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能型保险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炒股大赚!A股五大上市险企三季报业绩“狂飙”,增速超三成
北京商报· 2025-10-30 22:37
接连预增过后,上市险企会交出怎样的"答卷"?截至10月30日晚间,A股五家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前三季度业绩 悉数亮相。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五家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合计达4260.39亿元,日赚15.61亿元。投资收益和新业务价值均实现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五大险企盈利表现强劲,其首要推动力在于投资收益的显著提升。在业绩抢眼的背后,各家险企在资产负债两端有着怎样的个性化表现?未来又将 呈现怎样的走势? 前三季度,多家险企的综合投资收益率超过了5%。中国平安前三季度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中国平安表示,公司积极应对 利率波动,主动逢高配置利率债,维持成本收益与久期的良好匹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充分把握市场机遇,加大权益配置,以保证实现长期超越市场的 稳健投资收益。 近两年,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各大险企也在积极响应监管要求把握投资机会。中国人寿在公告中提到,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回 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公司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把握市场机会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投资 收益同比大幅 ...
最新公布,预定利率研究值1.90%!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6:20
新一季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发布。 今年7月,保险业协会组织的相关例会上,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人身险 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条件首次被触发。 随后,保险公司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为 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调整为 1.0%。这些产品已于9月1日起销售。 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并不令人意外。今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进入震荡区间,最新收益率在 1.82%附近。 上述寿险公司负责人以2025年9月3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870%作为基准对未来预定利率研究值进行 预测,预计截至明年7月,预定利率研究值位于1.79%和2.02%区间。这意味着不会触发人身险预定利率 调整条件。 该负责人表示,低利率环境将成为"新常态",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价格高低的竞争,而是风险筛选能力、 医疗成本控制能力、健康服务供给能力的综合较量,这对于一直坚持价值发展的公司而言,是真正的利 好。 10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称"保险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 员会 ...
8月寿险新单保费高增,险企高管直呼“超预期”
第一财经· 2025-09-29 20:04
8月寿险保费表现 - 8月单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9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53%,环比7月增长38.13% [2] - 前8月人身险公司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9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5%,今年以来累计保费同比增速首次达到两位数增长 [2] - 8月寿险新单保费表现亮眼,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长超七成,个险新单同比增长超三成,两个渠道中趸交新单同比增长均超过1.5倍 [4] 保费高增长驱动因素 - 8月保费高增长主要受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的旧产品"炒停"因素带动,客户基于8月31日预定利率下调前的窗口期集中投保 [1][6] - 预定利率调整方案为: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2.5%下调为2.0%,分红型从2.0%降为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从1.5%降为1.0% [6] - 低利率时代下,寿险产品相对于定存等利率不断下降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仍具有相对优势,对储蓄居民吸引力不小 [7] 行业未来展望与策略转变 -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9月以后保费增速将逐步回落,行业将加速转向分红险销售 [1][8] - 预定利率调整后,普通型产品和分红险之间的利率差距仅有25个基点,但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上还有浮动收益,长期收益优势更凸显 [8] - 各险企9月上架的新产品中分红险成为重点,在新一年"开门红"中分红险将是主推产品 [9] - 相对于普通型及万能险预定利率上限均下降50个基点,分红险仅下调25个基点,此不对称调整被视为监管鼓励行业转型分红险的市场信号 [8]
预定利率下调后人身险产品加速上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00:42
产品上市与更替潮 - 截至9月22日,年内人身险公司共有993款人寿保险上市,其中415款为8月1日及之后上市,占比41.8% [1][2] - 年内共有652款年金保险上市,其中257款为8月1日及之后上市,占比39% [1][2] - 年内健康险产品上市990款,其中266款为8月1日及之后上市,占比26.9% [2] - 产品上市提速与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切换直接相关,行业在7月25日后触发预定利率下调机制,公司需在2个月内完成新老产品切换 [2] 新产品结构特征 - 新上市产品以分红型和普通型为主,万能型产品较少 [1][3] - 年内上线的993款人寿保险中,分红型为408款,占比41%,万能型为69款,占比6.9% [3] - 年内上线的652款年金保险中,分红型为222款,占比34%,万能型为54款,占比8% [3] 分红险成为销售主力 - 分红险已成为公司主推产品,在新单销售中占比较高 [1] - 分红险采取“保底+浮动收益”设计,有利于压降公司刚性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 [4] - 预定利率调整后,普通型人身险和分红型人身险的最新预定上限分别为2.0%和1.75%,二者相差25个基点 [5] - 预定利率1.75%的分红险若演示利率为3.5%,红利实现率达30%时实际收益即超过普通型人身险,去年分红险红利实现率均值约54% [5] 公司推广成效与展望 -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4月至7月分红险期交保费占比超过70%,银保渠道占比超过30% [6] - 大家人寿上半年新单期交保费中分红保险占比23.8%,浮动收益型产品保费占新单保费的47% [6] - 随着公司持续加大分红险转型力度,预计未来新单保费中分红险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6]
