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入选数量全国第一 北京3家企业上榜第一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
北京商报· 2025-08-13 17:30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第一批)》全国共有16家企业应用案例入选[1] - 北京市3家企业上榜入选数量与上海市并列全国第一[1] - 北京市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促进生物制造全产业链提质升级[1] 企业技术成果 - 北京诚益通控制技术集团应用SemDB数据库技术实现大规模生物制造过程全链条精准工艺控制和AI大数据分析获评优秀等级[1] - 北京昭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化AI平台驱动的稳定高表达细胞株构建获评优秀等级[1] - 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基于AI大模型高效改造药用酶用于酶替代疗法获评典型等级[1]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丨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焕新生 民生不断改善
央视网· 2025-08-12 15:21
历史背景与红色文化传承 - 新四军第五师于1943年底建立以桃花山为中心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 最初江南挺进支队为1个连 至1945年春扩建为5个主力连[1][3] - 根据地辐射石首 公安和华容3县 从南面钳制盘踞武汉的日军并牵制日军攻占常德的战略企图[3] - 当地通过弘扬抗战精神发展特色产业 桃花山被打造为集旅游 休闲 度假于一体的森林公园 带动文旅产业发展[6] 现代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 - 东山镇仙鹅寺村发展皱皮柑种植达5000多亩 实现大面积挂果[8] - 东山镇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文旅项目 三封寺镇培育芥菜种植与加工品牌 北景港和注滋口等乡镇形成稻虾种养产业[10] - 华容县2017年实现2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8860元增至2024年30296元 增幅达241.9%[10][18] 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 - 长江岸线华容段投产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 并落地年发电量68亿度的国能岳阳电厂[12][14] - 10万吨供销粮油仓储物流项目落地 全力争取常岳九 荆岳昌等铁路尽快实施[14] - 建设环洞庭湖能源消费中心 形成以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加工 纺织服装 通用装备制造 生物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14][16] 区域经济发展成效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204.1亿元增长至2024年416.7亿元[18] -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 专精特新企业27家 税收过1000万企业12家 地方收入突破10亿元[16] - 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调整产业布局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2][16]
倒计时8天+参会名单发布!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宁波)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2]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等议题[2] - 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6项活动[2][7] 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3] -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3]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5家机构[3] 核心议程 - 8月21日举行开幕式及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专题论坛聚焦绿色化工与新材料[7] - 8月22日专题论坛包括AI赋能生物制造(9:00-12:00)和未来食品&农业(13:40-17:30)[7][24] - 同期活动包括20+行业领袖参与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9] 科技成果展示 - 功能糖生物制备技术涵盖阿洛酮糖、塔格糖等16种产品[29] - 微藻基硒蛋白项目通过底盘改造实现小试生产,产量显著提升[30] - 天然萜类化合物平台实现圆柚酮公斤级生产,驱蚊效果达100%[31] - 人源化"4D"胶原蛋白突破自组装技术,形成独特蜂巢结构[31] 参会阵容 - 已注册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内蒙古伊利等500+企业[32][34][35] - 职务涵盖执行院长、首席科学家、研发总监等关键技术岗位[32][43] - 高校代表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30余所院校[36][37] 产业地图发布 - DT新材料将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分布图(2025版)》[51] - 已公布浙江(65家)、江苏(80家)、上海(66家)等区域企业榜单[52]
山东福瑞达年产200kg胶原蛋白生产线建设项目
山东福瑞达胶原蛋白生产线建设项目 - 项目为扩建性质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经济开发区 总投资1200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50万元 利用现有发酵一车间进行设备升级 不新增占地 [2] -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迁移制水装置至2层 新增旋转膜设备、中空纤维膜设备、超滤膜设备及膜包、离子交换层析系统等专业生产设备 [2] - 预计2025年6月投产 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0kg胶原蛋白的产能 具体产品结构为:重组II型115 2kg/a 重组XVII型64kg/a 重组III型穿膜胶原蛋白20 8kg/a [3][2] 公司现有产能布局 - 透明质酸钠装置50t/a 普鲁兰多糖装置2t/a 聚谷氨酸装置2t/a 纳他霉素装置100t/a 乳酸链球菌素装置100t/a 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 - 在建项目包括: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技术系列产品一期(含50吨食品级γ-氨基丁酸、100吨饲料级γ-氨基丁酸、10吨依克多因、50吨虾青素装置)以及酒精精馏升级改造项目 [4] - 2023年完成10万吨高端生物发酵肥料改扩建项目自主验收 含液体/固体水溶肥生产线 [4]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 设置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三大专题论坛 [8][9] - 大会配套活动包括: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以及合成生物科技成果展示对接 [9] - 主办方联合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酶赛生物等机构 获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行业组织支持 [8]
