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股权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黑石的IPO大年:套现2100亿
投中网· 2025-11-05 10:29
黑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单季度实现投资退出金额达306亿美元(约合2172亿人民币),创下五年来最高纪录[6] - 可分配收益同比大幅上涨48%,比分析师平均预测高出22%[6] - 已实现绩效收入(carry)达到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11] - 宣布派发每股1.29美元的季度股息[6] 退出活动复苏与IPO进展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资本市场IPO总规模较去年同期翻倍[9] - 公司在三季度完成三笔重要IPO:西班牙博彩巨头Cirsa上市市值27亿欧元;Knowledge Realty Trust在孟买上市,市值约54亿美元,创印度最大REIT上市记录;特种建筑服务商Legence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37亿美元[10] - 仅Cirsa项目预计为公司带来超过20亿欧元的回报[10] - 公司表示其正在准备的IPO项目数量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若计划顺利执行,将迎来成立以来IPO发行量最高的一年[12] 重大并购退出与未来管线 - 三季度完成以70亿美元将美国光纤宽带服务商Hotwire转让给博枫资本,该投资在四年内获得三倍以上回报(初始投资约10亿美元获50%股权)[11] - 潜在重磅IPO管线包括:制冷设备公司Copeland(2023年收购估值140亿美元)和基因检测公司Ancestry(2020年收购估值47亿美元,预计上市市值约100亿美元)[12] 投资活动加速与战略重点 - 旗舰私募股权基金BCP IX(规模217亿美元)结束观望,截至三季度末总投资额增至21.6亿美元[16] - 公司将“AI基础设施”作为核心投资主题,重点布局数据中心和电力领域[17] - 过去三个月完成多笔相关交易:以约16亿美元收购电气服务商Shermco;以近10亿美元收购620兆瓦天然气发电厂Hill Top能源中心;以70亿美元收购亚瑟港液化天然气二期项目49.9%股权[18][20] - 10月21日,公司与TPG共同以183亿美元收购医疗诊断公司Hologic,为近二十年来最大医疗器械并购交易[16] 行业拐点判断与展望 - 公司管理层认为全球PE行业处于关键“拐点”,投资者情绪好转,2026年将迎来更健康的市场、更好的流动性及IPO前景[14] - 公司正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在市场全面复苏前抓住机会,预计2026年将是产品发行最多、大规模交易更可行、变现活动加速的一年[21] -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AUM)高达1.2万亿美元,各业务板块投资活跃[16]
年化收益率超6倍、碰瓷知名创投,这家套牌资金盘被曝崩盘
第一财经· 2025-10-31 17:04
冒牌资金盘运作模式 - 套牌资金盘"启明创投QMVP"冒用知名私募股权基金启明创投的简称、Logo及宣传资料进行诈骗[3] - 该冒牌App通过隐秘渠道传播需借助第三方链接下载境外应用且输入邀请码才能注册无邀请码无法访问[5] - 资金盘产品设置新手推荐、优质好基、稳健理财、优选定投及高端臻享五类品类名称模拟正规私募基金[7] 虚假产品收益特征 - 产品提供极高静态收益如日化报酬率1.23%投资周期4天或日化报酬率0.85%投资周期11天[7] - 高端臻享品类产品以上市公司命名如"永杰新材"日化报酬率1.8%折合年化收益率657%投资周期12天[9] - 部分产品日化收益率达1%左右投资周期十余天并设有活期宝产品宣称日利率0.5%-2%[11] 传销式推广机制 - 资金盘设置动态收益推广机制每发展一名下线可获得250元现金奖励下线积分购物后上线还可获提成[12] - 该推广模式符合交入门费、拉人头及组成层级团队计酬的传销构成要件[13] - 资金盘可能同时触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13] 套牌知名机构背书 - 冒牌App利用启明创投的行业信誉背书该正规机构管理11只美元基金7只人民币基金投资超580家企业[15] - 冒牌App还碰瓷正规保险公司如中国太平洋保险显示为产品担保机构以增强可信度[19] - 套牌资金盘伪造知名企业、金融机构或央企国企名称及文件甚至仿制App界面混淆视听[27] 行业套牌诈骗案例 - 类似套牌案例包括"富途优配"资金盘冒充富途证券宣称跟专家炒股盈利后庄家获30%参与者获70%[21] - "粤港澳大湾区APP"资金盘假借官方名义发布虚假投资产品承诺周收益超10%年化7.8%-11.2%[22] - 多家公司如北京乐瑞资产、丝路之舟科技均发布声明揭露不法分子冒用品牌推出超高收益产品诈骗[22]
四川双马(000935):投资收益表现亮眼,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双位数增长
