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增量政策

搜索文档
张瑜:超预期的财政增量——张瑜旬度会议纪要No.124
一瑜中的· 2025-10-22 19:37
一、政策观察:两项政策与两大变化 点击关注【张瑜旬度纪要系列】 各位投资朋友晚上好,本次旬度我们聚焦财政, 10 月 17 日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披露了超预期的财政增量,在大势研判 部分,我将解读本次增量财政政策的看法、背景、及后续的验证链条。 近期我们迎来了两项超预期的财政增量政策。 一是 9 月 29 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设立 5000 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全部用 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支持科创、扩大消费、稳外贸等,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 10 月 17 日,财政部在前三季度财政运行发布会上披 露,中央财政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 5000 亿元下达地方。去年 10 月 12 日发布会上披露的结存限额下达规模为 4000 亿元。为应对 6-8 月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响应速度超出此前预期。 对比去年,本次增量财政有两个重要变化: 一是总量力度超此前预期。 从 5000 亿准财政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叠加 5000 亿结存限额提供资金配套,两类工具合计形成近万亿资金体量。 需注意的是,部分项目可能同时使用两类资金,未必能完全发挥最大杠杆效应,但整体资金规模已达到万亿 ...
固收定期报告:利率震荡市还是牛市?怎么看利差?
财通证券· 2025-10-19 16: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债市或仍是牛市,利率上限清晰,10年国债利率超1.8%有绝对价值,下限方面利率下行空间至少20bp,极端行情下10年国债利率可参照年初定价加点即OMO+10bp [2] - 今年三季度中等期限品种利差压缩,超长债利差和品种利差走阔,后续伴随市场情绪回暖,超长债利差与品种利差均有压缩机会 [2] - 2024年以来震荡市期限利差普遍走扩,当前逻辑不同,后续基金情绪回暖、保险跨年配置、农商行回补仓位有利于利差压缩 [3] - 5000亿元财政增量对债市冲击或有限,需多措并举带动预期回暖和信用扩张 [3] 各目录总结 震荡市还是牛市? - 市场对债市多空观点有分歧,多头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等三季度利空在钝化,空头认为中美会面、财政货币增量、股市表现、监管落地、PPI同比回正等因素不利债市 [7] - 利率上限清晰,10年国债1.8%、30年国债2.1%以上有绝对配置价值,源于弱基本面、资产荒、配合财政及大行买入体现政策维稳意图 [8] - 坚定看多利率下限,1.7%不是重要阻力位,债市交易要左侧布局,利率有创新低希望,受央行操作、监管、配置行情、中美摩擦、增量政策等因素驱动 [11][12] - 从久期看,保险有配置需求,基金久期上行可能使长债利率创新低;从比价看,10年期以上国债收益率有优势 [15] 震荡市,如何看利差? - 回溯2022年以来震荡市,梳理出7个时间段,2024年是分水岭,此前震荡市期限利差倾向收窄,此后普遍走扩,国开 - 国债利差通常收窄,信用利差除2022年初外往往收窄 [19][24][25] - 2025年8月末以来,5年与2年国债利差震荡下行,10年与5年、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及品种利差震荡上行,原因包括大行买入中段国债、超长债交易情况、基金和农商行对政金债买入偏弱等 [31][33] - 未来30y国债利率有下行空间,品种利差可能收窄,保险配置力量或加大,基金和农商行买盘回归带动政金债 - 国债利差压缩 [36] 如何看5000亿地方政府债务结存对债市的影响? - 5000亿元专项债在缺少其他增量政策联动时对债市影响有限,2022年利率震荡上行是多政策推动结果 [37][38] - 资金大概率以新增专项债形式发放,当前一般债余额不多,专项债结存限额有3.53万亿元,且资金用途适合新增专项债 [43] 债市利率先上后下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由净投转为净回笼,资金面转松,债市收益率曲线整体走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先上后下,整体上行0.40bp至1.82% [3][45] - 每日情况:周一收益率上行1.77bp至1.84%;周二下行0.15bp至1.84%;周三上行0.81bp至1.84%;周四下行0.42bp至1.84%;周五下行1.61bp至1.82% [45][46][47] 理财规模小幅上升 - 截至10月12日,理财存续规模达30.9万亿元,周度环比增加1206.52亿元,10月6 - 12日新发理财规模14.68亿元 [55] - 10月第二周固收类产品规模回升,按产品类型和风险划分有不同规模变化,上周破净率小幅下降 [59][60] - 截至10月15日,370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05%,265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样本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35% [62] 久期 - 本周公募基金久期较10月10日增加0.035至2.382,周度平均值2.364,10月17日最高,久期分歧度下降0.014至0.321 [3][64]
财政增量政策来了!地方可额外发债5000亿元补充财力
第一财经· 2025-10-17 17:48
财政增量政策安排 -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用于支持地方补充财力 [1] - 地方政府将在第四季度额外发行5000亿元政府债券来筹集资金 [1] - 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532484亿元,法定债务限额为579874.3亿元,结存限额为47390.3亿元 [1] 政策特点与用途 - 此次安排结存限额总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 [2] - 资金用途拓展,除用于补充财力、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2] - 资金旨在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力争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 [2]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 - 今年初国务院计划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合计5.2万亿元 [2] - 截至9月底实际发行新增债券约4.35万亿元,发债进度达到83% [2] - 此次额外新增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筹集财力用于化债、偿还拖欠账款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2] 地方财政收入状况 - 今年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3039亿元,同比增长1.8% [3] - 今年前三季度,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7441亿元,同比下降0.6% [3]
前5个月广义财政支出超14万亿,财政如何持续发力
第一财经· 2025-06-26 22:59
