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把握机遇丰富高质量旅游产品
经济日报· 2025-11-20 08:20
深化文化资源挖掘阐释利用,拓展文化和旅游融合深度。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内容,在旅游景区、特 色街区和度假区等场合融入特色文化内涵,避免旅游产品供给的过度同质化,使旅游产品供给更好地满 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进城市书房、图书馆等公共阅读空间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润 物细无声"地嵌入旅游。使文化内涵深度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提高文创产品的纪念与社交属 性,抓住大众日益增长的情绪消费、快乐消费需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 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对满足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建设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文旅融合数智化转型,应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开辟文旅融合的新媒体传播阵地。促进人工智 能在文旅领域中的应用,加快发展以智能交互、沉浸体验为特征的新兴业态,提高文旅产品供给的质量 和效益,并完善"人工智能+文旅"的规章制度与监管措施。强化文旅部门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发 挥文旅政务新媒体矩阵作用,从文旅主题出发,遵循传播话语、顺应平台生态、结合热点话题,创作出 大众喜闻乐见的"出 ...
刘宁到开封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鼓楼区调研时强调 学深谋细 走深走实 见行见效 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河南日报· 2025-11-13 07:09
产业发展调研 - 省委书记刘宁调研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鼓楼区的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旅融合工作 [1] -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2] - 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3] 新能源与储能行业 - 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已投产智能自动化生产线 [2] - 公司详细研发质子膜、碳毡、双极板等全钒液流电池核心零部件 [2] - 需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深化产业配套协作,加快成长为行业领先企业 [2] 新材料与化工行业 - 开封市瑞泓化工有限公司从事精细化工产业链规模化发展,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并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2] - 公司生产的异辛酸、树脂、苯酐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很高 [2] - 新型材料是河南省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市场前景广阔,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实施技术改造升级 [2] 文旅产业 - 需挖掘宋文化独特价值,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用好菊花文化节等文旅品牌 [3] - 强调做好文旅融合,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3]
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林芝举办 聚焦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13:41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于10月29日在西藏林芝举行 主题为“创新驱动·开放共赢:高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路径与机遇” [1][3] - 论坛旨在汇聚各方智慧 共商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 [1] 产业发展重点 - 西藏正依托丰富资源与特殊政策 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清洁能源 文旅融合等优势产业 [3]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邀请各界人士建言献策与投资兴业 共同推动西藏现代化建设 [3] 核心议题与讨论 - 七位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议题涵盖高原农牧业双轮驱动 数字技术赋能 清洁能源发展 藏药与青稞资源提升 低空经济 文旅融合及国际经验借鉴 [3] - 在院士高峰对话环节 多位专家围绕“重大工程赋能西藏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交流 探讨将“工程红利”转化为可持续“产业效益” 推动能源 数字 交通与产业协同发展 [3] 论坛意义 - 论坛为政府 学界与企业界搭建了高水平对话机制 [3] - 对凝聚共识 探索西藏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3]