国金证券· 2025-10-31 15:34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对四川双马的“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短期业绩受益于IPO市场回暖、GLP-1原料药订单加速交付及市场情绪修复 [5] - 中长期业绩增长由股权投资项目退出收益逐步兑现和医药产能爬坡共同驱动 [5] - 预计公司2025年全年净利润为6.5亿元,同比增长112%,对应2025年市盈率(PE)为23倍 [5] 业绩简评 - 2025年前三季度(25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7亿元,同比增长23.21%;实现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比增长20.03% [2]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6亿元,同比增长46.89% [2] - 2025年前三季度净资产收益率(ROE)为3.85%(未年化),同比提升0.54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25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9.91%,环比下降5.43%;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25.74%,环比大幅增长1269.62% [2] 经营分析 - 三季度营业收入环比下降主要源于私募股权管理业务因部分本金退出导致管理费收入减少 [3] - 随着投资项目上市节奏加快及后续退出推进,预计管理费收入呈下降趋势,但超额业绩报酬将加速确认 [3] - 25Q3单季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0.64亿元,同比增长77.78%,环比扭亏为盈(25Q2为-0.31亿元) [3] - 累计投资收益达到1.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35亿元显著改善 [3] - 公司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包括屹唐股份、奇瑞汽车、西安奕材等项目实现上市,以及翱捷科技、华大智造等项目进入退出阶段,沐曦、群核科技等项目上市进程提速 [3] - 当前权益市场情绪修复有助于已投项目估值回升与未上市项目价值重估 [3] 费用情况 - 公司因2024年第四季度收购深圳健元导致合并范围增加,带来费用上升 [4] - 25Q3销售费用为0.08亿元,同比增长300%,销售费用率为2.78%,同比提升2.01个百分点 [4] - 25Q3管理费用为0.31亿元,同比增长55%,管理费用率为10.76%,同比提升3.13个百分点 [4] - 25Q3研发费用为0.19亿元,同比增长533%,研发费用率为6.60%,同比提升5.45个百分点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153.3亿元,同比增长42.7%;归母净利润为6.54亿元,同比增长111.5% [10]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为203.0亿元,同比增长32.4%;归母净利润为10.54亿元,同比增长61.0% [10]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为225.3亿元,同比增长11.0%;归母净利润为12.18亿元,同比增长15.6% [10] - 预计2025年摊薄每股收益为0.86元,2026年为1.38元,2027年为1.59元 [10] - 预计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ROE)为8.3%,2026年提升至12.2%,2027年为12.7% [10] - 基于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当前市盈率(PE)为23.4倍 [10]
13000亿,外资PE办公室开业了
投资界· 2025-10-31 15:32
公司动态:Ardian香港办公室设立 - 欧洲老牌投资机构Ardian于10月30日正式宣布在香港开设新办公室,办公室位于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2][3] - Ardian香港子公司Ardian Hong Kong Limited于2024年1月注册成立,并于8月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号、4号和9号牌照,获准开展证券交易、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6][7] - 香港团队负责人为姚斌超,其担任Ardian大中华区负责人,团队将通过私募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投资及共同投资业务支持该地区发展,目前正在招人 [8][11] 公司概况与业务规模 - Ardian前身为安盛集团内部私募股权实体,于2013年独立,目前资产管理规模达19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万亿元) [5][13][14] - 公司业务分为私募股权、实物资产和信贷三大板块,其中私募股权管理规模最大,达1340亿美元,占总规模的72% [14] - 私募股权板块细分策略包括S基金、母基金、共同投资基金等,其第九期旗舰S基金ASF IX成功募集约300亿美元,创下全球S基金规模纪录 [14] 中国市场布局与投资历史 - Ardian于2012年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目前北京团队已组建7人团队寻求S交易机会 [14] - 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基金已有40多支,投出资金约30亿美元,在亚洲投资达43亿美元,覆盖近200只基金 [22] - 在大中华区已拥有近50家长期客户,客户承诺金额达118亿美元,随着香港办公室落成,团队规模扩大至20人,未来将继续扩充 [22][23] 行业趋势:外资布局中国资产 - 香港成为外资布局国内资产的首选地,2024年多个超级IPO在港股诞生,外资机构纷纷入场抢筹 [25] - 中国科技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政策支持及多层次人才储备形成独特创新生态,吸引海外资金兴趣,外资LP对中国资产表现出强烈关注意愿 [25][26] - 已有超过200家家族办公室在香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国际资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重新流露出不愿错过中国科技机会的心态 [26]