财政收支概况 - 2025年广义财政收入11.2万亿元,同比下降1.3%,广义财政支出14.5万亿元,同比增长6.6%,收支差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46.5% [1] - 财政支出增速(6.6%)高于一季度经济增速(5.4%),资金重点投向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 [1] - 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万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税收收入7.9万亿元(同比下降1.6%),非税收入1.7万亿元(同比增长6.2%) [3][4] 财政收入分析 - 税收收入下滑主因: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2.5%(企业经营困难)、进口相关税收下降(外贸形势复杂)、物价低迷拖累现价计算收入 [4] - 个税收入增长8.2%(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增值税增长2.4%(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印花税增长(股市活跃) [4] - 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6.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281亿元,同比下降11.9%(房地产市场低迷) [6] 财政支出与债务 - 前5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万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度37.4%(与五年均值接近) [8] - 支出结构:社保和就业支出2万亿元(+9.2%)、教育支出1.7万亿元(+6.7%)、卫生健康支出8896亿元(+3.9%),基建类支出收缩 [8] - 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国债发行6.29万亿元(+38.5%)、新增地方债1.98万亿元(+36.6%),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同比多3.81万亿元) [7] 政策动向与展望 - 财政部强调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支持"两重""两新"(重大战略、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 [11] - 发改委拟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 [12] - 专家建议需观察财政赤字持续性(前5个月广义赤字率2.4%),增量政策或在下半年推出(如增发国债、稳楼市措施) [11][12]
国盛证券:当前为何要重视建筑央企港股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6-15 14:04
央企港股估值分析 - 央企港股估值处于极低位置,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通建设的H股PE(TTM)均小于4倍,PB(MRQ)均小于0.4倍 [2] - A/H股平均价差为86%,显著高于所有两地上市公司平均价差73%,其中中国中冶、中国能源建设A/H价差超过100% [2] - 7家建筑央企H股平均股息率(TTM)为5.16%,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通建设、中石化炼化工程H股股息率均高于5% [2] 长期资金配置优势 - 内地机构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可免征最高25%的红利税,税收优惠显著提升长期持股吸引力 [4] - 监管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业绩稳健、股息率高、市值大的标的将成为重点配置对象 [4] - 建筑央企港股因极低估值和高股息率,对保险等长周期资金配置性价比凸显 [1][4] 财政政策与基建展望 - 2025年新增专项债已发行16479亿元,同比多460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37%;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16835亿元,完成84%目标 [5] - 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4340亿元,后续仍有20-50年期国债待发行 [10] - 下半年可能扩大赤字、专项债等财政工具额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央企债券等"准财政"工具有望发力 [5] 建筑央企业绩预测 - 2024年建筑央企营收与业绩分别同比下降3%/12%,Q2-Q4单季业绩降幅达15%-17%,低基数效应将推动2025年下半年业绩边际改善 [8] - 专项债等资金加速投放将推动基建实物工作量落地,带动建筑央企收入提速 [8] - 建筑央企减少承接PPP等垫资项目,2024年投资性现金流流出规模收缩,自由现金流边际好转 [13] 市值管理举措 - 央国企已制定市值管理方案,将通过并购重组、分红提升、增持回购等方式推动估值回升 [13] - 建筑央企强化ROE及现金流考核,减少PPP等资本开支项目,优化投资结构 [13] - "一利五率"考核引导下,经营质量提升将驱动估值修复 [13] 重点公司推荐 - 中国交通建设PB 0.29X,2025E股息率6.4%;中石化炼化工程PB 0.79X,股息率7.1% [14][15] - 中国铁建PB 0.25X,股息率5.8%;中国中铁PB 0.27X,股息率5.3% [14][15] - 中国中冶、中国能源建设PB分别为0.29X/0.38X,2025E股息率均为4.3% [14][15]
我国布局人形机器人、原子级制造产业 让更多企业在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3-24 15:36
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 2024年三季度出台财政增量政策推动经济明显回升 社会信心有效提振[1] - 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 均高于上年全年增速[3] - 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 安排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5][7] 财政政策实施特点 - 对专项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组合运用多种财税工具 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7] - 政策突出精准施策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经济循环畅通[9] - 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和债券发行使用 尽快形成实际支出[11] 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14] - 在人形机器人 原子级制造等新兴领域谋划布局国家科技重大项目[16] - 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16] 企业创新培育体系 -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推动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发展[18] - 出台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推动国家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和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20] - 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成果转化对接 加快先进技术在中国转化落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