泉眼·视界|百年商埠何以“破圈”?市中区以文化“两创”给出答案
新浪财经· 2025-10-30 11:57
文章核心观点 - 济南老商埠区通过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将历史文化遗产从“沉睡资产”转化为驱动城市更新文化动力的成功路径 [3][16] 科技赋能与体验重构 - 将现代科技作为激活历史资源的转换器,运用VR、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对44座老建筑进行720°全景云端再现,累计访问量达百万次 [3][4] - 数字化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使游客可“走进”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或小广寒电影博物馆,打破传统参观的时空限制 [4] - 通过“元宇宙之夜”、文物建筑灯光秀及互动装置等技术,以光影艺术重新诠释历史建筑美学价值,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6] 业态融合与价值再生 - 以《“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为指导,进行分区规划,设立老字号商业区、传统院落体验区等板块,保留历史脉络并避免同质化开发 [6] - 采用“绣花功夫”进行微更新,保留历史建筑外观的同时引入文化曲艺、时尚餐饮等现代业态,形成“外旧内新”模式 [9] - 设计“商埠老建筑文物之旅”、“红色教育之旅”等研学线路,将散点建筑串联成有温度的故事链,实现从“观光”到“体验”的转变 [9] 传播创新与品牌塑造 - 线上通过打造玫瑰瀑布、爱心斑马线、夹心胡同等网红打卡地,借助社交平台传播,网络关注度破亿次,使老商埠频繁登上热搜 [12] - 通过“商埠挎包服务队”志愿服务、文化进校园课程,以及《自开商埠第一城》书籍出版、电视剧《大商埠》拍摄,进行多层次文化传播 [13] - 在国际传播层面,老商埠亮相英国、白俄罗斯、泰国等国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外媒报道将济南故事推向世界,提升城市影响力并丰富文化内涵 [13]
陕西省贸促会组织10家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单位开展产业考察
搜狐财经· 2025-10-28 23:51
活动概况 - 陕西省贸促会组织复星集团、京东集团、益海嘉里等10家省政府国际高级经济顾问单位共13位代表走进宝鸡开展产业考察与对接交流活动 [1] - 活动结合第三届中国(宝鸡)国际酒业展览会平台进行旨在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动能 [1] 产业考察详情 - 顾问单位代表实地调研了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齐峰果业有限公司、宝鸡陈仓老街考察宝鸡特色农业、食品加工及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情况 [3] - 京东集团与齐峰果业围绕物流网络建设、金融服务支持等方面深入洽谈并明确沟通对接事项 [3] - 代表们参观了中国(宝鸡)国际酒业展览会展馆并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酒类产品经贸洽谈会暨宝鸡白酒及食品饮料产业推介洽谈会 [3] - 活动中顾问单位与本地企业就原材料采购、渠道资源共享等展开对接交流 [3] 活动成效 - 此次活动让顾问单位充分了解了宝鸡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潜力 [3] - 活动为陕西重点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搭建了有效对接平台并注入了新的活力 [3]
聚焦产业对接,30余位湾区青年企业家调研助力粤西地市实施“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10-21 12:05
活动概述 - 活动由团省委主办,于10月14-17日举行,30余名来自广东省青年商会和深圳市青年创新发展促进会的湾区青年企业家参与 [1][2][3] - 活动深入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的县镇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产业对接与座谈交流 [3][4] - 活动聚焦海洋经济、农业科技、农文旅融合、产业转移等关键领域,旨在推动湾区资本、技术、人才、市场与县镇村发展潜力对接 [4][5][6] - 该系列活动自2025年7月启动,已覆盖粤东粤西粤北近20个县镇,开展数十场交流对接,初步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青年发力”的协同机制,十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7][8][9][10] 湛江市调研重点 - 调研地点包括湛江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湛江湾实验室、赤坎老街、福东海大健康产业园、广东佳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螺岗小镇等项目 [13][14][15] - 重点关注海洋科技领域,如湛江湾实验室在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及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浮式风电装备等前沿科研的突破性成果 [17][18] - 关注现代农业与文旅融合,包括赤坎老街通过“微改造”实现旧城改造与文旅融合,以及遂溪县福东海大健康产业园的中医药全产业链、佳淳农业的火山红薯种源研发与品牌化运营、螺岗小镇“农业+文旅+研学”融合发展模式 [19][20][21][22] - 湾区青年企业家与湛江兴乡青年座谈,初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探索智慧农业、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合作潜力 [23][24][25][26] 茂名市调研重点 - 调研聚焦沉香产业、智慧农业、产业转移与非遗研学四大板块,走访电白区沙垌村、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粤西研究院、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及高州市分界镇杏花研学基地 [30][31][32] - 在“中国沉香第一村”沙垌村,考察沉香产业从育苗、加工到电商销售的全链条发展 [33][34][35] - 粤西研究院作为农业科技孵化高地,拥有“风洞实验室+数字港+北斗种苑”科技服务体系,引进122个新品种并带动超1800户农户增收 [36][37][38] - 考察产业转移园中国星光电、佛山照明等高州生产基地的智能化生产线,以及高州分界镇“杏花研学”项目通过“政府引导+村集体入股+市场运营”机制盘活乡村资源 [39][40] - 企业家探讨将数字营销经验与当地特色产业结合,共同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体系 [41][42][43] 阳江市调研重点 - 调研聚焦“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科技+农业”、“文创+文旅”三大主线,走访沙扒镇北额岭、渡头村、阳江市禾虫研究院、城西街道第一埒电商创意园、埠场镇果园村及广东一叶春风纸业有限公司 [45][46][47][48][49] - 在沙扒镇北额岭,海上风电已核准装机容量730万千瓦,建成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形成“风电+渔业+种业”的蓝色经济体系 [51][52] - 关注科技兴农样本,如阳江市禾虫研究院通过“研究院+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禾虫工厂化育苗与综合种养技术落地 [53][54] - 城西街道第一埒电商创意园构建“电商+人才+产业”生态,推动斗鱼等本土产品线上销售,年销售额突破3.2亿元 [54][55] - 埠场镇果园村依托关山月故居文化IP打造“山月故里·艺术原乡”项目,推动“文化+旅游+教育”融合;广东一叶春风纸业有限公司作为青年返乡创业代表,凭借产品创新一年内产值达2000万元 [56][57][58][59][60] 活动总结与展望 - 活动旨在搭建湾区青年企业家与县域兴乡青年之间的桥梁,助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61] - 团省委表示将持续发动更多湾区青年企业家深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62][63]
西藏洛扎:2025招商引资推介会拉萨落幕 签约超30亿元
新华社· 2025-10-14 22:02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13日举行,主题为“秘境洛扎·能融未来”,是西藏山南市洛扎县2025年招商引资推介会 [1] - 活动达成两项战略合作协议,促成4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规模达30.71亿元 [1] - 活动由中共洛扎县委员会和洛扎县人民政府主办 [1] 清洁能源产业 - 洛扎县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为建设水电站、风电场、光伏电站提供了自然条件 [1] - 目前已有多项清洁能源项目进入规划建设阶段 [1] - 洛扎县规划发展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 [2] - 未来将进一步释放资源潜力、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清洁能源+”融合发展路径 [2] 农文旅融合产业 - 农文旅融合将依托库拉岗日雪山、白玛林错等自然风光 [1] - 整合当地非遗与“洛扎粉丝”、“次麦藏鸡蛋”等特色农产品 [1] - 打造“雪山观光+非遗体验+特色农产”一体化发展模式 [1] - 提出打造“公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公路作为经济动脉与文化桥梁的价值 [2] - 规划发展新业态文旅消费项目 [2] 政府支持与发展方向 - 政府阐述了在政策扶持、产业基础及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核心优势 [2] - 规划了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新业态文旅消费项目、特色产业链三大合作方向 [2] - 目标是努力打造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2]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启幕,高炉音乐会生动展现京西蝶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1 22:18
