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搜索文档
绿竹生物-B(02480.HK):重组带状疱疹疫苗LZ901与SHINGRIX头对头临床研究读出
格隆汇· 2025-09-04 12:14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公司经调整亏损0.78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10亿元收窄29% [1] - 2025H1研发开支0.80亿元 同比下降37.5% 主要因LZ901国内Ph3临床试验开支减少 [1] - 2025H1行政开支0.45亿元 同比下降42.6% 主要因股份支付摊销减少 [1] 核心管线进展 - LZ901与Shingrix头对头临床试验于2025H1完成 结果显示在50岁及以上成人中诱导出更优细胞免疫原性且安全性更佳 [1] - K3为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计Ph3临床最早2026H2启动 [1] - K193为全球首款不对称结构CD19/CD3双特异性抗体 2019年12月启动国内Ph1临床 预计2026年完成Ph1试验 [2] 研发管线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拥有6个临床前阶段在研产品 包括重组水痘疫苗、RSV疫苗、HSV疫苗及K333/K1932双特异性抗体 [2]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风险调整后营收分别为0.22亿元/4.39亿元/9.71亿元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27亿元/1.16亿元 [2]
流感疫苗出现5.5元“冰点价”
第一财经· 2025-09-04 11:44
公费流感疫苗价格趋势 - 北京2025年公费流感疫苗采购中三价流感疫苗单价创新低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标价5.5元/支 华兰生物中标价10元/支[2][3] - 公费流感疫苗价格持续探底 2024年5月复星雅立峰在深圳中标价8元/支 6月浙江采购中上海所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标价6元/支[5][6][7] - 部分公费疫苗中标价低于接种服务费 北京自费疫苗接种服务费达25元/剂次[3] 企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策略 - 主要疫苗厂商通过降价维持市场份额 公费市场单价可能难以覆盖成本 但企业为避免高报废率选择低价竞标[7][8] - 流感疫苗生产存在时效性约束 疫苗有效期仅1年 未销售产品需报废 企业通常在年初开始生产以抢占市场[8] - 北京公费采购中标厂商包括华兰生物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科兴 采购总量达168万支 总金额约1396.5万元[4] 自费市场价格动态 - 四价流感疫苗价格显著下降 2023年5月江苏采购中国药集团旗下产品从128元/支降至88元/支[9] - 北京2025年非免疫类采购中四价流感疫苗统一中标价88元/支 三价疫苗价格区间45-53元/支[9][10] - 儿童剂型价格差异明显 三价疫苗6-35月龄剂型价格区间27-68元/支 四价疫苗同年龄段价格88-128元/支[10] 创新疫苗产品定位 - 创新型流感疫苗价格保持高位 四价亚单位流感疫苗慧尔康欣中标价319元/支 接种费用区间326.5-359元/剂次[11][12] - 四价亚单位流感疫苗为国内独家产品 入选国家医保局商保创新药初审目录 系唯一预防用生物制品[11][12] - 不同技术路线产品并存 裂解疫苗占据主导地位 亚单位疫苗和鼻喷减毒活疫苗为创新品类[11] 行业需求侧状况 - 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持续低迷 2020-2023年年均接种率低于4% 儿童接种率约12% 老年人接种率不足5%[13] - 非免疫规划疫苗整体接种率下降 包括流感疫苗在内的二类疫苗需提升公众接种意识[13] - 流感疫苗具有显著公共卫生价值 能有效减少门急诊和住院人数 产生明显经济效益[12]
药明巨诺(02126.HK):同比经营性减亏良好 早期管线带来更多看点
格隆汇· 2025-09-04 11:39
财务业绩 - 1H25收入1.06亿元 同比增长22.5%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67亿元 剔除JWATM204/214减值影响后经营性亏损1.14亿元 较去年同期减亏1.265亿元 [1] - 销售毛利率提升至51.1% 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 [1] - 销售费用率72.0% 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1] - 行政开支减少45.7% 研发开支减少39.0% [1] 业务进展 - 倍诺达销售同比基本保持稳定 [1] - 与Juno达成授权合作 授予JW sLVV生产工艺及相关技术知识非独家许可 对价不超过1000万美元 [1] - 新增CD19/20双靶点CAR-T管线JWCAR201 已启动血液瘤和自免IIT研究 [1] - 血液瘤获得令人鼓舞的初步数据 计划2025年12月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公布IIT数据 [1] 研发管线 - 2024年5月启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I期临床试验 截至1Q25患者入组完成 [2] - 公司在CAR-T治疗SLE领域具备国内先发优势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亏损6.09亿元至亏损4.27亿元 [2] - 引入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亏损3.20亿元 [2] -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151.7%至6.04港币 较当前股价有19.6%上行空间 [2]
