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负共振
搜索文档
上市险企2025年三季报综述:资负共振推动业绩高增
华西证券· 2025-11-06 23:2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5] 报告核心观点 - 上市险企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资负共振,业绩高速增长,主要驱动力包括投资收益显著提升、寿险新业务价值(NBV)高增长以及财险综合成本率(COR)普遍改善 [1][2][3] - 负债端,寿险预定利率动态下调、分红险转型与“报行合一”政策有助于压降负债成本并抬升NBV价值率;财险通过费用精细化管理推动承保利润改善 [4][6][37] - 保险板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截至2025年11月6日保险指数PB估值为1.42倍,处于近10年36%分位数,且公募基金持仓仍欠配,具备投资吸引力 [6][37] 净利润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五家A股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达4,260.39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33.5% [1][12] - 各险企归母净利润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中国人寿+60.5%、新华保险+58.9%、中国人保+28.9%、中国太保+19.3%、中国平安+11.5% [1][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五家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2,478.47亿元,同比增长68.3%,其中国寿和新华增速领先,主要受益于投资收益弹性及利率波动影响 [1][1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五家险企归母净资产合计23,110亿元,较年初增长10.3%,较年中增长9.1% [1][13] 寿险业务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各险企NBV同比高增,可比口径增速分别为:人保寿险+76.6%、中国平安+46.2%、中国人寿+41.8%、中国太保+31.2%;新华保险为非可比口径+50.8% [2][16] - 新单保费表现分化:第三季度单季,国寿、人保寿险、平安新单保费分别同比增长52.5%、45.7%、21.1%;新华新单保费同比下滑3.7% [16][17] - 银保渠道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太保、新华银保新单保费分别同比增长52.4%、66.7%;第三季度单季太保、新华银保期缴保费分别增长43.6%、3.8% [2][18] - 个险渠道分化:前三季度太保个险新单保费同比下滑1.9%,新华个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48.5%;截至第三季度末,国寿、平安代理人规模分别为60.7万、35.4万人,较年初分别变化-1.3%、-2.5% [2][18] - 分红险转型推进:国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占比提升超45个百分点;太保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保费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58.6% [19] 财险业务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保费整体正增长:人保、平安、太保产险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5%、7.1%、0.1% [2][23] - 车险业务稳健增长:前三季度人保、平安、太保车险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5%、3.1%、2.9% [23][30] - 非车险业务增速分化:第三季度单季太保非车险保费同比下滑7.4%,平安、人保非车险保费分别增长15.6%、3.7% [23][30] - 综合成本率(COR)普遍改善: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COR分别为96.1%(同比-2.1个百分点)、97.0%(同比-0.8个百分点)、97.6%(同比-1.0个百分点) [2][25] - 承保利润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财险承保利润分别为148.65亿元(同比+130.7%)、76.03亿元(同比+40.5%)、36.19亿元(同比+78.0%) [25] 投资业务分析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五家A股上市险企投资资产合计达20.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 [3][29] - 总投资收益显著提升:前三季度各险企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为国寿+40.7%、新华+40.3%、人保+36.6%、太保+26.8%、平安+19.5% [3][32] - 第三季度单季总投资收益同比高增:国寿、太保、平安、新华、人保单季增速分别为+72.8%、+59.4%、+50.3%、+38.9%、+29.4% [32] - 投资收益率变化:净投资收益率整体下滑,如平安、太保前三季度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8%、2.6%,均同比下滑0.3个百分点;总/综合投资收益率整体提升,如国寿总投资收益率6.4%(同比+1.04个百分点)、平安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1.0个百分点) [32][36]
保险业2025年三季报综述:资负共振,利润高增
