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主权

搜索文档
婉拒中方邀请后,李在明对华加税,日本投降,韩国也要对美跪了?
搜狐财经· 2025-07-28 12:43
韩国总统李在明的对美策略困境 -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中美博弈中采取"左右逢源"策略 但面临特朗普政府的施压 难以维系平衡 [1] - 李在明婉拒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邀请 打破惯例未将中国作为首访地 主要受中美关系紧张局势影响 [1] - 日本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后 韩国担忧特朗普对韩国汽车征收高于15%关税 惩罚其"消极态度" [3] 日美贸易协议对韩国的冲击 - 日本同意对美国汽车征收15%关税 开放农业市场 并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其中90%利润归美国 [3] - 该协议被称作"广场协议2.0" 显示日本经济主权丧失 加剧韩国对类似条款的担忧 [3] - 韩国副总理赴美谈判被临时取消 美方以财长"太忙"为由 被视为特朗普争取谈判筹码的手段 [3] 韩国对美妥协措施及后果 - 李在明下令对中国热轧钢板征收反倾销税 试图讨好特朗普换取支持 但美国仍未给予足够重视 [3] - 韩国政策摇摆暴露其对美国依赖 难以实现经济自主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4] - 事件导致中韩关系不确定性增加 反映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艰难抉择 [4]
卢拉谴责美加征关税“敲诈施压” 巴西联合多方保卫经济主权
快讯· 2025-07-18 08:49
贸易争端 - 巴西总统卢拉谴责美国单方面对巴西加征50%惩罚性关税 [1] - 卢拉批评美国将贸易谈判变成"敲诈式施压"并对巴西司法进行虚假指控 [1] - 巴西将向WTO提起争端解决并依据《商业互惠法》采取对等措施 [1] 政府行动 - 巴西外交部于7月9日与11日两度召见美国驻巴西使馆代办表达不满 [1] - 巴西联邦最高法院与国会均表态支持政府立场 [1] - 卢拉7月15日签署总统令启动反制机制授权拟定报复性措施 [1] 行业影响 - 巴西将联合产业界、民间组织与工会共同应对贸易争端 [1] - 自7月9日美国宣布加税后卢拉于9日和10日两次重申对等回击 [1]
中国的示范起作用了!30国同时出手硬刚美国,美国霸权遭全球围堵
搜狐财经· 2025-06-29 17:20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特朗普推行新一轮极限施压政策,试图通过关税武器打压对手,重建"美国制造霸权" [1] - 中国率先亮剑,展现出坚决不妥协的强硬态度,成功稳住自身经济 [1] - 在中国示范作用下,加拿大、欧盟、日本、印度等30多个国家纷纷对美国发起强硬反制 [1] 中国的反制策略 - 中国通过精准反制措施和市场内循环战略,将美国关税冲击降至最低 [4] - 中国扩大内需、加强高端制造投资,并对美科技巨头采取数字服务税、限制稀土出口、管控关键技术等系列举措 [4] - 中国在"90天谈判缓冲期"内始终保持强硬姿态,明确表示"绝不以牺牲国家主权换取短期妥协" [4] 其他国家的反制行动 - 加拿大推出数字服务税,对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征税,特朗普宣布中止美加贸易谈判 [8] - 欧盟27国达成共识,提高对美农产品关税、限制美国高科技产品进入欧市 [10] - 日本拒绝接受汽车行业25%关税,并送出"中国产储钱罐",释放与中国保持贸易往来的信号 [12] 印度的立场转变 - 印度对美国征收高达500%关税的提议采取断然反制态度,拒绝限制中印贸易 [14] - 印度强调要借助中国市场发展本国制造,拒绝脱钩中国 [16] - 印度的立场转变标志着特朗普"全球通吃"战略的失败 [16] 特朗普政策的失效 - 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大棒"重塑全球贸易秩序,但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18] - 全球反美情绪觉醒,加拿大、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家形成事实上的反制联盟 [18] - "90天关税缓冲期"即将到期,特朗普未能逼迫各国让步,美国陷入空前孤立 [18]
关税战过后,澳大利亚硬刚美国:中国是“钞能力”10倍的优质客户
搜狐财经· 2025-05-18 08:04
澳大利亚对华贸易战略转向 - 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达2100亿澳元,占总出口额38%,而对美出口仅370亿澳元占比7%,凸显中国作为核心贸易伙伴的经济权重[3] - 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煤炭、葡萄酒最大买家,美国需求几乎可忽略不计,若追随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将导致经济损失数十倍于收益[3] - 莫里森政府时期"反华急先锋"政策导致经济重创:中国对澳葡萄酒加征218.4%反倾销税致对华出口暴跌97%,大麦、龙虾、煤炭产业同步受挫[3] 地缘经济平衡策略 - 澳大利亚采取"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双轨策略:维持美澳军事同盟采购核潜艇,同时通过RCEP和CPTPP扩大对华出口市场[4] - 在可再生能源、矿产加工领域深化与中国合作,保持铁矿石、锂矿等关键矿产长期供应协议,对冲美国霸权风险[7] - 推动与东南亚区域供应链整合,减少对中美单一市场依赖,形成"经济压舱石"效应[9]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与非洲贸易达2821亿美元,与拉美贸易达4890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贸易伙伴[7] - 美国"友岸外包"计划实际效果存疑:承诺采购澳大利亚LNG替代俄罗斯能源但实际采购量远低于协议,稀土加工产能转移因环保和成本问题推进缓慢[7] - 中国可能推动WTO改革提出"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方案,并通过"一带一路"与RCEP、CPTPP对接构建新自由贸易网络[9] 行业影响与市场替代 - 2022年美国对华葡萄酒出口增长30%,直接填补澳大利亚葡萄酒退出后的市场空缺[3] - 澳大利亚牛肉因失去中国市场转向美国,间接帮助美国肉企填补国内产能缺口[3] - 欧盟若完全配合美国对华脱钩将损失GDP0.8%,保持对华贸易则可从中美博弈中获利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