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水务

搜索文档
中山公用(000685) - 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9月19日)
2025-09-21 15:3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21亿元 [3] - 归母净利润7.19亿元,同比增长29.55%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36.05% [3] - 总资产356.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2% [3] - 资产负债率49.22% [3] 主营业务表现 - 环保水务营收7.86亿元,同比增长13.82%,占主导地位 [3][4] - 固废处理营收3.99亿元,同比增长14.89% [3][4] - 垃圾焚烧处理量66.31万吨,发电量2.91亿千瓦时 [3] - 吨发电量503.60千瓦时,运营效率提升 [4] 新能源布局 - 光伏装机合同容量约300MW [3] - 建成光储充电站超80个 [3] - 产业基金实缴出资15亿元,投资总额12.08亿元 [5] - 累计投资27个优质项目,覆盖VC到PE阶段 [5] 战略投资方向 - 重点投资AI与芯片(沐曦、长鑫存储) [5] - 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奇瑞) [5] - 投资军工(腾盾科创)和自适应机器人(非夕科技) [5] - 沐曦集成电路科创板IPO已获受理 [5] 未来增长点 - 水务板块深化"供水一盘棋"整合,拓展工业污水处理 [5] - 固废板块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拓展工业固废处理 [6] - 创新新能源业务模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 [6] - 布局虚拟电厂运营平台,建设零碳产业园 [6]
调研速递|中山公用接受富国基金等12家机构调研,透露多项关键数据与发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05 22:34
业绩表现 -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19亿元 同比增长29.55% 扣非归母净利润7.14亿元 同比增长36.05% [1] - 公司总资产规模达356.58亿元 较年初增长10.02% [1] - 环保水务营收7.86亿元 同比增长13.82% 固废处理营收3.99亿元 同比增长14.89% [1] -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理垃圾66.31万吨 绿色发电2.91亿千瓦时 [1] - 新能源板块累计投运光伏装机容量约300MW 光储充电站项目超80个 [1] ESG举措 - 公司以环保水务 固废处理和新能源为支柱构建生态环境服务产业链 [2] - 水环境治理拓展工业污水处理赛道 绿色能源板块并网合同容量超300MWp [2] - 人工智能加虚拟电厂项目获奖 连续十三年获评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投资运营企业 [2] - 2024年ESG报告获五星级评价 多项案例入选权威榜单 [2] 战略规划 - 十四五期间营业收入达56.78亿元 总资产突破324.11亿元 较2020年分别增长160.07%和55.16% [2] - 十五五期间围绕价值回归 链主企业和行业一流目标发展 [2] - 升级绿色能源业务 构建多元投资模式 探索新兴产业赛道 [2] 新能源产业基金 - 新能源产业基金实缴出资15亿元 累计投资交割项目27个 投资金额12.08亿元 [2] - 沐曦集成电路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并处于问询阶段 [2] - 奇瑞汽车 长鑫存储等多个项目处于不同资本进程阶段 [2] 固废处理板块规划 - 围绕运营提质 产业链延伸 技术赋能和新能源协同推进发展 [2] - 强化精细化运营与产业链整合 以技术创新驱动能效提升 [2] - 推进资源协同与业务拓展 与新能源板块协同发展 [2] 市值管理 - 构建综合管理体系 通过聚焦主业发展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3] - 强化股东回报 完善治理结构 提升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3]
中山公用(000685) - 000685中山公用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21:3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19亿元 同比增长29.55%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7.14亿元 同比增幅36.05% [3] - 总资产规模356.58亿元 较年初增长10.02% [3] - 2024年营收56.78亿元 总资产324.11亿元 较2020年分别增长160.07%和55.16% [4] - 近三年累计分红12.51亿元 [4] 业务板块表现 - 环保水务营收7.86亿元 同比增长13.82% [3] - 固废处理营收3.99亿元 同比增长14.89% [3] - 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垃圾66.31万吨 绿色发电2.91亿千瓦时 [3] - 新能源板块投运光伏装机容量约300MW 光储充电站项目超80个 [3] 战略规划与发展 - 十四五期间营收复合年均增长率26.99% 总资产复合增长率11.61% [4] - 十五五战略聚焦"价值回归、链主企业、行业一流"目标 [4][5] - 垃圾焚烧发电围绕"运营提质、产业链延伸、技术赋能、新能源协同"四大方向 [6] - 新能源产业基金实缴出资15亿元 累计投资交割项目27个 投资金额12.08亿元 [5] ESG与技术创新 - 水环境治理拓展工业污水处理赛道 [3] - AI应用于垃圾焚烧发电 吨垃圾发电量超500千瓦时 [3][4] - 构建"1+3+N"智慧排水平台 管理2900余公里管网 [4] - 2024年ESG报告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五星级评价 [4] 市值管理与股东回报 - 2025年1月实施特别分红方案 派发现金红利5.14亿元 [8][9] - 通过"特别分红+常规分红"组合机制回馈投资者 [8] - 完成管理层年轻化、专业化改组 [9] - 强化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管理 [9]
中山公用:上半年净利润增近三成,布局固废业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20:2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1亿元 归母净利润7.19亿元 同比增长29.55% 扭转2024年同期略微下滑局面 [2] 业务板块表现 - 环保水务板块收入7.86亿元 同比增长13.82% 主要由供水一盘棋和厂网一体化业务带动 [2] - 固废板块收入3.99亿元 同比增长14.89% 营收占比提升至18.79% [2] -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实现量效齐升 总发电量达2.91亿千瓦时 每吨入炉垃圾发电量同比提升8.24个百分点 [2] 产能扩张 - 公司以4.94亿元收购长青能源与长青热能100%股权 标的公司合计设计日处理产能达2250吨(长青能源1050吨/日 长青热能1200吨/日) [2] - 并购完成后垃圾焚烧处理总规模跃升至6120吨/日 原有北部组团垃圾处理基地及株洲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权 [3] 区域市场数据 - 2024年中山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51.73万吨 危险废物产生量33.63万吨 [3] - 生活垃圾产生量226.14万吨 建筑垃圾产生量1815.45万吨 城镇污水污泥产生量18.93万吨 [3]
