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UV光刻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EUV光刻,美国实力不容小觑
半导体芯闻· 2025-07-17 18:32
EUV光刻技术全球竞争格局 - ASML是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供应商 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1] - 美国通过Cymer公司提供EUV关键光源技术 并在CHIPS for America计划下投资100亿美元建立High NA EUV研发中心[2][3] - 纽约州政府投资10亿美元扩建奥尔巴尼纳米技术中心 购买ASML的EXE:5200设备并建造5万平方英尺洁净室[5] 美国EUV加速器项目 - 项目将提供标准NA EUV工具 预计2026年实现High NA EUV系统[6] - 建立行业-学术-政府合作平台 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6] - 目标是通过开放研发环境缩短原型开发周期 降低50%以上成本[7] EUV替代技术探索 - 美国xLight公司开发自由电子激光器(FEL)技术 声称可提升光源功率至2kW 比现有LPP技术节能70%[8][9] - Inversion Semiconductor研发桌面级粒子加速器 可将设备体积缩小1000倍 晶体管密度提升100%[11][12] - 挪威Lace Lithography开发原子光刻技术 声称分辨率比EUV提升15年水平 获欧盟336万欧元资助[15] 日欧技术路线 - 日本KEK研发自由电子激光系统 电光转换效率比传统EUV高10-100倍[16][18] - 欧洲FabouLACE项目开发亚稳态原子光刻技术 目标实现2nm工艺 预算365万欧元[15] - 各技术路线均聚焦提升光刻分辨率 降低能耗 预计2031年前实现商业化[15][16]
美国发力EUV光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6 08:53
EUV光刻技术现状与竞争格局 - ASML是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供应商,主导7纳米以上晶体管量产技术 [1] - 美国通过Cymer公司(被ASML收购)掌握EUV光源关键技术,Intel等企业加大EUV研发投入 [2] 美国EUV加速器项目 - 纽约州联合IBM、美光等企业投资100亿美元建立High NA EUV研发中心,含ASML EXE:5200扫描仪和5万平方英尺洁净室 [4][6] - 项目目标包括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原型成本、培养半导体人才,预计2026年提供High NA EUV技术 [7] EUV替代技术探索 - 美国xLight公司开发自由电子激光器(FEL),声称可兼容现有设备并降低1.5MW高能耗问题,目标2028年商业化 [9][10] - Inversion Semiconductor采用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ion技术,将加速器体积缩小1000倍至桌面级,晶体管密度提升100% [12][13][14] 日欧技术进展 - 挪威Lace Lithography开发原子光刻技术(BEUV),分辨率超越EUV极限,获欧盟336万欧元资助,目标2031年商用化 [16] - 日本KEK研发自由电子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比传统EUV-LPP高10-100倍 [17][19] 技术发展趋势 - ASML持续推进High NA向Hyper NA演进,同时封装技术可能成为性能提升的替代路径 [21][22] - 全球多路径探索显示EUV技术仍存物理极限挑战,但芯片性能持续提升趋势明确 [21][22]
业绩破纪录的台积电,背后有反常现象
芯世相· 2025-05-14 15:16
台积电业绩分析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255 3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6% 营业利润123 8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1% 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营业利润率自2024年第三季度恢复至接近50%水平 较此前40%出头显著提升 [4] - 全球晶圆代工市占率持续扩张 预计2025年达68% 远超第二名三星电子(8%)和中芯国际(小幅提升) [6][7] 营收与出货量背离 - 2025年Q1晶圆出货量326万片 较2022年Q3峰值397万片下降18% 工厂平均稼动率仅82% [12][14] - 8英寸厂稼动率从2022年101%降至2025年Q1的69% 12英寸厂从97%降至86% 均未恢复满载 [16][17] - 行业整体复苏缓慢 预计全面满载需等到2026年后 [21] 技术节点表现 制程结构变化 - 7nm节点销售额从2022年Q2峰值55亿美元腰斩至2025年Q1的27 6亿美元 且无回升迹象 [27] - 16nm/28nm/40nm等成熟节点销售额自2022年起持续低迷 [27] - 5nm与3nm成为增长主力 推动2024年Q4营收突破250亿美元 [25] 产能调整挑战 - 公司考虑将月产能15万片的7nm产线转向5nm/3nm 但需投入极高改造成本 [30] - 熊本第一工厂16nm设备引入已中止 第二工厂7nm建设面临市场需求不足风险 [31] 市场结构特征 区域集中度风险 - 美国市场占比从历史60-70%飙升至2025年Q1的77% 创纪录新高 [34] - 亚洲/中国/日本/欧洲等其他区域占比均低于10% 呈现极度不均衡 [34] 应用领域依赖 - HPC(含AI芯片)销售占比从2019-2021年约30%升至2025年Q1的59% 智能手机占比从50%降至28% [39][40] - 汽车/IoT/消费电子平台占比均低于5% 原定"第三支柱"汽车芯片表现疲软 [41] 潜在结构性风险 - 业绩高度依赖NVIDIA等美国AI芯片需求 若GPU价格暴跌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43] - 先进制程(5nm/3nm)+美国市场+HPC平台三大支柱占比超80% 增长结构单一 [43]
上海光机所EUV光刻技术获重大突破,中国芯片生产有望不再被美国“卡脖子”|钛媒体AGI
钛媒体APP· 2025-04-29 22:55
中国EUV光刻光源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林楠团队成功开发出LPP-EUV光源,使用固体激光器技术绕过二氧化碳激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中国自主开展EUV光刻有重要意义 [2] - 该技术有望突破中国自主生产芯片的阻碍,EUV光刻机中最核心的分系统是激光等离子体(LPP)EUV光源,主要关注能量转换效率(CE) [2] - 林楠团队1um固体激光的CE最高可达到3.42%,超过了荷兰和瑞士研究团队的水平,达到商用光源5.5%转化效率的一半 [4] - 光源实验平台的理论最大转换效率可能接近6%,团队正计划增加进一步的研究 [4] EUV光刻技术背景 - EUV指的是波长13.5nm的极紫外光,比当前主流光刻机用的193nm光源小十五分之一,能在硅片上刻下更小的沟道 [5] - 荷兰ASML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EUV的光刻机制造商,保持100%的市场份额 [5] - ASML的NXE:3400C和NXE:3400D支持7纳米和5纳米节点的EUV量产,后者的生产效率相比前者提高了15%至20% [5] - 由于美国商务部对华实施出口管制,ASML等芯片公司自2019年以来被禁止向中国出售其最先进EUV光刻型号 [5] 林楠团队研究成果 - 林楠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束缚激光锡等离子体的宽带极紫外光高效产生方案,获得了高达52.5%的转换效率,是极紫外波段最高转换效率 [9] - 固体脉冲激光器近十年来取得快速发展,目前已达到千瓦级的功率输出,未来有望达到10倍以上 [9] - 结果显示,当激光峰值功率密度逐渐升高时,实现了高达3.42%的CE,处于国际靠前水平 [10] - 相关研究为固体激光驱动等离子体EUV光刻光源及量测光源的国产化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10] ASML市场表现 - 2024年ASML实现净销售额282.63亿欧元,同比增长2.55%,创下历史新高 [10] - 净利润为75.71亿欧元,较2023年降低了3.4% [10] - 中国成为ASML第一大市场,销售额达到101.95亿欧元,占其全球总营收的36.1% [10] - ASML首席财务官预计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占总收入比重将略高于25% [13] 行业竞争格局 - ASML总裁认为由于美国禁止出口EUV设备,中国芯片技术将落后美国等西方国家10年至15年 [11] - ASML首席财务官表示中国确实有可能制造出EUV光源,但相信中国依然需要很多年才能造出一台先进EUV光刻设备 [10]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观察者网· 2025-04-29 13:55