研报掘金|中金:大幅上调药明巨诺目标价至6.04港元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格隆汇· 2025-09-04 11:22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收入达1.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5% [1] - 亏损缩减幅度超出预期 [1] 业务进展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早期研发管线取得积极进展 [1] 评级与估值 - 维持"跑赢行业"投资评级 [1] - 目标价上调151.7%至6.04港元 主要基于减亏成效和管线进展 [1] - 行业估值中枢呈现上行趋势 [1]
流感疫苗出现5.5元“冰点价”,今年以来价格多次探底
第一财经· 2025-09-04 11:00
公费流感疫苗价格趋势 - 国产三价流感疫苗在公费市场多次探底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标价降至5.5元/支创历史新低 华兰生物中标价为10元/支 [1][3] - 多地政府招标价格持续下行 5月复星雅立峰以8元/支中标深圳项目 6月浙江招标出现6元/支最低价 [4] - 中标价甚至低于接种服务费 北京自费疫苗收取25元/剂次服务费 而公费疫苗单价仅5.5-10元 [1]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 企业为保持市场份额主动降价 公费市场单价可能难以覆盖成本 但可避免因流标导致疫苗报废 [4][5] - 四价流感疫苗同样出现降价 去年江苏采购从128元/支降至88元/支 北京市场四价苗维持88元/支 [6] - 疫苗有效期仅1年 企业需在年初开始生产 招采落败将导致高报废率 形成降价连锁反应 [5] 产品结构与技术创新 - 创新型疫苗价格受影响较小 四价亚单位流感疫苗慧尔康欣以319元/支中标 较常规产品溢价显著 [8] - 该产品进入国家医保局创新药初审目录 全国接种费用达326.5-359元/剂次 是唯一入选的预防用生物制品 [8] - 流感疫苗分三类技术路线 裂解疫苗厂商和产品数量最多 三价苗均为该路线 [8] 市场规模与采购数据 - 北京免疫类项目采购量超百万支 华兰生物获42万支订单 上海生物获63万支 北京科兴获63万支 [2] - 采购总金额显示价格差异 华兰生物420万元订单对应10元/支 上海生物346.5万元订单对应5.5元/支 [2] - 非免疫类疫苗包含多年龄段产品 涵盖三价/四价注射剂及鼻喷制剂 适用人群从6月龄至成人 [7] 行业需求侧挑战 - 全国流感疫苗接种率持续低迷 2020-2023年年均接种率低于4% 儿童接种率约12% 老年人不足5% [10] - 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普遍下降 需提升公众接种意识 专家建议通过差异化竞争摆脱价格战 [9] - 四价苗在自费市场抢夺三价苗份额 政府加大老年人免疫预算投入 企业加速转向公费市场 [4]
港股异动 | 中慧生物-B(02627)涨超3%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智通财经· 2025-09-04 10:28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上涨2.71%至50.4港元 成交额达507.66万港元 [1] 产品获批 - 国家药监局批准公司针对6-35月龄人群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新药申请 [1] - 该疫苗成为中国首款且唯一获批上市的全人群全剂量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 [1] 产品优势 - 疫苗在传统病毒裂解疫苗基础上进行重大升级 [1] - 具有保护全面、组分抗原纯度高、不良反应风险低等优势 [1]
迈威生物(688062):创新品种快速推进 BD业务获实质性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9-04 08:3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01亿元 净利润亏损5.51亿元 研发投入3.92亿元 [1] 核心管线临床进展 - Nectin-4 ADC(9MW2821)针对尿路上皮癌、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个适应症开展多项临床研究 包括单药及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的III期临床试验 单药治疗宫颈癌的III期临床试验 单药或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 以及针对接受过ADC治疗的TNBC患者的美国I期临床试验 [2] - B7H3 ADC(7MW3711)于2023年7月获NMPA批准开展晚期恶性实体瘤临床试验 2024年2月获FDA许可 2024年7月获FDA授予小细胞肺癌孤儿药资格认定 [2] - CDH17 ADC(7MW4911)于2025年8月获FDA许可开展用于晚期结直肠癌及其他胃肠道肿瘤的I/II期研究 [2] 创新品种研发进度 - 靶向IL-11单抗9MW3811全球进度处于第一梯队 已完成中澳I期临床 显示良好安全性及30天半衰期 已递交病理性瘢痕临床试验申请 计划2025年底启动II期临床试验 [3] - 靶向ST2单抗9MW1911全球进度第二 国内首家进入临床 正在推进COPD适应症II期研究 预计2026年底启动III期临床 [3] 业务拓展突破 - 2025年6月与CALICO公司就IL-11靶向治疗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授权大中华区以外区域开发与商业化 合同包括25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5.7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另加阶梯式特许权使用费 [4] - 潜力管线包括Nectin-4 ADC、B7-H3 ADC、CDH17 ADC和ST2单抗等 已进入商务拓展黄金时期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3亿元/10.30亿元/17.95亿元 [4] - 已有三个产品上市 完成研产销一体化布局 核心ADC管线进入注册临床阶段 多个管线具备出海潜质 [4]