国信证券· 2025-11-04 1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优于大市 [1][5] 报告核心观点 - 资本市场回暖与长端利率企稳推动险企业绩高增长,资产端与负债端形成共振 [1] - 上市险企通过产品结构转型与经营质效提升,负债端表现亮眼,新业务价值高速增长 [1] - 投资端受益于权益资产表现强劲,投资收益显著修复,是估值修复的关键要素 [2][40] - 行业正积极备战2026年“开门红”,在预定利率下调等背景下调整策略,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潜力大 [18][40] 投资收益驱动利润大幅回升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A股5家上市险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739.81亿元,同比增长13.6% [11] - 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8.3%、25.9%、11.1%、10.9%、7.4% [11] - A股5家上市险企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60.39亿元,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33.5% [1][11] - 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0.5%及58.9%,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分别同比增长28.9%、19.3%、11.5% [1][11] - 受益于资本市场反弹,上市险企平均投资利润贡献率达54%,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因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高,投资利润贡献率分别达70%和67% [15] 人身险业务:产品结构优化与质态改善 - 各公司新业务价值延续高速增长,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分别增长41.8%、46.2%、31.2%、50.8%、76.6% [1] - 2025年7月人身险行业预定利率调整,普通型、分红型、万能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分别下调至2.0%、1.75%、1.0%,下调幅度为50bp、25bp、50bp [18][19] - 行业大力发展“低保底+高浮动”的分红险,有助于降低险企刚性兑付成本和资产负债匹配压力 [21][22] - 分红险利润来自合同服务边际摊销,具有较高确定性和稳定性 [22] 财产险业务:保费稳增与成本优化 - 2025年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8596.35亿元,同比增长3.8% [26] - 车险业务保费收入4666.96亿元,同比上升3.2%;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3929.39亿元,同比上升4.6% [26] - 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148.65亿元,同比增长130.7%,综合成本率为9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2][33] - 平安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为97%,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7.6%,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2][33]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有效推动费用率回归正常水平,带动综合成本率优化 [33] 资产配置与投资表现 - 截至三季度末,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8.6%、6.42%、5.40%、5.20%,同比增长1.8、1.04、0.80、0.50个百分点 [2][36] - 险企加大FVOCI权益类资产配置,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FVOCI权益类资产占金融资产比例分别为4.13%、10.48%、7.46%、6.26%、2.82%,相较2024年中期分别增长1.07、1.71、3.20、0.69、1.30个百分点 [38] - 险资资产配置策略包括挖掘OCI权益类等高分红机会、配置长债匹配久期需求、提升境外资产配置比例 [38]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及中国财险 [3][40] - 投资业务是险企估值修复的关键要素,权益资产投资权重较大的险企将受益于市场上涨行情 [40] - 长期利率企稳回升有助于缓解利差压力,抬升权益资产内在价值,利好板块估值修复 [40]
保险行业点评:预定利率切换后寿险阶段性放缓,非车险企稳回升
民生证券· 2025-11-03 18: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6] 报告核心观点 - 预定利率切换后寿险保费收入阶段性放缓符合预期,但分红险长期增长逻辑不改 [3] - 健康险保费收入短期波动,长期受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支撑,渗透率与价值率有望上行 [4] - 非车险保费收入表现亮眼,车险受新车销售景气带动稳健增长 [5] - 利率下行背景下,分红险占比提升有望缓解利差损压力,宏观经济回暖有望推动保险板块演绎“资负共振”逻辑 [7] 行业整体经营数据 - 2025年1至9月保险行业累计保费收入52,146亿元,同比增长8.8% [2] - 2025年9月单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148亿元,同比下降0.3% [2] - 2025年1至9月人身险累计保费收入38,434亿元,同比增长10.2%;财产险累计保费收入13,712亿元,同比增长4.9% [2] - 2025年9月单月人身险保费收入2,637亿元,同比下降4.2%;财产险保费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7.2% [2] 人身险板块分析 - 2025年1至9月寿险累计保费收入31,708亿元,同比增长12.7%;9月单月寿险保费收入1,962亿元,同比下降4.6% [3] - 人身险预定利率于7月25日公布下调,产品切换在8月底完成,8月“抢停售”透支需求导致9月保费下滑 [3] - 2025年1至9月健康险累计保费收入6,422亿元,同比增长0.2%;9月单月健康险保费收入638亿元,同比下降2.1% [4] - 2025年9月单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444亿元,同比增长29.1%;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38亿元,同比增长322.2% [4] 财产险板块分析 - 2025年1至9月车险累计保费收入6,836亿元,同比增长4.4%;非车险累计保费收入6,876亿元,同比增长5.4% [5] - 2025年9月单月车险保费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长5.3%;非车险保费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9.7% [5] - 2025年前9月中国乘用车销量2,124.6万辆,同比增长13.7%;新能源车销量1,122.8万辆,同比增长34.9% [5] - 2025年9月单月责任险、农业险、健康险和意外险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3%、1.5%、25.5%和13.5% [5] 未来展望与投资建议 - 寿险方面,分红险有望成为主线,其中长期回报相对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仍具吸引力 [7] - 健康险在产品迭代中有望迎来结构升级,保费与新业务价值有望回暖 [7] - 财险方面,头部险企将强化定价与理赔管理以稳定综合成本率,龙头有望强者恒强 [7] - 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 [7]