年化收益率超6倍、碰瓷知名创投:“启明创投QMVP”套牌资金盘被曝崩盘
第一财经· 2025-10-31 15:04
事件概述 - 一家名为“启明创投QMVP”的套牌资金盘于近期崩盘,其App自2024年11月上周末起已无法打开 [1][2] - 该资金盘冒用国内知名私募股权基金启明创投的简称、Logo及宣传资料,以“类私募基金”产品为载体进行诈骗 [1][8] - 启明创投已连续发布三次严正声明,强调其无官方App,私募基金仅向合格投资人募集,并已向相关部门举报申诉 [1][9][11] 诈骗模式与运作手法 - 传播渠道隐秘,参与者需通过第三方链接下载未备案的境外App,并输入邀请码才能注册 [2] - 设置“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机制:静态收益指投资获取固定高回报;动态收益指通过发展下线获得现金奖励和提成,每发展一名下线可获得250元现金奖励 [7] - 产品投资周期极短(多为4至15天),并承诺超高日化收益率(如0.5%至2%),折合年化收益率高达577%至657% [3][5][7] 产品设计特点 - App内产品分为新手推荐、优质好基、稳健理财、优选定投和高端臻享五个品类 [3] - 产品名称模仿正规私募基金(如“因诺尊享CTA”、“唐龙量化对冲1号”),起投金额低至4500元至28000元人民币 [3][5] - 多款产品以A股上市公司命名(如“永杰新材”、“中力股份”),并虚假宣称由“中国太平洋保险”等正规机构担保以增加可信度 [5][7][11] 行业背景与类似案例 - 套牌资金盘是典型诈骗模式,常冒用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名称和资料伪造App,利用其信誉背书 [19] - 类似案例包括冒充富途证券的“富途优配”App,以及冒充“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的“共建大湾区APP”等 [13] - 2024年以来已发生多起类似事件,如不法分子假冒“乐瑞资产”注册商标运营“乐瑞APP”,以及丝路之舟科技有限公司被冒用名义上线非法App“DODR” [13][14]
黑石的IPO大年:套现2100亿
新浪财经· 2025-10-31 10:21
黑石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单季度投资退出总额达306亿美元(约2172亿人民币),创五年最高纪录 [1] - 可分配收益同比大幅上涨48%,比分析师平均预测高出22% [1] - 已实现绩效收入(carry)达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5] - 宣布派发每股1.29美元的季度股息 [1] 退出活动显著复苏 - 全球资本市场IPO总规模在2025年第三季度同比翻倍 [3] - 公司完成三笔重要IPO:西班牙博彩巨头Cirsa(市值27亿欧元)、Knowledge Realty Trust(印度最大REIT上市,市值54亿美元)、特种建筑服务商Legence(市值超37亿美元) [4] - 完成多笔并购退出,包括以70亿美元将Hotwire转让给博枫资本,该投资在四年内获得三倍以上回报 [5] - 公司称其"IPO管线"非常强劲,正筹备多个百亿美元级别潜在IPO,包括Copeland(估值140亿美元)和Ancestry(预期市值100亿美元) [5][6] 投资活动加速 - 旗舰私募股权基金BCP IX结束观望,三季度末总投资额增至21.6亿美元 [9] - 公司将AI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电力)作为核心投资主题 [10][11] - 近期重大投资包括:收购Shermco(约16亿美元)、Hill Top能源中心(近10亿美元)、亚瑟港液化天然气项目49.9%股权(70亿美元),以及与TPG共同收购Hologic(交易价183亿美元) [9][12] 行业拐点与前景展望 - 全球PE行业被判断处于关键"拐点",投资者情绪好转,IPO和并购市场活动复苏 [2][8] - 公司预计2026年将是其"产品发行最多的一年"、"大规模交易更具可行性的一年"以及"变现活动加速繁忙的一年" [14] - 经济复苏、资金成本下降及股市创新高等因素共同推动交易活动复苏 [7]
地方国资基金新打法:加码直投、寻找新型GP、挖掘存量市场
经济观察报· 2025-10-30 20:34
政府投资基金向直投转型趋势 - 越来越多的政府投资基金正从有限合伙人向普通合伙人方向转型,并增加直投模式 [1][2] - 政策鼓励政府投资基金设置容错机制以“投早、投小、投硬” [2] - 2025年上半年,某地方政府投资基金直投规模已近亿元 [2] 母基金行业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行业在管规模达3484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3.7% [4] - 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规模为29973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4.0%;市场化母基金管理规模4829亿元,下降22.4% [4]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起母基金共33支,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1支,规模798.04亿元,同比下降66% [4] - 