中国EUV光源技术突破 - 中国研究人员建立运行参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EUV光源实验平台 该平台对自主开展EUV光刻及其关键器件与技术的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 - 研究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由前ASML光源技术负责人林楠领导[1][4] - 团队开发出LPP-EUV光源 这是光刻机的核心部件 可能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重大突破[7] 技术细节与性能 - 团队建立的实验平台基于固体激光器技术 与ASML采用的二氧化碳激光驱动技术不同[8] - 团队获得的最大转换效率为3.42% 处于国际靠前水平 超过商业化二氧化碳激光驱动EUV光刻光源效率的一半[10][11] - 理论最大转换效率可能接近6% 团队计划进一步研究以优化结果[2][11] 国际比较与行业背景 - 商用二氧化碳激光驱动的EUV光源转换效率约为5.5%[11] - 团队效率超过荷兰ARCNL在2019年记录的3.2%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2021年记录的1.8%[11] - 但落后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2007年的4.9%和日本宇都宫大学去年的4.7%[11] 行业影响与市场动态 - EUV光刻机已成为高端芯片大规模量产不可或缺的设备 目前仅ASML能够制造但对中国禁售[13] - ASML 2024年净销售额282.63亿欧元 同比增长2.55% 净利润75.71亿欧元 同比降低3.4%[16] - 中国大陆首次成为ASML第一大市场 销售额101.95亿欧元 占其全球总营收约36.1%[16] - ASML计划2025年在北京建立新的回收与维修中心[15]
DRAM,史上首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0 09:17
全球DRAM市场格局变化 - SK海力士首次超越三星电子成为全球DRAM市场冠军,占据36%的市场份额,三星电子以34%位居第二,美光科技以25%排名第三 [1][2][4] - SK海力士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在HBM领域的主导地位,占据70%的市场份额 [2][4][6] - 这是SK海力士自1983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全球存储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打破了三星电子长达30多年的统治 [4] HBM技术驱动增长 - HBM产品占SK海力士第四季度DRAM总销售额的40%以上 [7] - SK海力士独家供应12层HBM3E芯片给英伟达的AI加速器 [7] - 公司预计到2027年HBM内存芯片需求将以每年82%的速度增长 [7] - SK海力士计划在2025年将HBM销量翻一番 [7] - 公司预计HBM3E将在2024年上半年占HBM产品的一半以上,并计划在2026年推出12层HBM4作为旗舰产品 [8] 技术研发与制程优势 - SK海力士新的1c DRAM良率达到80%,开发出全球首款基于1c工艺的16GB DDR5 DRAM [10] - 1c工艺约等于11-12纳米,是目前最先进的DRAM技术 [10] - SK海力士在DRAM技术领域暂时超越三星电子 [11] - 三星电子在1c DRAM模块开发中遇到良率问题,正在重新评估以提高良率 [11][12] - SK海力士计划将1c技术应用于HBM4,可能推出性能更强大的HBM4E [10]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三星和SK海力士已将D1a和D1b单元设计产品商业化 [13] - 两家公司在采用EUV光刻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13] - 高K金属栅极(HKMG)技术正在普及,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都在不同产品中集成该技术 [13] - 预计2026-2027年将推出10纳米级DRAM器件(D1d或D1δ节点) [14] - 到2030年DRAM技术预计将缩小到个位数纳米节点 [14]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厂商如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正在技术进步,竞争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16] - 传统DRAM需求减弱,价格下降,推动SK海力士凭借HBM优势进一步领先 [8] - 地缘政治和人工智能崛起加剧了行业竞争 [16] - DRAM技术正处于变革关键期,可能催生新的行业巨头 [16]
美光宣布,业界首款
半导体芯闻· 2025-03-06 17:59
