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车险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保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深耕非车险蓝海 开拓国际化新局
财联社· 2025-11-12 07:10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将坚决落实国家政策精神,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紧紧围绕国家“十五五”规划部署,在做精做强车险优势的同时,加快推动非车险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将非车险业务定位为服务国家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旨在打造集团增长第二曲线,更全面深入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1] - 公司相信非车险业务将成为“十五五”及今后重要的保费和盈利增长点,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更高价值 [1] 公司财务与经营业绩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保险服务收入4313.4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468.22亿元,同比增长28.9% [2] - 近五年来公司非车险保费收入持续攀升,在全险种中占比逐年提高,综合成本率在剔除巨灾等因素后持续优化,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非车险市场潜力与监管环境 - 到“十五五”末期,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将超过2200亿美元,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将突破4.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450万亿元,显示商业非车险市场潜力巨大 [3] - 《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通知》正式实施,标志着非车险市场结束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发展新周期 [2] 非车险核心能力体系 - 公司已构建六大核心能力体系:精准的快速定报价能力、全域的渠道拓客能力、严谨的核保作业能力、专业的理赔服务能力、强大的再保支持能力、前沿的风险减量服务能力 [3] - 在销售网络方面,公司构建多层次渠道体系,机构业务渠道服务经理1.95万人,个人业务渠道下设七个团队,县域业务渠道服务经理达1.86万人,实现客户全面覆盖 [3]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 - 2024年中国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5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4] - 公司启动国际化战略,建立海外业务一体化经营模式,创新构建“四梁八柱”经营模式,包括风险防控、保险解决方案、销售展业系统、全球服务网络四大支柱 [4] - 公司期望利用5年时间使海外业务增量达到全险种增量的30%左右 [5] - 在新能源车出海领域,2024年公司承保新能源车116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车总保有量近20% [5] - 截至9月底,公司中国海外利益业务覆盖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险保障1.7万亿元,其中东盟和欧洲保额均超过2000亿元 [6] 互联网健康险业务 - 公司互联网健康险业务从2017年起步时的3000万保费增长至2024年的178亿元,近八年保费复合年增长率达46.8% [7] - 今年互联网业务增速已超过15%,创下近年来最快增速 [7] - 该业务累计覆盖客户量超8000万,在人身险公司互联网健康险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一 [7] - 通过智能核保风控体系,公司已累计承保303万带病体客户,这些客户带来首年保费约15亿元 [8] - 在理赔环节,公司实现最快28秒全自动理赔结案,通过智能理赔风控体系日均风险提示近千次,年度减损金额近亿元 [8]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公司探索出基于集团大模型底座结合互联网健康险业务的垂直领域小模型,形成大模型与小模型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 [10] - 公司拥有数字员工“开发君”,每天自动生成几十个业务报表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提示 [10] - 公司非车险业务数字化基础平台承载销售管理、产品研发、核保流程等八大功能模块 [10] - 作为行业率先落地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的保险企业,公司将进一步推动非车险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0]
非银金融周报:A股前10月新开户增超10%,非车险新规指引落地-20251109
华西证券· 2025-11-09 22:3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5] 核心观点 - 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证券行业经营改善,43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02%,净利润同比增长62.48% [14] - 非车险“报行合一”新规指引落地,短期或致保费增速放缓,但长期将引导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 [7][15] - A股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机构开户数增加是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有助于减少非理性波动,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3][13] 市场及板块行情 - 本周(2025.11.2-2025.11.8)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下跌0.17%,跑输沪深300指数0.99个百分点 [2][12] - 细分板块表现分化:证券板块下跌0.72%,保险板块上涨1.25%,多元金融下跌0.83%,互联网金融上涨0.63%,金融科技下跌3.44% [2][12] - 