《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政策 - 常德市获批《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这是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采用"小快灵"立法模式,全文共19条 [2] - 法规内容涵盖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政府和部门职责、招商促进、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19个方面 [2] - 常德市已形成以津市市、安乡县、常德经开区等区域为主的多点并进、各具特色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格局 [2] - 该法规旨在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级产业集群,打造常德经济发展新引擎 [2] SynBioCon 2025大会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及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的产业化进展 [4] - 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酶赛生物协办,获得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机构支持 [4] - 同期活动包括生物制造青年论坛、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等 [5] - 大会日程包含开幕式、全体大会、专题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AI赋能生物制造、未来食品&农业)等环节 [6]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已聚集50000名产业上下游人员,提供会议演讲、品牌推广、企业专访、产品展示等服务 [11] - 社群链接生物制造产业链,构建合作共赢生态,涵盖投资融资、需求对接、项目尽调等业务 [11] - 社群由全球生物基与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SynBic运营,提供媒体、会议展览、项目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 [11]
萧山蹚出县域科创“新质生产力”之路
杭州日报· 2025-08-08 10:52
文章核心观点 - 萧山区通过打造六大高能级科创平台并实施“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成功构建了“科创引领,数实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产业依赖向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型跃升,其路径已成为省级典型案例 [7][8][17] 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与成效 - 萧山在7年内打造了六大高能级科创平台,包括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等,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造、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 [9] - 平台建设带动研发投入大幅增长:R&D经费从46.28亿元增至87.05亿元,占GDP比重从2.57%提升至3.9% [7] - 人才集聚效应显著:杭州市A-E类高层次人才从437人扩大至14828人,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及硕博研究生6100余人 [7][9]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42.43%提高至69.07% [7] 体制机制创新与生态构建 - 萧山发布15条改革举措,推动“教科人融合贯通”,核心是打破传统“学院制”和“行政层级”,建立“首席科学家+项目经理+企业导师”的新型架构 [12] - 创新财政资金与自筹经费配套机制,平台累计争取横纵向经费16.7亿元 [12] - 实施人才共享与流动机制,累计选派115位科研人员到企业服务,15人被企业聘为“科技副总”,并设立“编制池”畅通人才流动 [12][13] - 推行“协同育人”机制,高校与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实行学术和产业“双导师”模式,西电杭研院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13] 成果转化与产业赋能 - 平台累计开展科研项目1600余项,与企业共建168家联合实验室,推动院企合作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16] - 依托平台打造4个概念验证中心和6个中试平台,开放共享仪器设备500余台,孵化企业320多家,融资26亿元 [16] - 概念验证中心成效显著:西电杭研院的智能汽车电子概念验证中心已验证101个项目,投入2900万元,26个项目成功产业化落地萧山 [11] - 首创成果转化“安心宝”制度,通过风险共担已落地5个案例,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600万元 [16] 平台与企业的协同创新 - 企业研发总部可直接建在平台内,实现深度协同,如浙大国际科创中心与老鹰半导体共建智能光子创新研究院 [15] - 平台共享资源降低初创企业研发门槛,例如湘湖实验室的公共仪器共享平台拥有180余台专业设备,助力新入驻企业研发 [14][15] - 合作模式从“企业出题、高校解题”转变为“平台组题、产业答题”,吸引了舜宇集团、兆丰机电、晨泰科技等多家企业深度参与 [16]
大连理工薛闯教授:细胞工厂设计与产物合成强化
菌株细胞工厂与生物制造技术 - 菌株是生物质炼制的核心,被称为"芯片",在新型生物制造产业链和绿色低碳生物经济中起关键作用 [2] - 当前生物制造面临中间代谢产物积累、毒性产物抑制等问题,导致反应效率低、终产物浓度低,制约行业发展 [2] - 解决路径包括:人工细胞器创制、菌株细胞工厂构建、反应分离耦合调控,从微观到宏观强化生物合成过程 [2] 薛闯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 创建多酶自组装蛋白质笼人工细胞器,实现化学诱导和光诱导调节,揭示时空调控机制 [2] - 开发"多枪-多靶"快速菌株构建方法,发现磷酸化激酶多维度协同调控机制,阐明梭状芽孢杆菌信号分子合成途径 [2] - 制备碳纳米管阵列复合膜,开发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强化生物能源产品合成,解决工业生物技术催化效率低的瓶颈 [2] SynBioCon 2025大会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 [14] - 薛闯教授将在「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场发表《细胞工厂设计与产物合成强化》主题演讲 [3] - 同期活动包括生物制造青年论坛、产业高层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展示对接 [15] 专题论坛技术亮点 - 聚酰胺材料单体生物制造与低碳应用(戊二胺、6-戊内酰胺等)由重庆大学王母教授分享 [7] - 湖北大学杨世辉教授将介绍非粮大宗醇酸工业菌株构建及产业化应用 [7] - 江南大学副研究员展示微生物制造单体技术(1,3-丙二醇、丁二酸、戊二胺) [9] - 企业报告涵盖绿色分离纯化技术、秸秆糖生物合成平台、CO₂耦合绿氢气体发酵等创新方案 [9]
