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明星基金经理二季度调仓路线图:科技医药成共识,消费现分歧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21:36
基金业绩与市场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盈利1782.89亿元 超七成产品实现正收益 [2] - 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32.25% 同类排名前2% [2]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医药主题基金前十大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超80% [2] 科技领域配置 -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新增光模块龙头新易盛 加仓比亚迪184.78% 阿里巴巴161.10% 重新买入信达生物466.20万股 [2] - 兴全合润混合减持宁德时代与立讯精密 新晋重仓分众传媒 电子与传媒行业占比提升至45% [3] - 广发多元新兴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新易盛与科华数据等AI基础设施标的占比超20% 新进中航沈飞等国睿科技等军工科技股 [3] 医药领域布局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新增百利天恒 信立泰 百济神州等创新药标的 对科伦药业加仓幅度超40% [2] - 创新药械与AI医疗取代传统中药成为配置主流 众生药业等创新药管线加速兑现公司股价表现突出 [4] - 创新药领域全球合作深化与重要临床数据披露预期受关注 医美与眼科等可选消费需求预计随经济复苏增长 [5] 消费板块调整 -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大幅加仓五粮液 泸州老窖 贵州茅台 洋河股份退出前十大 减持腾讯控股9.33% 新晋京东健康与顺丰控股 [3] -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对白酒股进行减持 贵州茅台与山西汾酒持仓占比均下降 [3] - 伊利股份上半年营收619.33亿元 归母净利润72.00亿元 毛利率维持36.05% 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多家公募基金增持 [4] - 洋河股份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8.2% 成为部分基金减持直接原因 [4] 投资逻辑与行业趋势 - 科技领域聚焦AI算力 机器人 半导体设备等硬科技 中科星图与景业智能等低空经济与AI+具身智能战略公司获资金关注 [4] - 医药板块转向创新驱动 消费板块强调质量优先 高毛利率与低估值龙头企业更受青睐 [4] - 宏观企稳为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但盈利机会主要来自行业发展与公司业绩增长 重点行业反内卷政策有望改善企业盈利 [5]
【汇正研究】汇正财经杨首骏:“AI+养老(医疗)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资具备较高确定性
新华财经· 2025-07-27 12:16
AI技术渗透与行业变革 - AI技术正在加速渗透各行业,推动自动驾驶、消费电子等领域形成新业态新生态,资本市场AI相关概念被反复炒作 [1] - AI应用已在多个场景实现规模收入,但国内市场感知不明显,主要因AI技术常嵌入现有业务系统而非以新产品形态出现 [1] - 部分AI应用面向B端用户如广告、游戏、传媒行业,主要用于降本增效,但业务端改善不明显 [1] - 国内AI发展相比海外略慢,部分应用落地速度不快 [1] 国内AI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国内AI大模型种类繁多,企业面临突围难题,底层算法、高性能GPU及数据质量有待突破 [2] - 商业化落地存在消费者付费意愿不足等问题 [2] - 国家战略层面对AI行业支持力度强,资金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和拥有独立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有望突围 [2] - AI智能体概念指数年内涨幅21.15%,85只概念股中68只上涨,平均涨幅22.48%,宏景科技、慧辰股份、鼎捷数智涨幅超90% [2] AI产业链投资机会 - AI产业链中上游如CPO、PCB相关龙头业绩兑现快且股价反映持续,中下游确定性尚未显现前中上游更具优势 [3] - AI产业爆发路径类似互联网行情,将围绕改善人类生活和提升消费意愿,但细分行业会变化 [3] - 国内面临人口老龄化,AI+养老(医疗)、AI+具身智能方向确定性较高 [3] - AI智能体等成长性企业在发展初期估值偏高,未来将优胜劣汰,投资者应关注有场景落地、技术壁垒和业绩兑现能力的企业 [2]
机器人落地进入兑现期,首程控股(00697.HK)的双主线价值正在重估
格隆汇· 2025-07-15 08:35
