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政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山东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大众日报· 2025-11-07 09:00
政策制度体系建设 - 推动颁布实施《山东省慈善条例》《山东省志愿服务条例》《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3部地方性法规 [2] - 针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认定、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老年助餐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文件 [2] - 在全国率先建立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3] 社会救助体系发展 - 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132.5万人、特困人员34.8万人 [2] - 投入保障资金970.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88.2% [3] - 构建救助政策主动告知、对象主动发现、信息主动公开的"三主动"工作机制 [3] - 高水平建成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聚28个部门77类救助数据资源 [3] - 将186万低收入人口和840万重点关注对象纳入监测范围 [3] - 兜底保障对象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 [3]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2] - 构建覆盖县、乡、村、家庭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2] -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4万处,稳步推进老年助餐 [3] -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达1125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 [2][3]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76.4% [3] - 成为全国首批"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3个试点省份之一,争取试点资金、发放消费券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4] 民政服务创新 - 在全国首创婚姻登记全流程免费政策,每年为群众节省费用约1000万元 [3] - 全国首张"跨省通办"结婚证从济南市历下区发出,"十四五"以来累计办理跨区域结婚登记34.7万件 [3] - 推动"婚育一件事""社会救助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重点民政服务事项集成改革,实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 [4] - 在全国率先推出"居民身后一件事"全省域集成办、高效办,整合12个部门37个事项一次联办 [4] 改革试点与资金争取 - 先后承接民政领域全国性改革试点24项,争取试点补助资金9.3亿元 [2][4]
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解读江苏怎样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既要“苏大强”,也要“苏共富”
新华日报· 2025-10-31 07:20
居民收入与城乡差距 - "十四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4.7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54万元 [1] -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16:1收窄至2.04:1 [1] 就业市场与政策 -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135万人 稳居全国第二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3] - 推动180亿元就业稳岗补贴资金直达惠企 企业用工总量保持在2050万人以上 [3] - 构建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体系 职工培训稳岗率保持在90%以上 [3] - 今年前三季度举办"人才夜市"328场次 提供岗位16.4万个 [4] - 创新"苏超+就业"模式 开发临时性 志愿性岗位3.2万个 [4] - 依托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招聘活动1.13万场 归集岗位479.6万个 服务求职者469.96万人次 [4] - 构建直播带岗服务矩阵 开展直播带岗2710场次 提供岗位145.79万个 [4] - 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 扶持自主创业12万人 [5] - 累计发放创业补贴 担保贷款等超20亿元 [5] - 新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3135人 新增进站博士后3010人 [5] - 新获批设立79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数量全国第一 [5] 社会保障体系 - 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164.51万人 年均增长超40万人 参保规模居全国前列 [6] - 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1158万退休职工 [6]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20元 惠及1197万老年居民 [6] - 工伤保险定期待遇调增2% 惠及3万工伤职工 [6] - 人均失业保险金增加100元 [6] - 全省共保障低保对象62万人 特困人员20万人 认定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12万人 [7] - 全省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919元 较去年增长5.2% [7] - 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 将182万困难对象纳入常态化监测范围 [7]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 镇江市筹集省市专项资金1.5亿元 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23个和省级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7个 [8] - 2024年镇江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0万元的目标任务 [8] - 镇江市83个经济相对薄弱村的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36.77万元 同比增长43.7% [8] - 扬州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 [8] - 省级财政2024 2025年共下达57.96亿元奖补资金 推进3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4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以及3795个薄弱村的运维管护 [9] - 全省已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280个 40个片区的建设进度达到90% [9]
丹阳民政智能助手让群众查询政策更便捷 “AI丹小智”上线,24小时答疑不打烊
镇江日报· 2025-10-31 07:19
平台核心功能 - 依托AI技术构建民政政策智能咨询平台,实现秒级响应,提供包含申请条件、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的清晰回复[1] - 系统以数据治理和AI智能为核心,构建覆盖婚姻、低保、养老、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库[1] - 借助自然语言理解和向量语义检索技术,实现用问题找政策和用场景配条款,将复杂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指南[1] - 每次回复均注明政策出处并支持原文下载,确保信息准确性,增强政务服务透明度与公信力[1] 平台接入与使用 - 市民通过搜索关注丹阳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主页左下角的AI丹小智即可随时提问,使用简便[2] - 平台成功嵌入丹阳民政救助丹优助平台,打破咨询服务与救助业务壁垒,市民在申请救助或查询进度时可直接调用AI助手[2] - 平台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改变了传统8小时服务模式,畅通政策送达最后一公里[2] 行业影响与优化方向 - 该平台是镇江市首个民政政策智能咨询平台,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1][2] - 平台有效解决了民政政策专业性强、门类繁多导致的群众咨询困难以及工作人员被重复性问题牵制精力的行业痛点[1] - 公司将持续根据运行反馈优化平台,旨在让AI助手更聪明和贴心,为市民带来更便捷的服务[2]
