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路云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可打造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高地
海南日报· 2025-11-21 09:12
在具体落地发展层面,康文杰介绍,中国铁塔依托其在海南超过1.6万座的通信铁塔资源,致力于 筑牢"车路云"协同的数字底座,为智能交通提供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构建涵盖物 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及无人机探测等能力的服务体系。此外,"我们还通过提供'空天地'一体化 的综合解决方案,为海南交通高质量发展赋能。"她说。 海南可打造智能交通 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新高地 参会嘉宾共论智能交通产业多领域机遇与发展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梦 11月20日下午,在2025第二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大会期间,"圆桌论坛:海南自贸港封关背景下智能 交通产业多领域的机遇与发展"在海口举办。来自行业内的多位资深从业者与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海南 智能交通产业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机遇及挑战展开交流探讨,共同为海南自贸港智能交通产 业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在现场,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政策东风与市场潜力的双重驱动下,通过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创新与 务实合作,海南可致力于打造成为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当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主任 张海涛提到,希望各方携手将宏 ...
均胜电子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增 新获订单约714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0:44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8.44亿元,同比增长11.45%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0亿元,同比增长18.98% [1] - 第三季度新获订单金额达402亿元 [1] 新订单与业务突破 - 前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714亿元,其中汽车安全业务约396亿元,汽车电子业务约318亿元 [1] - 第三季度新获两家头部汽车品牌跨域融合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等产品150亿元全球订单 [1] - 10月份再次获得约50亿元的智驾域控、座舱车载多联屏等全球定点项目 [1] - 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的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成为订单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公司不断推出基于国内外多个芯片平台的智驾域控、舱驾融合、智能网联以及智能座舱等系列产品 [2] - 创新产品具备更高算力和适配客户更开放的架构,并推进全球各大汽车市场本土化适配方案 [2] - 汽车智能化业务进入收获期,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多联屏等领域持续突破 [1] 新兴领域拓展 - 公司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拓展至机器人领域,机器人关键部件解决方案已基本搭建完毕 [2] - 已与智元机器人、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和瑞士机器人公司RIVR等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开展合作,部分产品已批量供货或送样 [2]
均胜电子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增长,新获订单约714亿元
格隆汇· 2025-10-29 18:3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约458亿元,同比增长11.45%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均约为11.2亿元,均同比增长约19% [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4.1亿元,同比增长35.4%,环比增长12.4% [2] - 第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8.6%,创近三年新高,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至18.3% [1][2]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36.4亿元,保持充沛 [2] 新业务订单与增长引擎 - 2025年第三季度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402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金额约714亿元 [1][3] - 新订单中汽车安全业务约396亿元,汽车电子业务约318亿元 [3] - 第三季度新获两家头部汽车品牌跨域融合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等产品150亿元全球订单,10月再获约50亿元智驾域控等全球定点项目 [3] - 公司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的订单占比持续提升 [3] 盈利改善与成本控制 - 盈利增长得益于材料降本、运营效率提升及产能转移优化等措施 [2] - 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提升至约17.2% [2] - 公司持续推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及提高自主生产比例,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约25.6亿元,旨在增强核心竞争力并提高利润率 [3] - 公司推出基于国内外多个芯片平台的智驾域控、舱驾融合、智能网联及智能座舱等系列产品,具备高算力和开放架构 [4] - 技术方案推进全球本土化适配,满足智能驾驶与车路云协同需求 [4] 业务多元化拓展 - 公司将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经验拓展至机器人领域,关键部件解决方案已基本搭建完毕 [4] - 公司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和瑞士机器人公司RIVR等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部分产品已批量供货或送样 [4]