文化节活动与品牌效应 - 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于10月11日晚在首钢园启幕 三高炉再次上演高炉音乐会[2] - 高炉音乐会自2021年首次亮相至2025年已举办五年 从一场演出成长为北京文化的金名片[2] - 音乐会以山河永定·家国长安为总纲 分为红色追忆与多彩未来上下两篇 用旋律串联民族精神传承与时代发展脉动[4] 首钢园转型与空间利用 - 首钢园经历从山到海 从火到冰 从厂到园的三次蝶变 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7] - 三高炉焕新升级为首发首秀首展平台 一高炉变身为SoReal科幻乐园 四高炉转型为首钢国际会展中心[7] - 永定河集融合自然山水 工业遗存与时尚商业 打造滨水活力岸线 WTT赛事期间新消费场景客流量累计近4万人次[7] 模式口街区发展与旅游吸引力 -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自2021年9月29日开街 迅速成为京西网红打卡地 已集聚15景 30院 百余铺[9] - 2024年模式口游客接待量超过600万人次 并于今年初获评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9] - 街区完成多处改造 如西山翠林茶社变为法海寺壁画艺术馆 老爷庙更新为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9] 文化带联动与推广活动 - 文化节期间市文物局推出山河寻脉之旅系列直播活动 探访云居寺 法海寺 承恩寺等3处文化遗产地[9][11] - 文化带沿线8个区同步开展多项主题系列活动 如石景山书院开院 大兴区举办全民文化季 海淀区开展贝家花园展览等[11] - 石景山书院以传承文脉 滋养心灵为宗旨 打造集典籍收藏 学术研究 文化交流 大众阅读于一体的文化空间[11]
鹏举仙邑 兰之猗猗 翁源兰花展在深圳启幕
南方农村报· 2025-10-10 11:02
展览活动概述 - “鹏举仙邑 兰之猗猗”翁源兰花展在深圳市南山区荷兰花卉小镇正式启幕 [1][2] - 展览为期半年 横跨国庆与春节两大重要节日 [3] - 活动旨在为湾区市民与游客带来一场融合自然之美与产业之兴的兰文化盛宴 [3] 区域合作模式 - 活动是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与韶关市翁源县人民政府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成果 [5][6] - 实践“翁源种植—深圳展销—湾区辐射”的现代化兰花产业发展新模式 [7] - 共同搭建大湾区与粤北生态区文旅融合的示范窗口 旨在促进两地经济文化同频共振、合作共赢 [7][8] 翁源县产业基础 - 翁源县素有“中国兰花第一县”之称 是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 [10][11] - 翁源国兰供应量占据全国六成以上 [11] - 产业基础雄厚 拥有3.55万亩兰花种植规模 424家兰花企业 年产值超33.4亿元 [12] 南山区市场优势 - 南山区享有“中国硅谷”美誉 连续七年蝉联“全国百强区”榜首 [15][16] - 在区属国有独资企业深圳市深汇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推动下 以其强大市场资源和品牌优势为翁源兰花提供直达消费前沿的桥梁 [16][17] - 展览核心载体荷兰花卉小镇是深圳知名复合型花卉文化地标 占地约6万平方米 汇聚280余家特色商铺 年均客流量数百万 [18][19] 展览影响与意义 - 长期展览有效突破传统农产品流通壁垒 实现从产地到市场的高效对接 [21][22] - 为深圳市民提供集兰花鉴赏、科普教育与精品选购于一体的高雅平台 [22][23] - 为翁源兰花的品牌提升、市场拓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为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谱写新篇章 [23][24]
紫金文化艺术节“艺动青春”板块在南京栖霞山麓连演三场文旅融合 千年古镇戏韵芬芳
新华日报· 2025-10-08 07:36
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 活动将"艺动青春"戏曲展演与旅游结合,在古镇街巷设置戏曲文化市集和沉浸式解谜游戏等配套活动,使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4] - 通过"导赏+互动"环节,用通俗语言拆解戏曲门道,并让观众体验学唱和折扇身段,使古老艺术变得可亲可感,吸引大量年轻人和大学生群体参与[4] - 栖霞区积极承接2025江苏中秋戏曲晚会,并策划"栖霞有戏"系列展演,旨在让文化活动成为土地持久的文化气质与发展动能,目标是不论游客何时到来都有精彩上演[6] 活动成效与影响 - 社会效益显著,中秋戏曲晚会期间话题"南京栖霞山再现600年前故事桃花扇"登上微博南京同城热搜第一位,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在高德扫街榜国庆播报中冲进全国前三[6] - 经济效益明显,国庆期间栖霞山周边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古镇商户营业额同比增长明显,证明传统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产生"1+1>2"的效应[6] - 活动为传统艺术传承提供新思路,青年演员获得展示平台,戏曲艺术找到年轻观众,文化自信在掌声中建立[7] 青年演员与戏曲传承 - 江苏省京剧院青年演员方舒卓在国庆当天演绎花木兰,省京剧院青年老旦演员边靖婷演绎《岳母刺字》,南京市越剧团05后青年演员在雨中坚持演出《梁祝·十八相送》[2] - 青年演员如吕廷安在一周内参演中秋戏曲晚会、举办个人专场并参加"艺动青春"展演,认为此类磨炼能帮助发现不足并不断突破自我[3] - 青年演员的使命被视作不仅是传承技艺,更要推动艺术与时代接轨,通过演出传播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大众的文化自信[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