股价浮盈计入当期利润,保险股三季报的“虚”与“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0:33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保险公司利润普遍高增,增幅在40%至70%之间 [1] - 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同比增加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 [2]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 [2] -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约40%到60% [2] - 2025年首季业绩呈现分化,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4%,中国人寿增长39.5%,中国平安同比下降26.4% [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成为上市险企中唯一负增长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 [8] 业绩驱动因素:资产端 - 投资收益成为业绩关键驱动力,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 [2] - 2025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5.84%,深证成指累计上涨29.88% [2] - 2025年三季度沪深300指数飙升17.9% [1][3] - 险资显著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二季度末险资股票配置余额达3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8.92%,较去年二季度末增长47.57% [2] - 2025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险企股票持仓规模达1.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比例升至9.3%,较年初提升1.5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新高 [3] - 险资入市意愿持续增强,截至10月19日年内险资机构举牌上市公司达32次,已超过2024年全年 [3]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获准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从2家增至8家 [3] 业绩驱动因素:负债端 - 各家保险公司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增加分红险等浮动利率产品销售 [7] - 2025年前9个月,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新华保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幅达19% [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太保寿险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 [7] - 财产险业务方面,非车险“报行合一”逐步落地,华泰证券估计实施后或能压降相关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0.2-0.9个百分点 [7] 新会计准则影响 - 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全面实施,更多资产被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导致净利润波动明显加剧 [4][5] - 新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旧准则下浮盈浮亏不影响当期利润的处理方式 [5] - 以中国人寿为例,2025年6月末股票持仓市值达6201.37亿元,其中归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票规模约5600亿元,若股票上涨10%可产生约560亿元投资收益,利润弹性较旧准则放大近三倍 [5] - 202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股票归入FVTPL的占比分别高达81.2%和77.4%,这种结构在股市上涨时能充分享受收益,市场下跌时也会同等放大亏损风险 [5] - 五家A股上市险企FVTPL占比差异明显,新华保险81.2%、中国人寿77.4%、中国太保66.2%、中国人保53.6%均超五成,中国平安34.7%不到四成 [6] 行业应对与趋势 - 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统筹管理,中国人寿将其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缺口从去年的超2年缩减至今年一季度的1.5年 [9] - 险企开始通过提升FVOCI配置来对冲波动,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FVOCI占比平均提升约14个百分点 [10] - 中小险企探索差异化生存路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出售非核心资产或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资本管理能力 [10] - 政策层面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并推动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10] - 10月以来新华保险A股涨幅超12%,中国人保A股涨幅超10% [10]
港股异动丨内险股集体上涨 中国人寿涨超4% 中国平安涨超2%