中国母基金行业首次出现在管规模下降,部分政府母基金取消原定业务、转向直投或进行清算 [5] 直投模式的优势 - 首次公开发行放缓导致项目退出难,资金难以投入 [5] - 普通合伙商业绩不理想,母子基金模式收益倾向于平均值,而直投项目能创造超六成的内部回报率收益 [5] - 相比母基金,直投的投资周期更短,政策鼓励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使得母基金周期更长 [5] - 部分地方投资平台被要求直投项目在基金中的占比要大于子基金的占比 [6] 与新型普通合伙人合作策略 - 政府投资基金通过与新型普通合伙人合作,进行生态打造、产业赋能和科技衔接布局 [8] - 某地方投资平台对一家高热导率氮化铝陶瓷产品研发制造企业进行了400万元天使轮直投 [8] - 高校和研究所被视为一种新的普通合伙人类型,旨在构建从“0到1”的落地模式 [8] - 联合研究院开发新材料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中“中试评价”环节的缺失 [9] 投贷联动与产业赋能 - 通过集团旗下的融资担保公司实现投贷联动,被投企业可被纳入担保业务白名单 [9] - 担保费率一般不超过0.5%,科创型企业还可享有150BP的政府贷款利息补贴,补贴后贷款利率低于3% [9] - 2025年已协助多家科创企业出具超过5000万元担保意向函,成功落地贷款规模数千万元,其中最高单笔获批1000万元担保贷款 [10] 存量市场投资机会 - 部分地方国资基金因资本力量有限,选择在本地存量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而非追逐热门未来产业 [12] - 在拜访的当地上百家传统企业中,大部分毛利率仅百分之十几,净利润率百分之几,但部分企业毛利率可达百分之四五十,净利润率达百分之二十左右 [13] - 计划通过并购基金形式对优质企业进行赋能,协助其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以实现产业整合 [13] - 协助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出海,在全球市场中寻找发展机会 [13] 资本市场改革动态 - 中国证监会主席表示将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2]
创投月报 | 毅达资本: 年内已募六只基金合计近38亿 9月投资事件活跃度创新高
新浪证券· 2025-10-28 11:44
市场整体概况 - 2025年9月新增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仅4家,环比下降20%,同比下降71.4% [1] - 2025年9月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合计557只,同比增长83.8%,环比增长51.4% [1] - 2025年8月新增登记管理人5家,环比骤降近七成,同比下降64.3% [1] - 2025年9月一级市场发生686起融资事件,同比增长37.8%,环比增长21.4%;披露总融资额约443.38亿元,同比增长7.0%,环比增长26.0% [1] 毅达资本基金设立 - 公司管理资本规模超1200亿元,投资阶段覆盖天使期至成熟期,领域包括清洁技术、健康产业、新材料、先进制造等 [3] - 2025年前9个月共有6只基金新登记备案,注册出资额合计37.88亿元 [3] - 最新设立的南京毅达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为出资额1亿元的联接基金,向上穿透资金来源为西藏爱达汇承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 毅达资本投资动态 - 2025年9月公开披露股权投资事件12起,较2024年9月增长3倍,环比2025年8月增长33.3% [4] - 近四个月投资事件数保持在10起上下,9月创下新高 [4] - 投资阶段以成长期项目为主导,B轮和C轮企业合计约占三分之一,A轮事件数占比达三分之一 [6] - 超四成投资项目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其中60%为集成电路项目 [9] - 作为江苏本土机构,本月投资项目中注册在江苏的占比约33.3%,同时在浙江、山东、重庆和深圳等重点区域进行投资 [11] 鸿湖万联案例 - 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研发商「鸿湖万联」完成新一轮融资,毅达资本作为老股东跟投 [13] - 毅达资本于2025年6月通过4只基金入股鸿湖万联,目前持股比例合计约4.5% [13] - 鸿湖万联致力于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其核心产品SwanLinkOS已应用于智慧矿山、智能交通等关键基础领域 [13]
创投月报 | 深创投:设20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硬科技 一半被投项目位于长三角地区
新浪证券· 2025-10-28 11:44