个股方面,九鼎投资(+11.26%)、电投产融(+7.21%)涨幅靠前;第一创业(-6.98%)、南华期货(-6.20%)跌幅靠前 [2][12] 券商板块要点 - 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保持增长,2025年前10个月上交所累计新开户2245.88万户,同比增长10.57% [3][13] - 2025年10月单月新开户230.99万户,环比减少21.36%,主要受国庆中秋假期交易日减少及市场行情波动影响 [3][13] - 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提升,前10个月上交所机构新开户合计8.38万户,截至10月末机构投资者累计总户数达123.66万户 [3][13] 保险板块要点 - 监管下发《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工作指引》,明确20万以下见费出单,20万以上分期付款等细则 [7][15] - 保险业前9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8%至5.21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增长10.2%,财险公司增长4.9% [42] - 86家财险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778.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2] 市场关键指标 - 本周A股日均交易额20,123亿元,环比减少13.5%,同比减少21.1% [1][18] - 2025年第四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21,293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5.5%;2025年至今日均成交额16,996亿元,较2024年增加95.8% [1][18] - 截至2025年11月6日,两市两融余额24,988.42亿元,环比微减0.01%,较2024年日均水平增加59.46% [1][18] - 2025年至今A股IPO上市92家,募集金额937.6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673.5亿元的募资额 [1][18]
中国人保(601319):报行合一开新宇 非车业务展宏图
新浪财经· 2025-11-08 08:33
行业非车险业务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财险行业保费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非车险保费0.69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比50.1%,较2019年末的37.1%大幅提升 [1] - 当前非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预计多在101%上下,存在较大压降空间,是非车险业务未来的价值洼地 [1] - 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人保非车险业务保费占财险总保费50.3%,略高于行业平均,保费市占率为32.4% [1] 非车险业务增长驱动力 - 商业非车险方面,预计至"十五五"末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超2200亿美元、社会物流总额超450万亿元、出口规模超30万亿元,非车险业务将随出海趋势持续扩张 [2] - 个人非车险方面,L2级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车辆保有量或超9000万辆,带动车险业务逐步扩展至责任险业务 [2] - 健康险业务方面,预计到"十五五"末期新市民人数或超3.2亿人,人均医疗保险支出超3600元(2024年为2547元,近10年增长118.63%),是未来非车险中发展潜力最大的险种 [2] - 农险业务方面,预计到"十五五"末期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或超10.5万亿元,推动农业保险需求持续提升 [2] 中国人保非车险战略与实践 - 公司加速布局海外业务,截至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4%,设立境外企业5.2万家,资产总额超9万亿美元 [3] - 2024年中国海外工程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贡献87%,公司借助人保香港区位优势协调风控资源,提供境外风险勘察等服务 [3] - 公司互联网业务自2017年开启,近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46.8%,人身险互联网健康险市场份额达37%,长期健康险业务赔付数据、留存率、新业务价值均保持稳定 [3] 报行合一政策对业务的影响 - 车险报行合一后,公司车险业务费用率从2019年末的36.9%大幅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1.2%,综合成本率94.2%,较2018年末优化4.3个百分点 [4]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预计将使非车险综合成本率结构逐步向车险的75:25看齐,费用率或持续压降 [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意健险、责任险、企财险费用率分别为30.7%、28.6%、25.8%,存在压降空间,非车险业务费用率优化1个百分点预计释放19亿元承保利润 [4] 公司整体经营与财务展望 - 公司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维持行业较低水平,2025年第四季度预计因经营效率与费用管理能力提升而边际改善,全年有望保持在96%-97%左右 [5] - 人身险业务价值率因产品结构调整及报行合一预计持续改善,未来价值有望在健康险创新背景下维持增长 [5] - 公司投资风格稳健,稳步扩大权益持仓规模,随权益市场回暖,投资收益有望进一步增厚 [5] - 预计2025至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1亿元、570亿元、589亿元,增速分别为26.2%、5.4%、3.4% [5] - 截至2025年11月6日,公司股价对应2025至2027年预测市净率分别为1.26倍、1.18倍、1.11倍 [5]
中国人保:跟着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经济观察网· 2025-11-07 23:14