行业动态 - 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杭州子公司1 24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项目 创国内机器人订单新标杆 [1] - 国产SHURUI蛇形臂单孔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展示中国医疗机器人技术突破 [1] - 多个重量级项目落地 印证"AI+具身智能"从概念走向实用化 [1] 首程控股战略布局 - 宇树科技为首程控股重点关注的具身智能赛道公司 [1] - 首程控股在首钢园机器人大会集结云深处 星海图 宇树 松延动力等50+企业 形成"机器人国家队"战略集群 [1] - 首程控股与兴业银行"兴业生活App"合作 旗下机器人产品正式上线平台 强化"连接技术与场景"能力 [1] - 公司REITs项目涵盖写字楼 园区 公寓 交通枢纽 停车场等城市高频空间场景 为机器人商业化提供"现金流土壤"和"场景实验田" [1] 行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加速从"能看"走向"能用" 落地场景从B端扩展到C端 从展示中心进入产业一线 [2] - 首程控股"左手REITs 右手机器人"战略布局有望在交付浪潮中被市场重新审视 [2]
大丰实业20250328
2025-04-15 22:3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文体旅产业与机器人应用场景结合[1] - 公司为国内文体旅巨头,与自然机器人合资成立公司(股权占比85%/15%)[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合资公司业务方向** - 场景覆盖:文化场馆(科技馆/博物馆)、文旅景区、文化小镇、城市IP街道,提供模块化通用模型与定制化服务[3][4] - 团队分工:公司负责场景定义与垂类训练,自然机器人提供具身智能团队及大模型技术支持[3][6] - 沉浸式开发:结合IP(如星球大战、流浪地球)打造NPC交互、任务发布等体验[7][8] **2 产品与市场落地** - 主推产品:灵犀X2人形机器人(3月11日发布,量产时间七八月),支持插件式组装与定制化[4][10] - 政府支持:两会后AI+具身智能政策力度大,地方政府提供订单与补贴(如剧院年补贴1000-2000万,单机器人采购预算100-200万)[12][14] - 需求测算:单个景区场景或配备100台,现有合作场馆超3000个,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头部景区已覆盖[13][14] **3 财务与主营业务** - 现金流:公司现金储备约10亿,5个PPP项目去年全额回款(年化回报率约6%)[15][18] - 主营业务恢复:2B2G项目(文旅数字化、城市IP打造)去年起回暖,政府资金压力缓解后项目推进加速[16][17] - 海外拓展:杭州亚运会后与30+代表团接洽,计划设3-4家海外合资公司承接场馆更新业务[19][20] 其他重要细节 - 技术合作:自然机器人的算法优势(华为天才班团队主导)支持模块化运动与智能引导[6][21] - 商业化路径:机器人租赁模式可覆盖成本(10-20次演出回本),景区数字化项目单笔金额达数亿[12][14] - 风险提示:市场传言涉及核软代兑付2.74亿,但公司澄清现金流正常[15] 数据引用 - 合资公司股权:85%(公司)/15%(自然机器人)[2] - 政府补贴:剧院年补贴1000-2000万[12] - PPP项目回报率:约6%[18] - 现金储备:约10亿[15]
机器人“出圈”后,厂商该选择“单打独斗”还是“背靠大树”?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3 15:50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中国机器人本体厂商呈现两种生存模式:依托国资/产业巨头的"背靠大树"型企业和独立创新的"独行侠"型[2] - 产业特性驱动分化:机器人研发需高投入、长周期,下游应用碎片化要求快速响应能力[3] - 背靠大树型企业获得稳定资金和政策支持,独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细分市场寻找机会[4] 背靠大树型企业分析 - 代表企业包括埃夫特、配天机器人、新时达、钱江机器人等,均借助外部力量缓解经营压力[6][7] - 埃夫特2018-2024年持续亏损,2024年净亏1.46亿元[9];新时达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10] - 新时达电梯业务毛利率从40%+降至20%+,机器人市场份额受埃斯顿等挤压[11][12] - 配天机器人面临行业价格战,毛利持续下降,需外部资金支持[13][14] - 外部控股带来的优势:产业链协同(如钱江机器人借助爱仕达拓展新能源/家居/半导体领域)[17]、政策扶持(埃夫特获芜湖国资委整合科研资源)[19]、品牌背书(大族机器人依托大族激光)[24] - 潜在风险:过度依赖股东资源可能导致创新动力不足[28] 独立创新型企业策略 - 代表企业包括埃斯顿、遨博智能、越疆机器人等,采取"技术驱动+场景深耕"路径[30][31] - 技术突破案例:埃斯顿探索AI+具身智能[32];遨博智能推出5大协作机器人系列[33];长广溪智造专注视觉算法[33] - 细分市场聚焦:九众九深耕3C/食品饮料[34];越疆发力教育机器人[34];倍可专攻弧焊领域[34] - 产业协同方式:尔必地与院校共建人才培养体系[36];法奥意威通过公益基金推动应用普及[36] - 面临挑战:资金短缺制约发展[37];品牌建设难度大[37];需通过差异化产品(如艾利特机器人)和定制化服务(如卡诺普)增强竞争力[38] - 决策灵活性优势:可快速调整研发方向应对市场变化[39] 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 短期对比:背靠大树型企业凭借资源优势挤压独立企业空间,但存在创新依赖隐患[41] - 长期趋势:独立企业通过灵活性和细分市场差异化仍具竞争力[42] - 核心结论:行业竞争将持续加剧,两种模式需持续进化以适应市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