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

搜索文档
上半年江苏收获12个IPO,苏州领跑全省,还有近80家苏企正在排队
搜狐财经· 2025-07-02 19:00
江苏2025年上半年IPO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江苏共有12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IPO数量领先全国,此外还有6家企业成功登陆港股 [1] - 上半年共有51家企业在A股成功IPO,江苏占比约23.53%,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3] - 江苏还有接近60家企业在沪深京三地交易所排队上市,超20家企业在港交所排队上市 [4] A股上市企业城市分布 - 苏州以4家的数量领跑全省,包括赛分科技、胜科纳米、众捷汽车和华之杰 [2] - 常州有2家A股上市企业,分别是常友科技和泽润新能 [3] - 无锡、南通、淮安、扬州、镇江、泰州各有1家A股上市企业 [3] 重点A股上市企业介绍 - 赛分科技是国内液相色谱材料龙头企业,1月10日上市,募资2.16亿元,最新市值69.67亿元 [2] - 胜科纳米主要从事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服务,3月25日上市,募资3.66亿元,最新市值107.12亿元 [2] - 众捷汽车是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及部件领军企业,4月25日上市,募资5.02亿元,最新市值42.5亿元 [2] - 华之杰是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6月20日上市,募资4.97亿元,最新市值53.62亿元 [2] 港股及美股上市情况 - 上半年有6家江苏企业在港股上市,包括曹操出行、药捷安康、恒瑞医药等 [3] - 南京司凯奇汽车科技通过SPAC合并实现在纳斯达克上市,总市值8.51亿美元 [3] 已过会待上市企业 - 沪深交易所方面有8家公司通过首发审核,包括汉桑科技、技源集团、汇川联合动力等 [3] - 北交所有3家苏企顺利过会,包括苏州鼎佳精密、江苏酉立智能装备等 [3]
液相色谱仪等714份标准将于7月1日起实施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16:35
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化进程 - 2025年7月将有714份新标准实施,涉及色谱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环境监测等高频技术领域,推动农业、环保、医疗、制造等行业技术升级[1][2] - 液相色谱法术语标准时隔17年更新(GB/T 9008-2024),对术语定义及符号进行修正,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3][7] - 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成为食品安全检测核心手段,例如香柠檬精油有害成分检测标准(GB/T 45139-2024)[4] - 环境监测领域新增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中抗生素残留标准(HJ 1399-2024),灵敏度达纳克级[5] 重点行业技术应用 食品与农产品 - 新增98份农林牧渔食品标准,覆盖冻虾滑(GB/T 44980-2024)、冻扇贝(GB/T 31814-2024)等产品检测方法[10] - 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检测标准(SN/T 5719-2024)采用HPLC法,保障食品包装安全[10] - 建立22类进口食品溯源指南(SN/T 5652系列),涵盖乳制品、水产品等品类[10] 环境监测 - 57份环保标准聚焦水质监测,包括17种抗生素(HJ 1399-2024)、18种磺胺类(HJ 1398-2024)等新型污染物检测[11] - 大气监测新增氨/硫化氢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393-2024),采用色谱质谱法追踪污染源[5][11] - 四川省出台中药类制药(DB51/3205-2024)、页岩气开采(DB51/3203-2024)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1] 工业制造 - 钢铁行业新增92份标准,包含电弧炉余热回收(YB/T 6211-2024)、钢渣分类(YB/T 6322-2024)等技术规范[15] - 汽车制造领域更新16项标准,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GB/T 29772-2024)、制动材料重金属检测(SN/T 5691-2024)[16] - 机械设备领域发布纯电动工程机械试验方法(GB/T 45049-2024等),推动新能源设备标准化[18] 新兴技术领域规范 - 氢能源领域新增PEM电解槽技术要求(GB/T 45539-2025)及性能测试方法(GB/T 45541-2025)[17] - 纳米技术标准涵盖单壁碳纳米管检测(GB/Z 45113-2024)、二硫化钼层数测量(GB/T 44935-2024)等前沿方向[14] - 5G+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指南(DB14/T 3275-2025等)规范医疗信息化发展[13]
信达证券:给予纳微科技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6-06 22:34
公司概况 - 纳微科技成立于2007年,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2] - 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71.47%,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38.05% [2] - 2025Q1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2.39%,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2.98% [2] - 2023年以来公司净利率水平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和赛谱仪器商誉减值的影响 [2] 行业分析 - 预计2023年全球色谱介质市场规模69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到9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9.26% [3] - 预计2023年中国色谱介质市场规模为112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20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92% [3]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长期被外资垄断,无论是小分子色谱填料还是大分子层析介质,国产化率都相对较低 [3] 主营业务 - 