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icense - out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一笔42亿美元的交易:泰它西普“出海”,荣昌生物陷风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2:43
交易概述 - 荣昌生物将自主研发的泰它西普药物授权给美国Vor Bio公司,交易总价值达42亿美元,包括1.25亿美元现金和认股权证以及最高41.0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1] - Vor Bio获得泰它西普在全球范围内(除大中华区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利 [1] - 荣昌生物还将获得基于销售额的高个位数至双位数的提成 [1] 交易结构分析 - 交易结构包括4500万美元现金首付、8000万美元认股权证以及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2] - 认股权证允许以每股0.0001美元认购Vor Bio 3.2亿股普通股,约占Vor Bio扩大后总股本的23% [1] - 这种"首付+股权+里程碑"的三段式设计是在传统License-out模式上嫁接资本纽带 [2] 公司财务状况 - 荣昌生物2024年营业收入17.15亿元,同比增长58.40%,但净亏损14.68亿元 [3] - 公司货币资金7.62亿元,短期和长期借款总额超过25亿元,资产负债率63.88% [4] - Vor Bio在2024年末现金储备9190万美元,预计可支持运营至2026年第一季度 [2] 产品表现 - 泰它西普2024年销量突破150万支,同比增长94.87% [3] - 维迪西妥单抗2024年销量超过23万支,同比增长36.54% [3] - 两款核心产品销售增速从2024年一季度环比增长24.48%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54% [3] 行业趋势 - 创新药出海模式正从传统"借船出海"向NewCo模式转变 [6] - 2025年1月已有5家公司以NewCo模式成立新公司 [6] - NewCo模式相当于out-licensing加上资金注入,企业可获得前期资金保障并持有股份 [9] 合作伙伴情况 - Vor Bio已宣布裁员95%,仅保留少数员工处理基本运营 [7] - Vor Bio收到纳斯达克不合规通知,需在180天内将股价提升至1美元以上以避免退市 [7] - Vor Bio停止所有临床试验并寻求战略替代方案 [7] 交易意义 - 交易揭示中国创新药出海新逻辑:在资本寒冬中用股权纽带替代现金交易 [10] - 交易成功取决于Vor Bio能否完成战略重组及泰它西普Ⅲ期临床试验数据表现 [10] - 4500万美元现金首付有助于缓解荣昌生物现金流压力 [3]
海外大额BD合作+ASCO会议数据超预期催化,创新药持续活跃,生物医药ETF(512290)涨超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11:32
行业表现 - 医药生物行业中的创新药表现强势,受海外大额BD合作和ASCO会议数据超预期催化,市场交易量显著提升,医药板块占比超9% [1] - 生物医药ETF(512290)涨超1%,跟踪CS生医指数(930726),该指数聚焦高成长性和创新特征的生物医药企业 [1][2] 市场机遇 - 跨国药企专利悬崖释放超2400亿美元市场空间,中国凭借技术平台与研发效率优势成为全球创新药供给的核心力量 [1] - 截至2037年全球27款2024年销售额超4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面临专利失效 [1] - 中国在细胞疗法、ADC、双抗等技术领域在研管线数量全球第一,在716个赛道研发进度第一 [1] 国际化进展 - 中国通过License-out模式实现技术价值全球化,2024年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571亿美元占全球30% [1] - 2025年初至今对外交易总金额突破500亿美元,占比升至44% [1] 发展前景 - 中长期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明确方向 [1] - 收入和利润正逐步体现,25年多个企业有望盈利 [1] 指数构成 - CS生医指数从A股选取生物科技、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反映生物医药行业整体表现 [2]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生物医药ETF联接C(006757)和A类(006756) [2]
资本赋能,重构版图 中国创新药驶入全球深海航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6-12 02:41
中国创新药产业并购与国际化趋势 行业生态转变 - 中国医药产业正经历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传统药企面临增长压力,外延并购成为快速获得品种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1] - 并购案例增多,如百克生物收购传信生物、东北制药收购鼎成肽源等,体现技术与产业精准对接的行业逻辑 [1][2] - 并购浪潮下,行业从分散走向集中化、规模化,实现"Biotech研发效率+大药企商业化能力"的最优配置 [2] 资本赋能与并购模式创新 - License-out模式成为阶段性策略,如恒瑞医药将GLP-1管线以60亿美元授权美国公司,2024年此类交易额达48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 [2] - NewCo模式崭露头角,如恒瑞医药与美国Hercules成立合资公司,以19.9%股权置换60亿美元潜在收益 [3] -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深度参与,如启明创投构建"被投企业出海服务平台",建信基金采用"三维评估模型"筛选标的 [6][7] 政策与市场驱动 - 政策松绑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并购六条"允许跨界收购非盈利资产,地方设立百亿级并购基金降低交易成本 [4] - 一级市场融资额下降、二级市场IPO节奏放缓,推动创新药企转向并购策略 [4] - 长期资本支持显现,如首期千亿规模20年期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匹配医药研发长周期特性 [8] 国际化与全球竞争力构建 - 并购成为主动构建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如百济神州在美国新泽西的研发中心开展国际协作 [9] - 头部药企研发系统化、生产规模化,预计未来5年将有多家中国创新药企业加入全球头部阵营 [9] - 典型案例包括恒瑞医药收购德国BioNTech子公司、信达生物双抗平台技术吸引赛诺菲竞购等 [10]
重磅利好!刚刚,集体大爆发!
