分化 - 宝马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达到58.83万辆,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9.59万辆,同比增长2.4% [1] - 奔驰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下滑1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减少9% [1] - 奥迪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39.71万辆,同比下降2.5%,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19.11万辆,同比下降4.8%,与宝马的销量差距超过60万辆 [1] 中国市场面临共同挑战 - 宝马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累计下跌11.2%至46.4万辆,中国成为其全球唯一下滑市场 [3] - 奔驰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18%至41.8万辆,中国仍是其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 [3] - 德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8.4%跌至今年9月的14.3%,9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1% [3] 价格体系与竞争格局 - 在20万至30万元区间,极氪、特斯拉Model 3/Y等车型挑战BBA入门级产品 [4] - 在30万元以上市场,蔚来、理想和问界通过空间、智能座舱和用户体验争夺BBA核心用户 [4] - 受中国市场影响,宝马下调全年利润预期,预计2025年全年税前利润将略低于去年的109.7亿欧元,全年息税前利润率预计为5%至6% [4] 电动化战略路径 - 宝马前三季度纯电车型累计交付32.3万辆,同比增长10% [7] - 奔驰发起产品攻势,承诺在2027年底前推出至少40款新车型,其核心战略车型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明年上市 [8] - 奥迪调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转向长期电动目标与灵活产品组合的平衡之道 [9]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宝马新世代iX3基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CLTC续航里程超过900公里,中国版将在年内亮相并于2026年国产 [8] - 奔驰与本土智驾公司Momenta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斥资13亿元获得千里科技3%的股份 [8] - 奥迪押注PPE和SSP两大纯电平台,其PPE平台首款中国专属长轴车型奥迪Q6L e-tron已正式亮相 [9] 新能源车市场动态 - 宝马集团第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至15.2万辆,增长主要由插电混动车型驱动 [9] - 奔驰第三季度交付9.6万辆混动车型,同比增长10% [9] - 中国市场9月纯电动批发同比增速达32.4%,显著高于插混和增程的8.4%与8.7% [9]
BBA失守中国市场,奔驰三季度交付量大跌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2:54
全球销量格局分化 - 宝马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58.83万辆,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9.59万辆,同比增长2.4% [1] - 奔驰第三季度全球销量52.53万辆,同比下滑1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减少9% [1] - 奥迪第三季度全球销量39.71万辆,同比下降2.5%,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19.11万辆,同比下降4.8%,与宝马销量差距超过60万辆 [1] 区域市场表现 - 宝马在美洲市场表现强劲,第三季度销量125,944辆,同比增长24.4%,其中美国市场销量104,163辆,增长24.9% [4] - 欧洲市场成为宝马增长引擎,第三季度销量239,620辆,同比增长9.3%,德国市场销量72,939辆,增长12.3% [4] - 亚洲市场成为主要挑战,宝马第三季度在亚洲销量206,156辆,同比零增长,其中中国市场销量147,121辆,微降0.4% [4] 中国市场面临结构性压力 - 宝马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累计下跌11.2%至46.4万辆 [3] - 奔驰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暴跌27%至12.5万辆,前三季度销量下滑18%至41.8万辆 [5] - 德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8.4%跌至今年9月的14.3% [5] 竞争格局变化 - 在20万至30万元区间,极氪、特斯拉Model 3/Y等车型凭借性能或性价比挑战BBA入门级产品 [6] - 在30万元以上市场,蔚来、理想和问界通过空间、智能座舱和用户体验争夺BBA核心用户 [6] - 在70万元以上超豪华市场,蔚来ET9、比亚迪仰望等车型开始挑战BBA顶级车型 [6] 财务与盈利影响 - 宝马下调2025年全年税前利润预期至"略低于"去年的109.7亿欧元 [6] - 宝马全年息税前利润率预计落在5%至6%区间,低于此前目标 [6] - 高于预期的关税成本及对本地经销商的财务支持是业绩展望修订的主要原因 [6] 电动化转型战略 - 宝马前三季度纯电车型累计交付32.3万辆,同比增长10% [8] - 新世代宝马iX3基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CLTC续航里程超过900公里,中国版将于年内亮相,2026年国产 [8] - 奔驰发起"史上最大产品攻势",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明年上市,配备领航辅助驾驶并接入AI大模型 [8] 技术合作与投资 - 奔驰与Momenta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斥资13亿元获得千里科技3%的股份 [8] - 奔驰计划在2027年底前推出至少40款新车型 [9] - 奥迪调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计划,转向"长期电动目标与灵活产品组合"的平衡之道 [11] 产品平台规划 - 奥迪押注PPE豪华纯电平台,首款中国专属长轴车型奥迪Q6L e-tron已亮相 [11] - 大众集团SSP平台被奥迪视为"软件定义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 [11] - 宝马第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至15.2万辆,增长主要由插电混动车型驱动 [11] 市场趋势变化 - 奔驰第三季度交付9.6万辆混动车型,同比增长10% [12] - 中国市场纯电动批发同比增速达32.4%,显著高于插混和增程的8.4%与8.7% [12] - 奥迪合资公司一汽奥迪前三季度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13.5%,上汽奥迪9月终端销量5700辆,同比增长90% [5]
BBA失守中国市场,奔驰三季度交付量大跌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2:21
全球销量格局分化 - 宝马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588,300辆,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95,900辆,同比增长2.4%,是BBA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 [1] - 奔驰第三季度全球销量525,300辆,同比下滑12%,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601,600辆,同比减少9% [1] - 奥迪第三季度全球销量397,100辆,同比下降2.5%,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191,100辆,同比下降4.8%,与宝马的销量规模差距超过60万辆 [1] 中国市场表现承压 - 宝马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147,121辆,微降0.4%,前三季度累计交付464,971辆,同比下降11.2%,中国成为其全球唯一下滑市场 [3][4] - 奔驰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暴跌27%至125,000辆,前三季度销量下滑18%至418,000辆,中国是其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 [5] - 德系品牌市场份额从2025年1月的18.4%跌至今年9月的14.3%,9月豪华车零售同比下降1%,豪华品牌零售份额为10.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5] 价格体系与竞争挑战 - 在20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极氪、特斯拉Model 3/Y等车型凭借性能或性价比挑战BBA入门级轿车和SUV [6] - 在30万元以上市场,蔚来、理想和问界通过更优的空间、智能座舱和用户体验争夺BBA核心用户 [6] - 在70万元以上超豪华市场,蔚来ET9、比亚迪仰望、尊界S800等车型开始挑战BBA顶级车型 [6] - 宝马宣布下调2025年全年税前利润预期至"略低于"去年的109.7亿欧元,全年息税前利润率预计为5%至6%,低于此前目标 [6] 电动化战略路径 - 宝马前三季度纯电车型累计交付323,000辆,同比增长10%,新世代纯电战略首款量产车iX3 CLTC续航里程超过900公里,中国版将于2026年实现国产 [8] - 奔驰发起"史上最大产品攻势",核心战略车型全新纯电GLC长轴距版将于明年上市,并计划在2027年底前推出至少40款新车型 [8][9] - 奥迪调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转向"长期电动目标与灵活产品组合"的平衡之道,押注PPE平台和SSP平台 [11] 混动与纯电市场动态 - 宝马第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至152,000辆,增长主要由插电混动车型驱动 [11] - 奔驰第三季度交付96,000辆混动车型,同比增长10% [11] - 中国市场9月纯电动市场批发同比增速达32.4%,显著高于插混和增程的8.4%与8.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