纳微科技是国内较早布局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出国内厂商中品类最全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 [3] - 公司下游客户恒瑞医药商业化项目的工艺成功变更,为进口替代建立经验模板 [3] - 公司客户数量不断积累,临床阶段不断后移,目前储备大量临床中后期项目 [4] - 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的用量与项目阶段相关,从临床一期到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到商业化呈现逐级放大趋势 [4] 产业链布局 - 纳微科技通过"自建+并购"双轮驱动,布局色谱仪器、色谱耗材、蛋白纯化系统、体外诊断耗材等产业链上下游方向 [5] - 福立仪器是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在气相色谱领域已经初具规模,在液相色谱领域发布L75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5] - 纳谱分析专注于打造高品质实验室用色谱耗材,实现从微球原料、填料制备、色谱柱装填全过程国产化 [5] - 赛谱仪器致力于开发用于蛋白、抗体、疫苗、核酸、诊断原料等大分子生物制品领域的精密纯化设备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12.44亿元、15.49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2.21亿元、2.85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5元、0.55元、0.71元 [6] - 截至2025年6月5日,对应PE估值分别为62.22倍、39.89倍、30.86倍 [6]
纳微科技:公司深度报告:色谱填料主业把握两大机遇,全产业链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20250606
信达证券· 2025-06-06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纳微科技作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2024Q4 以来业绩边际显著改善,未来净利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4] - 色谱填料主业处于关键发展窗口期,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 [5] - 通过“自建 + 并购”双轮驱动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展现出极强的业务延展性,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业绩边际显著改善 - 发展历史:2007 年成立,专注高性能纳米微球,2021 年科创板上市,技术与产品不断迭代 [21] - 主营业务:产品和服务涉及生物医药、分析检测、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等领域,生物医药为重点方向 [23] - 股权结构:实控人为江必旺和陈荣姬,间接控制 28.27%股权,江必旺直接持股 16.03%,布局多家子公司 [25] - 高管团队:研发和销售人才兼备,从业经验丰富,创始人江必旺科研背景深厚,总经理牟一萍产业经验丰富 [30] - 财务分析:2024Q4 以来业绩边际改善显著,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为核心主业,核心主业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有提升空间 [33][37][41] 色谱填料主业:把握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是生物医药分离纯化的关键耗材:色谱技术可实现混合组分分离,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底层材料是纳米微球,制备技术门槛高 [46][48] - 色谱介质市场规模百亿级别,生物医药为重要应用方向:全球和中国色谱介质市场规模均呈增长趋势,生物医药是重要应用领域 [54][56] - 纳微科技全面布局技术路径,产能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发出品类最全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硅胶、聚合物、天然聚合物填料各有优势 [59][60][75] - 发展窗口期,把握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进口替代方面,行业被外资垄断,国产龙头崛起,恒瑞项目变更为进口替代建立模板;商业化放量方面,客户数量积累,临床阶段后移,储备项目进入回报期 [5][18][19]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开成长天花板 - 福立仪器: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气相色谱初具规模,液相色谱实现突破,与纳微科技和纳谱分析有协同作用 [11][20][93] - 纳谱分析:专注高品质实验室用色谱耗材,采用自主研发微球填料,实现全过程国产化,业绩高速增长 [11][20] - 赛谱仪器: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领域龙头企业,受市场调整影响业绩下滑,采取积极措施有望改善经营趋势 [11][20]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 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0.01 亿元、12.44 亿元、15.4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 亿元、2.21 亿元、2.85 亿元 [8] - 投资评级: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纳微科技(688690):色谱填料主业把握两大机遇,全产业链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