券商中国· 2025-05-20 19:16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迎来历史性事件! 周二,港股市场生物医药股集体大爆发。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一度大涨超4%,板块内三生制药(3SBio)一度暴涨超40%,荣昌生物大涨超16%, 瀚森制药、石药集团等皆大幅走高。 三生制药及其子公司沈阳三生宣布与辉瑞就其突破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达成全球(不包括中国)的许可转让合作;三生制药将获 得12.5亿美元的预付款;高达48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产品净销售额的阶梯式双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 伯恩斯坦的医药和生物技术高级分析师Rebecca Liang表示,辉瑞与三生制药的合作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最大的一笔对外授权交易。她认 为,市场反应表明投资者将此视为对整个行业创新质量日益提升的认可。 沸腾 今天港股盘面上最靓的仔非三生制药莫属。三生制药高开后持续拉升,早盘暴涨40%,最高22港元,创历史新高。随着辉瑞、诺和诺德、默沙东 等巨头加大投入,中国药企的"出海"步伐逐步加快。Citigroup分析师将3SBio目标价从13港元提升至21港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信心明显增 强。 今天上午,三生制药公告称,其与辉瑞公司就前者自主研发的PD-1/V ...
近五年港股最大医药IPO来了!最高募资额可达130.8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9:36
恒瑞医药H股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224,519,800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5.5%(12,348,600股),国际配售占94.5%(212,171,200股),发行价区间为每股41.45-44.05港元 [1] - 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及发售量调整权,发行H股最高达296,927,200股,最高募资额可达130.8亿港元,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企业IPO最高募资额 [1] - H股香港公开发售将于2025年5月20日结束,预计5月22日前确定最终发行价,最快5月23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实现"A+H"两地上市 [1] 基石投资者与资金用途 - 基石投资者包括GIC、景顺、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集团、高瓴资本、博裕资本等,按发售价中端计算总认购金额逾41亿港元(5.33亿美元),占比达发行规模的43.04%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计划、建设国内外生产和研发设施、扩大或升级中国现有生产设施、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2]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22.63%),净利润63.37亿元(+47.28%),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49.18%),均创历史新高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2.06亿元(+20.14%),净利润18.74亿元(+36.90%),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29.35%) [7]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82.28亿元,费用化研发投入65.83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29.40%,自2011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达460亿元 [9][10] 产品管线与技术平台 - 已建立PROTAC、肽类、单抗、双抗、多抗、ADC及放射性配体疗法等技术平台,开拓AI药物研发平台 [9] - 国内获批上市19款1类创新药和4款2类新药,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中,国内外开展约400项临床试验 [9] - 2024年报披露未来三年预计获批47项创新成果,包括HER2 ADC、GLP-1药物等重磅产品 [9] 行业趋势与港股上市热潮 - 2025年初至今已有30家A股公司披露港股IPO计划,其中7家为药企,反映政策、资本与产业逻辑的多重驱动 [3] - 港股18A规则为研发密集型药企提供融资便利,仿制药利润空间压缩倒逼药企向创新转型 [11] - 2024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额突破404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超54%),头部药企通过对外授权拓展全球市场 [11] 国际化战略与NewCo模式 - 赴港上市是公司"出海"战略关键一步,有助于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优化资本结构、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 [14] - 2024年公司通过NewCo模式将GLP-1类创新药组合授权给美国Hercules公司,获得后者19.9%股权及最高超60亿美元相关付款 [15] - NewCo模式允许公司获得授权费用和首付款,同时以股权形式分享未来增值收益,降低国际市场扩张资金压力 [17]
近五年港股最大医药IPO!一场“不差钱”的资本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4:44
恒瑞医药H股全球公开发售 - 公司计划发行224,519,800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5.5%(12,348,600股),国际配售占94.5%(212,171,200股),发行价区间为每股41.45—44.05港元 [1] - 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及发售量调整权,发行H股最高达296,927,200股,最高募资额可达130.8亿港元,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企业IPO最高募资额 [1] - 香港公开发售将于2025年5月20日结束,预计5月22日前确定最终发行价,最快5月23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实现"A+H"两地上市 [1] 基石投资者与资金用途 - 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景顺、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集团等,按发行价中端计算认购总金额逾41亿港元(5.33亿美元),占发行规模的43.04%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计划、建设新的生产和研发设施、扩大或升级现有生产设施以及营运资金等一般企业用途 [2] 公司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36.90% [3]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高达82.28亿元,刷新历史纪录,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攀升至29.40%,自2011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达460亿元 [4] 产品管线与技术平台 - 公司已建立PROTAC、肽类、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多特异性抗体、ADC及放射性配体疗法等技术平台 [3] - 已在国内外获批上市19款1类创新药和4款2类新药,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中,并开展了约400项临床试验 [3] - 2024年报披露未来三年预计获批上市的47项创新成果,包括HER2 ADC、GLP-1药物等重磅产品 [3] 创新药企赴港上市热潮 - 2025年初至今已有30家A股公司披露港股IPO计划,其中7家为药企 [2] - 港股18A规则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研发密集型药企提供了融资便利 [5] - 2024年中国创新药的海外授权交易额已突破404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超过54% [5] 公司"出海"战略与NewCo模式 - 赴香港上市是公司"出海"战略的关键一步,有助于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优化资本结构并拓展海外业务和国际研发合作 [7] - 公司通过NewCo模式将其GLP-1类创新药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获得后者19.9%股权及最高超60亿美元的相关付款 [8] - NewCo模式允许公司获得授权费用和首付款,同时以股权形式与投资者共同分享未来的增值收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