“十四五”湖北发放561亿帮扶困难群众
长江商报· 2025-09-23 07:52
社会救助与兜底保障 - "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61.22亿元,年均保障约193.84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 - 五年累计救助81.45万人次,将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人口中115.12万人纳入低保、特困或临时救助范围 [2] - 为9.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和62.5万名流动儿童提供关爱保护,惠及47.6万困难残疾人和76.2万重度残疾人 [2]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十四五"期间统筹资金15.7亿元支持336个县级和区域性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4.5% [3] - 完成10万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97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3] - 新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460个,提档升级农村互助照料中心1000个,全省医养结合机构达390家,床位总数超10万张 [3] 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提升 - 困难群众救助申请审核确认时限从常规的22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 [4] - 公益性安葬设施(含在建)已覆盖所有县(市、区)城区和94%的乡镇中心村 [4] - 推进开办养老院、居民身后"一件事"集成办理,大幅提高办事效率 [4]
广西部署开展“暖心民政”三年行动
广西日报· 2025-09-16 10:45
广西“暖心民政”三年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行动计划从自治区层面对2025至2027年民政工作作出总体设计,提出22条重点政策举措,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 - 计划明确提出“七个聚焦”和“七个行动”,涵盖养老、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社会服务、乡村振兴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民生领域 [1] 具体行动与目标 - 开展“八桂颐养”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具体措施包括培育200个以上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和400个以上农村“家门口”养老服务站 [2] - 计划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电子消费补贴券,并从2026年起按人均每月200元标准为70岁及以上低保失能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 [2] - 开展“‘救’在身边”行动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开展“牵手‘童’行”行动以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 [1] 资金投入与设施建设 - “十四五”以来已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亿元,重点投向224个社会服务领域设施项目建设 [3] - 为支持三年行动计划,已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超431亿元,旨在持续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 [3] - 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进展,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6万张,完成9万多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2]
2024年东营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14:33
行政区划 - 全市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5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40个 [2] - 全市共有县级行政区域界线15条,全长785.897千米,其中市间界线429.135千米,市内界线356.762千米 [2] - 共埋设标准行政区域界桩118个,包括单立桩58个、双立桩46个和三交点界桩14个 [2] 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 - 提供住宿的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共73个,机构内床位8375张,年末抚养人员3117人 [4] - 注册登记为养老机构的69个,床位8267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3个,床位63张;其他提供住宿机构1个 [4][5] - 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610个,养老床位合计14493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71个,床位8267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541个,床位6226张 [7] 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服务 - 各类民政服务机构集中养育孤儿24人,基本生活保障标准2688元/人·月 [8] - 注册登记的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服务机构3个,床位63张,年末机构抚养18人,包括儿童福利机构1个床位41张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2个床位22张 [8] - 全年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5人次 [8] 其他提供住宿的服务 - 其他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个,床位45张 [9] - 救助管理机构1个,床位45张,全年救助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112人次 [9] 不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 - 40866名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7271名老年人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 [10] - 共支出老年福利资金1523.0万元,养老服务资金1776.2万元 [10] - 全市共有孤儿110人,其中社会散居孤儿86人,基本生活保障标准2150元/人·月 [11] - 全年共支出儿童福利资金2038.4万元,包括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275.6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181.0万元和其他儿童福利资金581.8万元 [11] - 全市共有儿童督导员42人,儿童主任1912人 [11] - 全国办理国内公民收养登记2件 [11]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22677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22214人 [13] 社会救助 - 城市低保对象1230人,城市低保保障标准1075元/人·月,比上年增长7.1%,全年支出城市低保资金1385.1万元 [14] - 农村低保对象16184人,农村低保保障标准930元/人·月,比上年增长9.4%,全年支出农村低保资金13693.2万元 [14] - 城市特困人员168人,全年支出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417.4万元 [14] - 农村特困人员4332人,全年支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8732.0万元 [14] - 全年共实施临时救助1629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205.6万元 [14] 慈善事业 - 慈善组织和红十字会共接收慈善捐赠3.93亿元,其中红十字会接收捐赠0.15亿元 [16] -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项目备案数量38个 [16] - 慈善活动支出4.21亿元,其中红十字会慈善活动支出0.16亿元,开展慈善项目205余个,救助困难群众约50万人次 [16] - 全市共计销售各类福利彩票2.41亿元,其中电脑彩票销售1.88亿元,网点即开型彩票销售5339.52万元 [16] 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服务 - 全市共有社会组织2243个,包括社会团体224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830个和基金会5个 [17] - 全市婚姻登记机构和场所共计5个,其中婚姻登记机构2个 [19] - 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968对,比上年下降31.7%,其中办理涉外、华侨及港澳台居民结婚登记16对 [19] - 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260对,其中办理涉外、华侨及港澳台居民结婚登记3对 [19] - 全市共有殡葬服务机构9个,包括殡仪馆4个和公墓5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217人,其中殡仪馆职工120人,火化炉20台 [19]
聊城市优化婚姻登记服务,积极推行“全国通办”与线上预约
齐鲁晚报网· 2025-09-04 19:53
婚姻登记服务优化措施 - 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 群众不受户籍限制可在任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离婚登记等业务 显著节约办事成本[1] - 推行线上预约与咨询服务 通过山东省民政厅官网或爱山东APP提前预约办理时间 减少现场等候时间 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及微信公众号提供线上咨询服务[1] - 优化现场服务流程 设置清晰引导标识和办事指南 安排专人负责引导咨询 推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办理结婚登记 离婚登记 补领登记证等业务[1] 服务环境与特色活动 - 改造升级婚姻登记机关服务环境 配备自助服务终端 智能叫号系统等现代设施 营造温馨浪漫氛围 提升服务效率与品质[2] - 开展特色服务活动 举办集体颁证仪式 特色节日活动 提供特色结婚证及婚姻家庭辅导幸福第一课 倡导文明简约婚俗新风[2]
我省全面强化民政服务机构汛期安全风险防范
辽宁日报· 2025-08-12 09:22
防汛抗灾措施实施 - 全省民政系统通过印发通知 工作提示 督导检查 拉网排查等方式确保防汛抗灾措施落实到位 [1] - 对全省各级民政服务机构开展全覆盖排查 全面彻底排查安全隐患 重点排查围墙建筑 周边地质 给排水系统等方面 [1] - 加强对分散特困供养人员 散居孤儿 留守老人 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巡查探访和关爱保护 [1] 重点机构风险防控 - 养老服务 儿童福利等一老一小机构是排查重点 加大对易发生灾害风险的民政服务机构的排查力度 [1] - 营口市对两家周边有河道的养老机构开展现场检查指导 对山区 低洼 临河等易受灾区域的养老机构重点关注 [1] - 严格落实一院一策 一日一报等制度确保防汛工作无死角 无遗漏 [1] 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 积极与属地防汛指挥部及气象 应急 水利等相关部门建立联系 密切关注灾害预警信息 动态掌握风险隐患 [1] - 葫芦岛市将108家养老 儿童福利 救助管理站等民政服务机构全部纳入重大天气智能叫应系统 [2] - 指导各民政机构完善防汛应急避险预案 针对失能 半失能老人制定专门的转移避险和安置照护方案 [2] 物资保障与预案准备 - 指导民政服务机构备足备齐发电机 沙袋 雨衣 食品等防汛物资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2] - 明确转移避险的具体细节包括何时转移 谁来转移 怎样转移和转移到哪里 [2] - 确保出现险情第一时间传达到防汛责任人 [2]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线路,方向定了
杭州日报· 2025-07-10 10:52
杭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路线 - 杭州未来五年民政工作目标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幸福民生标杆城市",围绕"123456"路线展开[1] - "两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富先行,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1] - 将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大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等五大能力[1] 养老服务领域 - 计划2030年末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1] - 推进"老有优养"引领区建设,成熟定型"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1] - 推动银发经济示范区建设,促进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3] 社会救助与福利 - 拓宽社会救助覆盖面,健全服务机制和参与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分层分类救助新格局[2] - 迭代升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强化闭环式救助机制[2] - 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改革,构建普惠优质儿童福利体系[2] - 完善"1+1+N"残疾人精康融合服务模式[2] 社会服务与产业 - 提升婚姻登记5A全覆盖,强化婚姻家庭服务人才队伍[2] - 推进殡葬公益性改革,构建绿色文明智慧高效的殡葬服务模式[2] - 促进"婚庆+产业"集聚化标准化发展,挖掘"甜蜜经济"潜力[3] - 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民政事业与产业良性互促[3] 慈善与社会治理 - 加大慈善信托改革力度,发展社区慈善、战略慈善、品牌慈善[3] - 推动慈善资源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八大行动[3] - 引导社会组织聚焦重点经济领域,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3]
数据赋能、创新服务…淄博主城区打造全国婚姻登记服务便民新高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6-05 14:31
婚姻登记服务创新 - 婚姻登记服务是维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 其高效规范运行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1] - 张店区民政局在依法办理基础上拓展服务内容 创新服务方式 增强便捷性和可及性 全面落实"全国通办"政策 [1] 数据基础建设 - 山东省2021年6月成为"跨省通办"试点 打破户籍地办理限制 张店区通过档案数字化 补换领证件 数据清洗等专项工作夯实数据基础 [3] - 截至今年5月10日 全区办理跨户籍地登记7000余对 占全市跨区办件量75% 占本区登记总量20% [3] 服务模式优化 - 针对办件量激增采取三项措施:青年干部轮训学习政策法规 制定高峰日应急预案延长服务时间 联合辅导中心开展婚恋文化沙龙等增值服务 [4] - 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分工明确 效率提升 集体颁证仪式倡导婚事新办获群众好评 [4] 数字化服务升级 -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专人预审材料 避免群众重复跑腿 实现"一次性办好" [5] - 创新"婚育户"联办机制 整合户口变更 迁移和生育登记三项服务 实现窗口一次办理 [6]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推进婚姻登记场所规范化建设 落实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 解决群众"多地跑"痛点 [6] - 深化"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服务理念 持续优化登记服务改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