买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挪威央行、外资巨头集体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8:22
当前,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挪威央行、外资巨头纷纷瞄准中国生物制药或医药服务公司,不少 机构大幅加仓,亦有机构在上涨后减持重仓股。 | | | 对冲基金大鳄出手 新加坡、挪威主权投资机构出手 据港交所披露易信息,8月29日,GIC加仓和铂医药控股,占拥有投票权股份的6.37%,涉及金额5.11亿 港元。 事实上,此次并非GIC首次加仓中国医药企业。今年8月18日,该机构加仓基石药业-B,持股比例首次 突破5%,达到5.49%,涉及金额约6.35亿港元。 GIC成立于1981年,负责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是新加坡的主权投资机构。GIC重视科技领域投资,其 科技业务集团负责监控和评估行业趋势,并就GIC整体科技投资组合的规模、构成以及合作伙伴战略提 出建议;科技投资集团处理大部分早期阶段投资,包括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联合投资和直接投资等方 式。 无独有偶,青睐中国医药企业的主权投资机构还有挪威银行(挪威央行)。该机构于8月8日、8月12日、8 月13日、8月26日连续加仓凯莱英,合计斥资9912.03万港元,加仓后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有投票权的股份 比例为14.71%。 | on at .. I . and | ...
Ascentage Pharma Group International (AAPG) Presents At Citi's Biopharma Back To School Conference Transcript
Seeking Alpha· 2025-09-04 07:49
PresentationJohn Whittaker Okay. Nice to see everyone here in the room today. I'm John Whittaker with the Citi Investment Banking team. Excited to have a discussion with Ascentage here this afternoon. And Veet, obviously, you're new to the sea. Congratulations. And I think it would be helpful, certainly introduce yourself. And I think it would be helpful to provide a bit of a background on Ascentage. The company overall. And obviously, you just had your first half update a couple of weeks ago and highlighte ...
复宏汉霖药品在美获批 “全球通行证”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7:07
核心事件 - 复宏汉霖地舒单抗注射液HLX14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商品名为BILDYOS和BILPREVDA [1][2][3] - 批准基于分析相似性研究及临床比对数据 证明HLX14与原研药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高度相似 [1] - 覆盖骨质疏松、骨相关事件等8项适应症 直接对标原研药Prolia/XGEVA全球核心市场 [2][3][4] 市场前景 - 全球地舒单抗市场规模达74.62亿美元 [1][2][11] - 通过生物类似药路径切入市场 凭借成本优势与同等疗效抢占原研药未满足需求及专利到期后替代份额 [2] - 海外产品利润激增超200% BD合同现金流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280% [5] 商业化策略 - 与欧加隆签订独家许可协议 由其负责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台地区以外全球商业化 [3] - 借助跨国药企本土渠道资源加速市场渗透 [6] - 累计六款产品海外获批上市 其中三款于美国获批 [5]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28.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毛利润21.992亿元同比增长10.5% [5] - 净利润3.901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7.709亿元同比增长206.8% [5] - 研发支出9.954亿元 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3% [5] 国际合作 - 与Abbott签署协议授权69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商业化四款生物类似药和一款创新药 [6] - 与Dr.Reddy's达成HLX15授权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 [6] - 与Lotus就抗PD-1单抗H药在韩国达成合作 与Sandoz签署HLX13独家商业化协议 [6] 监管与临床 - FDA批准基于比对研究数据 符合《证明与参照药生物相似性方面的科学考虑》指南要求 [1] - 生产场地和设施通过FDA批准前检查 符合cGMP要求 [1] - 此前获EMA积极意见(2025年7月)及加拿大受理(2024年9月) [2][3] 行业意义 - 成为国内少数具备"中美双报"执行力的生物药企 [2] - 为后续PD-L1 ADC等创新药"出海"铺路 [2] - 提供中国创新药企通过生物类似药切入美国市场的可复制模式 [11] 适应症覆盖 - BILDYOS(60mg/mL)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等5项适应症 [3] - BILPREVDA(120mg/1.7mL)用于预防骨相关事件、骨巨细胞瘤等3项适应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