信达证券· 2025-06-06 21: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纳微科技作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2024Q4 以来业绩边际显著改善,未来净利率提升空间大 [4] - 色谱填料主业处于关键发展窗口期,受益于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有望加速成长 [5] - 通过“自建 + 并购”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展现业务延展性,打开成长天花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业绩边际显著改善 - 发展历史:2007 年成立,专注高性能纳米微球,2021 年上市,技术与产品不断迭代 [21] - 主营业务:产品服务涉及生物医药、分析检测、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四大领域,生物医药占比最高 [23] - 股权结构:实控人为江必旺和陈荣姬,间接控制 28.27%股权,江必旺直接持股 16.03%,布局多家子公司 [25] - 高管团队:研发和销售人才兼备,从业经验丰富,创始人科研背景深厚,总经理产业和管理经验丰富 [30] - 财务分析:2024Q4 以来业绩改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是核心主业,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提升空间大 [33][37][41] 色谱填料主业:把握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 -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是生物医药分离纯化的关键耗材,底层材料是纳米微球,制备技术门槛高 [46][48] - 色谱介质市场规模百亿级别,全球 2023 年 69 亿美元,2026 年预计 90 亿美元;中国 2023 年 112 亿元,2026 年预计 203 亿元,生物医药是重要应用方向 [5] - 纳微科技全面布局技术路径,产能性能达国际领先,硅胶、聚合物、天然聚合物填料各有优势 [59] - 发展窗口期,进口替代机遇在于下游客户工艺变更建立模板,承接更多项目;商业化放量机遇在于客户数量积累,临床阶段后移,储备项目进入回报期 [5][18][19]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开成长天花板 - 福立仪器是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气相色谱初具规模,液相色谱取得突破,与纳微科技等存在协同 [20][93] - 纳谱分析专注高品质实验室色谱耗材,采用自主研发微球填料,实现全过程国产化,业绩高速增长 [20] - 赛谱仪器是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龙头,受市场调整业绩下滑,采取措施有望改善经营 [20]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01 亿元、12.44 亿元、15.4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 亿元、2.21 亿元、2.85 亿元 [8]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研判2025!中国离子色谱仪行业概述、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市场规模近40亿元,国产品牌正在快速渗透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6 09:27
离子色谱仪行业发展概况 - 中国离子色谱仪研发始于1983年,由刘开禄团队成功研制首台国产设备,后续在高效阳离子分离柱、五电极式电导检测器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1][16] - 2024年中国离子色谱仪市场规模达39.36亿元,同比增长12.33%,电化学技术应用推动新型抑制器、淋洗液发生器等产品商业化[1][16] - 全球市场规模2023年达29.7亿美元,预计2029年增至37.2亿美元,环境监测与食品安全需求为主要驱动力[14] 技术原理与产业链 - 仪器类型分为离子交换色谱(应用最广)、离子排斥色谱(有机酸分离)及离子对色谱(表面活性剂分离)[3] - 核心系统包括淋洗液系统、色谱泵系统、分离系统等8大模块,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实现高灵敏度分离[5] - 上游为金属/橡胶原材料及色谱柱等零部件,中游为设备制造,下游覆盖环境监测(占比最大)、食品检测等127个领域[7][24] 主要应用领域 - 环境监测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478.25亿元(同比+4.72%),政策驱动下离子色谱仪用于水体/土壤重金属及无机阴离子检测[9] - 食品安全检测规模达169.9亿元(同比+12.13%),用于添加剂、农药残留等分析,健康意识提升加速需求[11]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国内中标项目超600个,总金额3.5亿元,国产品牌数量占比52%但金额占比仅36%,进口品牌仍主导高端市场[18] - 行业CR5达88%,赛默飞、青岛盛瀚、瑞士万通为前三,本土企业青岛盛瀚中标量排名第二,国产替代加速[20][22] 代表企业分析 - 青岛盛瀚:国产龙头,产品覆盖5大系列30余款型号,服务超10000家客户,技术布局扩展至液相色谱/ICP联用[24] - 皖仪科技:2024年实验室分析仪器收入4706.65万元(+0.4%),主打液相/离子色谱仪及质谱联用系统[26] 未来发展趋势 - 小型化便携化:满足野外水质快速检测需求,提升监测效率[28] - 多维技术融合:与液相/气相色谱或质谱联用,增强复杂样品分析能力[29] - 智能化升级:通过自动进样器、AI数据分析软件降低人为误差[31]
联想集团收入4985亿为历史第二高位 君联资本投资专精特新企业43家已上市
长江商报· 2025-05-26 08:57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联想业绩大幅增长,在资本市场也收获颇多。 5月22日,联想集团(00992.HK)公布2024/25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公司全年收入4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21.5%,为历史第二高位;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净利润同比大增36%,达104亿元。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对于过去一年里联想在外部环境的重重挑战之下取得如此强劲的业绩,我感 到非常自豪。面向未来,尽管潮汐不由我们控制,但是联想的航向,始终牢牢把握在我们的手中。" 5月22日,联想集团公布2024/25财年全年及第四季度业绩,公司全年收入4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为历 史第二高位;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净利润同比大增36%,达104亿元。 第四财季,联想集团所有主营业务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驱动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3%,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净 利润同比提升25%。 具体到各业务线,报告期内,联想PC之外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达到47%。三大核心业务当 中,IDG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整体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ISG基础设施业务集团同比增长63%,下半财年成功扭亏; SSG方案服务 ...