中山公用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19亿元 同比增长29.55%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1 18:3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1.21亿元 同比下滑1.5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19亿元 同比增长29.55% [1] 战略发展 - 实施"双核双轮"战略框架 践行"价值回归 链主企业 行业一流"战略目标 [1] - 推动改革深化提升 谋求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模式升级 [1] - 完成小榄水务及旗下润丰水业 小榄水质检测公司整合 [1] - 供水范围覆盖除坦洲镇外中山市全域 占全市供水规模94% [1] 业务拓展 - 2月通过大涌公辅中心项目切入工业废水处理赛道 [1] - 6月承接中山港街道 民众街道厂网一体化项目 扩大水污染治理版图 [1] - 抢抓"双碳"机遇 布局中山本地新能源业务 [1] -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人工智能+虚拟电厂"示范标杆 [1] 数字化建设 - 公用云 财务共享中心赋能效果初显 [2] - 数字排水 数字工程等8大模块持续落地 打通人财物业务数据壁垒 [2] - 完善"数字公用"建设 以数字化赋能业务提升 [2] 技术创新 - 上半年新增知识产权23项 荣获科创类奖项6项 [2] - "虚拟电厂暨电网友好型电站及车网互动建设项目"获2025年"北极星杯"优秀案例奖 [2]
中山公用:上半年净利润增近三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6:2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21亿元 归母净利润7.19亿元 同比增长29.55% 扣非归母净利润7.14亿元 同比增长36.05% [1] - 环保水务板块收入7.86亿元 同比增长13.82% 固废板块收入3.99亿元 同比增长14.89% 占总体营收比重18.79% [1] 业务运营 -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实现量效齐升 总发电量达2.91亿千瓦时 每吨入炉垃圾发电量同比提升8.24个百分点 [1] - 固废处理总规模通过收购跃升至6120吨/日 包括原有北部组团垃圾处理基地及株洲垃圾发电BOT项目 [2] 战略发展 - 以4.94亿元收购长青能源与长青热能100%股权 标的公司设计日处理产能合计2250吨(长青能源1050吨/日 长青热能1200吨/日) [1] - 收购标的共同运营中山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 且已建成投运 [1]
深水海纳:国资赋能 打造生态环保智慧治理新图景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5: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 [1] 战略发展 - 2025年迎来发展拐点 国资战略入股 智慧水务生态构建 海洋经济前瞻布局及政策红利释放共同推动公司进阶 [1] - 加入茂名市发展集团体系 获得国资资本背书及区域资源协同与政策对接战略通道 [2] - 国资深度介入提升环保服务商应收款项安全边际与项目回款保障 [3] - 针对性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考核办法》 对不同财力状况地方政府采取分级管理策略并配套计提坏账准备等风控手段 [3] 技术布局 - 依托开鸿系统技术底座升级构建云—边—端一体化数字生态 形成鸿蒙+AI智慧基座 [4] - 技术自主可控 基于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及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开发环保领域专用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 [4] - 平台覆盖水厂 污水厂 管网 流域水环境等全环节 推动无人值守与智慧决策落地 [4] -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厦门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 承担省市级重大专项如再生水中难降解微量有机物去除技术与装备 [4] 业务拓展 - 前瞻性布局海洋智能养殖装备及泛水相关领域 探索与主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5] - 通过内部孵化与外部合作并举方式 推动海洋智能养殖装备在设计 制造 销售 投融资及运营环节布局 [5] - 构建多元化盈利机制与可持续盈利结构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业务增长极 [5]
深水海纳:国资入主助力长期发展,开鸿系统技术底座驱动水务变革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9:33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 亏损1567.62万元 [2] 国资入主影响 - 公司加入茂名市发展集团体系 获得地方实力国资平台支持 [3] - 国资入股注入雄厚资本背书 打开区域资源协同与政策对接战略通道 [3] - 国资背景有助于项目获取优势 在审批 土地获取 政策扶持等环节更加顺畅 [3] - 国资背景有望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优惠贷款条件 降低融资成本 [3] - 国资深度介入提升公司应收款项安全边际与项目回款保障 [3] - 公司已建立《应收账款催收考核办法》对不同财力状况地方政府采取分级管理策略 [3] 技术发展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依托开鸿系统技术底座升级构建"云-边-端"一体化数字生态 [4] - 构建"鸿蒙+AI"智慧基座 技术自主可控 可开发环保领域专用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 [4] - 平台覆盖水厂 污水厂 管网 流域水环境等全环节 推动无人值守 智慧决策落地 [4] - 智慧环境能源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已投入运营 配备GC-MS ICP-MS等高端研发设备 [4] - 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厦门大学 澳门大学 广州大学 天津大学等开展技术合作和应用研究 [4] - 公司承担"再生水中难降解微量有机物去除技术与装备"等省市级重大专项 [4]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公司战略性扩展业务边界 前瞻性布局海洋智能养殖装备及泛水相关领域 [4] - 探索与主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推动构建多元化 可持续的盈利结构 [4] - 随着应收账款压力逐步缓解 以及轻资产运营模式优化 公司资产结构有望持续改善 [5] - 公司有望从传统水务服务商蜕变为生态环境智慧治理的集成者 [5]