美光科技1γ节点DRAM技术突破 - 美光开始出货采用第六代1γ节点DRAM技术的DDR5内存样品 这是业界首次采用该节点发运产品 [1] - 1γ节点相比上一代1β节点速度提升15% 功耗降低20%以上 位密度提高30%以上 [1] - 功耗降低通过HKMG和电路设计改进实现 位密度提升主要得益于首次引入EUV光刻技术 [1] 技术细节与市场背景 - 数据中心内存需求预计2028年前三年内翻倍 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占全球8%以上 [1] - 美光DRAM开发在美国爱达荷州和日本广岛进行 制造基地分布在美国 台湾和弗吉尼亚州 [1] - 1γ节点开发在广岛完成 样品制造在引进EUV技术的台湾工厂进行 [1] 美光技术路线与战略 - 公司此前已率先推出1α和1β节点 从1β开始采用HKMG技术 [2] - 针对1γ节点首次引入EUV光刻工具 但仅在必需工序使用以平衡成本和生产效率 [2] - 公司认为DRAM技术发展正面临转折点 未来技术方向尚不明确 [2] - 美光强调保持技术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认为一旦落后可能需要10年才能重新领先 [2]
韩国芯片,危险!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2 10:43
美光第六代DRAM技术突破 - 美光率先向客户出货基于1γ节点的16Gb DDR5内存样品,速度达9200MT/s,较上一代提升15% [1][4] - 1γ节点采用新一代高K金属栅极CMOS技术,功耗降低超20%,比特密度提升超30% [4][5] - 该技术将应用于云端、工业、消费电子及端侧AI设备,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 [3][4] DRAM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美光市场份额从19.6%升至22.2%,三星和SK海力士分别降至41.1%和34.4% [8] - SK海力士已完成1c DDR5量产认证,计划2月初全面量产 [6][7] - 三星1c DRAM开发延迟至2025年6月,良率目标70%,可能影响HBM4进度 [7][10] HBM市场竞争态势 - SK海力士保持领先地位,正加快开发HBM4目标2026年量产 [13] - 美光已向英伟达供应8层HBM3E,即将量产12层产品,功耗低20%且容量高50% [11][12] - 三星落后于竞争对手,8层HBM3E刚进入小规模量产,12层产品仍在测试阶段 [11][14] 低功耗DRAM市场进展 - 美光将为三星Galaxy S25提供主要LPDDR5X芯片,首次成为三星主要内存供应商 [15] - 美光LPDDR5X芯片在功耗效率和性能上优于三星产品,解决发热问题 [15][17] - 2022年美光已为iPhone 15系列提供基于1b工艺的LPDDR5X [16] 技术发展与产能扩张 - EUV光刻技术使1γ DRAM容量密度提升30%,减少多重光刻步骤提高良率 [20][21] - 美光在日本和台湾增加EUV系统,计划发展1δ工艺和3D DRAM架构 [22] - 公司获得美国61.65亿美元补贴,计划在新加坡建70亿美元封装设施,日本广岛建HBM产线 [18]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美光计划2025年HBM市场份额达20%-25%,挑战SK海力士和三星主导地位 [23] - 三星已开始建设第七代DRAM试验线,试图重夺技术领先地位 [14] - 存储芯片行业竞争加剧,推动整体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19][23]
美光DRAM,终于用了EUV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2-26 09:07
美光1γ工艺DDR5芯片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采用1γ制造工艺的16Gb DDR5芯片,首次应用EUV光刻技术,该工艺属于第6代10nm级节点[1] - 新产品额定数据传输率达9200 MT/s,标准电压1.1V,相比前代1β工艺产品功耗降低20%,位密度提升30%[1] - 新技术结合EUV与多重图案化DUV技术,采用下一代高K金属栅极和全新后端电路设计[4] 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 - 芯片9200 MT/s速度超出当前DDR5规范最高等级,但兼容JEDEC标准,可为下一代CPU提供未来防护[2] - 产品适用于CUDIMM/CXL内存模块和发烧友DIMM,后者可能实现10,000 MT/s超频模块[2] - 已向笔记本/服务器厂商送样,预计2025年中期进入零售市场,将覆盖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全产品线[2] 生产工艺与产能规划 - 1γ工艺是公司首个采用EUV的技术节点,相比竞争对手延迟数年但带来显著优势[3] - 目前在日本晶圆厂生产,2024年安装首台EUV设备,未来将在日本和台湾工厂增加更多EUV系统[4] - 该工艺将成为公司主力节点,后续将用于GDDR7、LPDDR5X(9600 MT/s)及数据中心产品[3] 技术细节与性能提升 - EUV应用于关键层替代多重图案化,缩短生产周期并提升良率[4] - 新技术使性能比1β提升15%,同时保持20%的功耗优势[4] - 成本优势将在产量达到1β水平时显现,预计制造成本同步降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