吉利汽车目标是在英国每年销售10万辆汽车;15家中外车企联合“发车”,全球最大规模车路云协同演示落地重庆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10-26 19:04
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协同 - 15家中外主流车企在重庆联合完成全球最大规模车路云协同演示 涵盖一汽、东风、长安、丰田、广汽、比亚迪、北汽、上汽、蔚来、吉利、奇瑞、宇通、上汽通用五菱、智御维科、载合等品牌 [2] - 演示场景包括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云支持绿波车速引导、云支持协作式车辆汇入、虚实融合多智能体测试验证 实现跨国界跨品牌车辆在统一云控平台下的协同 [2] - 此次协同演示被视为中外车企产业协同的历史性突破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2] 新能源汽车免税目录技术趋势 -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目录共有4460款车型 其中10月新增414款新车型 新增数量较2024年同期及3季度各月均有所下降 [2] - 10月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车型较多 增程和纯电动车型的电池高能量密度产品较丰富 [2] - 2025年汽车增程类车型有263款 商用车的重卡类增程车型大量推出 自主传统车企推出较多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2] - 2024年下半年以来乘用车领域没有氢燃料车型推出 10月换电车型集中于专用车领域 [2] 车企战略合作与技术整合 - 东风汽车与华为举行DH项目联合高层决策会 明确以技术深度融合与机制化联动加速项目落地 [2] - DH项目产品将搭载最新的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成为双方技术集成度最高的智能车型之一 [2] 海外市场拓展与产能布局 - 吉利汽车目标在未来3年内在英国推出10款插电式和电动混合动力车型 计划每年在英国销售10万辆汽车 [2] - 实现每年10万辆销售目标将使吉利在英国市场份额达到5% 公司同时考虑本地生产以参与电动汽车市场竞争 [2] - 为支持英国市场拓展 吉利计划在当地招聘约300名员工 [2]
应用场景再上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又有新突破
央视新闻· 2025-10-18 09:37
行业应用场景拓展 - 无人配送车年交付量超过上万台,应用于居民小区和车间厂区以实现精准送达 [1] - 重庆的智能辅助驾驶实测已覆盖歌乐山急弯陡坡、盘龙立交和解放碑地下车库等复杂场景 [3] - 广州L4级高度自动驾驶小巴公交线路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10万公里 [5] - 新疆准东露天煤矿部署140余辆无人矿卡,依托5G与智能云控平台自主适应雨雪雾等复杂工况 [7] - 无人矿卡在采煤场景应用占比已超50%,在剥离场景应用超过30% [9] 技术路线与协同发展 - 技术路线强调强感知、精算力和轻地图,并不断叠加车路云协同技术 [11] - 15家车企联合发起“车路云一致行动”,通过联合测试推动形成可互操作的技术规范 [9] - 公司计划在年底前推动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上车应用,并联合研发L4级高度自动驾驶车辆 [15] 安全体系建设 - 行业热点关键词为“安全冗余”,通过多重备份设计提升车辆安全性 [11] - 数字车钥匙具备优秀的安全防黑客入侵技术保障能力 [13] - 公司通过算法冗余、软件冗余与硬件冗余三条防线保障产品安全,并在北京、广州展开全场景全无人测试 [13] - 自动驾驶系统设有独立检测模块,用于预判和避免潜在碰撞 [15] - 安全内涵从被动碰撞安全拓展至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行驾安全的系统性理念 [19] 国际合作与全球前景 - 大会吸引数十个国家参会,多国业内人士看好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前景 [19] -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与整个大工业生态深度融合,具备全球领先优势 [21] - 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及基础设施供应商间的协同合作被视为行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21] - 宝马在中国建立了其全球第二大研发和创新基地,旨在融合核心技术与中国市场领先技术 [23] - 德国计划未来四年在数字化和基础设施方面累计投资超过5000亿欧元,与中国合作扮演重要角色 [24] - 国际合作重点包括将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国际通用标准,以支持中国制造的汽车走向世界 [26][28]
智慧车联驶入快车道
经济日报· 2025-10-15 06:03
公司战略与技术部署 - 安徽移动凭借AI、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智慧车联发展 [1] - 公司立足合肥产业集群,深耕本地整车制造企业,拓展车联网应用 [1] - 在蔚来工厂首创“路侧感知—云端调度—车端执行”全链路方案,突破单车智能时空局限性 [2] 关键合作与项目成果 - 安徽移动与蔚来汽车深度合作,在合肥开通国内首条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驳运示范道路 [1] - 合作研发建设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规划控制等应用,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实现高可靠自动驳运 [1] - 该全链路方案为智慧泊车、智慧物流等场景提供可复用技术范式,并助推合肥国家级车路云试点城市建设 [2] 行业应用与效益 - 车辆无人驳运技术解决了人工驾驶转运工作强度高、易疲劳安全问题,降低了运营成本 [2] - 基于车路云协同感知与决策,实现超视距、多维度全局感知控制,提升环境适应性 [2] - 智慧车联技术旨在为出行带来更便捷、高效、安全的体验,并推动更多场景落地应用 [2]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汽车行业进入“AI定义汽车”时代