格隆汇· 2025-10-21 09:52
港股内险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内险股出现集体拉升上涨行情 [1] - 中国人寿股价上涨4.17%领涨板块,中国太平上涨3.46%,新华保险上涨2.61% [1] -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财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及友邦保险均录得超过2%的涨幅 [1] 保险公司三季度业绩 - 上市保险公司三季度业绩呈现向好态势 [1] - 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人保财险等行业巨头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1] - 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40%,其中中国人寿预增幅度达到50%至70%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权益投资的亮眼表现是拉动保险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 [1] 机构观点与政策环境 - 多家券商机构对保险板块持乐观态度,认为“资负共振”有望推动估值与业绩同步提升 [1] - 政策层面持续加码,多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 [1] - 政策推动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 [1]
险企三季报集体“预喜”,投资收益成业绩增长最强引擎
环球网· 2025-10-20 14:44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上市保险公司三季报业绩向好,净利润同比增幅显著,中国人寿预增50%-70%,新华保险及人保财险等巨头预增幅度均超过40% [1] - 保费规模整体保持增长,业务质量持续改善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资产端 - 权益投资表现亮眼,是拉动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引擎,A股市场整体回暖为险企投资组合创造丰厚回报 [1] - 中国人寿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并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推动投资收益显著增长 [1] - 新华保险与人保财险优化资产配置的策略在市场上涨中放大正向效应,投资收益成为净利润重要支撑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与财产险公司投资股票的资金余额合计超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万亿元,股票投资占比均升至近年高点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负债端 - 上市险企加速向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产品结构优化 [1] - “报行合一”政策遏制费用内卷,推动业务质量改善 [1] - 产险领域通过“提质增效”实现承保利润大幅增长 [1] 政策环境与未来展望 - 多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保险资金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3] - 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鼓励下,保险公司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望持续提升,为自身业绩增长开辟新空间 [3] - 券商机构对保险板块持乐观态度,认为“资负共振”有望带来估值与业绩的“双击” [3]
最高预增70%!中国人寿,报喜!
证券时报· 2025-10-19 22:49
上市险企业绩预增 - 中国人寿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加522.62亿元至731.66亿元,同比增长50%至70% [2] - 新华保险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 [3] -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至60%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资产端 - 股票市场回稳向好,沪深300指数2025年以来累计上涨12.88% [8] - 截至二季度末,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4000亿元,增幅达28.7% [8] - 公司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2][4][8]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负债端 - 中国太保寿险前9个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 [5] - 新华保险前9个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 [5] - 公司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分红险占比持续提升,例如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6] 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 行业负债端呈现“量稳价升”态势,银保渠道价值率提升与分红险转型成为新业务价值主要驱动 [6] - 财产险保费延续稳健,车险为核心驱动,非车险在“报行合一”下质量改善,综合成本率同比有望继续改善 [7] - 政策层面利好,金融监管总局支持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并推动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落地 [10]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保险股在业绩预增公告后市场表现积极,连续飘红 [1] - 机构分析认为资负共振之下,险企三季度业绩整体有望延续上半年向好态势 [1][9] - 预计随着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提升,险资资产端收益预期将持续改善,上市险企估值与业绩双击可期 [8][10]
最高预增70%!中国人寿,报喜!
