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路云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无人配送如何迈入规模化商用?业界专家学者研讨发展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22:15
无人配送行业发展现状 - 无人配送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的"毛细血管",技术、生态与政策已同步进入"深水区",产业正处于规模化破局的临界点 [1] - 发展无人配送趋势不可阻挡,产业界需深入考量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车路云协同等领域的实际需求 [1] - 到2030年中国无人配送车将实现百万辆级的规模化需求,催生约500万个技术岗位 [1] 无人配送行业面临的挑战 - 行业面临路权政策碎片化、车辆法律身份不明、安全标准缺失、运营规范不统一等难题 [2] - 需推进"法律定位+授权地方+强制标准"的"组合拳",为行业划出安全底线、留出创新空间 [2] - 行业应从车辆形态、电池接口、云端监管接口等维度进行统一,降低社会资源浪费 [2] 无人配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需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加快解决法规、标准、路权、安全等核心瓶颈 [2] - 无人配送产业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共治"的新阶段 [2] - 在政策、技术、资本与市场的多重推动下,一个万亿级智能配送市场正加速崛起 [2] - 中央政策鼓励与地方自主探索相结合是当前最优解,产业需以技术突破赢得政府信任 [2] 行业活动与报告 - 清华大学等机构主办的"车路云50人论坛·无人配送闭门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 [1][3] - 各方9月将联合发布《末端无人配送商用报告》 [3]
股市必读:科大国创(300520)7月18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7-21 01:03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 科大国创报收于24 61元 下跌0 85% 换手率3 73% 成交量10 35万手 成交额2 55亿元 [1] - 7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111 64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1170 75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3940 89万元 [5] 业务布局 - 公司目前暂无数字货币相关业务 但积极关注数字货币发展 [2] - 通过参股投资方式布局量子科技产业 包括国仪量子和九章量子 并与量子产业链公司有少量软件业务合作 但对业绩暂无重大影响 [2] - 研发面向特定场景的车-路-云协同系统 积极关注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机会 [2] - 旗下科大国创合肥智能汽车科技公司专注于ADAS和ADS产品研发 部分产品已在整车厂应用 [2] 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7月10日 公司股东户数为42 000余户 [3]
狂揽800多亿订单、开辟机器人业务,这家汽零巨头增长空间多大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3:08
公司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营收达558.6亿元,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金额839亿元,创历史新高 [1][3] - 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稳居前40,中国企业中排名前三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27.7%,连续两年高速增长(2023年增幅219.2%,2024年增幅27.7%) [8] - 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1.8个百分点至16.3%,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达19.7% [8] 订单与业务结构 - 2024年新获订单839亿元,同比增长13.8%,新能源订单占比超55%,国内订单占比超40% [3] - 订单覆盖新能源销量TOP10客户,未来3-5年将持续释放业绩 [3] - 海外营收占比76%,全球布局涵盖19个研发中心和50多个生产基地 [6] 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智能座舱域控领域全球排名第四,获得海外主机厂L2++级智驾解决方案订单及国内新势力智能座舱项目 [4] - 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240亿元,智驾解决方案支持L2-L4级别自动驾驶 [4] - 与地平线、高通等合作巩固智能化市场领先地位,近期获得高阶智驾域控制器订单 [4] - 汽车安全业务全球第二,技术门槛高,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首选合作 [4] 新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将智能汽车技术延伸至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定位"汽车+机器人Tier1",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5] - 