9月1日起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保险机构调整经营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9-01 23:12
核心政策调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确定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触发下调机制 [1] - 自9月1日起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5%下调至2.0% 降幅0.5个百分点 [1]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0%降至1.75% 万能型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从1.5%降至1.0% [1] 行业产品策略转变 - 各保险公司提前调整产品策略 重点发力分红险产品 [1][3] - 预定利率调整对分红险影响相对较小 客户参与分红的基本机制不受影响 [3][5] - 医疗险和养老险将进入分红类产品领域 预期综合收益不逊于调整前 [8] 行业发展趋势 - 保险行业加快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转型 成为多数公司共同选择 [7] - 保险公司持续加强经济形势研究 推进降本增效和产品转型 [7] - 保险公司坚持审慎经营原则 通过资产负债匹配应对资本市场收益率变化 [10]
市场“退烧” 行业“蝶变”
金融时报· 2025-08-27 09:56
预定利率调整机制与市场反应 - 保险行业将调降人身险预定利率 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 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现行利率超25个基点 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1]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由2.5%调整为2.0%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为1.75%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2] - 此轮产品调整相较以往更加平稳 绝大多数险企提前1个月完成产品切换 仅个别产品标注"随时停售" [3] 市场预期与理性化趋势 - 市场对利率调整存在充足预期 源于年初建立的动态调整机制及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期低位运行 [4] - 消费者表现更为理性 抢购潮现象减弱 更注重产品本身价值和特色 与以往"炒停售"引发的销售热潮形成鲜明对比 [3][4] - 险企提前完成新产品开发与备案 配套销售人员专项培训和渠道合作模式优化 [3] 利率调整历史与行业影响 - 本次为2019年以来第5次重大调整 此前4次分别为:2019年8月普通型养老年金险调至3.5% 2023年7月普通型产品调至3.0% 2024年9月调至2.5%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 2024年10月调至2.0%并实施新定价体系 [5] - 利率下调促使行业回归保障本源 降低产品投资属性 增强保障属性 同时防范"利差损"风险 [7] - 行业分化加剧 头部公司凭借投资能力、产品矩阵和品牌效应取得优势 对中小险企差异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7] 分红险产品战略地位提升 - 分红险下调幅度为25个基点 低于普通寿险和万能险的50个基点 体现监管对市场方向的兼顾 [8] - 分红险采用"保证利率+浮动分红"模式 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潜力 降低保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 通过"分红特储"平滑投资收益 [8] - 险企需从产品设计端保证较高收益率和分红实现率 从销售端转向综合价值导向 [8] 产品结构调整与消费者选择 - 消费者需理性看待财务规划 风险保障型产品应更关注保障效果和综合服务 投资型产品需参考历史表现 [9] - 投资型保险产品可通过保险公司专业投资分享股市红利 同时兼顾风险保障 适合非专业投资者 [9]
利率下行周期寻“养老答案” 二三支柱协同发展迎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1:48
存款和保险利率下调 - 国有六大行存款利率第七次下调 活期利率下调5bp接近零利率 1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以下 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降至1.30% [1][2]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三连降至1.99% 较上季度下降14bp 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1][3] - 头部险企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50bp至2.0% 分红型产品下调25bp至1.75% 万能型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下调50bp至1.0% [1][3] 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 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速构建 二三支柱协同发展成为化解"未富先老"风险的突破口 [1][4] -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82万人 参保率超90%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42万人 [7][8] -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达7279万人 第三支柱作为重要补充可有效缓解一二支柱支付压力 [4][8] 养老保险机构表现 - 10家专业养老险机构稳健发展 泰康养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22亿元环比增长21.7% 总资产突破1400亿元 [6] - 企业年金含权策略长期收益更高 2012-2024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94.64% 规模占比达86.84% [7] - 泰康养老受托规模年均增速38.81% 远超行业平均22.21% 2025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超6000亿元 [8] 二三支柱融合发展 - 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互通有无相互促进 发展第二支柱可促进第三支柱发展 [8] - 泰康养老探索二三支柱融合经营模式 个人养老金客户超22万人 服务企业超5500家 保费规模超30亿元 [9] - 分红型产品"保证利率+浮动收益"特性可锁定长期收益 有效化解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 [9]