公司战略方向 - 非车险业务被定位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保费和盈利增长点 [2] - 公司将通过专业化、数字化、融合化来强化非车险业务核心竞争力 [2] - 公司启动国际化战略,目标利用5年时间使海外业务增量达到全险种业务增量的30% [3] - 海外业务将围绕服务中国产品出海和中国企业走出去两方面展开,建立一体化经营模式 [3] 行业发展与竞争格局 - 保险行业竞争模式已发生范式变化,传统以价格和费用为主的竞争模式难以适应转型需求 [2] - 行业将进一步向成熟市场演进,竞争成败将取决于定价、风控、减量服务等专业化能力 [2] - 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所有行业的商业模式,非车险经营的每个环节均可被数字化重塑 [3] 市场机遇与业务基础 - 国家政策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的新部署为非车险业务带来新机遇 [2] - 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24年中国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5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673亿美元,催生对海外保险保障的迫切需求 [3]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 - 关於2025年投资者开放日相关报告的公告
2025-11-07 19:50
人员与培训 - 公司核保队伍有1000 + 人,可覆盖总省地三级机构[28] - 独立核保人/产品经理培训课程共76门,含8门公共课和68门专业课,每年直播超40次、参与超2万人次[39] 查勘与理赔 - 非车查勘人员5100多个,结案周期同比缩短2.88天,全国万元以上案件24小时首次查勘率92.18% [43] - 系统内商非理赔专家队伍180人,专家参与大案处理率72.62%,外部专家库有59个行业274名专家[43] 减损数据 - 上线反欺诈模型减损增量2.96亿元,上线反渗漏规则减损增量2.44亿元(2025年1 - 9月数据)[43] 再保合约 - 再保合约及预约临分协议56个,企财险合约自动承保能力65亿元,工程险合约自动承保能力66亿元[46] 风勘与服务 - 法人数字风勘覆盖率100%,数字风勘报告300.83万份,标准风勘报告15.85万份,专业风勘报告1.51万份(2025年1 - 9月数据)[48] - 法人客户风险减量服务次数1064.68万次,服务法人客户数207.20万个(2025年1 - 9月数据)[48] “一带一路”业务 - 前三季度承保“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达618个,覆盖10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68] - 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模型已覆盖“一带一路”23个国家和地区[75] 海外合作 - 今年与37家境外保险公司签署协议共享全球服务网络[88] - 在93个国家建立213个律师联系点[91] 业务模式 - 公司采用人保再先行、人保财险布局、人保香港协同的海外业务一体化经营模式[66] 风险管理体系 - 第一支柱集中风险防控采用国别+客户+险种+保单的综合性承保风险管理体系[71] 保险解决方案 - 第二支柱保险解决方案覆盖投资、工程、贸易、经营、人员的全方位保险保障[78] 展业服务模式 - 第三支柱销售展业协同采用面向客户的总部+资产/项目协同展业服务模式[81] 海外服务网络 - 第四支柱全球服务网络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的海外朋友圈[85]
中国财险(02328) - 关於2025年投资者开放日相关报告的公告
2025-11-07 19:22
业绩相关 - 企财险合约自动承保能力65亿元,工程险合约自动承保能力66亿元[45] 用户数据 - 核保队伍超1000人,可覆盖总省地三级机构[27] - 独立核保人/产品经理培训课程共76门,年直播超40次、参与超2万人次[38] - 非车查勘人员超5100个,结案周期同比缩短2.88天,全国万元以上案件24小时首次查勘率92.18%[42] - 系统内商非理赔专家队伍180人,专家参与大案处理率72.62%[42] - 外部专家库涵盖59个行业274名专家,上线反欺诈模型减损增量2.96亿元[42] - 人伤理赔人员超5900个,上线反渗漏规则减损增量2.44亿元[42] - 法人数字风勘覆盖率100%,数字风勘报告300.83万份,标准风勘报告15.85万份,专业风勘报告1.51万份[47] - 法人客户风险减量服务次数1064.68万次,服务法人客户数207.20万个[47] 未来展望 - 预测到“十五五”末期,商业非车险市场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200亿美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4.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450万亿元[2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前三季度承保“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达到618个,项目覆盖10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67] - 今年公司与37家境外保险公司签署协议,共享全球服务网络[87] - 公司在93个国家建立213个律师联系点,并建立诉讼律师库[90] 其他新策略 - 公司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实现再保险业务全集中运营[44] - 公司采用人保再先行、人保财险布局、人保香港协同的海外业务一体化经营模式[65] - 公司建立国别+客户+险种+保单的综合性承保风险管理体系[70] - 公司灾害风险等级评估模型已覆盖“一带一路”23个国家和地区[74] - 深化中国东盟跨境再保险共同体建设[98] - 设立海外代表处加强与国内外机构合作[98] - 建设保险规则标准[99] - 健全公司服务中国海外利益业务的海外服务网络[100] - 融入国家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保险产品,构建服务平台[100] - 推进财险业务中国标准国际化建设,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100] - 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保险规则标准“软联通”[100]
中国人保总裁赵鹏:非车险业务将成为重要保费和盈利增长点
新浪财经· 2025-11-07 14:39
行业竞争模式转变 - 保险业竞争模式发生范式变化,传统以价格和费用为主要手段的竞争模式难以适应转型需求[1] - 竞争成败将取决于定价、风控、减量服务等专业化能力的高低[1] - 变化由利率下行和“报行合一”等环境与监管因素驱动[1] 公司战略重点:非车险业务 - 非车险是保险行业发挥“两器”功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1] - 公司将积极加快推动非车险高质量发展,打造集团增长第二曲线[1] - 非车险业务将成为集团“十五五”及今后重要的保费和盈利增长点,旨在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1] 公司整体发展方向 - 公司在做精做强、全面巩固车险优势的同时,将更全面深入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大局[1] - 公司定位为金融央企,服务国家发展全局[1]