多维视角探析新路径,共筑色谱生态协同 |ACCSI 2025“色谱新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升级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仪器信息网· 2025-05-16 15:36
论坛概况 -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5)在上海松江举办,吸引超1800位行业人士参会,规模创新高 [2] - 色谱新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升级发展论坛作为重要分论坛,聚焦"细分市场突围"和"色谱行业新机遇",逾150人参会 [2][5] - 论坛由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与复旦大学张祥民教授联合主持,覆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领域代表 [2][9] 色谱技术发展现状 - 气相色谱通过毛细管进样器、检测器改进及微型化实现性能优化,硬件设计(如进样器-色谱柱匹配)对智能化至关重要 [10] - 国产离子色谱核心部件已自主化,整机性能接近进口品牌,但色谱柱型号覆盖不足且法规参与度低 [12] - 二维液相色谱技术实现微量检测物富集和自动化前处理,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突破传统方法局限 [26] 国产化进展与挑战 - 纳微科技构建全产业链布局,从填料、色谱柱到色谱仪形成生态圈,部分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巨头 [14] - 国产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药品检验中稳定性与灵敏度达进口水平,但软件配套和市场信任度待提升 [19] - 细胞膜色谱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开发多款智能分析仪器应用于药物筛选和中药现代化 [21] 应用场景创新 - 色谱技术在石化行业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支撑油品分子层级分析和智能化管理 [28] - 岛津新一代气相色谱仪GC-2050在体积缩小三分之一的同时保持高通量,引入"一键式效率管家"功能 [24] - 离子色谱技术中,国产电解水抑制器和电致淋洗液发生器实现创新,提升系统稳定性并降低成本 [12] 标准与法规适配 - 2025版中国药典新增峰谷比等系统适应性参数,对分离度、灵敏度等指标要求更精细 [17] - 国产色谱设备需加强国标、药典等法规的方法匹配度,完善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链 [12][19]
汉邦科技张大兵:打造国际色谱行业第一品牌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02:25
汉邦科技董事长、总经理 张大兵 ◎钱佳滢 记者 仲茜 5月16日,主营色谱仪设备与耗材研发、生产、销售的汉邦科技在科创板挂牌,成为科创板液相色谱装 备第一股。 从色谱耗材代理商到国产制备色谱龙头,汉邦科技用26年时间"比学赶超",成为国内制药、生命科学等 领域分离纯化技术的"隐形冠军"。近日,汉邦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张大兵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 表示,公司已掌握了具有汉邦特色的"一心两核多用"色谱技术,接下来将围绕色谱系统集成、色谱应用 两大核心技术,以被誉为色谱"心脏"的色谱柱技术为锚点,不断探索色谱技术在工业生产、实验室研发 等场景中的应用,努力打造国际色谱行业第一品牌。 科技破壁:从代理贸易到自主研发 色谱仪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仪器,是现代药学发展的重要工具。色谱仪的精密度, 直接影响药物作用评价的准确度。 1998年,汉邦科技在江苏淮阴成立,以代理色谱系列耗材起家。"最初我们做的是实验室色谱试剂、色 谱柱的代理销售和生产,头两年还处于卖方市场,利润比较正常,但到2006年左右,做这块业务的人逐 渐就多了,到后来连化工商店都可以做。"张大兵对记者谈起公司创立初期的经历。 发展遇到瓶颈, ...
金额过亿!国产液相色谱厂商完成Pre-B轮融资
仪器信息网· 2025-05-14 17:01
公司融资与战略布局 - 华谱科仪完成过亿元Pre-B轮融资,由京国瑞基金和北工投资在管的北京高精尖基金共同领投,老股东弘晖基金、架桥资本跟投,资金将用于销售渠道建设和下一代产品开发 [2] - 公司已建立HPLC、UHPLC及配套软件和耗材的产品矩阵,自有品牌仪器在色谱主流应用市场保有量达数千台 [2] - 公司与中元汇吉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临床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国产化,并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 [3][5] 行业现状与国产化机遇 -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精密仪器909.82亿元,超过大豆和集成电路进口额,液相色谱仪是国内科学仪器第一大单品 [6] - 国内液相色谱仪及其耗材和服务存量市场超100亿元/年,90%以上市场被进口品牌垄断 [6] - 液相色谱国产化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压舱石",行业正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9] 技术优势与产品竞争力 - 公司色谱仪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5%以上,色谱柱等耗材可实现进口产品等效替代 [10] - 自主研发的合规色谱软件符合国际监管标准,已形成技术壁垒,软件全链路审计和智能化数据分析能力突出 [10][11][12] - 产品交货周期、售后服务和应用支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14] 市场拓展与客户覆盖 - 公司采取"精准卡位头部市场+构建垂直领域解决方案"战略,重点覆盖海关、质检、药监等政策性标杆客户和大型药企/CRO等商业客户 [10][14] - 近年来实现从业务破冰到储备超百台潜在订单的突破,客户复购频率与规模持续提升 [14] - 在政府机构和药企端增长表现亮眼 [14] 股东观点与发展愿景 - 新股东认为液相色谱国产化关乎万亿级产业供应链安全,是科技博弈中的关键基础设施 [15][16] - 老股东看好公司"技术攻坚+场景深耕"的双轮驱动能力,认为其已构建全自主技术闭环 [15][17] - 公司计划以技术创新驱动深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采购规模阶梯式增长并开拓多元化业务场景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