58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出炉:约九成机构不足3%,4.67%成“天花板”
搜狐财经· 2025-08-13 07:31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2.0% 较此前下降50个基点 [3]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75% 较此前下降25个基点 [3] - 万能型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0% 较此前下降50个基点 [3] 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表现 - 58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集中在1%至3%之间 约九成机构不足3% [5] - 投资收益率最低为0.96%(和泰人寿) 最高为4.67%(君龙人寿) [5][7] - 3家机构投资收益率不足1%:和泰人寿0.96% 恒安标准人寿0.97% 爱心人寿0.97% [7][8] - 海保人寿投资收益率由去年同期-0.43%转正至1.89% [8] 综合投资收益率与投资收益率差异 - 长城人寿上半年投资收益率2.58% 综合投资收益率达6.82% [9] - 光大永明人寿投资收益率2.89% 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1% [9] - 综合投资收益率包含未实现浮盈浮亏 更能反映保险公司全面投资收益水平 [9] 保险产品结构变化 - 分红险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采用"保底收益+浮动收益"模式 [5] - 预定利率下调推动分红险保证收益率持续下调 浮动收益成为主要卖点 [10] - 消费者选择分红险需关注多年综合投资收益率及历史分红实现率 [10]
58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出炉:约九成机构不足3% 4.67%成“天花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2:27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2.0%,较此前下降50个基点 [1]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75%,较此前下降25个基点 [1] -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0%,较此前下降50个基点 [1] - 以"保底收益+浮动收益"的分红险成为市场主流产品结构 [1] 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表现 - 58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率集中在1%至3%之间,约九成机构不足3% [1] - 投资收益率最低为0.96%(和泰人寿),最高为4.67%(君龙人寿) [1][2] - 3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不足1%:和泰人寿0.96%、恒安标准人寿0.97%、爱心人寿0.97% [2] - 5家公司投资收益率超过3%:利安人寿3.22%、君龙人寿4.67%、国民养老保险3.01%、幸福人寿3.08%、北京人寿3.65% [2] - 海保人寿投资收益率由去年同期的-0.43%提升至1.89%,实现由负转正 [2] 投资收益率的计算与影响因素 - 投资收益率受投资资产分类和买卖策略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市值下跌可能导致收益率负值 [3] - 债权类资产出现大笔不良和大额减值时,信用减值计提会拉低投资收益率 [3] - 综合投资收益率包含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浮盈浮亏,更能反映公司全面投资收益水平 [4][5] - 长城人寿投资收益率为2.58%而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82%,光大永明人寿投资收益率为2.89%而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1% [4] 保险产品选择参考指标 - 消费者应关注保险公司多年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以评估长期投资绩效 [5] - 选择分红险需结合历史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及分红实现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5]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 部分产品“闪电”停售
证券日报· 2025-08-12 15:27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全面下调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全面下调 包括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 市场上不少保险产品正陆续停售 [1] - 预定利率下调呈非对称形态 普通型保险产品从2.5%降至2.0% 万能型保险产品从1.5%降至1.0% 分红型保险产品从2.0%降至1.75% [2]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最新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触发监管下调机制 要求保险公司两个月内完成新老产品切换 [2] 产品停售特征与行业行为变化 - 出现"闪电"停售案例 某公司分红型增额寿险从停售通知到正式停售仅间隔两小时 [2] - 多家公司提前切换产品 停售高预定利率产品 推出预定利率较低产品 降低负债端刚性成本 [1] - 与历史相比 此次预定利率下调前"炒停售"现象较少 保险公司主动避免销售误导和利差损风险 [3] 分红险产品转型策略 - 保险公司力推分红型保险产品销售 采取非对称下调策略 分红险预定利率仅下调25个基点(2.0%→1.75%)低于普通型产品50个基点下调幅度 [4] - 分红险采用"1.75%保底+浮动收益"模式 测算显示若险企投资收益超2.11% 客户实际收益即可超过传统险2%固定利率 [4] - 长期来看分红保险投资收益率有望超过2.5% 相较普通型产品优势更加明显 [4] 行业影响与产品多元化 - 预定利率下调优化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 有利于长期稳定经营 为险资投资预留空间 [1] - 分红险风险共担机制压降险企刚性成本 缓解利差损压力 同时扩大险企在投资端的布局空间 [5] - 行业需避免产品单一化 建议从三方面探索多元化:健康保障型保险产品 保险与养老产业融合 联合开发特色险种如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带病投保"方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