86家财险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超778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1-04 23:49
行业整体业绩 - 86家财险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7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778.27亿元 [1] - 可比口径下,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合计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3.1% [3] - 78家财险公司实现盈利,合计净利润780.65亿元,8家公司亏损,合计亏损2.38亿元 [4] 头部公司表现 -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保险业务收入位列前三,分别为4447.32亿元、2565.79亿元、1596.83亿元 [3] -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净利润位居前三,分别为336.29亿元、155.55亿元、87.67亿元 [4] - “老三家”合计实现净利润579.51亿元,占行业整体净利润的74%,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6] 业绩驱动因素 - 净利润增长受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效益改善和投资收益回暖等因素影响 [2] - 车险市场保持平稳,非车险业务在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升级驱动下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4] - 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带来投资收益改善,承保端盈利能力增强,特别是“报行合一”政策推动行业综合成本率显著优化 [5] - 行业整体通过精细化管控降低综合成本,承保与投资双轮驱动推动净利润高增长 [4] 行业经营质量 - 前三季度财险行业呈现“量质齐升”态势,保险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4] - 财险业呈现出“保费稳增长,利润高爆发”的特点 [5] - 有50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这一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5]
11月新规来了!速览!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19:24
银行卡清算市场新规 -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2] - 《办法》共七章58条 旨在促进银行卡清算机构健康发展并保障市场有序运行 [2] - 新规明确机构在治理结构、业务规则、标准体系、成员机构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并健全监管机制以维护市场秩序 [2] 非车险业务监管加强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非车险业务监管 推动理性竞争和高质量发展 [3] - 《通知》在六方面强化要求 包括优化考核机制、规范产品开发使用、规范保费收入管理、强化市场行为监管等 [3] -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经营理念向质量效益转变 严格执行备案产品 并对违规行为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 [3]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调整 -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 自11月1日起实施 [4] - 离岛免税商品范围由45大类扩大至47大类 [4] - 允许离境旅客享受离岛免税政策 其购物金额计入每年10万元人民币免税额度且不限次数 [4] 风电与核电增值税政策调整 - 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海上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 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5] - 2025年11月1日后核准的核电机组 将不再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6]
“报行合一”遏制保险非理性竞争   
经济日报· 2025-10-27 09:5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非车险领域“报行合一”改革正式落地 [1] - 改革旨在推动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是行业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的根本变化 [1][3] - 改革核心是让保险回归风险保障本源,通过规则重塑建立公平竞争生态,使行业脱虚向实、由乱到治 [3] 非车险市场现状与问题 - 非车险业务快速增长,成为财险公司转型的“第二曲线”,2025年上半年非车险保费收入已占财险总保费的53%以上 [1] - 规模扩张背后存在恶性竞争、变相返利、虚列费用等问题,一些机构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1] - 过去非车险领域存在“报而不行、行而不报”现象,险企通过附加协议突破备案标准,导致费用率畸高、成本失控 [2] 监管改革核心措施 - 监管要求财险公司降低对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强化对合规经营、质量效益和消费者保护的考核 [1] - 严格费率管理,明确附加费率与逐单手续费率上限,强化费用核算,禁止以宣传费、技术服务费等名目变相支付手续费 [2] - 推行“见费出单”,防止账实不符,建立“查处—通报—挂钩”机制,推动执法常态化、精准化 [2] 改革对行业的影响与目标 - 对部分依赖高费用扩张的中小险企而言,盈利压力将增大,但这是行业脱虚向实的必由之路 [3] - 改革目标是让保险公司把更多资源用于风险识别、预防和减量,使保险成为实体经济的“稳压器”和社会安全的“减震器” [3] - 通过让每份保单真实可查、每笔费用合规透明,重塑健康盈利模式,赢得社会信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