贝壳财经· 2025-09-28 22:32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行业正式进入"AI定义汽车"时代,从过去的"硬件定义汽车"和"软件定义汽车"阶段演进而来 [1] - 行业发展核心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单独发展转向"舱驾融合"及更多场景的融合 [1] - 汽车将演进为大型AI Agent,成为人类历史上在物理世界中首个大规模落地的AI设备 [1] 技术开发范式变革 - 技术开发范式从软件1.0转变为软件2.0的"数据驱动"模式,彻底改变了软件开发逻辑 [1] - 行业面临挑战,需在新的开发范式下建立体系标准、流程等工作 [1] - AI技术大幅推动智能驾驶性能、泛化能力与安全性,使L3、L4级自动驾驶更近一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 产业生态与合作模式 - 行业生态从链状结构转变为网状结构,不再是简单供货关系 [2] - 产业合作模式为深度战略合作,包括资本、技术上的共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模式 [2] 技术架构与芯片需求 - 算法持续演进,模型规模不断扩大,仅靠单车智能或单一芯片难以承载大模型应用 [2] - 未来"车路云"协同将更紧密,终端与云端联动加强,模型训练、蒸馏、推理在云端,智能驾驶快速响应决策在终端 [2] - 随着模型参数增加,行业对"低延迟、低功耗"要求越来越高,对云端和终端芯片的算力与能效形成极大挑战 [2]
政策引路、车企竞速,辅助驾驶告别“野蛮生长”
北京商报· 2025-09-28 22:25
行业政策与标准框架 - 中国明确"车路云协同"为自动驾驶技术突破核心路径,L3至L4级自动驾驶需智慧道路与云计算平台双重支撑[3] -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将安全转化为46项场地试验、72小时道路试验等量化指标[1][3][4]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允许特定条件下系统接管驾驶任务[5] - 政策明确L2至L5级技术定义:L2需驾驶员持续掌控车辆,L3需保持接管能力,L4具备自主风险处理能力[8] 技术发展与市场渗透 - 华为ADS系统积累40亿公里安全里程,高阶版本采用激光雷达与摄像头融合方案[6] - 支持高速及城区NCA车辆从2023年不足200万辆增至2025年超700万辆[6] - 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日生成辅助驾驶数据超8700万公里,搭载车型累计销量超140万辆,8月辅助驾驶车型国内销量占比达90%[6][7] - 小鹏汽车发布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G7,搭载3颗自研图灵芯片,整车算力达2250 TOPS[6] 企业战略与差异化布局 - 头部科技企业与新势力展现领跑优势:华为发布ADS 4高阶系统及高速L3商用方案,小鹏实现L3级算力量产[6] - 传统车企加速追赶:比亚迪将智驾系统下放至10万元级车型,2025年60%新车搭载高速NOA及以上功能[6] - 长安汽车采用"自研为主、合作协同"策略,目标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能力[7] - 行业存在明显代际断层:部分企业已实现城市NOA量产,部分仍停留在高速辅助驾驶阶段[7][8] 技术路线与成本分化 - 高端车型普遍配备激光雷达与大算力芯片(如Orin芯片),中低端车型多依赖纯视觉方案控制成本[7][8] - 吉利千里浩瀚方案H1/H3仅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无城区NOA功能;奇瑞部分车型仅支持定速巡航等基础功能[7] - 供应链冷热不均:激光雷达与高算力芯片存在溢价,成本鸿沟导致市场分层[8] 政策驱动与行业转型 - 政策倒逼企业合规化与技术升级,从"卖功能"转向"卖安全"[1][8] - 需实现硬件冗余、云端影子模式及车路协同方案并进[1][8] - 车路云协同成为重要趋势,通过车辆与基础设施信息交互提升安全性与交通效率[10] - 未来竞争重点为技术创新与服务体验优化,需加强传感器融合、决策算法及数据隐私保护[9][10]
安徽移动: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加速升级
新华网· 2025-09-27 19:08
核心观点 - 安徽移动与蔚来汽车联合打造国内首个全链路协同的"车路云一体化自动下线"项目 实现新车无人泊运 [1][2] - 安徽移动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数智化转型 [1] - 公司通过全球39个业务点提供国际"云、网、算"一体化平台 支持安徽制造企业出海 [4] 技术突破 - 突破传统"单车智能"时空局限 实现"路侧感知—云端调度—车端执行"全链路协同 [2] - 系统通过车路云协同感知环境 智能调度车辆自动完成泊运 替代原有人工驾驶模式 [2] - 为智慧泊车、智慧物流、智慧工厂提供可复用技术范式 [2] 制造业应用案例 - 蔚来新桥二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机械臂精准拼装车体 AGV小车运送零部件 数据大屏实时监控 [1] - 为国轩高科海外基地提供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涵盖千兆网络平台 视频安防系统 模块化机房等基础设施 [4] - 为美的威灵墨西哥工厂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解决跨国数据安全 设备远程维护 跨时区协作等需求 [2][4] 战略规划 - 未来将持续发挥5G AI 量子 低空等技术优势 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 [5] - 通过"DICT+5G+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助力数字安徽建设 [5] - 全球服务能力覆盖工厂生产 管理 安防等多维度智能化需求 [4]
七部门: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
第一财经· 2025-09-26 15:51
政策核心内容 -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 [1] 技术研发与测试 - 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 [1] - 围绕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场景,推动实施技术测试创新 [1] 区域示范应用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依法依规、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1] 基础设施与系统布局 - 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既有设施,探索采用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等模式,科学布局车路云协同感知、控制设备与系统,改善公众出行体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