深水海纳8月26日获融资买入2618.76万元,融资余额1.4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45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6日公司股价下跌2.72% 成交额达2.41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618.76万元 融资偿还1823.43万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795.34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42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4.01%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融券交易状况 - 8月26日融券偿还与卖出量均为0股 融券余量维持100股 [1] - 融券余额2005元 同样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区间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31日 2021年3月30日上市 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 [2] - 主营业务为环保水务高新技术服务 定位水生态环境领域综合服务商 [2] - 收入构成:工业污水处理运营服务52.27% 优质供水运营服务24.02% 优质供水工程建造10.10% 供汽运营业务9.68% [2] 股东结构变动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2.66万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50.72% [2] - 人均流通股5701股 较上期减少33.65%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716.10万元 同比减少24.36% [2] - 归母净利润1021.04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218.70% [2] 分红政策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47.33万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金额为0元 [3]
菲达环保: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3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90亿元,同比增长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8.67%,主要受益于项目毛利率提升和科技创新 [2][3][12] - 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水务双核心业务协同发展,紧抓政策红利窗口期,在超低排放、污水处理及CCUS等新兴领域强化布局 [3][4][5][6][7] - 通过收购菲达保盛95%股权及宁波禹成51%股权解决同业竞争,优化产业链结构,股权投资项目总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1,121.74% [17][18][2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5.90亿元(YoY +5.13%),营业成本11.56亿元(YoY -1.28%),毛利率提升主要因项目执行优化及降本增效 [2][16] - 研发费用5,900万元(YoY +51.96%),销售费用3,045万元(YoY +53.62%),反映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投入 [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41万元(YoY -85.76%),主要因保函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支付增加 [16] - 总资产121.49亿元,资产负债率61.12%(较年初+1.10pct),因子公司浦江水资源新增长期借款12亿元 [12][17] 行业动态 - 大气治理行业受益于钢铁/水泥节能降碳专项行动,目标吨钢能耗降2%以上、节能量2,000万吨标煤,超低排放改造需求扩容 [3][4] - 环保水务行业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政策推动2025年建成100座污水处理绿色标杆厂,智慧水务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 [5] - 固废处理行业资源化率目标60%,焚烧发电日处理能力达80万吨,CCUS技术获金融创新支持加速商业化 [6] - 能源设备更新政策要求2027年煤电节能改造占比超60%,新增碳捕集技术改造要求 [3][4] 业务进展 - 大气治理业务采用"EPC+装备制造"模式,落地三峡蒙能东胜智慧碳管项目,开拓船舶降碳新赛道 [7][8] - 环保水务业务深化"投资+运维"模式,打造浦江水资源项目水权交易样板,推进区域一体化治理 [7][12] - 成立菲达澜创拓展船舶降碳装备,投资建设真空热管自动化生产线推动产品迭代 [8] - 子公司紫光环保运营项目覆盖浙江、江苏等省份,襄阳/浦江污水处理项目净利润超600万元 [20] 技术创新 - 新增授权专利81件,发布行标7项/团标4项,智慧环保及碳足迹技术获国际先进水平认定 [9][10] - 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7项 [15] - 与浙工大共建环保数智化联合实验室,推进CCUS系统联合调试及"领雁"项目检测 [10] - 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平台11个,包括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 [14] 战略与管理 - 完成"战略-专业-业务"三级管控体系重构,整合科发与海外事业部,强化市值管理并获万得ESG"AAA"评级 [10] - 制定合规管理"1234N"体系,梳理92个风险防范点及255条管控措施,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认证 [11] - 2024年度分红每10股派1元,收购菲达保盛及宁波禹成股权解决同业竞争 [10][18] - 人才队伍拥有正高职称8人、高级职称121人,引进"国千人才"1人及硕士10人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