一级市场整体概况 - 2025年9月新增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仅4家,环比下降20%,同比下降71.4% [1] - 2025年9月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合计557只,同比增长83.8%,环比增长51.4% [1] - 2025年8月新增登记管理人5家,环比骤降近七成,同比下降64.3% [1] - 2025年9月一级市场发生686起融资事件,同比增长37.8%,环比增长21.4%;披露总融资额约443.38亿元,同比增长7.0%,环比增加26.0% [1] - 2025年9月平均单笔融资额约为6463.28万元,同比缩水22.3%,环比微增3.8% [1] 深创投基金募资动态 - 深创投目前管理资本规模超4700亿元 [2] - 截至2025年9月末,深创投共登记备案4只新基金,注册出资额合计73.40亿元 [2] - 深圳市赛米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目标总规模50亿元,首轮关账36亿元,存续期10年,重点投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 [2] - 深创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苏州)合伙企业注册出资额20亿元,主要投向硬科技领域的中小企业 [3] 深创投投资活动分析 - 2025年9月深创投公开披露股权投资事件10起,环比提升66.7%,但不及2024年同期的12起 [3] - 2025年深创投投资活跃度在1月达到峰值,2-4月回落,自5月起逐步回升 [3] - 投资阶段上,A轮投资事件占比七成,显示对项目成熟度和成长稳定性的偏好 [5] - 行业分布上,被投企业集中在先进制造(占比30%)、新材料(20%)、人工智能(20%)和企业服务(20%) [8] - 投资区域上,约30%获投项目位于深圳,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项目分别占比30%和20% [10] 深创投代表性投资案例 - 联合领投细胞新药研发公司「恩瑞恺诺」逾2亿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推动核心管线的新药临床试验等 [12] - 「恩瑞恺诺」建立有CAR-NK平台、单碱基基因编辑平台及iPSC平台,管线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12]
刚刚,吴清发声:更好支持创新资本形成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0-27 19:15
监管政策导向 -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合、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1] - 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1] 私募股权行业利好 - 证监会主席吴清对VC/PE释放诸多重磅利好,特别是在退出端给予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全方位利好[2][3] - 退出问题是当前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关键问题,2015-2016年"双创"浪潮期间设立的基金正进入退出关键阶段[3] - 政策举措包括实施创业板改革、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3] - 吴清强调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大规模耐心资本和更包容融资环境,肯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作为创新资本的重要作用[5] 耐心资本发展 - 耐心资本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特点,能够穿越周期,对风险高度容忍、对失败高度包容[6] - 硬科技企业成长周期长,此前"5+2"基金期限已不匹配当前投资回报逻辑,倒逼创投机构更有耐心[6] - 国资LP是建设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主力军,发展举措包括为已有基金延期、为新设基金制订更长存续期[6] - 发展耐心资本需要完善容错机制,较长存续期限和灵活退出机制有利于发挥投资积极性[7] 政策支持力度 - 2024年以来股权投资行业频迎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对行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8] - 注册制改革以来,九成以上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和超半数创业板上市公司获得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8] -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创投国十七条)[9] -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鼓励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9]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壮大耐心资本[9]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9] - 科技部加快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9] - 加速布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基金,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元[9] - 推动设立科技产业融合基金、科创协同母基金、创投二级市场基金等,规模将超3500亿元[9] 行业活动与对接 - 将于10月30日在福州市召开福建省资本与产业对接会,由福建省委金融办、福州市政府等指导[10] - 活动旨在以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跃迁和产业升级转型,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