聚集微生物色素!芝诺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芝诺科技融资与业务发展 - 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此前已获中信创投和嘉程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 资金将用于生产能力提升、管线拓展、团队扩张及商业化落地 [2] - 成立于2020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总部位于北京 在苏州和山东东营设有研发中心与百吨级生产基地 [3] - 核心团队来自牛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机构 创始人朱天择博士专注糖化学与代谢流优化领域十余年 [3] 技术优势与产品布局 - 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工程菌产率较野生型提升千倍 生产效率较传统方法提高十倍 [3] - 代谢流精准设计结合AI数据分析 预计可释放70%效率潜力 从实验室到60吨级量产仅需3-6个月 [6] - 管线覆盖母乳寡糖(HMOs)、微生物色素、药食同源功能成分 形成十亿至百亿级产品线 涉及印染、日化、人类健康和现代农业领域 [6] SynBioCon 2025大会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制造赛道及绿色化工、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产业化 [11][12] - 专题论坛3将探讨未来食品&农业 包括新型功能糖、益生菌转化、HMO生物制造等议题 江南大学、伊利集团等机构专家参与 [7][8] - 同期举办青年论坛、产业座谈会、蓝皮书闭门研讨会及科技成果对接活动 覆盖生物制造全产业链 [12][13][14] 行业生态建设 - 大会由DT新材料主办 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等协办 获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多家权威机构支持 [11][12] - 生物制造产业社群已链接5万产业链人员 提供品牌推广、投融资对接等生态服务 [17][18]
生物制造如何重塑化工产业基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场发布!@ SynBioCon 2025大会
生物制造行业趋势 - 生物制造正成为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 通过生物基材料实现"从生物中来 到生物中去"的循环闭环 改变传统线性经济模式 [2] - 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以生物质为原料 借助菌种 细胞 酶等生物体代谢机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是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主要途径 [3] - 行业重点关注非粮生物基合成生物产品开发 二元酸/二元醇等塑料单体的绿色生物制造 CO2等一碳资源利用与转化 废塑料酶解再利用等领域 [3]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 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包含绿色化工和新材料专场 AI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专场 未来食品&农业专场等专题论坛 [4][13][14] - 绿色化工和新材料专场将探讨细胞工厂设计 大宗平台化合物绿色制造 塑料单体微生物细胞工厂等前沿技术 [6][30][33][34] - 大会将发布《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版)》 包含500+代表性企业榜单 目前已公布浙江 江苏 上海 广东 京津冀等地区企业名单 [46][47][48] 技术发展方向 - 细胞工厂设计与产物合成强化技术 重点解决如何构建菌株细胞并强化反应过程合成生物基产品 [6][33] - 大宗平台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工业菌株构建及产业化应用 聚焦非粮大宗醇酸等产品 [34] - 塑料单体微生物细胞工厂技术 可生产1,3-丙二醇 丁二酸 戊二胺等关键单体 [34] - 绿色分离纯化技术为生物制造提供高效分离纯化解决方案 [35][36] 行业活动与资源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第三期)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吸引20+行业领袖参与 [15][16] - 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推广系列活动将举办 推动AI与生物制造融合 [39] - 大会提供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 合成生物创新展览等同期活动 促进产学研合作 [14]
科技新观察|三地创新释放“裂变效应”
科技日报· 2025-08-06 13:33
前沿科技突破 - 北京怀柔科学城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亮度达太阳一万亿倍,是亚洲首台第四代光源,已开展实验并显示卓越性能 [1] - 合肥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亿摄氏度高质量燃烧1000秒,刷新世界纪录 [2] - 怀柔科学城布局37个科技设施,累计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项 [2] - 合肥集中布局建设13个大科学装置,并建立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沿途下蛋”机制 [2] 产业科技赋能 -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研发旋翼驱动技术,已申请专利超600项,并在全球进行知识产权布局 [4] - 广东省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54% [4] - 安徽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尊界超级工厂配备超1800台智能机器人,制造环节精度达毫米级 [4] - 安徽省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4] - 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公司全球首创“一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大幅降低成本,其6万吨级产能改造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阿洛酮糖生产基地之一 [5] 区域协同创新 - 天津、河北有300多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北京整车供应链,2024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7.6万辆,同比增长154% [7] -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7] - 由香港与内地科学家在东莞发起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出超140家硬科技企业,其中6家成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8] - 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前端研发—中端转化—后端制造”的创新闭环 [8]