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政策
搜索文档
人民同泰净利润骤降45% 现金流告负背后的三座大山
新浪证券· 2025-11-06 14:31
核心观点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微增2.19%,但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45.69%,业绩分化显著,结构性风险凸显 [1] 利润表现与压力因素 - 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45.69%,主要受药品集采政策、坏账准备增加和费用刚性上升三大因素影响 [1] - 核心业务医药批发占总收入66.59%,在集采政策下毛利空间持续收窄 [1] - 信用减值损失高达5581.81万元,几乎吞噬半数净利润,应收账款余额达43.6亿元,占流动资产六成以上 [1] - 零售业务通过DTP药房实现21.14%增长,但DTP药品本身毛利率偏低,难以弥补批发业务利润缺口 [1]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14亿元,账面利润未能转化为真实资金流入 [2] - 货币资金从年初11亿元骤降至6.2亿元,而短期借款达6.85亿元,现金已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 [2] - 公司有12.19亿元的应付票据待兑付,若现金流未能改善,集中到期票据可能引发资金链紧张 [2] 市场竞争与业务结构 - 作为黑龙江省区域龙头,公司高度依赖本地市场,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议价能力和业务调整空间不足 [3] - 全国性企业如国药控股和华润医药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3] - 公司积极拓展DTP等特色业务,但在政策与市场双重挤压下,转型效果尚难扭转整体颓势 [3]
双鹭药业主业承压,投资来凑
深圳商报· 2025-10-27 12: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4.59亿元,同比下降15.13%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43.1%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2933.49万元,同比下降62.3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54亿元,同比增长3.6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2004.98万元,同比增长143.28% [1] 净利润波动驱动因素 - 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系持有的首药控股、星昊医药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所致 [2]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8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2亿元,同比增长达204.93% [3] - 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贡献1.1亿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1.18亿元 [3] 主营业务经营压力 - 扣非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药品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导致产品降价及中标增量等因素影响 [3] - 公司营业收入减少的同时营业成本有所上升 [3] - 抗肿瘤药替莫唑胺销售额同比下降21.51%,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收入下降28.38% [4] - 部分药品因市场需求波动导致销量减少 [4]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3.17万元,上年同期为1.28亿元,同比下降104.56% [1][3] - 现金流下降主要系公司基于战略发展需要新增商品贸易业务板块,该业务板块阶段性备货需求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3]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60.29亿元,上年度末为59.79亿元 [2]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6.93亿元,上年度末为55.72亿元 [2] 历史业绩对比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下降22.24%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309.08% [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2600.44万元,同比下降78.42% [3]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6.6亿元,同比下降35.15%,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7407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5]
哈三联:前三季度亏损2.09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21:24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8亿元,同比下降46.83%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16亿元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5.81亿元,同比下降30.75% [1] - 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为-2.09亿元 [1] - 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66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公司业绩受国家药品采购相关政策影响 [1] - 部分非集采制剂产品市场竞争加剧 [1] - 公司部分产品销售价格出现下降 [1]
多款进口药退出中国 涉及抗过敏、肿瘤等领域的畅销品