赴港上市计划旨在优化全球产能(东南亚基地建设、云供应链系统)和拓展新赛道(人形机器人) [12][13] 财务与运营优化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46亿元,同比增长17.1%,创历史新高 [8] - 欧洲业务重组(关闭德国和罗马尼亚工厂,裁员600人)预计每年节省数亿元成本 [9] - 资产负债率69.83%,商誉72.39亿元,主要源于成功并购(如美国KSS、日本高田),推动营收从十几亿跃升至近600亿 [10][11] 全球化与资本战略 - "Local for Local"本土化能力支持中国车企出海及海外车企智能化需求 [6] - 港股上市构建"A+H"双平台,提升国际资本对接和品牌溢价 [12][13]
2025年中资本市场展望
格隆汇· 2025-07-01 10:35
全球资本市场表现 - 美国股票市场展现出强劲上涨动能 纳斯达克指数 标普500指数刷新历史高点 道琼斯指数逼近历史新高 [1] - 欧洲主要经济体股市(法国 英国 德国)同样徘徊在新高附近 以色列股市也创下新高 [1] - 科技板块成为全球市场普涨核心动力 美国科技公司贡献绝大多数市值增长 英伟达等巨头表现突出 [1] - 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科技板块存在联动效应 美国科技股表现能为中国科技概念注入活力 [1] 中国资本市场展望 - 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创下年内新高 走出4月份低谷 [3] - 下半年可能推出更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 为市场注入新增长动能 [3] - 宏观政策支持叠加全球科技浪潮推动 中国资本市场有望迎来以科技为核心的"大年份" [3] -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核心力量 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已实现弯道超车 [3] 中国科技行业投资机遇 芯片与半导体产业 - 芯片产业作为现代科技基石 中国在全产业链环节奋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4]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合并案例 形成涵盖CPU DPU 液冷存储 云计算等业务的"国家队" [4] - 摩尔线程 沐曦 壁仞等国产芯片设计公司崛起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 固态电池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颠覆性技术 具备高能量密度 高安全性优势 [6] - 低空经济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为半固态/准固态电池提供应用舞台 [6] - 生产线设备商(如国轩高科)是稳健投资方向 为固态电池生产提供关键设备 [6] 车路云与自动驾驶 - 车路云协同发展模式(智能电动汽车 智能公路 云服务)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关键 [7] - 美国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率先落地 预示领域从概念走向现实 [7] 其他新兴科技领域 - 人形机器人 深海经济 AI/AR眼镜 大模型等前沿科技代表创新最前沿 [8] 企业案例分析 小米集团 - 业务从手机制造扩展到物联网 智能汽车 互联网服务 构建"人车家一体化"生态 [9] - 小米汽车YU7订单表现超越预期 市值从发行价附近跃升至50港币以上 [9] 中芯国际与百济神州 - 中芯国际在A股市场具有稀缺性 但在香港市场面临台积电 三星等国际巨头竞争 [10] - 百济神州作为美国生物医药企业 通过国际合作模式(BD模式)迎来发展机遇 [11] 数字金融与基础设施 - 拉卡拉作为京东线下收款重要代理商 概念扎实 [12] - 恒生电子凭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累和实际订单获取能力 构成数字时代基石 [12]
四维图新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16 10:23
业务发展 - 四维图新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新增360万套辅助驾驶产品定点,其中基础行车产品累计定点超300万套,舱泊产品新增定点60万套 [16][18] - 公司参股公司六分科技已形成完整的低空经济解决方案,包括高精度定位服务、低空飞行牌照、低空安全监管平台等内容,已在多个城市开始接洽 [4] - 公司与华为在花瓣地图开发平台及衍生的应用服务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提供数据、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 [7][55][70] - 数据合规业务2024年实现150%高速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又增长100%以上,已成为智云板块核心支柱 [9][20][21] - 公司2028年营收目标为100亿元,智驾业务后期可能占总业务60%,芯片30%,其他10% [9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智驾板块实现营收2.71亿元,较2023年下降28.08% [10][14] - 2024年杰发科技亏损1.72亿元,主要因汽车产业链竞争加剧导致芯片产品价格下滑及研发投入较大 [11] - 2024年存货中合同履约成本为4.1亿元,较2023年2.34亿元增长75%,主要源于车路云项目投入增加 [12] - 2024年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为0.7亿元 [13]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10.95亿元,其中分拆脱表的子业务影响近4亿元 [39][86] 技术研发 - 公司基于高通8620及8650平台的智驾方案已在上海国际车展发布,目前商机积极跟进中 [21] - 高精地图对L3以上级别智驾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组件,公司相关布局稳步推进中 [44] - 公司世界模型相关能力已逐步在体系内实现闭环应用,用于行为预测、轨迹生成等关键模块 [119] - 动态高精度地图更新周期行业领先水平可实现静态周级、动态分钟级 [62] - 公司与地平线在J6平台保持长期战略合作 [74] 行业竞争 - 行业内卷严重,OEM客户占有大部分利润,供应商需凭技术实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找到利润空间 [32] - 地理信息数据合规领域目前有2-3家具备甲导资质的友商 [72] - 公司通过外建生态、内提效率,力争成为行业内最早扭亏的头部公司之一 [51][110] - 两轮电动车市场每年销量约数千万辆,公司地图、导航、芯片等业务有望在该领域获得增长机遇 [97] 战略规划 - 公司定位是以智驾为龙头、提供极致性价比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的新型Tier 1 [98] - 未来将通过数据规模协同效应、参与标准制定与全栈自主可控,发展成为智能驾驶时代"数字基础设施"的领先建设者 [25] - 公司持续进行产品与业务聚焦、客户聚焦、组织聚焦的工作 [26][79] - 车路云业务正在北京亦庄和全国20个试点城市逐步落地,公司积极参与跟进 [68] - 四维智联已完成股改并有独立IPO计划 [99]
2025年智能驾驶产业进程展望
第一财经· 2025-04-29 18:14
文章核心观点 行业从车企、行业政策、商业模式三个维度分析智能驾驶产业发展,阐述产业演进阶段、政策完善情况和商业落地模式,指出发展机遇与现存问题 [1] 产业演进 智能驾驶等级 - L2为辅助驾驶,含ACC自适应巡航和LKS车道保持居中辅助等功能;L2+及以上在L2基础上加入ALC拨杆变道,含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L3为自动辅助驾驶,城市NOA是L3最核心体验;L4为自动驾驶;L5为无人驾驶 [5][6] 智能驾驶技术路径 - 主要分为“单车智能”和“车路云协同”,双路线并行发展且相互促进;单车智能侧重单车感知、计算和决策,发展较成熟;车路云协同由车辆、道路和云控平台共同控制车辆,处于早期阶段 [6] 产业层面渗透率 - 2025年3月较2024年,整体智驾L2及以上渗透率从55.8%提升到60.2%,搭载车型销量同比增长47%;L2+及以上渗透率从13.5%提升到15.1%,搭载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42%;20 - 30万价格带L2级以上及高速NOA和城市NOA结合渗透率最高 [8] 现存问题与新技术 - 智驾在城市NOA场景下复杂场景处理能力待提高;2024年端到端技术落地,2025年VLA大模型接力,部分车企七八月份量产上车 [9] 全行业智驾渗透率提升 - 预计2025年可实现高速NOA以及城区NOA功能的车辆销量同比增速接近300%,之后L3主要由比亚迪、理想等车企驱动 [10] 产业层面其他动态 - 特斯拉马斯克预计很快出现通用的、纯粹AI解决方案用于完全自动智能驾驶;小鹏汽车启动720亿参数自驾基模研发 [11][12] 制度完善 政策重心转变 - 政策由推动道路测试转向试点落地和实践应用,全国已有50余个省市发布实施细则,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牌照超7700张 [13] 中美政策对比 - 中美最早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政策框架和演进阶段大体相同,目前前两阶段政策相对完善,未来重心是推广应用 [15] 单车智能路线政策 - 政策为智能驾驶车辆从试点测试到上路通行“松绑”,包括放开试点、载客运营和个人乘用车上路通行 [16][17] V2X与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 - L3准入未强制要求车辆支持V2X,但支持可获更高打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修订中,有望2025年内发布含L3权责界定的版本 [18] 试点城市要求 - 试点城市需具备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三方面条件 [19] 商业落地 联合体商业场景 - L3申报联合体包括车企、运营主体公司和地方政府,商业场景主要为出行服务公司提供车辆,目标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 [20] 商业模式关注点 - 关注投放车辆数量、日接单量等细节,渐进式发展公司入局推动商业化能力发展 [20] L3准入情况 - 目前L3准入只能to B,商业化拓展需完善,第二批申报也是to B,小米事件为to C增加阻碍 [20] 重庆试点情况 - 长安在重庆申报,重庆部分区域全域开放用于L3商务运营和商业化试点,道路开放范围扩大 [21] 联合体申报要求 - 进行联合体申报的企业,车上路前当地政府需颁布自动驾驶管理条例 [21] 车路云协同政策 - 采用“扶持”基调,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融合、推动车载终端配备率提升和形成“投建运”新型商业模式 [22][23] Robotaxi成本测算 - 给出运营车辆及里程、人员薪酬、能耗及补能、车辆保养、保险费用等前提假设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