券商中国· 2025-10-19 20:47
核心观点 - 多家上市险企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行业整体业绩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主要得益于资产端投资收益大幅提升和负债端业务质量改善的“资负共振” [1][2][13] 上市险企业绩预增详情 - 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67.85亿元至1776.89亿元,同比增加522.62亿元至731.66亿元,增幅达50%至70% [4]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增幅为45%至65% [5] -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至60% [5]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资产端 - 股票市场回稳向好,沪深300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2.88%,险企把握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4][6][12] - 截至二季度末,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的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4000亿元,增幅达28.7% [12] - 险企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增配优质权益类资产和抵御低利率的底仓资产,放大市场上涨的正向效应 [4][6]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负债端 - 负债端保费整体增长,例如新华保险前9个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中国太保寿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 [8] - 行业推动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中国人寿个险渠道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中国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达51.0% [9] - 银保“报行合一”等政策深入推进,遏制费用内卷,人身险业务质量整体改善,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明显优化 [9][10] 行业前景与政策环境 - 分析师预计上市险企三季度净利润在高基数下仍可实现高增长,资本市场“慢牛”行情下有望实现估值与业绩双击 [13][14] - 政策面利好频出,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在暂停22年后将重回市场,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自11月1日起实施,将进一步打开行业发展前景 [14]
新华保险(601336):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点评:投资收益持续向好,利润增长提速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14 21:54
投资评级与目标 - 对新华保险的投资评级为“增持” [6] - 目标价格为77.49元,对应2025年P/EV为0.85倍 [6][13] 核心观点与业绩摘要 - 新华保险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99.86-341.22亿元,同比增长45%-65%,较2025年半年度33.5%的利润增长进一步提速 [1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51.87-193.23亿元,同比增长58%-101% [13]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持续同比高增,预计资产和负债共振将推动盈利持续改善 [2][13] - 上调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至12.50元、12.99元、13.18元 [1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营业收入:2024年为132,555百万元(同比增长85%),预计2025年将达到173,350百万元(同比增长31%)[4] - 归母净利润:2024年为26,229百万元(同比增长201%),预计2025年将达到38,992百万元(同比增长49%)[4] - 净资产收益率:2024年为27%,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35% [4] - 新业务价值: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2.8%(非可比口径)[13] 投资收益分析 - 投资收益持续向好,2025年前三季度在2024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 [13] - 驱动因素包括:2025年前三季度资本市场回稳向好,截至2025年9月末沪深300指数较年初上涨17.9%(2024年同期为17.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上涨17.9%(2024年同期为16.1%);上证指数较年初上涨15.8%(2024年同期为12.2%),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上涨12.7%(2024年同期为12.4%)[13] - 公司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2025年上半年核心权益(股票+基金)配置占比达18.6%,领先上市同业 [13] 业务增长动力 - 新业务价值预计延续增长,需求侧受“831”预定利率下调前客户集中购买储蓄险产品推动,供给侧受公司积极的业务策略推动 [13] - 个险渠道人力规模整体稳定,合格率、绩优率及人均产能持续改善;银保渠道通过积极拓展银行合作推动新单增长 [13]
新华保险(601336):资负共振,推动业绩延续向好
华西证券· 2025-08-29 20:3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新华保险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新华保险2025H1业绩表现强劲 归母净利润同比+33.5%至147.99亿元 营业收入同比+26.0%至700.41亿元 [2] - 公司负债端结构持续优化 资产端权益弹性空间显著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267/272亿元 [5] 业绩表现 - 2025H1加权平均ROE为15.93% 同比提升4.72个百分点 [2] - 期末内含价值达2,793.9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1% [2] - 中期现金分红每股0.067元 同比+24.1% 分红比例14.1% [2] 负债端表现 - 新业务价值(NBV)同比+58.4%至61.82亿元 [2][3] - 长险首年保费同比+113.1%至396.22亿元 其中首年期交保费同比+64.9%至255.28亿元 [3] - 个险渠道长险首年保费同比+70.8%至145.06亿元 首年期交保费同比+72.5%至142.48亿元 [3] - 个险代理人月均人均综合产能同比+74% 绩优率提升 [3] - 银保渠道长险首年保费同比+150.3%至249.39亿元 首年期交保费同比+55.4%至111.04亿元 [3] 资产端表现 - 投资资产规模达1.71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1% [4] - 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增长68.26亿元至374.66亿元 [4] - 总投资收益同比+43.3%至452.88亿元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9%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4] - 综合投资收益同比+12.8%至480.40亿元 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3% [4] - 净投资收益同比+9.2%至234.60亿元 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0% [4] - 资产配置调整:债券投资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 股票投资比例上升0.5个百分点 基金投资比例下降0.7个百分点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26/1,349/1,373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8.41/8.55/8.71元 [5] - 预计2025-2027年NBV分别为67/72/77亿元 [5] - 对应2025年8月29日收盘价68.24元的PEV分别为0.76/0.70/0.64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