国际金融报· 2025-10-21 23:2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药监局注销80个药品注册证书 导致部分药品如西安杨森的复方角菜酸酯栓价格大幅上涨 一盒6枚标价超过900元[1] - 此次药品注销均为企业依申请注销 属于商业选择行为 并非因安全问题被吊销[2] - 外资药企是此次注销的主力 80个注销药品中有40多个生产商是外资企业 这是在国家集采政策下 为保住利润而进行的主动战略调整[2] 药品注销概况与特点 - 注销药品包含多款临床常用药 如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片、男性健康药物非那雄胺片、维生素B2片等[2] - 注销药品绝大多数非独家产品 其他持有同通用名批文的企业可正常生产销售 缓解了断供风险[2] - 外资注销的药品覆盖领域广泛 包括抗过敏、呼吸系统、糖尿病、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2] 外资药企战略调整的具体案例 - **西安杨森复方角菜酸酯栓(太宁栓)**:注销主要原因是全球范围内已无可持续供应的原料[3] - **费卡华瑞氯雷他定片(可米)**:作为甲类非处方药和甲类医保用药 拥有一定的市场认知度[3] - **辉瑞制药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因国内仿制药发展和集采政策导致原研药价格优势丧失 利润受挫 资源转向创新药领域[3] - **葛兰素史克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万托林)**:因本土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达到原研水平且价格优势明显 市场份额被挤压[4] - **勃林格殷格翰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因国内仿制药获批上市并通过集采以竞争性价格抢占市场 同时国家医保谈判和集采政策压缩了原研药利润空间[4][5] 行业背景与影响 - 国家集采政策的全面推行导致药品价格大幅下降[2] - 吸入制剂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使本土药企产品质量提升[4]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对药品市场存续产生重要影响[4] - 对慢性病药物的价格管控持续加强 医保谈判和集采政策双重作用压缩原研药利润空间[5]
创美药业(02289.HK)中期归母净利2173.9万元 同比减少18.72%
格隆汇· 2025-08-29 00:4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18%至人民币21.55亿元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73.9万元,同比减少18.72% [1] - 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0.2013元 [1] 季度业绩动态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52%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8% [1] 经营环境与策略 -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上下游行业景气度承压 [1] - 药品集采政策深化导致部分药品终端价格下降及业务量收缩 [1] - 公司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实现第二季度恢复性增长 [1]
振东制药3年亏损14亿!生产不合格药品赔前子公司5亿,实控人减持套现超7亿
中金在线· 2025-04-28 14:2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振东制药经营遇多重挑战,财务恶化,连续三年亏损,核心业务下滑,还面临仲裁赔偿和股东减持问题 [1][3] 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9.71亿元,同比降18.06%,归母净利润亏损13.29亿元,亏损幅度较2023年显著扩大,扣非净利润亏损6.86亿元,远超上年 [1][3] - 2022 - 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14.29亿元 [1][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55亿元,同比降3.53%,归母净利润115.72万元,同比暴降94.99%,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103.37% [5] 业务情况 - 两大主营业务医药生产销售和药材种植均下滑,医药生产销售业务收入23.13亿元,同比降20.50%,药材种植及销售收入6.34亿元,同比降8.99% [1][3] - 中药和化药收入分别同比下降5.50%、30.87%,复方苦参注射液和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营收占比超10% [4] - 营业收入下降受药品集采政策、零售终端市场压力、中药材行业下行三大因素影响 [4] 仲裁赔偿 - 2023年10月朗迪制药32批次碳酸钙D3颗粒产品不合格,涉及振东制药生产产品,被处罚没618万元,罚款1.34亿元,停产30天 [2][7] - 2024年9月朗迪制药仲裁索赔14.67亿元,2025年1月裁决振东制药支付5亿元 [2][6][7] 股东减持 - 自2014年解禁期满,股东累计减持1.76亿股,套现13.59亿元,实控人李安平通过振东集团累计减持套现7.06亿元 [2][8] - 股东李勋累计减持5,938.92万股,套现4.55亿元 [8] - 2022年6月振东集团拟转让5%股权,价款3.41亿元,李安平及其关联方累计套现约11亿元 [8] - 金安祥2014年7月减持套现4,188.53万元 [8]
刚刚,政府工作报告现场传来这些重磅消息!
证监会发布· 2025-03-05 12:07
财政政策与债务发行 - 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2]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 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4]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5]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 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6][7]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9] - 加大对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提振消费以及民营 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9]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0] -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 [12][13]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推动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3][14]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16] - 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18]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 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19][20] 房地产与消费市场 -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29] 对外开放与制度改革 -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 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7] 教育与执法规范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集中整治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 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